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照明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213640閱讀:732來源:國知局
照明裝置的制造方法

本發明涉及用于車輛的照明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車內用的照明裝置被設置于各種位置。作為其中一個例子,例如已知有對設置于車門的內側把手進行照明,從而提高內側把手的用戶操作性,并且能夠產生豪華感的照明裝置。內側把手配設于凹狀的收容部,上述凹狀的收容部設置于門飾板,該照明裝置配設于上述收容部的上方壁面的背面側。來自該照明裝置的光從貫通該上方壁面而形成的狹縫朝向收容部的內部射出。這樣,該照明裝置對收容部的內部以及配置于收容部的內部的內側把手進行照明。

以往,作為照亮內側把手的照明裝置,已知有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照明裝置。專利文獻1的照明裝置具有:光源;導光體,其將來自光源的光轉換為線狀或面狀的光;以及外殼,其覆蓋導光體的上表面側以及側面側。在專利文獻1的照明裝置中,來自光源的光被導光體的下表面側的光出射面引導,從而從光出射面放射出的光照亮內側把手。

在這樣的照明裝置中,為了確保光出射面較大,由于連接有照明裝置用連接器的連接器殼體通常是光非透過性的,因此配置于外殼外側。然而,對于照亮車室內的照明裝置,需要在有限的空間內配置照明裝置的情況較多。因此,若考慮用于對該照明裝置用連接器進行裝卸的空間,則有時必須減小照明裝置本身的大小。因此,因減小照明裝置本身的大小而導致照明裝置的光出射面的大小被制約,從而存在照明裝置無法對照明對象部位進行充分地照明的擔憂。另一方面,例如通過在光出射面的背面側配置光源和照明裝置用連接器的方式來將連接器殼體收容在照明裝置的外殼內,從而使產品的小型化成為可能。然而在該情況下,連接器殼體會遮擋來自光源的光,從而無法使足夠量的光到達光出射面,其結果是,存在照明裝置無法對照明對象部位進行充分地照明的擔憂。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185980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情況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對照明裝置的小型化做出貢獻,并能夠充分地照亮照明對象部位的照明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的照明裝置的特征在于,具備:發光部,其具有基板以及配設于基板的光源;基座,其包含光出射部以及連接器殼體部,其中,上述光出射部具有射出來自光源的光的光出射面以及與光出射面背向的背面,上述連接器殼體部收容與光源電連接的連接器并配置于背面;以及外殼,其供基座進行組裝,并收容發光部以及連接器殼體部,具有光出射部以及連接器殼體部的基座由一體成形品構成,并且由包含光擴散材料的透光性部件構成。

根據采用上述結構的本發明的照明裝置,能夠對照明裝置的小型化做出貢獻,并能夠充分地照亮照明對象部位。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1的分解立體圖。

圖2a是用于對現有的照明裝置1進行說明的圖。

圖2b是用來對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1進行說明的圖。

圖3是對將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1用作內側把手6的照明裝置的例子進行說明的立體圖。

圖4是對將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1用作內側把手6的照明裝置的例子進行說明的圖。

附圖標記說明:

1…照明裝置;2…發光部;21…光源;22…基板;22a…光源配設面;3…基座;31…連接器殼體部;32…固定部;33…光出射部;33a…光出射面;33b…背面;4…外殼;5…發光面。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1~圖4對本發明的照明裝置1的優選的實施方式以及應用例進行說明。圖1~圖4的前、后、右、左、上、下是朝向車輛的行駛方向進行觀察時的方向。此外,圖1及圖2所示的照明裝置的方向與圖3及圖4所示的應用例的方向一致。這是為了方便說明,因此,本發明的照明裝置的方向并不限定于此。

由于說明的附圖是簡圖,細節部分的形狀、相對的位置關系、大小的關系等并不一定被嚴格地記載。

另外,作為在本說明書中特別言及的事項之外的事項的本發明的實施所必要的事項是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基于該領域的現有技術來把握的設計事項。本發明能夠基于本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與該領域的技術常識進行實施。

(實施方式)

實施方式中的照明裝置1具有發光部2、基座3以及外殼4。

發光部2具有光源21和具備電路(省略圖示)的基板22。光源21通過從外部電源(省略圖示)供給電力來射出光。雖然實施方式中的光源21是表面安裝型的led,但是光源21的種類以及形狀并不特別限定。

基板22呈薄板狀,在基板22的一個表面配設有光源21,在另一個表面配設有電路。此處,在本說明書中,將基板22中配設有光源21的表面稱為光源配設面22a。在基板22配設有與電路電連接的引線端子23。引線端子23與一端連接于外部電源且在另一端具備照明裝置用連接器的電源線束(省略圖示)的照明裝置用連接器電連接。

基座3具有光出射部33、固定部32以及連接器殼體部31。具有光出射部33、固定部32以及連接器殼體部31的基座3是注射成形的一體成形品。基座3由在具有透光性的樹脂材料中包含光擴散材料的材料形成,實施方式中的基座3由將光擴散材料分散于聚碳酸酯樹脂材料中而形成的材料注射成形而成。作為具有透光性的樹脂材料并不特別限定,除了上述聚碳酸酯樹脂材料之外還能夠使用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丙烯酸的樹脂材料。另外,作為光擴散材料,能夠示例出交聯丙烯酸系微球、交聯聚苯乙烯(ms)系微球等有機系粒子、或者二氧化硅、硫酸鋇、氧化鈦等無機系粒子,可以分別單獨來使用,也可以組合兩種以上來使用。

如圖1所示,光出射部33是呈矩形狀的板狀體,并具有相互背向的光出射面33a和背面33b、以及位于光出射面33a和背面33b之間的側面33c。在側面33c設置有與設置于后述的外殼4的卡止孔(省略圖示)卡合的卡止爪30。

光出射面33a是朝向外殼4的外側的表面,在外殼4內使到達光出射部33的來自光源21的光朝向外殼4的外側射出。背面33b是朝向外殼4的內側的表面,在背面33b一體形成有固定部32以及連接器殼體部31。

固定部32固定發光部2。固定部32以隔著間隔的方式具有從光出射部33的背面33b立起設置的截面呈“コ”字狀的兩個把持部32a。兩個把持部32a以使光源21露出的方式覆蓋光源配設面22a,并且各把持部32a分別夾持基板22的兩端部來保持基板22。

連接器殼體部31是具有貫通孔31a的筒狀,其從光出射部33的背面33b立起設置。在連接器殼體部31的貫通孔31a內配置有發光部2的引線端子23。并且,連接器殼體部31的貫通孔31a以能夠收容電源線束的照明裝置用連接器的方式形成,引線端子23與照明裝置用連接器在該貫通孔31a內電連接。

連接器殼體部31以及固定部32相互并列設置。具體而言,如圖1所示,連接器殼體部31以及固定部32在光出射部33的背面33b的左端側相互鄰接。而且,實施方式中的連接器殼體部31的一部分相對于固定部32朝向右端側突出。

如上所述,基座3由包含光擴散材料的透光性部件形成。因此,作為基座3的構成要素的光出射部33、固定部32以及連接器殼體部31也由包含光擴散材料的透光性部件形成。

如圖1所示,外殼4是在其下側具有外殼開口部41的穹頂狀,覆蓋發光部2、設置于基座3的固定部32以及連接器殼體部31。如圖1所示,在外殼4的前方側壁4a以使連接器殼體部31的貫通孔3la露出的方式形成有側方開口部42。并且,在外殼4的右方側壁4b的內表面設置有與設置于基座3的卡止爪30卡合的卡止孔(省略圖示)。

外殼4由在光非透過性的樹脂材料中包含光反射材料的材料形成。實施方式中的外殼4由在聚丙烯樹脂材料中包含光反射材料的材料注塑成形。作為光非透過性的樹脂材料并不特別限定,除了上述聚丙烯之外例如能夠使用聚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以及其他的通用樹脂材料。作為光反射材料能夠使用例如氧化鈦、氧化硅、氧化鋁、鈦酸鉀、氧化鋅、氮化硼。

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1如以下方式對發光部2、基座3以及外殼4進行組裝。首先,將發光部2固定于基座3的固定部32。具體而言,將基板22以光源配設面22a相對于光出射部33的背面33b垂直的方式嵌入固定部32的把持部32a。此時,如圖1所示,基板22以基板22的光源配設面22a朝向照明裝置1的右端側,即光源21朝向照明裝置1的右端側的方式固定于固定部32。并且,由于固定部32形成于光出射部33的背面33b的左端側,所以基板22配置于背面33b的左端側。

如圖1所示,連接器殼體部31在背面33b的左端側與固定部32并列設置。并且,連接器殼體部31的一部分相對于固定部32朝向背面33b的右端側突出。因此,連接器殼體部31的一部分相對于固定于固定部32的基板22的光源配設面22a朝向背面33b的右端側突出。

接下來,在固定有發光部2的基座3,以覆蓋發光部2和連接器殼體部31的方式組裝外殼4。具體而言,使基座3的光出射部33與外殼4的外殼開口部41配合,并且使連接器殼體部31的前端部與外殼4的側方開口部42配合。然后,使設置于外殼4的右方側壁4b的內表面的卡止孔與設置于基座3的光出射部33的卡止爪30爪嵌合,從而結束照明裝置1的組裝。

(作用效果)

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1經由與外部電源電連接的電源線束來接收來自外部電源的電力而進行工作。電源線束通過使電源線束的照明裝置用連接器與配設于發光部2的基板22的引線端子23電連接,從而將來自外部電源的電力供給至發光部2。此時,電源線束的照明裝置用連接器收容于連接器殼體部31的貫通孔31a內。

若向發光部2供給電力,則光源21射出光。從光源21射出的光入射至基座3的面向外殼4內的表面。具體而言,從光源21射出的光直接或間接地入射至光出射部33的背面33b、連接器殼體部31的表面、以及固定部32的表面。

此處,直接地入射至基座3的面向外殼4內的表面的光(以下,簡稱為“直接的光”)是指:從光源21射出的光中的、不被外殼4的內表面等反射并且不透過除基座3的光出射部33之外的部件(例如連接器殼體部31)而進行入射的光。另外,間接地入射至基座3的面向外殼4內的表面的光(以下,簡稱為“間接的光”)是指:從光源21射出的光中的、除了直接的光之外的光。即,從光源21射出的光中的如下光為間接的光,即:在外殼4的內表面等反射的光、通過基座3所含有的光擴散材料(例如連接器殼體部31所含有的光擴散材料)擴散的光、以及透過除基座3的光出射部33之外的部件(例如連接器殼體部31)的光等。

上述向基座3的面向外殼4內表面入射的直接的或間接的光通過基座3所含有的光擴散材料進行擴散并到達光出射面33a。到達光出射面33a的光向外殼4的外側射出。這樣一來,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1能夠照亮照明對象部位。

實施方式中的基座3由包含光擴散材料的透光性部件形成,外殼4由包含光反射材料的光非透過性部件形成。因此,來自光源21的光能夠不透過外殼4而在外殼4的內表面進行反射并入射至基座3的表面。從基座3的表面入射的光能夠通過光擴散材料進行擴散并到達光出射面33a,并且從光出射面33a朝向照明對象部位射出。這樣一來,根據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1,由于從光源21射出的光能夠無損失地到達光出射面33a,所以能夠更加明亮地照亮照明對象部位。

然而,在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1中,由于連接器殼體部31配置于外殼4內,所以照明裝置用連接器配置于外殼4內。照明裝置用連接器通常由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那樣的光非透過性材料構成。因此,配置于連接器殼體部31內的照明裝置用連接器會遮擋從光源21射出的直接的或間接的光。因此,若在光源21與光出射面33a之間的光路上存在遮擋光的障礙,則可能在光出射部33的背面33b的一部分形成來自光源21的光難以到達的部位。這樣一來,無法使足夠量的光到達成為來自該光源21的光難以到達的部位的背面側的光出射面33a。其結果是,可能在光出射面33a形成難以充分照亮照明對象部位的遮光部。

此處,參照圖2a及圖2b進行說明。圖2a是從光出射面330a觀察現有的照明裝置100時的說明圖,圖2b是從光出射面33a觀察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1時的說明圖。圖2a所示的點劃線表示后述的發光面500,雙點劃線表示遮光部510。另外,圖2b所示的點劃線表示后述的發光面5。

如圖2a所示,在現有的照明裝置100中,形成有上述的遮光部510。若作為照明裝置用連接器的配置位置的連接器殼體部310存在于外殼4內,則連接器殼體部310成為遮擋光的光路上的障礙。因此,如圖2a所示,在連接器殼體部310的右側鄰接的背面330b,形成有由連接器殼體部310產生的陰影部,并在該陰影部的背面側的光出射面330a形成有遮光部510。因此,作為能夠充分照亮照明對象部位的可照明區域的發光面500成為至少除去了該遮光部510的范圍。

另一方面,如圖2b所示,在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1中,包含連接器殼體部31的基座3由含有光披散材的透光性部件構成。因此,朝向照明裝置用連接器的光在到達照明裝置用連接器之前入射至由透光性部件構成的連接器殼體部31,并通過連接器殼體部31所含有的光擴散材料進行擴散。因此,朝向照明裝置用連接器的光能夠通過連接器殼體部31進行擴散,并到達光出射面33a。具體而言,若來自光源21的光從連接器殼體部31的表面進行入射,則通過光擴散材料,光能夠到達連接器殼體部31的背面側的光出射面33a。另外,不僅如此,光還能夠在連接器殼體部31進行擴散并透過該連接器殼體部31而入射至與連接器殼體部31的右側鄰接的背面33b,從而到達其背面側的光出射面33a。因此,根據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1,由于在連接器殼體部31的陰影部光能夠擴散并迂回,所以不會形成現有的照明裝置100那樣的遮光部510。因此,作為可照明區域的發光面5變為比現有的照明裝置100的發光面500更廣的范圍。

這樣,根據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1,由于與現有的照明裝置100相比能夠確保更廣范圍的發光面5,所以能夠照亮更廣范圍的照明對象部位。另外,根據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1,由于連接器殼體部31不會遮擋來自光源21的光,所以能夠使更多的光到達光出射面33a。因此,能夠充分明亮地照亮照明對象部位。

在實施方式的基座3中,基板22的光源配設面22a以使光源21朝向照明裝置1的右端側的方式相對于光出射部33的背面33b垂直地配置。而且,連接器殼體部31的一部分相對于基板22的光源配設面22a向背面33b的右端側突出。在形成為這樣的結構的情況下,如圖2a所示,連接器殼體部31的一部分位于來自光源21的直接的光的光路內。

在現有的照明裝置100中,若連接器殼體部310的一部分位于來自光源210的直接的光的光路內,則連接器殼體部310可能會遮擋來自光源210的光。由此,與上述同樣地,形成連接器殼體部310的陰影部,并在光出射面330a形成來自光源210的充分的量的光難以到達的遮光部510。

另一方面,如圖2b所示,在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1中,如上所述,由于光能夠在連接器殼體部31的陰影部迂回,因此不再形成有形成于現有的照明裝置100的遮光部510。因此與上述同樣地,實施方式中的發光面5相比現有的照明裝置100的發光面500為更廣范圍。

另外,優選連接器殼體部31的一部分位于來自光源21的直接的光的光路內中的、光的配光角度內。此處,配光角度是指:在以光源21的光軸為中心的光度的角度分布中,光度為一半的角度的寬度(半值全寬)。根據這樣的結構,由于能夠將連接器殼體部31靠近光源21配置,所以有利于照明裝置1本身的小型化。另外,根據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1,由于如上所述那樣光能夠在連接器殼體部31的陰影部迂回,所以不會在形成有形成于現有的照明裝置100的遮光部510。因此,即使是在使照明裝置1本身小型化的情況下,也能夠確保充分的面積的發光面5。

在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1中,如圖2b所示,連接器殼體部31的一部分位于基板22的光源配設面22a與光出射部33的背面33b之間。在該情況下,來自光源21的直接的光或間接的光入射至連接器殼體部31。入射至連接器殼體部31的光通過連接器殼體部31所含有的光擴散材料進行擴散,并到達光出射面33a。即,來自光源21的光能夠減少損失,并到達光出射部33。并且,與上述同樣地,由于入射至連接器殼體部31的光能夠進行擴散并到達光出射面33a,所以光能夠在連接器殼體部31的陰影部迂回,由此,不會在光出射面33a形成有形成于現有的照明裝置100那樣的遮光部510。因此,根據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1,由于能夠較大地設定發光面5的面積,所以能夠照亮更廣范圍的照明對象部位。

另外,在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1中,也起到如下的效果。實施方式中的發光部2的基板22以使其光源配設面22a不面對光出射部33的背面33b面的方式配置。即,以使光源21的光軸不與背面33b交叉的方式設置。由此,與光源21的光軸同背面33b交叉的情況相比,入射至背面33b并到達光出射面33a的來自光源21的直接的光減少。然而另一方面,由于實施方式中的基座3由包含光擴散材料的透光性部件構成,所以入射至基座3內的光能夠通過光擴散材料進行擴散,并且間接的光能夠較多地到達光出射面33a。因此,根據實施方式中的照明裝置1,由于間接的光能夠較多地到達光出射面33a,所以能夠充分地照亮照明對象部位,并由于能夠減少直接的光到達光出射面33a的情況,所以能夠減少亮度不均。

(應用例)

以下,參照圖3及圖4對將上述的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1應用于車內的例子進行說明。圖3是表示配置有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1的內側把手6的立體圖。圖4是在圖3中從把手收容部61的內側觀察上側面61a的狹縫部61b時的圖,以虛線表示配置于上側面61a的背面的照明裝置1。在應用例中,應用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1作為照亮內側把手6的照明裝置。

圖3所示的內側把手6是以往所使用的車輛用門的操作部,其安裝于車輛用門飾板(省略圖示)。內側把手6具有把手部62以及收容把手部62的把手收容部61。

把手收容部61是朝向車室內開口的凹部。在位于把手收容部61的上方的上側面61a,沿著車輛前后方向延伸有貫通孔狀的狹縫部61b。照明裝置1配置于把手收容部61的上側面61a的背面且把手收容部61的外側。而且,照明裝置1的光出射面33a與上側面61a的背面接觸,光出射面33a的一部分從狹縫部61b面向把手收容部61的內側。如圖4所示,在應用例中,將從該狹縫部61b面向把手收容部61的內側的光出射面33a稱為發光面5。如圖4所示,在位于發光面5的背面的背面33b與光源21之間存在連接器殼體部31的一部分。

若從車輛電池向照明裝置1供給電力,則光源21射出光。此處,即使在外殼4內存在連接器殼體部31,如上述實施方式所說明那樣,來自光源21的足夠量的光也能夠到達發光面5。到達發光面5的光經由狹縫部61b射出,照亮把手收容部61以及把手部62。因此,根據應用例,由于來自光源21的足夠量的光能夠到達發光面5,所以發光面5能夠充分明亮地照亮把手收容部61以及把手部62。

另外,如圖3所示,配置有照明裝置1的把手收容部61b的上側面61a的背面側通常在門飾板(車室內裝部件)與車門(車身)之間,且只具有有限的空間。因此,配置于這樣的位置的照明裝置優選能夠射出足夠量的光,并且形成為小型化。因此,若根據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1,能夠將照明裝置用連接器收容于外殼4內,并且能夠使來自光源21的充分的量的光到達發光面5,因此能夠使產品小型化。因此,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1作為應用于應用例那樣的有限的空間的照明裝置是有用的。

以上,雖然對本發明的優選的實施方式以及應用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并不特別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例如,可以在實施方式中的外殼4內的空間配設導光體。由此,能夠更加高效地將來自光源21的光引導至光出射面33a的發光面5。并且在該情況下,優選導光體包含光擴散材料。通過使導光體含有光擴散材料,從而導入至導光體的來自光源21的光能夠通過光擴散材料進行擴散并到達發光面5。由此,能夠減少發光面5中的亮度不均。

在實施方式中的光出射面33a的表面以及連接器殼體部31的表面能夠實施形成凹凸形狀的光擴散處理。由此,外殼4內的來自光源的光能夠進一步擴散,并能夠使更多的光到達光出射面33a的發光面5。

實施方式中的發光面5是光出射面33a的一部分,但是取而代之地,光出射面33a整體是發光面5亦可。

實施方式中的外殼4雖然是通過在光非透過性材料含有光反射材料而成形的,但是也可以省略光非透過性材料所含有的光反射材料,而形成為在由光非透過性材料構成的外殼4的內表面涂覆光反射涂料的結構。

在實施方式的連接器殼體部31中,可以由含有光反射材料的光非透過性部件覆蓋配置有照明裝置用連接器的貫通孔31a的內壁。即,可以形成為使入射至連接器殼體部31的來自光源21的光不到達收容于連接器殼體部31的照明裝置用連接器的構成。在該情況下,入射至連接器殼體部31的光被照明裝置用連接器吸收而不發生損失,從而能夠更加有效地到達發光面5。因此,能夠進一步增加到達發光面5的來自光源21的光的量。

應用例中的光出射面33a作為安裝對象的把手收容部6的上側面61b的背面以包含狹縫部61b整體的方式進行接觸。這樣,通過使光出射面33a與安裝對象接觸配置,使得從狹縫部61b(相當于發光面5)射出的光能夠減少損失并到達照明對象部位。然而,光出射面33a也可以不與安裝對象接觸,而以相互分離的方式配置照明裝置1。在這樣的情況下,優選發光面5比狹縫部61b大,并且以包含狹縫部61b整體的方式設置。發光面5的大小(面積)相對于狹縫部61b的大小(面積)為1.0倍以上,優選為1.0倍以上3.0倍以下。更加優選為1.0倍以上1.5倍以下。

若根據這樣發光面5的大小,能夠使來自光源21的足夠量的光通過安裝對象的狹縫部61b而到達照明對象部位。

本發明的照明裝置1能夠表現為如下。

〈1〉照明裝置1具有:發光部2,其具有基板22以及配置于上述基板22的光源21;

基座3,其包含光出射部33以及連接器殼體部31,上述光出射部33具有射出來自上述光源21的光的光出射面33a以及與上述光出射面33a背向的背面33b,上述連接器殼體部31收容與上述光源21電連接的連接器并配置于上述背面33b;以及

外殼4,其供上述基座3進行組裝,并收容上述發光部2以及上述連接器殼體部31,

具有上述光出射部33以及上述連接器殼體部31的基座3由一體成形品形成,并且由包含光擴散材料的透光性部件構成。

〈2〉根據〈1〉所述的照明裝置1,上述連接器殼體部3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從上述光源21射出的光的光路上。

〈3〉根據〈1〉或〈2〉所述的照明裝置1,上述基板22具有作為配置有上述光源21的表面的光源配設面22a,

上述連接器殼體部31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外殼4內位于上述光源配設面22a與上述光出射部33的上述背面33b之間。

〈4〉根據〈1〉~〈3〉中任一項所述的照明裝置1,上述連接器殼體部3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來自上述光源21的光的配光角內。

〈5〉根據〈1〉~〈4〉中任一項所述的照明裝置1,上述光出射面33a具有射出到達上述照明裝置1的照明對象部位61、62的光的發光面5,

上述連接器殼體部31的至少一部分位在上述外殼4內位于上述發光面5的背面(33b)與上述光源21之間。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门县| 邵阳市| 安达市| 石首市| 彝良县| 稷山县| 沙雅县| 湄潭县| 阆中市| 永定县| 衡山县| 财经| 乌鲁木齐县| 乌海市| 邓州市| 炎陵县| 桃园县| 历史| 小金县| 上栗县| 景宁| 凯里市| 哈尔滨市| 枝江市| 临桂县| 化州市| 瓦房店市| 深水埗区| 云霄县| 瑞丽市| 泰顺县| 陆良县| 巴彦淖尔市| 长白| 绥滨县| 儋州市| 新闻| 本溪市| 潮州市| 长阳| 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