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車輛用燈具以及具有該車輛用燈具的車輛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213641閱讀:347來源:國知局
車輛用燈具以及具有該車輛用燈具的車輛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車輛用燈具以及具有該車輛用燈具的車輛,該車輛用燈具能夠利用單一的單元在車輛前方照射用的配光圖案的基礎上照射出路面描繪用的配光圖案。



背景技術:

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車輛用行駛輔助裝置,該車輛用行駛輔助裝置具有對本車輛的行進軌跡進行預測的軌跡預測部以及對行人等低速移動體進行檢測的低速移動體檢測部,以使得在以本車輛的行進軌跡和低速移動體的移動軌跡的交叉位置或者交叉位置附近為中心的規定范圍成為規定的照射形狀(例如,由縱長的線構成的停止線圖形)的方式,將從激光投光器射出的激光在路面進行描繪。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161977號公報

如專利文獻1的記載所示,使用激光對規定的標記進行路面描繪的裝置,獨立于通常的前方照射用的燈具而另外搭載,因此需要確保前照燈等燈具單元內的空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車輛用燈具以及具有該車輛用燈具的車輛,該車輛用燈具能夠利用單一的單元在車輛前方照射用的配光圖案的基礎上形成路面描繪用的配光圖案。

本發明所涉及的車輛用燈具具有:

前方照射用的第一光源組,其包含至少一個發光元件;

路面描繪用的第二光源組,其包含除了所述至少一個發光元件之外的別的至少一個發光元件;

單一的投影透鏡,其使從所述第一光源組以及所述第二光源組分別射出的光透過;以及

遮光部件,其以使來自所述第一光源組的光和來自所述第二光源組的光在向所述投影透鏡射入之前不交叉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光源組和所述投影透鏡之間,

所述投影透鏡具有使來自所述第一光源組的光透過的第一區域、以及使來自所述第二光源組的光透過的第二區域。

根據該結構,能夠利用單一的單元在車輛前方照射用的配光圖案的基礎上形成路面描繪用的配光圖案,因此,能夠同時實現前方照射和路面描繪的功能,并且能夠實現省空間化。

優選在所述投影透鏡形成有:第一擴散凸起,其使所述第二光源組的光源像與燈具左右方向相比在燈具上下方向更大地延伸;以及第二擴散凸起,其使所述第一光源組的光源像與燈具上下方向相比在燈具左右方向更大地延伸。

根據該結構,通過在投影透鏡形成第一擴散凸起以及第二擴散凸起,從而能夠作為路面描繪用的配光圖案而形成與車輛的左右方向相比在上下方向更大地延伸的配光圖案,同時作為前方照射用的配光圖案而形成與車輛的上下方向相比在左右方向更大地延伸的配光圖案。

優選所述第一擴散凸起包含使所述第一光源組的光源像與燈具左右方向相比在燈具上下方向更大地延伸的凸起。

根據該結構,能夠作為前方照射用的配光圖案而形成以成為在車輛的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大致相等的平行光的方式延伸的配光圖案。

優選在所述投影透鏡的入射面形成有所述第一擴散凸起,

在所述投影透鏡的出射面中,在所述第一區域形成有所述第二擴散凸起。

通過針對投影透鏡的每個區域分別改變光學特性,從而能夠簡單地得到期望的配光圖案。

優選所述遮光部件具有所述第一光源組側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光源組側的第二面,

在所述第一面以及所述第二面的任意一者或者兩者實施了高反射處理。

根據該結構,能夠將由遮光部件反射的光也用于配光,因此能夠將由第一光源組以及第二光源組的各光源像形成的各配光圖案的照射范圍擴大。

優選所述遮光部件具有所述第一光源組側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二光源組側的第二面,

在所述第一面以及所述第二面的任意一者或者兩者實施了低反射處理。

根據該結構,不會出現來自第一光源組的光進入投影透鏡的第二區域、來自第二光源組的光進入投影透鏡的第一區域的情況,因此能夠防止意料之外的配光。

優選還具有附加光學系統,該附加光學系統在所述第一光源組和所述投影透鏡之間與所述第一光源組接近地設置,

所述附加光學系統使所述第一光源組的光源像與燈具上下方向相比在燈具左右方向更大地延伸,

在所述投影透鏡形成有第一擴散凸起,該第一擴散凸起使所述第一光源組以及所述第二光源組的各光源像與燈具左右方向相比在燈具上下方向更大地延伸。

根據該結構,通過附加光學系統和投影透鏡的凸起的組合,從而能夠利用單一的單元形成前方照射用的配光圖案和路面描繪用的配光圖案。

另外,本發明所涉及的車輛用燈具具有:

前方照射用的第一光源組,其包含至少一個發光元件;

路面描繪用的第二光源組,其包含除了所述至少一個發光元件之外的別的至少一個發光元件;

單一的投影透鏡,其使從所述第一光源組以及所述第二光源組分別射出的光透過;以及

第一附加光學系統,其在所述第一光源組和所述投影透鏡之間與所述第一光源組接近地設置,

所述投影透鏡使所述第一光源組以及所述第二光源組的各光源像與燈具左右方向相比在燈具上下方向更大地延伸,

所述第一附加光學系統使所述第一光源組的光源像與燈具上下方向相比在燈具左右方向更大地延伸。

另外,本發明所涉及的車輛用燈具具有:

前方照射用的第一光源組,其包含至少一個發光元件;

路面描繪用的第二光源組,其包含除了所述至少一個發光元件之外的別的至少一個發光元件;

單一的投影透鏡,其使從所述第一光源組以及所述第二光源組分別射出的光透過;

第一附加光學系統,其在所述第一光源組和所述投影透鏡之間與所述第一光源組接近地設置;以及

第二附加光學系統,其在所述第二光源組和所述投影透鏡之間與所述第二光源組接近地設置,

所述第一附加光學系統使所述第一光源組的光源像與燈具上下方向相比在燈具左右方向更大地延伸,

所述第二附加光學系統使所述第二光源組的光源像與燈具左右方向相比在燈具上下方向更大地延伸。

根據上述結構,能夠利用單一的單元,在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具有大致相等的寬度的前方照射用的配光圖案的基礎上,形成與左右方向相比上下方向的寬度更大的路面描繪用的配光圖案,因此能夠同時實現前方照射和路面描繪的功能,并且能夠實現省空間化。

優選所述第一附加光學系統由具有與所述第一光源組相對的入射面和與所述投影透鏡相對的出射面的附加透鏡構成,在所述出射面形成有使所述第一光源組的光源像延伸的第三擴散凸起。

優選所述第二附加光學系統由具有與所述第二光源組相對的入射面和與所述投影透鏡相對的出射面的附加透鏡構成,在所述出射面形成有使所述第二光源組的光源像延伸的第四擴散凸起。

優選所述第一附加光學系統由在與所述第一光源組相對的面和與所述投影透鏡相對的面分別具有開口部的反射鏡構成,

對于與所述投影透鏡相對的面的開口部,所述燈具左右方向的寬度比所述燈具上下方向的寬度長。

優選所述第二附加光學系統由在與所述第二光源組相對的面和與所述投影透鏡相對的面分別具有開口部的反射鏡構成,

對于與所述投影透鏡相對的面的開口部,所述燈具上下方向的寬度比所述燈具左右方向的寬度長。

優選所述第一附加光學系統由具有與所述第一光源組相對的入射面以及與所述投影透鏡相對的出射面的導光體構成,

對于所述出射面,所述燈具左右方向的寬度比所述燈具上下方向的寬度長。

優選所述第二附加光學系統由具有與所述第二光源組相對的入射面以及與所述投影透鏡相對的出射面的導光體構成,

對于所述出射面,所述燈具上下方向的寬度比所述燈具左右方向的寬度長。

優選所述第一附加光學系統由圓柱透鏡構成,

所述圓柱透鏡配置為其焦線方向與所述燈具左右方向平行。

優選所述第二附加光學系統由圓柱透鏡構成,

所述圓柱透鏡配置為其焦線方向與所述燈具上下方向平行。

根據上述結構,能夠利用簡單的結構而得到前方照射用的配光圖案和路面描繪用的配光圖案。

優選所述第一光源組包含多個發光元件,

所述多個發光元件在燈具前后方向與所述投影透鏡的后方焦點相比位于后方。

根據該結構,由第一光源組的各發光元件形成的各配光圖案的一部分彼此重疊而進行照射,因此,能夠抑制各配光圖案之間的非照射區域的產生。

另外,本發明所涉及的車輛在車輛前部的左右的一方搭載有上述記載的車輛用燈具,

在所述車輛前部的左右的另一方搭載有前方照射用燈具。

通過在搭載于車輛前方的左右的一對燈具中,在一個燈具中搭載具有前方照射用以及路面描繪用這2個功能的多功能型燈具單元,在另一個燈具中搭載前方照射用的單功能型單元,從而能夠同時實現前方照射和路面描繪,并且確保前方照射用的配光的光度。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車輛用燈具以及具有該車輛用燈具的車輛,該車輛用燈具能夠利用單一的單元在車輛前方照射用的配光圖案的基礎上形成路面描繪用的配光圖案。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車輛用燈具的概略構造的鉛垂剖面圖。

圖2是從投影透鏡側觀察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源單元的正視圖。

圖3是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透鏡的a-a線剖面圖。

圖4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透鏡、遮光部件以及光源的配置例的斜視圖。

圖5是表示在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車輛用燈具中從光源射出的光的光路的鉛垂剖面圖。

圖6是圖5的b-b線剖面圖。

圖7是圖5的c-c線剖面圖。

圖8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利用從第一光源射出的光以及從第二光源組射出的光形成的各配光圖案的一個例子的圖。

圖9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車輛用燈具向車輛搭載的搭載例的圖。

圖10(a)是表示在遮光部件沒有進行高反射處理的情況下的由來自第一光源的光形成的配光圖案的假想屏幕上的照度分布的圖,圖10(b)是表示在遮光部件進行了高反射處理的情況下的由來自第一光源的光形成的配光圖案的假想屏幕上的照度分布的圖。

圖11(a)是表示在遮光部件沒有進行高反射處理的情況下的由來自第二光源的光形成的配光圖案的假想屏幕上的照度分布的圖,圖11(b)是表示在遮光部件進行了高反射處理的情況下的由來自第二光源的光形成的配光圖案的假想屏幕上的照度分布的圖。

圖12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例所涉及的車輛用燈具的概略構造的鉛垂剖面圖。

圖13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車輛用燈具的概略構造的鉛垂剖面圖。

圖14是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透鏡的正面斜視圖。

圖15是圖13的d-d線剖面圖。

圖16(a)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另一個變形例所涉及的車輛用燈具的一部分結構的鉛垂方向剖面圖,圖16(b)是圖16(a)所示的反射鏡的斜視圖。

圖17(a)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其他變形例所涉及的車輛用燈具的一部分結構的鉛垂方向剖面圖,圖17(b)是圖17(a)所示的導光體的斜視圖。

圖18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其他變形例所涉及的車輛用燈具的一部分結構的斜視圖。

標號的說明

1:車輛用燈具,2:燈體,3:燈室,4:透光罩,10:光源單元,11:基板,12:第一光源組,15:第二光源組,20:投影透鏡,20a:入射面,20b:出射面,30:遮光部件,40:控制部,s1~s3:圓柱凸起(第一擴散凸起~第三擴散凸起的一個例子),ph:前方照射(遠光)用配光圖案,pr:路面描繪用配光圖案,va:逆向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一個例子。

(第一實施方式)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車輛用燈具的概略構造的鉛垂剖面圖,圖2是從投影透鏡側觀察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源單元的正視圖。

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車輛用燈具1是路面描繪用的燈具單元(路面描繪裝置),其搭載于在車輛前方的左右配置的一對前照燈的至少一者。在圖1中,作為車輛用燈具1而示出搭載于其中一者的前照燈的路面描繪用燈具單元的構造。

如圖1所示,車輛用燈具1具有:燈體2,其在車輛前方側具有開口部;以及透光罩4,其以覆蓋燈體2的開口部的方式安裝。透光罩4由具有透光性的樹脂或玻璃等形成。在由燈體2和透光罩4形成的燈室3內,收容有光源單元10、投影透鏡20、遮光部件30。各構成要素通過未圖示的支撐機構安裝于燈體2。

如圖1及圖2所示,光源單元10具有:基板11;以及第一光源組12及第二光源組15,它們搭載于基板11上。第一光源組12由沿車輛用燈具1的左右方向排列的多個(在這里為8個)led芯片(發光元件的一個例子)構成。另外,第二光源組15由在第一光源組12的上部配置的例如1個led芯片(發光元件的一個例子)構成。此外,第一及第二光源組12、15也可以由除了led芯片以外的半導體發光元件構成。另外,構成第一及第二光源組12、15的led芯片的數量不限于圖示的數量。如圖2所示,構成第一光源組12以及第二光源組15的led芯片分別具有大致正方形的發光面。此外,各led芯片也可以具有例如長方形等除了正方形以外的發光面。由來自各led芯片的光形成的光源像優選為,如果將車輛左右方向的寬度設為1,則上下方向的寬度相對于左右方向的寬度的高寬比例如大于或等于0.5而小于或等于1.5。另外,各led芯片能夠與來自控制部40的控制信號相對應地個別地點燈熄燈。

如圖1所示,投影透鏡20具有入射面20a以及凸狀的出射面20b。入射面20a與第一光源組12以及第二光源組15的發光面相對而配置,出射面20b朝向燈具前方。投影透鏡20配置為,構成第一光源組12以及第二光源組15的led芯片的發光面位于與光軸ax上的后方焦點f正交的平面上。此外,優選投影透鏡20的光軸ax朝向下述方向,即,使得透過投影透鏡20的光對燈具前方的規定范圍的路面進行照射那樣的方向。

在投影透鏡20的入射面20a形成有在以圖1所示的鉛垂方向剖面觀察時沿燈具上下方向排列的圓柱狀的多個凸起s1(第一擴散凸起的一個例子)。另一方面,如圖3所示,在投影透鏡20的出射面20b的下半部側,形成有在以水平方向剖面觀察時,沿燈具左右方向排列的圓柱狀的多個凸起s2(第二擴散凸起的一個例子)。此外,在投影透鏡20形成的凸起不限于圓柱狀的凸起,也可以是切線連續形狀的凸起(具有切線連續性的凹凸形狀)或曲率連續形狀的凸起(具有曲率連續性的凹凸形狀)。另外,凸起不限定于曲面,也可以是三角形狀等

如圖1及圖4所示,遮光部件30是配置在光源單元10和投影透鏡20之間的平板板狀的部件。遮光部件30設置于使得來自第一光源組12的光和來自第二光源組15的光在向投影透鏡20射入之前不交叉的位置。即,在圖1所示的鉛垂方向剖面觀察時,遮光部件30具有與由多個led芯片構成的第一光源組12的排列寬度相比長出一定量以上的寬度,配置為從第一光源組12和第二光源組15之間的區域延伸至投影透鏡20的入射面20a的附近。在遮光部件30的下表面31以及上表面32,進行磨砂的黑色涂裝等而實施了低反射處理。由此,來自第一光源組12以及第二光源組15的光分別被遮光部件30的上下表面31、32吸收。

構成第一光源組12以及第二光源組15的各led芯片的點燈熄燈、來自各led芯片的光的出射強度調節、閃爍速度調節是通過控制部40進行的。由此,控制部40能夠使各led芯片的個別點燈熄燈、各led芯片的光度、閃爍速度變化。對于控制部40,作為硬件結構而由計算機的cpu、存儲部等元件、電路實現,作為軟件結構由計算機程序等實現。此外,控制部40在圖1中設置于燈室3的外部,但也可以設置于燈室3內。控制部40對來自未圖示的燈開關等的信號進行接收,與接收到的信號相對應而向各led芯片發送各種控制信號。

如圖5所示,從第一光源組12的各led芯片射出的光,經過與遮光部件30的下表面31相比下側的區域,從投影透鏡20的入射面20a射入,從出射面20b射出。此時,從第一光源組12與光軸ax平行或者相對于光軸ax朝向下方而射出的光l1,向投影透鏡20的入射面20a的下半部的區域射入。由于在投影透鏡20的入射面20a形成有沿燈具上下方向排列的圓柱凸起s1,所以第一光源組12的光源像,利用該圓柱凸起s1在與光軸ax正交的燈具上下方向的平面內作為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像而從出射面20b向燈具前方照射。另一方面,如圖6所示,由于在投影透鏡20的出射面20b的下半部的區域形成有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圓柱凸起s2,所以第一光源組12的各led芯片的光源像,在包含光軸ax的燈具左右方向的平面內,作為在左右方向延伸的像而從出射面20b向燈具前方照射。如上述所示,第一光源組12的各led芯片的光源像透過投影透鏡20,由此作為在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均延伸的光源像而向燈具前方照射。此外,從第一光源組12相對于光軸ax朝向上方而射出的光l2被遮光部件30的下表面31吸收,因此幾乎不會向投影透鏡20射入。

如圖5所示,從第二光源組15射出的光l3經過與遮光部件30的上表面32相比上側的區域,從投影透鏡20的入射面20a射入,從出射面20b射出。此時,從第二光源組15與光軸ax平行或者相對于光軸ax朝向上方而射出的光l3,向投影透鏡20的入射面20a的上半部的區域射入。第二光源組15的光源像利用在投影透鏡20的入射面20a形成的圓柱凸起s1,在與光軸ax正交的燈具上下方向的平面內,作為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像而從出射面20b向燈具前方照射。另一方面,如圖7所示,由于在投影透鏡20的出射面20b的上半部的區域沒有形成圓柱凸起等,所以第二光源組15的光源像在包含光軸ax的燈具左右方向的平面內不會延伸,而作為大致平行光從出射面20b向燈具前方照射。如上述所示,來自第二光源組15的光源像作為在左右方向不延伸而僅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光源像向燈具前方照射。此外,由于從第二光源組15相對于光軸ax朝向下方而射出的光l4被遮光部件30的上表面32吸收,所以幾乎不會向投影透鏡20射入。

如上述所示,投影透鏡20具有:第一區域20a,其使從第一光源組12射出并從入射面20a的下半部射入的光l1透過;以及第二區域20b,其使從第二光源組15射出并從入射面20a的上半部射入的光l3透過。在作為投影透鏡20的下半部的第一區域20a中,在入射面20a形成有沿上下方向排列的圓柱凸起s1,在出射面20b形成有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圓柱凸起s2。另一方面,在作為投影透鏡20的上半部的第二區域20b中,在入射面20a形成有沿上下方向排列的圓柱凸起s1,但在出射面20b沒有形成凸起。

圖8是表示由從第一光源組射出的光以及從第二光源組射出的光形成的各配光圖案的一個例子的圖。

如上述所示,來自第一光源組12的各led芯片的光l1作為在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均擴散的光而向燈具前方照射。即,第一光源組12的各led芯片的光源像在車輛前方的假想屏幕上形成大致四方形的配光圖案p。由于第一光源組12的各led芯片沿車輛用燈具1的左右方向排列多個,所以通過使全部的led芯片點燈,從而能夠形成大致四方形的配光圖案p在左右方向排列多個的橫長的配光圖案ph(例如,遠光配光圖案)。另外,通過利用來自控制部40的控制信號使第一光源組12的各led芯片個別進行點燈熄燈,從而如圖8所示,僅使逆向車va存在的區域熄燈,能夠防止針對逆向車va的眩目。

如圖5及圖7所示,來自第二光源組15的光l3作為僅在上下方向擴散的光而向燈具前方照射。即,如圖8所示,第二光源組15的光源像能夠形成與左右方向相比在上下方向更大地延伸的長方形(線狀)的配光圖案pr。對于線狀配光圖案pr,例如如果將車輛左右方向的寬度設為1,則前后方向的寬度相對于左右方向的寬度的縱橫比大于或等于5。對于線狀配光圖案pr的縱橫比,特別地優選前后方向的寬度相對于左右方向的寬度的縱橫比大于或等于1:10。由此,例如,線狀配光圖案pr能夠照射車輛的前方10m至前方100m的范圍。在需要與上述的例子相比縱橫比更大的縱長的線狀配光圖案的情況下,除了使由投影透鏡20實現的光源像的放大率變更的方法之外,還能夠通過增大光源像自身的縱橫比來應對。例如,也可以針對由來自構成第二光源組15的led芯片的光形成的光源像的縱橫比,在將車輛左右方向的寬度設為1的情況下,使得上下方向的寬度相對于左右方向的寬度的高寬比為例如1.5~5。作為使光源像自身的高寬比變更的方法,可以將第二光源組15的led芯片的形狀本身進行變更以實現該高寬比,也可以使led芯片排列多個而實現該高寬比。

此外,通過由2個led芯片構成第二光源組15,由2個led芯片形成2條線狀配光圖案pr,從而如圖8所示,能夠在路面上描繪出沿車輛的車寬的平行的2條線。另外,也可以在車輛的左右前照燈分別搭載車輛用燈具1,通過利用各燈具1形成線狀配光圖案pr而描繪出2條線。

如以上說明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車輛用燈具1具有:前方照射用的第一光源組12;路面描繪用的第二光源組15;單一的投影透鏡20,其使從第一光源組12以及第二光源組15分別射出的光透過;以及遮光部件30,其以使來自第一光源組12的光l1和來自第二光源組15的光l3在向投影透鏡20射入之前不交叉的方式,配置在第一光源組12及第二光源組15和投影透鏡20之間。投影透鏡20具有來自第一光源組12的光l1透過的第一區域20a以及來自第二光源組15的光l3透過的第二區域20b。并且,在投影透鏡20的入射面20a,形成有使第一光源組12以及第二光源組15的各光源像(光l1、l3)以與燈具左右方向相比在燈具上下方向更大地延伸的方式擴散的圓柱凸起s1。另外,在投影透鏡20的出射面20b中,在第一區域20a形成有使第一光源組12的光源像(光l1)與燈具上下方向相比在燈具左右方向更大地擴散的圓柱凸起s2。根據該結構,利用單一的單元在形成前方照射用的配光圖案ph的基礎上形成路面描繪用的配光圖案pr,因此能夠同時實現前方照射和路面描繪的功能,并且能夠實現省空間化。另外,由于以使來自第一光源組12的光l1和來自第二光源組15的光l3在向投影透鏡20射入之前不交叉的方式,在光源單元10和投影透鏡20之間配置遮光部件30,所以能夠防止因來自第一光源組12的光進入投影透鏡20的第二區域20b或來自第二光源組15的光進入投影透鏡20的第一區域20a而形成的意料之外的配光。

圖9是表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車輛用燈具向車輛搭載的搭載例的圖。

如圖9所示,車輛v具有在其前方的左右配置的一對前照燈50l、50r。并且,例如,在左側的前照燈50l中搭載有: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具有遠光配光用及路面描繪用這兩種功能的車輛用燈具1;以及近光用燈具55,其形成近光配光。另一方面,在右側的前照燈50r中搭載有近光用燈具55、以及形成遠光配光的遠光用燈具57。如上述所示,通過在左右的前照燈50l、50r的任意一者搭載具有遠光用及路面描繪用的功能的多功能型的車輛用燈具1,從而與將遠光用燈具和路面描繪用燈具獨立地設置的現有技術例相比,能夠實現前照燈50l、50r的小型化。另外,通過在沒有搭載車輛用燈具1的那一側的前照燈(在本例中為左側的前照燈50l)中搭載近光用燈具55以及遠光用燈具57,從而能夠滿足遠光配光的要求光度。

此外,也可以采用下述結構,即,具有使車輛用燈具1的配光方向向左右回轉的轉體機構,通過由轉體機構使車輛用燈具1機械地回轉,從而使配光方向(投影透鏡20的光軸ax的朝向)向左右移動。由此,能夠將形成遠光用配光圖案ph、線狀配光圖案pr的光的照射方向任意變更。因此,能夠對例如行人等對象物進行檢測,朝向檢測到的對象物所在的方向,對線狀配光圖案pr進行路面描繪。

圖10及圖11是表示向在車輛用燈具1的前方設置的假想屏幕投影的由車輛用燈具1形成的配光圖案(的照度分布)的圖。圖10(a)是表示在遮光部件沒有進行高反射處理的情況下的由來自第一光源組的光形成的配光圖案的假想屏幕上的照度分布的圖,圖10(b)是表示在遮光部件進行了高反射處理的情況下的由來自第一光源組的光形成的配光圖案的假想屏幕上的照度分布的圖。圖11(a)是表示在遮光部件沒有進行高反射處理的情況下的由來自第二光源組的光形成的配光圖案的假想屏幕上的照度分布的圖,圖11(b)是表示在遮光部件進行了高反射處理的情況下的由來自第二光源組的光形成的配光圖案的假想屏幕上的照度分布的圖。

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采用了在遮光部件30的下表面31以及上表面32實施低反射處理的結構,但不限于本例。例如,也可以在遮光部件30的下表面31以及上表面32進行金屬蒸鍍等而實施高反射處理。在此情況下,從第一光源組12射出并由遮光部件30的下表面31反射的光向投影透鏡20的入射面20a中的第一區域20a射入。由此,圖10(b)所示的實施了高反射處理的情況下的遠光用配光圖案,與圖10(a)所示的沒有實施高反射處理的情況下的遠光用配光圖案相比,能夠使配光的范圍向下方向擴展。另外,從第二光源組15射出并由遮光部件30的上表面32反射的光向投影透鏡20的入射面20a中的第二區域20b射入。由此,圖11(b)所示的實施了高反射處理的情況下的路面描繪用配光圖案,與圖11(a)所示的沒有實施高反射處理的情況下的路面描繪用配光圖案相比,能夠使配光的范圍向下方向擴展。

此外,也可以在遮光部件30的下表面31實施高反射處理,另一方面,在上表面32實施低反射處理,也可以采用與該結構相反的結構。

圖12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變形例所涉及的車輛用燈具的概略構造的鉛垂剖面圖。

如圖12所示,本變形例所涉及的車輛用燈具1a的光源單元10a具有基板11a、第一光源組12、第二光源組15。并且,基板11a在燈具上下方向以臺階狀彎折而形成,具有第一面11a1以及以從第一面11a1向燈具后方彎折的方式連續地設置的第二面11a2。在第一面11a1搭載有第二光源組15,在第二面11a2搭載有第一光源組12。在這種車輛用燈具1a中,第二光源組15的發光面沿投影透鏡20的光軸ax和后方焦點f正交的方向配置。并且,第一光源組12的發光面與后方焦點f相比位于后方。

在上述的第一實施方式中,如圖8所示,利用來自沿左右方向排列多個的第一光源組12的各led芯片的光l1形成大致四方形的配光圖案p,該大致四方形的配光圖案p沿左右方向排列多個,由此形成遠光用配光圖案ph。因此,有時在各配光圖案p的邊界產生亮度低的部分(所謂暗條)。

與此相對,如圖12所示的本變形例所示,將第一光源組12配置為與投影透鏡20的后方焦點f相比位于后方,根據該結構,利用由焦點偏移引起的暈色效果(blureffect),能夠使大致四方形的配光圖案p的外緣部擴展,使得各配光圖案p的邊界不顯眼。

在上述的第一實施方式中,在投影透鏡20的入射面20a形成有使第一光源組12以及第二光源組15的各光源像與燈具左右方向相比在燈具上下方向更大地延伸的圓柱凸起s1,但不限于本例。例如,也可以在投影透鏡20的入射面20a不設置擴散凸起,而在投影透鏡20的出射面20b的第二區域20b中形成沿上下方向排列的圓柱凸起。由此,投影透鏡20的出射面20b在作為第二區域20b的上半部形成沿上下方向排列的圓柱凸起,在作為第一區域20a的下半部形成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凸起s2。在此情況下,第二光源組15的光源像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地,形成與左右方向相比在上下方向更大地延伸的配光圖案,另一方面,第一光源組12的各led芯片的光源像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形成與上下方向相比在左右方向更大地延伸的配光圖案。

(第二實施方式)

圖13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車輛用燈具的概略構造的鉛垂剖面圖。

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車輛用燈具100是路面描繪用的燈具單元(路面描繪裝置),其搭載于在車輛前方的左右配置的一對前照燈的至少一者。在圖13中,作為車輛用燈具100而示出搭載于其中一者的前照燈的路面描繪用燈具單元的構造,省略了燈體、透光罩的圖示。

如圖13所示,車輛用燈具100具有光源單元110、投影透鏡120、多個附加透鏡130(第一附加光學系統的一個例子)。各結構要素利用未圖示的支撐機構而安裝于燈體。光源單元110的結構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光源單元10的結構相同,因此省略其詳細說明。

投影透鏡120具有入射面120a以及出射面120b。投影透鏡120的入射面120a與構成第一光源組112以及第二光源組115的led芯片的發光面相對而配置,出射面120b朝向燈具前方。投影透鏡120配置為,第一光源組112以及第二光源組115的led芯片的發光面位于與光軸ax上的后方焦點f正交的平面上。如圖14所示,投影透鏡120的出射面120b形成為大致橢圓球面狀。即,出射面120b的水平剖面形狀以曲率半徑比鉛垂剖面形狀小的大致橢圓弧狀的曲線構成。

如圖13及圖15所示,多個附加透鏡130是以與第一光源組112的各led芯片接近的方式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平凸型的小型透鏡。附加透鏡130具有:入射面130a,其與第一光源組112的各led芯片相對,使從各led芯片射出的光射入;以及出射面130b,其與投影透鏡120的入射面12a相對。在附加透鏡130的出射面130b,在圖15所示的左右方向剖面中,形成有擴散凸起s3(第三擴散凸起的一個例子)。該擴散凸起s3雖然省略圖示,但例如是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多個圓柱凸起。

如圖13所示,從第二光源組115射出的光l5向投影透鏡120的入射面120a直接射入,從大致橢圓球面狀的出射面120b向外部射出。此時,由于投影透鏡120的出射面120b的水平剖面形狀以曲率半徑比鉛垂剖面形狀小的大致橢圓弧狀的曲線構成,所以透過了投影透鏡120的光l5以由該光l5形成的光源像與左右方向相比在上下方向更大地延伸的方式擴散。即,第二光源組115的光源像透過大致橢圓狀的投影透鏡120,從而作為與左右方向相比在上下方向更大的配光圖案(例如,圖8的線狀配光圖案pr)而向燈具前方照射。

另一方面,從第一光源組112的各led芯片射出的光l6,透過附加透鏡130而向投影透鏡120的入射面120a射入。此時,由于在附加透鏡130的鉛垂方向剖面中,在入射面130a和出射面130b都沒有擴散凸起等,所以由從第一光源組112的各led芯片射出的光l6形成的光源像,不會在上下方向延伸。另一方面,由于在附加透鏡130的水平方向剖面中,在出射面130b形成有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圓柱凸起s3,所以射入至附加透鏡130的光l6,以由該光l6形成的光源像在出射面130b利用圓柱凸起s3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擴散而射出。即,透過了附加透鏡130的光l6作為與上下方向相比在左右方向更大的光源像,向投影透鏡120的入射面120a射入。此時,如上述所示,由于投影透鏡120的出射面120b具有縱長的橢圓球面狀,所以透過了投影透鏡120的光l6以與左右方向相比在上下方向擴散的方式射出。如上述所示,來自第一光源組112的光l6在附加透鏡130中向左右方向擴散后,在大致橢圓狀的投影透鏡120中向上下方向擴散,由此,作為在左右上下都延伸的配光圖案(例如,圖8的遠光用配光圖案ph)而向燈具前方照射。

如以上說明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車輛用燈具100具有:前方照射用的第一光源組112;路面描繪用的第二光源組115;單一的投影透鏡120,其使從第一光源組112以及第二光源組115分別射出的光透過;以及附加透鏡130,其在第一光源組112和投影透鏡120之間與第一光源組112接近地設置。并且,投影透鏡120使第一光源組112以及第二光源組115的各光源像與左右方向相比在上下方向更大地延伸,附加透鏡130使第一光源組112的光源像與上下方向相比在左右方向更大地延伸。根據該結構,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地,利用單一的單元,能夠由來自第一光源組112的光l6形成在左右上下方向大致相等地延伸的前方照射用的配光圖案ph,并且,能夠由來自第二光源組115的光l5形成與左右方向相比在上下方向更大地延伸的路面描繪用的配光圖案pr。

此外,在上述的第二實施方式中,作為投影透鏡120使用其出射面120b形成為大致橢圓球面狀的投影透鏡,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在入射面或者出射面的任意者形成有沿上下方向排列的圓柱凸起的投影透鏡。在此情況下,由于來自第一光源組112、第二光源組115的光利用投影透鏡而在上下方向擴散,所以通過與附加透鏡130的組合而能夠得到期望的配光圖案。

另外,也可以在多個附加透鏡130的基礎上,以與第二光源組115接近的方式,配置平凸型的附加透鏡(第二附加光學系統的一個例子)。優選相對于第二光源組115設置的附加透鏡在其出射面形成有例如沿上下方向排列的多個圓柱凸起。由此,不必將投影透鏡形成為縱長橢圓形狀、或在投影透鏡形成規定的凸起,能夠利用單一的單元形成前方照射用的配光圖案ph和路面描繪用的配光圖案pr。

并且,也可以將第一實施方式的結構和第二實施方式的結構組合。即,也可以在第二實施方式中采用下述結構,即,在光源單元110和投影透鏡120之間配置第一實施方式的遮光部件30。由此,能夠防止因來自第一光源組112的光和來自第二光源組115的光交叉而形成的意料之外的配光。

圖16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變形例所涉及的車輛用燈具的一部分結構的鉛垂剖面圖。

在本變形例中,取代第二實施方式的附加透鏡130,而在第一光源組112的附近配置有反射鏡140(第一附加光學系統的一個例子)。反射鏡140成型為,在與第一光源組112相對的面以及與投影透鏡(未圖示)相對的面分別具有開口部140a、140b的矩形箱形狀。開口部140a比第一光源組112的各led芯片的發光面大,開口部140b形成為橫長的(與上下方向相比左右方向的寬度更寬的)矩形狀。從第一光源組112側的開口部140a向反射鏡140射入的光l7,由反射鏡140的反射面140c反射,從開口部140b射出。此時,由于出射面側的開口部140b具有橫長的矩形狀,所以來自第一光源組112的光l7在該開口部140b形成與上下方向相比在左右方向更大地延伸的光源像。

雖然省略圖示,但在本變形例中,通過使用第二實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大致橢圓球面狀的投影透鏡120、在入射面或者出射面的任意者形成有沿上下方向排列多個圓柱凸起的投影透鏡,從而第一光源組112以及第二光源組115的各光源像與左右方向相比在上下方向更大地延伸。如上述所示,通過將反射鏡140和投影透鏡120進行組合,從而能夠得到前方照射以及路面描繪用的期望的配光圖案。

另外,也可以通過在第二光源組115的附近將反射鏡140以與投影透鏡的光軸平行的軸為中心旋轉90度而配置,從而另外設置具有縱長矩形的開口部的反射鏡(第二附加光學系統的一個例子)。通過該結構,也能夠形成與上下方向相比在左右方向更大地延伸的配光圖案ph,并形成與左右方向相比在上下方向更大地延伸的配光圖案pr。

圖17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另一個變形例所涉及的車輛用燈具的一部分結構的鉛垂剖面圖。

在本變形例中,取代第二實施方式的附加透鏡130,而在第一光源組112的附近配置有導光體150。導光體150成型為大致梯形錐形狀,具有與第一光源組112相對的入射面150a以及與投影透鏡(未圖示)相對的出射面150b。入射面150a比第一光源組112的各led芯片的發光面大,出射面150b形成為橫長的(與上下方向相比左右方向的寬度更寬的)矩形狀。從第一光源組112射出并從導光體150的入射面150a射入的光,透過導光體150內,從出射面150b射出。此時,由于出射面150b具有橫長的矩形狀,所以來自第一光源組112的光在該出射面150b形成與上下方向相比在左右方向更大地延伸的光源像。

另外,在第二光源組115的附近配置有導光體160。導光體160成型為大致梯形錐形狀,具有與第二光源組115相對的入射面160a以及與投影透鏡(未圖示)相對的出射面160b。入射面160a比第二光源組115的led芯片的發光面大,出射面160b形成為縱長的(與左右方向相比上下方向的寬度更寬的)矩形狀。從第二光源組115射出并從導光體160的入射面160a射入的光,透過導光體160內,從出射面160b射出。此時,由于出射面160b具有縱長的矩形狀,所以來自第二光源組115的光在該出射面160b形成與左右方向相比在上下方向更大地延伸的光源像。

根據該結構,能夠使來自第一光源組112的光作為與上下方向相比在左右方向更大地延伸的光源像而向投影透鏡射入,并且,使來自第二光源組115的光作為與左右方向相比在上下方向更大地延伸的光源像而向投影透鏡射入。對于投影透鏡,也可以形成有規定的擴散凸起,也可以具有縱長或者橫長的橢圓形狀。

此外,也可以在導光體150、160的除了入射面150a、160a以及出射面150b、160b以外的側面實施反射面處理。由此,通過使來自第一光源組112或者第二光源組115的光在導光體150、160的實施反射面處理后的側面進行全反射,從而能夠提高從出射面150a、160a射出的光的光度。

圖18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其他變形例所涉及的車輛用燈具的一部分結構的斜視圖。

圖18所示的圓柱透鏡170是圓筒狀平凸透鏡,且配置為其焦線方向d成為鉛垂方向。圓柱透鏡170作為在水平方向具有凸透鏡的曲率、在鉛垂方向沒有曲率的透鏡而構成,由此,僅圓柱透鏡170的水平方向作為平凸透鏡起作用,使光向聚攏的方向折射。通過將該圓柱透鏡170配置于例如第二光源組115的附近,從而來自第二光源組115的光在左右方向受到聚光作用,能夠在透過圓柱透鏡170的階段形成與左右方向相比在上下方向更大的光源像。另外,通過將使圓柱透鏡170的朝向以燈具的光軸為中心旋轉90度后的圓柱透鏡170配置于第一光源組112的各led芯片的附近,從而能夠在透過圓柱透鏡的階段形成與上下方向相比在左右方向更大地延伸的光源像。因此,通過將該圓柱透鏡和上述的投影透鏡進行組合,從而能夠得到前方照射以及路面描繪用的期望的配光圖案。

此外,也可以取代圓柱透鏡而使用復曲面透鏡。

以上,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可以根據需要而采用其他結構。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昆明市| 太谷县| 西平县| 澄迈县| 蓝山县| 齐齐哈尔市| 南平市| 务川| 洛川县| 方城县| 阳信县| 河东区| 宁明县| 根河市| 安龙县| 河间市| 化州市| 绥德县| 松江区| 全州县| 隆化县| 开化县| 长沙县| 渝北区| 两当县| 交口县| 彭泽县| 田林县| 平利县| 濉溪县| 济源市| 东平县| 扶绥县| 南丹县| 枣阳市| 成都市| 东方市| 正阳县| 杭州市| 台州市| 黄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