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斗栱結構照明的led燈具。
背景技術:
夜景照明正處于一個急速發展的階段,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越發普遍,建筑也不再是黑夜中一樣模糊的面孔。中國由南到北,從東到西,即使較小的縣城,夜間都是燈火輝煌。在這樣日新月異的變化下,夜景照明質量更應該受到重視,簡單的“亮”已經不足以滿足當今社會的要求,不同風格、不同年代的建筑要有符合自身特點的燈光“外衣”,高質量的夜景照明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在夜間的魅力。人們逐漸意識到歷代傳承下來的古建筑的寶貴,對其愈加重視,仿古建筑、仿古街等在其影響下越來越常見,當前形勢下夜景照明當然少不了對(仿)古建的照明設計,由于多種復雜的構件使古建筑在照明設計上的復雜程度遠超出了現代建筑。本文只討論(仿)古建筑夜景照明關于斗栱的部分。斗栱,是古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構件,是古建筑的一個符號,是古建筑照明中需要突出的“亮”點,斗栱的層次感與立體感應該在燈光下重點得到體現。在絕大部分照明案例中,斗栱部分的并不能照明案例中,斗栱部分的并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有些忽略在了整體立面照明設計的大背景中沒有存在感,有些想做出強調卻一片燈火通明,抹殺了斗栱的立體感與層次感。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斗栱結構照明的led燈具,是背景技術中所指出的一種對古建筑的斗栱結構照片特別匹配的led燈具。
本發明解決其上述的技術問題所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一種斗栱結構照明的led燈具,其主要構造有:led發光顆粒、基座盤、檢查芯、進氣芯、排氣芯、環形氣道、收納腔、風扇槽、氣道環、氣槽a、氣槽b、交匯氣槽、基座板、掛鉤架、散熱片、散熱槽a、散熱槽b、軸式風扇、led發光集成模塊、氣管、控制電線、氣泵、電源控制器,所述的基座盤內中心位置設有收納腔,收納腔上固定有led發光顆粒,所述的收納腔外圍一周設有環形氣道;
所述的基座盤頂部設有檢查芯,兩側分別設有進氣芯、排氣芯;所述的檢查芯、進氣芯、排氣芯分別與環形氣道相貫通;所述的環形氣道內置入有氣道環,氣道環左右兩側分別開有氣槽a、氣槽b,頂部開有交匯氣槽;
所述的基座板頂部兩側各設有掛鉤架,基座板的中心位置固定有散熱片,散熱片的左右兩側分別開有散熱槽a、散熱槽b;在散熱槽a、散熱槽b均內置有軸式風扇;所述的散熱片置入于收納腔內,并且散熱片的頂部抵觸led發光顆粒的背面;
所述的收納腔頂端兩側的側壁上分別開有風扇槽,所述的軸式風扇的扇葉部分裸露于風扇槽外;兩個所述的風扇槽上端為交匯氣槽;所述的進氣芯與氣槽b相貫通,所述的排氣芯與氣槽a相貫通;
所述的led發光顆粒、基座盤、檢查芯、進氣芯、排氣芯、環形氣道、氣道環、基座板、掛鉤架、散熱片、軸式風扇共同構成了led發光集成模塊;
每兩個所述的led發光集成模塊之間通過氣管相駁接,所述的氣管內穿有控制電線;每兩個所述的led發光顆粒之間通過控制電線相串聯;所述的氣管的起始端與氣泵的出氣口相連通;所述的控制電線的起始端與電源控制器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的掛鉤架固定于仿古建筑的斗栱結構上。
進一步地,所述的檢查芯頂部蓋有橡皮帽。
進一步地,所述的基座板背面粘貼有磁體片。
進一步地,所述的氣管管徑為1.2-3.2厘米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的氣道環外固定有聚光罩。
進一步地,所述的氣槽a與交匯氣槽相互貫通。
進一步地,所述的氣槽b與交匯氣槽相互貫通。
進一步地,所述的基座盤外圍一周設有溫變色涂層。
進一步地,所述的基座盤與氣道環之間設有密封圈。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每兩個led發光集成模塊之間通過氣管相駁接,氣管內穿有控制電線;每兩個led發光顆粒之間通過控制電線相串聯;氣管的起始端與氣泵的出氣口相連通;控制電線的起始端與電源控制器相連接的技術方案,實現了led發光集成模塊的固定、散熱、照片調整一體化的功能,且這一系列的功能十分貼切于斗栱結構的古建筑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斗栱結構照明的led燈具整體結構圖。
圖2為本發明一種斗栱結構照明的led燈具爆炸結構圖。
圖3為本發明一種斗栱結構照明的led燈具的氣道環結構圖。
圖4為本發明一種斗栱結構照明的led燈具的基座盤結構圖。
圖5為本發明一種斗栱結構照明的led燈具的基座架結構圖。
圖6為本發明一種斗栱結構照明的led燈具的構成原理圖。
圖中1-led發光顆粒,2-基座盤,21-檢查芯,22-進氣芯,23-排氣芯,24-環形氣道,25-收納腔,26-風扇槽,3-氣道環,31-氣槽a,32-氣槽b,33-交匯氣槽,4-基座板,41-掛鉤架,5-散熱片,51-散熱槽a,52-散熱槽b,6-軸式風扇,7-led發光集成模塊,8-氣管,9-控制電線,10-氣泵,11-電源控制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5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一個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一種斗栱結構照明的led燈具,其主要構造有:led發光顆粒1、基座盤2、檢查芯21、進氣芯22、排氣芯23、環形氣道24、收納腔25、風扇槽26、氣道環3、氣槽a31、氣槽b32、交匯氣槽33、基座板4、掛鉤架41、散熱片5、散熱槽a51、散熱槽b52、軸式風扇6、led發光集成模塊7、氣管8、控制電線9、氣泵10、電源控制器11,所述的基座盤2內中心位置設有收納腔25,收納腔25上固定有led發光顆粒1,所述的收納腔25外圍一周設有環形氣道24;
所述的基座盤2頂部設有檢查芯21,兩側分別設有進氣芯22、排氣芯23;所述的檢查芯21、進氣芯22、排氣芯23分別與環形氣道24相貫通;所述的環形氣道24內置入有氣道環3,氣道環3左右兩側分別開有氣槽a31、氣槽b32,頂部開有交匯氣槽33;
所述的基座板4頂部兩側各設有掛鉤架41,基座板4的中心位置固定有散熱片5,散熱片5的左右兩側分別開有散熱槽a51、散熱槽b52;在散熱槽a51、散熱槽b52均內置有軸式風扇6;所述的散熱片5置入于收納腔25內,并且散熱片5的頂部抵觸led發光顆粒1的背面;
所述的收納腔25頂端兩側的側壁上分別開有風扇槽26,所述的軸式風扇6的扇葉部分裸露于風扇槽26外;兩個所述的風扇槽26上端為交匯氣槽33;所述的進氣芯22與氣槽b32相貫通,所述的排氣芯23與氣槽a31相貫通;
所述的led發光顆粒1、基座盤2、檢查芯21、進氣芯22、排氣芯23、環形氣道24、氣道環3、基座板4、掛鉤架41、散熱片5、軸式風扇6共同構成了led發光集成模塊7;
每兩個所述的led發光集成模塊7之間通過氣管8相駁接,所述的氣管8內穿有控制電線9;每兩個所述的led發光顆粒1之間通過控制電線9相串聯;所述的氣管8的起始端與氣泵10的出氣口相連通;所述的控制電線9的起始端與電源控制器11相連接。
所述的掛鉤架41固定于仿古建筑的斗栱結構上。
所述的檢查芯21頂部蓋有橡皮帽。
所述的基座板4背面粘貼有磁體片。
所述的氣管8管徑為1.2-3.2厘米之間。
所述的氣道環3外固定有聚光罩。
所述的氣槽a31與交匯氣槽33相互貫通。
所述的氣槽b32與交匯氣槽33相互貫通。
所述的基座盤2外圍一周設有溫變色涂層。
所述的基座盤2與氣道環3之間設有密封圈。
本發明是通過氣泵10產生空氣流依次經過多個的led發光集成模塊7,流經每個led發光集成模塊7都將其熱量帶走,從而保證led發光集成模塊7的發光工作的正常運作。
具體的工作原理:空氣由進氣芯22進入環形氣道2,由于環形氣道2內置有氣道環3,氣道環3上設有的氣槽a31、氣槽b32、交匯氣槽33的作用是將空氣流進行整流,使得空氣的流動過程是:由氣槽a31往交匯氣槽33串入,再由交匯氣槽33往氣槽b32串出,這個過程會帶動散熱片5內的軸式風扇6高速旋轉,這個旋轉的過程會將散熱片5內的熱量帶走。
在設計中,檢查芯21的作用是添加潤滑劑以及檢查是否有卡殼的問題。
在設計中,采用氣管8內置控制電線9的做法,體現古建筑的設計風格,從設計的源頭上隱藏了各個led發光集成模塊7需要的連接線,因此符合整體古建筑的設計要求。此外通過串聯的方式,可以實現在斗栱結構上的照明數量自由布置。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