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旋轉式夾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要求在其一端進行如切削加工、磨削和類似處理的細長零件的制造。這樣的細長零件包括皮下注射器針頭和其它小直徑的部件,如環鋸或套管針。更具體地,本發明涉及皮下注射器針頭和其它小直徑部件從坯料開始的加工。
背景技術:
皮下注射器針頭的切割部分,經常被稱為“刀刃”,一般由三個斜面或刻面構成,在形成刀刃的管狀毛坯(“管”)的一個端部磨削而成。該刻面一般包括一個主刻面和兩個次刻面,沿軸向看時,刀刃上具有三個清楚的刻面交線。這些磨削面之間的角度的銳度、每個刻面與刀刃的曲面之間的角度的銳度連同其它因素如刀刃的直徑和厚度,一起影響病人在使用中體驗到的舒適度。
盡管在過去的五十年中,全世界民眾所消耗的刀刃的數量持續增加,但是它們大量生產的方式在相同的時間段內幾乎沒有發展。一般使用一個直線夾具夾持多達1000個管狀毛坯。這些管狀毛坯被夾持在該夾具的兩個平板之間,布置得彼此靠近,使得它們的縱向軸平行,每個管狀毛坯的一端沿著與磨削輪的軸垂直的方向從夾具中伸出。各管狀毛坯伸出的量受到以下因素的支配,如磨削操作的公差、待磨削材料的量以及管的材料和大小。
在磨削刀刃的過程中,該夾具來回移動磨削輪的長度,以逐漸使夾具夾持的所有管狀毛坯暴露給該磨削輪。主刻面在臨近所有管狀毛坯的末端處第一個被磨削,一般使直線夾具在磨削輪的面上來回移動十二次,在每次來回移動完成時將夾具推進得離磨削輪更近。接下來,夾持管狀毛坯的夾具的一個平板沿著與管的縱向軸垂直的方向相對于另一個平板移動,以預定的角度一致地滾動管狀毛坯。這次僅在磨削輪上來回移動兩次,第一次刻面在靠近各個管的末端處被磨削。然后將管狀毛坯進一步繞其縱向軸滾動一個預定角度,再次在磨削輪上來回移動兩次,使另一個具有與第一次刻面對應形狀的次刻面被磨削。
這種方法制造刀刃出現了一些困難。直線夾具依賴于相鄰管狀毛坯平行定位的實現,夾板之間的管狀毛坯的末端沿著與磨削輪的縱向軸垂直的方向從夾具中伸出,以及施加給所有管狀毛坯的一致的夾持力。精確的磨削進一步依賴于在保持管狀毛坯與磨削輪的磨削面之間的垂直角度的同時,精確地滾動管狀毛坯。管狀毛坯最初未對準會導致相同批或不同批磨削的刀刃之間的不一致,當管狀毛坯在不同面的磨削之間滾動時,這些不一致和錯誤會被擴大。這種初始的未對準難以檢測和矯正,根據糾校正的時間、浪費的管狀毛坯和/或磨削刀刃質量的降低或不足來算,是非常昂貴的。
當制造用于某些類型的安全注射器的針時,要求在管內加工一個狹縫或平面,以與注射器內的相關結構協作,該狹縫或平面要求與主刻面精確定位。目前加工這些狹縫或平面的慣例是在刻面磨削后繼續執行另一操作,其中這些刀刃將重新定向以進行進一步的加工操作。這使該狹縫或平面的加工成為一個相當耗時的操作。由于需要避免接觸管狀毛坯的磨削端以確定已磨削刻面的準確位置,因為這會產生使被磨削刻面刀刃變鈍的不利影響,因而使該操作變得更加復雜。
現有的使用直線夾具制造刀刃的方法導致磨削輪的軸端部分的磨損大于中間部分的磨損,這源于夾具的水平往返移動,管狀毛坯第一次與磨削輪接觸便從磨削輪的軸端開始。因此,使得磨削輪從中間向兩端的剖面逐漸編程錐形,這意味著磨削輪需要均勻地修復成圓柱形。
另外,由于磨削主要發生在鄰近磨削輪軸端的兩個區域,在這些區域磨削輪的溫度有升高的趨勢,即使是大量使用了冷卻液。在連續的磨削中,這些“熱點”會導致磨削輪被更快磨損,磨削輪在這些區域的表面變得光滑,很可能會引起被磨削刻面在這些區域附近的刀刃燃燒,迫使磨削輪進一步磨損,從而減少了磨削輪的壽命。
一般來說,對于每批管狀毛坯,要求直線夾具沿磨削輪的縱向長度來回移動十六次以磨削主刻面和次刻面。在直線夾具每次來回移動跨越磨削輪后,必須停止該直線夾具并沿相反方向重新開始。直線夾具來回移動的大量次數,連同這些來回移動的停止/開始特性,使其變成一種相對效率低下的過程。
以上關于皮下注射器針頭制造背景的描述并不意味著對本發明范圍的限制,而僅僅出于增強對本發明的理解的目的。
發明內容
已經確定在加工過程中使用一個圓形夾具夾持細長物品能夠減少上述的至少一些困難,并且可明顯地增加生產能力,減少磨削輪的磨損。
因此,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來在加工過程中夾持一組桿狀或線狀毛坯的夾具,所述夾具包括一個主體,安裝在使所述主體繞旋轉軸旋轉的驅動軸上,所述主體設有一個為所述夾具的旋轉定義旋轉路徑的周邊,所述周邊由一組繞旋轉路徑設置的工作站構成,每個工作站設有一對相對的夾持面,所述夾持面的一側位于旋轉路徑上,在使用過程中所述夾持面用來在兩夾持面之間容置一組所述毛坯,所述毛坯的一端設置為從所述的夾持面的一側向外伸出,延伸至所述旋轉路徑之外。
根據本發明的優選特征,兩個或多個工作站圍繞所述夾具的軸分布。
根據本發明的優選特征,所述內、外夾持面由徑向分布的內、外夾持滑塊提供。
根據本發明的優選特征,所述將毛坯夾持在中間的內、外夾持面能夠彼此相對移動,從而使各毛坯繞其軸旋轉,露出毛坯表面的不同部分以進行加工。
根據本發明的優選特征,所述內夾持面安裝在所述夾具內,相對于所述外夾持面徑向移動,以影響兩相對夾持面之間的毛坯的夾持。根據本發明的優選特征,所述內夾持面由一個內滑塊提供,且所述內滑塊可徑向移動以影響所述夾持。根據本發明的優選特征,所述內滑塊可從所述夾具中拆除,以將毛坯裝入到所述內夾持面上。根據本發明的選擇性的優選特征,所述外夾持面由一個外滑塊提供,且所述外滑塊可徑向移位以影響所述夾持。根據本發明的優選特征,所述外滑塊可從所述夾具中拆除,以將毛坯裝入到外夾持面上。根據本發明的優選特征,所述內和/或外滑塊能夠彼此相對移動一定角度以影響所述夾持。
根據本發明的優選特征,毛坯在裝入所述夾具的過程中,通過膠粘固定暫時保持在一個或另一個夾持面上,直至滑塊被裝入所述夾具且施加夾持力。夾緊過程中,兩個滑塊的弧形夾持面之間的合作將會自動校正在最初裝入時已經產生的毛坯的任何微小的軸向未對準。
根據本發明的優選特征,所述內、外夾持面是以夾持毛坯的所述夾具的旋轉軸為中心的弧形,以便毛坯沿所述夾具的旋轉軸方向延伸,所述夾具可通過繞其軸旋轉而轉位,以便相繼露出毛坯供加工。
根據本發明的優選特征,所述將毛坯夾持在其中的內、外夾持面能夠彼此相對轉動,以使各毛坯繞其軸旋轉,露出毛坯表面的不同部分供加工。根據本發明的優選特征,所述夾持面共同定義的面為圓柱面,使得被夾持在中間的毛坯的軸能平行于所述夾具的旋轉軸延伸。根據本發明的優選特征,所述夾持面共同定義的面為圓錐面,使得被夾持在中間的毛坯的軸能相對于所述夾具的旋轉軸有一定傾斜度。
根據本發明的優選特征,所述內夾持面可以相對于所述外夾持面繞所述夾具的旋轉軸移動一定角度,以影響被夾持在兩個滑塊之間的毛坯繞各自軸的轉動。根據本發明的優選特征,所述夾持面之間的相對位移角度受兩夾持面的共同影響。可選擇地,一個夾持面的相對位移角度受另一個夾持面的單獨影響。
根據本發明的優選特征,所述夾具設有一個以所述夾具的旋轉軸為中心的多邊形周邊,所述周邊的每一面由將毛坯夾持在其中的內、外夾持面構成,從而使毛坯隨其軸沿著所述夾具的旋轉軸方向延伸,每個夾持面的一側位于垂直于軸和夾具一側的一個平面內,所述旋轉路徑位于臨近所述平面的另一個平面內,所述夾具在使用中可繞其軸旋轉而轉位,以相繼露出毛坯面供加工。根據本發明的優選特征,每個夾持面有一對相對的側面,其中每個側面與一旋轉路徑相關。
根據本發明的優選特征,所述夾持面平行于所述旋轉軸,使得被夾持在中間的毛坯的軸能平行于所述旋轉軸延伸。根據另一個實施例,所述夾持面共同收斂定義為圓錐面結構,使得被夾持在所述夾具中的毛坯的軸相對于所述夾具的旋轉軸有一定傾斜度。
根據本發明的優選特征,所述夾持面能在所述夾具內相對于所述夾具的旋轉軸切向移動,且彼此平行,以影響夾持在兩個滑塊中間的毛坯繞各自軸的轉動。根據本發明的優選特征,所述夾持面之間的相對切向移動受兩夾持面的共同影響。可選擇地,一個夾持面的相對切向移動受另一個夾持面的單獨影響。
根據本發明的優選特征,所述的一個側面在每個工作站處軸向延伸,穿過所述周邊。根據本發明進一步的優選特征,所述表面從所述周邊向內傾斜。根據本發明進一步的優選特征,所述毛坯被夾持在所述夾持面之間,使得它們的主軸平行于包括所述旋轉路徑的平面。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用來在加工過程中夾持一組桿狀或線狀毛坯的夾具,所述夾具包括一個用來安裝到驅動軸上的主體,和一個為所述夾具的旋轉定義旋轉路徑的周邊,所述周邊由一組圍繞所述旋轉路徑以一定角度間距分布的工作站構成,每個工作站具有一對相對的夾持面,所述夾持面具有一個側面位于所述旋轉路徑上,所述一個側面軸向延伸穿過所述周邊,所述夾持面從所述周邊向里傾斜,使用過程中,所述夾持面之間容置并定位一組所述毛坯,使所述毛坯的主軸平行于包含有所述旋轉路徑的一個平面,所述毛坯的外端從所述一個側面向外伸出,延伸至所述旋轉路徑之外。
根據本發明的優選特征,所述夾持面能夠相對于彼此軸向移動,同時在夾持模式中使毛坯繞各自中心軸旋轉。根據本發明的優選特征,至少一個所述夾持面由一個用來容納該組毛坯的可拆除滑塊來定義。
因此,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磨削毛坯刻面以形成皮下注射器針頭的方法,包括將毛坯裝入上述的旋轉式夾具內;使所述夾具繞其軸旋轉從而轉位,以將被夾持在上面的毛坯相繼暴露給磨削輪磨削針頭上的一個刻面;操縱所述夾具使每個毛坯繞其軸旋轉,當隨著所述旋轉式夾具的換位每個毛坯相繼暴露給磨削輪時,實現對毛坯上另一個刻面的磨削。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具有如上所述的旋轉式夾具和一個磨削輪的磨削系統,其中所述磨削輪為細長形狀,所述夾具安裝為可沿與所述磨削輪軸平行的方向移動,從而沿所述磨削輪的長度方向往復移動,并且所述夾具還安裝為可沿橫切所述磨削輪軸的方向移動。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一種磨削系統,包括一個如上所述的旋轉式夾具,和一個安裝在頭部上的磨削輪,所述磨削輪可相對于所述夾具移動以磨削從所述夾具中伸出的各個呈環形陣列分布的毛坯的一個端部。所述磨削輪可以從所述陣列的外側和/或內側靠近所述毛坯。
優選地,所述頭部還裝有第二磨削輪,所述第二磨削輪可通過所述頭部的移動而定位,以磨削所述旋轉式夾具夾持的毛坯的第二端部。
所述旋轉式夾具并不限于用來磨削毛坯以形成皮下注射器的針頭,也可更普遍地應用于磨削其它用途的毛坯,如外科刀片、環鋸或者套管針。另外,本發明可以應用于任何細長形狀元件的加工,不必受限于醫用物品的加工。加工操作可以在毛坯被夾具夾持時進行,這樣的加工行為可以包括,如磨削、激光切割和銑削。
根據以下幾個具體實施例的描述,本發明將會得到更充分的理解。
圖1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個實施例的一個旋轉式夾具的爆炸透視圖;圖2是圖1中旋轉式夾具的爆炸軸向視圖;圖3是示出了圖1中旋轉式夾具各個部件移動范圍的爆炸軸向視圖;圖4是圖1中旋轉式夾具的軸向視圖;圖5是圖4中的旋式轉夾具沿A-A方向的橫截面圖;圖6是圖5中細節A的放大視圖;圖7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個實施例的有多個相鄰的軸向排列的管狀毛坯附在其外表面的內夾持滑塊的透視圖;圖8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個實施例的管狀毛坯裝載站的示意圖;圖9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個實施例與旋轉式夾具配合的磨削機器的透視圖;圖10是現有技術中與直線夾具配合的磨削機器的透視圖;圖11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個實施例與旋轉式夾具配合的第二種磨削機器的第一透視圖;
圖12是圖11中磨削機器的第二透視圖;圖13是圖11中磨削機器的第三透視圖;圖14是圖11中磨削機器的第四透視圖;圖15是圖11-14的合成視圖;圖16是圖11中磨削機器的磨削輪相對于一個被磨削刀刃的一個方向的示意圖;圖17是圖11中磨削機器的磨削輪相對于一個被磨削刀刃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圖;圖18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個實施例的裝載了幾個旋轉式夾具的圓盤傳送帶的平面圖;圖19是圖18中圓盤傳送帶的部分側視圖;圖20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個實施例示出夾具一個端面的部分爆炸等角視圖;圖21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個實施例示出夾具另一端面的的部分爆炸等角視圖;圖22是根據本發明第三個實施例的旋轉式夾具一端的正視圖;圖23是圖22中旋轉式夾具的等角視24是圖22和23中旋轉式夾具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1-7所示的第一個實施例介紹了用來夾持管狀毛坯13的旋轉式夾具11,該管狀毛坯13至少一個軸端即將被磨削,以形成皮下注射器針頭或刀刃。
旋轉式夾具11包括一個中心旋轉支柱或心軸15,其上具有三個呈一定角度分布的夾持部分17,該夾持部分17形成于三個等距隔開的徑向延伸臂19之間。每個夾持部分包括一個內夾持滑塊21和一個外夾持滑塊23,具有相對的與心軸15的旋轉軸(由箭頭25示出)同心的弧形夾持面,以及一個夾持機構27,用于使內夾持滑塊21相對于外夾持滑塊23沿徑向向外(由箭頭29示出)或向內移動。如圖所示,每個夾持機構27包括一個夾持板31、用來使夾持板31相對于心軸15的旋轉軸徑向向外和向內移動的致動器33以及位于夾持板31的外部弧形圓周表面以便于內夾持滑塊21相對于夾持板31轉動的滾柱35。
雖然圖1至7中的所示的旋轉式夾具11有三個夾持部分17,但是夾持部分17的數量可以不只是三個,如,兩個,四個,或更多的夾持部分17。
三個外夾持滑塊23沿三個徑向延伸臂19的末端的圓周方向分布。外夾持滑塊23可以以任何現有的方式與徑向延伸臂19的外端連接;可選擇地,外夾持滑塊23可以通過加工同一個工件與心軸15以及徑向延伸臂19整體成型。
夾持板31用來促使內夾持滑塊21朝向外夾持滑塊23,以便夾緊當內夾持滑塊21從旋轉式夾具11上拆除時預先裝在內夾持滑塊21上的管狀毛坯13。管狀毛坯13裝在內夾持板21上的方式將會隨后描述。為了將內夾持滑塊21裝入旋轉式夾具11,夾持板29朝著心軸15的旋轉軸向內縮進。內夾持滑塊21的外表面上附有一組管狀毛坯12,且沿著與夾具11的旋轉軸平行的方向延伸,然后內夾持滑塊21被定位在夾持部分17內。隨后夾持機構27被重新接合以驅動夾持板29徑向向外移動,從而促使內夾持滑塊21朝向外夾持滑塊23移動,從而將一組管狀毛坯13夾持在中間,為進行將在稍后描述的加工做準備。
在心軸15的一個軸側,安裝了一個平板37,平板37可以選擇性地繞心軸15的旋轉軸擺動,以相對于外夾持滑塊23移動內夾持滑塊21,從而使被夾持的各個管狀毛坯13繞它們的軸轉動,以磨削不同的刻面。為此,內夾持滑塊21設有一個凸柱39,可以與擺動板37圓周上的徑向槽41充分嚙合,這樣內夾持滑塊21繞心軸15的旋轉軸的轉動以及相對于該旋轉軸的轉動都與擺動板37的運動相對應。
一個用來將管狀毛坯13裝載到從旋轉式夾具11上拆下的內夾持滑塊21上的裝載站51的合適形狀在圖8中示出。管狀毛坯裝載站51包括三個分站53、55、57。在圖8中●分站一53,一個內夾持滑塊21在該分站被裝到一個旋轉的主轉動架59上;
●分站二55,管狀毛坯13被加到內夾持滑塊21上;●分站三57,有管狀毛坯13暫時粘附在其外表面的內夾持滑塊21從裝載站51上被卸下。
優選地,這三個分站53、55、57的操作同時進行。
在分站一53處,一個內夾持滑塊21被裝載到主轉動架59上,并通過合適的保持裝置,如電磁鐵61,如箭頭63所示,固定在主轉動架59上。在分站二55處,主轉動架59的旋轉(沿著箭頭65所示的方向)使內夾持滑塊21通過裝滿膠粘物69的第一漏槽67,該膠粘物69是例如水溶的或其它可溶的凝膠體或膠水。當內夾持滑塊21通過漏槽67的一個出口71時,在內夾持滑塊21的外周表面形成一薄的膠粘物層73。當主轉動架59進一步旋轉,內夾持滑塊21移過裝滿了沿主轉動架59的旋轉軸一軸向排列的管狀毛坯13的第二漏槽75。第二漏槽75的出口77將管狀毛坯13釋放至管狀毛坯進給架79上,進給架79沿與主轉動架59相反的方向(如箭頭81所示)旋轉,兩者軸向平行。管狀毛坯進給架62的圓周表面帶有一組軸向凹槽83,能從第二漏槽75的出口77接收管狀毛坯13,并保持管狀毛坯13的軸向平行。當管狀進給架79旋轉時,防護罩85防止管狀毛坯13在重力的作用下過早地從凹槽83中移出,直至管狀毛坯13在管狀毛坯進給架79的旋轉路徑與主轉動架59的旋轉路徑的匯聚處開始接觸內夾持滑塊21的外周表面(其上有膠粘物層73)。膠粘物層73將管狀毛坯13保持在內夾持狀滑塊21的外表面,并保持相鄰管狀毛坯13在其上的排列和間距。
在分站三57處,帶有相鄰的軸向排列的管狀毛坯13粘附在其上的內夾持滑塊21被電磁鐵61從主轉動架59上釋放,如箭頭87所示。
接著,有管狀毛坯13粘附在其外表面的內夾持滑塊21被裝入旋轉式夾具11。然后夾持機構27的夾持板31逆著內夾持滑塊21徑向向外、朝著如上所述的外夾持滑塊23移動,從而將管狀毛坯13夾持在內夾持滑塊21和外夾持滑塊23之間。管狀毛坯13和內、外夾持滑塊21與23的相匹配的弧形表面之間的協作保證了當內夾持滑塊21開始與外夾持滑塊23進行夾持嚙合時,管狀毛坯13排列成精確的軸向陣列,從而校正了在管狀毛坯13裝入內夾持滑塊21的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任何微小的未對準。雖然本方法僅僅利用示意圖進行了描述,但是像其它所有被描述的實施例一樣,便利地實現了較高程度的自動化。
使用一種水溶或其它可溶解的凝膠體或膠水作為膠粘物,便于使用一種合適的溶劑來移除被磨削的管狀毛坯13,如,用水將內夾持滑塊21上的膠粘物沖洗到一個收集籃中(未示出),刀刃72可以從膠粘溶液中濾出。優選地,該膠粘物可從膠粘物溶液中回收和再利用。
作為上述方法的另一種選擇,可以在每對內夾持面21和外夾持面23的鄰接表面固定兩條粘性材料制成的帶子(未示出),使軸向排列的管狀毛坯13在夾持前和夾持后保持在原位。磨削完成后,在將刀刃13從內夾持滑塊21取下后,使用水或者其它溶劑準備該粘性材料的再利用,則該粘性材料可被重新利用。
以下將描述兩種均結合使用第一實施例的旋轉式夾具的不同磨削機器。
圖9示出了一種磨削方案,包括磨削機器101,利用第一個實施例的旋轉式夾具11來磨削管狀毛坯13上的刻面。磨削機器101包括一個圓柱形磨削輪103,與如前所述的現有的直線夾具所使用的那些磨削輪類似。例如,旋轉式夾具11支持許多的管狀毛坯13(可達到1000個)準備就緒以在機器中磨削。在磨削管狀毛坯的過程中,夾具11沿著兩個軸充分移動,包括平行于磨削輪103的中心軸的第一軸(由箭頭105示出),夾具11可沿第一軸的兩個方向往復移動,以及與磨削輪103的中心軸充分正交的第二軸(由箭頭107示出),當管狀毛坯被磨削時,管狀毛坯沿著該第二軸相對于該輪朝向該磨削輪76移動。沿該第二軸的移動會被夾具11朝向磨削輪103的運動所影響,或者被磨削輪分別沿方向109或109A朝向夾具103的運動所影響。當旋轉式夾具11往返移動磨削輪103的長度時,旋轉式夾具11也通過心軸15沿方向109的旋轉而換位,從而使管狀毛坯13相繼的露出給磨削輪103。當旋轉式夾具11往返移動磨削輪103的長度時,基于旋轉式夾具11繞心軸15的旋轉軸的每一次完整的旋轉,旋轉式夾具11就會相對于磨削輪沿著107方向朝著分別沿方向109或109A饋給的磨削輪運動。旋轉式夾具11的每一次完整的旋轉對應于現有的磨削機器112的直線夾具110在磨削輪103的長度上的一次完整的往復,如圖10所示。
當磨削機器101磨削刀刃時,被旋轉式夾具11夾持的各管狀毛坯13的一個軸端的主刻面被第一個磨削。如圖9所示,旋轉式夾具11沿箭頭105所示的往復方向來回移動磨削輪103的長度,同時繞如箭頭109所示的心軸15的旋轉軸旋轉。估計一般磨削主刻面需要旋轉式夾具11旋轉六次(在旋轉過程中,旋轉式夾具11相應地沿著箭頭82或82A所示的方向朝著該磨削輪103相對前進)。
接下來管狀毛坯13在旋轉式夾具11內繞其各自的縱向軸旋轉。這是通過將旋轉式夾具11的平板37相對于心軸15旋轉一個預定的角度來實現的。這導致內夾持滑塊21相對于外夾持滑塊23有一個對應的圓周方向的位移。內夾持滑塊21相對于外夾持滑塊23的相對位移導致附在內夾持滑塊21上且被夾持在內、外滑塊21和23之間的管狀毛坯13繞它們的縱向軸滾動。當管狀毛坯13被滾動以便于磨削或加工每個管狀毛坯端部的相繼面時,管狀毛坯13的軸向排列被自動保持。
旋轉式夾具11連續往復移動磨削輪103的長度時,通過它的多次旋轉,被旋轉式夾具11夾持的管狀毛坯13上臨近被磨削的主刻面的端部的第一次面可以被磨削。類似地,接下來管狀毛坯11可以以前述方式被再次滾動,第二次面可被磨削。
有一個特點是,當使用上述磨削機器101并結合直線夾具110和固定的磨削輪103時,軸向觀察時被磨削的刻面具有平面輪廓。與此相反,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旋轉式夾具11在其往復移動磨削機器101的固定磨削輪103的長度的時候,旋轉式夾具11的旋轉動作致使被磨削的刻面從軸向觀察具有輕微凸起的輪廓。
在上述形式的磨削機器101中使用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旋轉式夾具,與在類似的磨削中使用直線夾具比較,改進了磨削刀刃過程的效率。如剛剛所解釋的,每次旋轉式夾具11完成一次完整的旋轉,旋轉式夾具11就會朝著磨削輪103進給,以執行后續的一次磨削往復。因此,如果,例如旋轉式夾具11往復穿過磨削輪103時旋轉三次,那么它可以每往復一次向磨削輪103前進三次。與此相反,如圖10所示的現有方案中,直線夾具112只能在每次往復移動磨削輪103的長度103時朝磨削輪103前進一次。如果,例如磨削輪103是0.6米寬,直線夾具110是1米長,在直線夾具110可以向磨削輪103前進以進行后續的磨削往復之前,直線夾具110將需要最小往復移動1.6米。通過使用旋轉式夾具11,并使該旋轉式夾具在每次旋轉后朝著磨削輪103前進,則單次往復磨削輪103的長度加上在每一端的停止/開始間隙,相同的磨削量需要直線夾具110往復4.8米(三次單獨的往復)再加上三次停止/開始間隙才能完成。這暗示產量可提高至300%。
當旋轉式夾具11往復穿過磨削輪103時,它也相對于輪76前進它的位置,在該輪76上每個管狀毛坯13相繼開始被磨削,結果,可以預計磨削輪103一般會均勻磨損。使用直線夾具110則與此相反,磨削實際上總是在同一位置開始,引起磨削輪103在各個端部磨損,因為直線夾具110最初從一側往復,然后從另一側往復,因此形成冠輪(未圖示),該冠輪不得不被均勻地磨光,如前所述。因此,可以預計使用旋轉式夾具將會減少因需要磨光磨削輪103而損失的時間和材料。
另外,可以預計當使用旋轉式夾具11進行磨削時,產生的熱量將能夠更好地散開,因為磨削點往復穿過磨削輪76。另外,因為不再有與使用直線夾具110的現有磨削相關的聚集在一處的熱量,使用旋轉式夾具時的磨削速度以及因此得到的生產率可得到顯著提高。
圖11至15示出了第二種形式的結合了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旋轉式夾具11的磨削機器111。在各實例中,第二磨削機器111包括一個傳動軸113,被立柱117支撐在基座115上,立柱117被基座115可旋轉地支撐,可繞一垂直軸轉動。該傳動軸從立柱117的側面延伸,充分平行于基座115,且夾具11的心軸15被該傳動軸支撐。
第二磨削機器111進一步包括一個磨削頭部119,具有一驅動軸121,延伸至該磨削頭部的兩側并在一端支撐一個磨削輪123,在另一端支撐一個縱切刀刃125。磨削頭部119可繞一豎直軸旋轉,且傳動軸的旋轉軸垂直于該豎直軸。另外,該立柱能夠沿著該三個垂直軸中的任何一個往復移動。縱切器125的功能是磨削臨近管狀毛坯軸端的狹縫或平面(如果需要的話)。
第二磨削機器111可以以與上述的第一磨削機器101類似的方式磨削被旋轉式夾具11夾持的管狀毛坯13上的刻面。但是,第二磨削機器的磨削輪123與縱切器125的軸向運動和往復運動的范圍明顯提供了更多的功能性。例如,圖16示出了一管狀毛坯13被磨削,磨削輪123的軸與管狀毛坯的軸充分對準;圖17示出了管狀毛坯13一被磨削,磨削輪123的軸充分垂直于管狀毛坯13的軸,以提供可選擇的磨削刻面輪廓。
磨削輪123相對于旋轉式夾具11的可選擇的運動允許磨削輪123磨削被旋轉式夾具11夾持的管狀毛坯13的任一軸端。圖11示出了一管狀毛坯在朝著傳動軸113向內延伸的端部處的主刻面的磨削,而圖12示出了一管狀毛坯在朝著傳動軸113向外延伸的端部處的主刻面的磨削。如果要求生產在兩端都帶有被磨削刻面的管,這將是有用的。
在另一種形式中,第二磨削機器111可被操作來軸向磨削被夾具11夾持的管狀毛坯13的一端或兩端,從而提供精確長度的被磨削管。
圖13示出了縱切器125的使用,其可使狹縫或平面被精確切割于臨近管狀毛坯的一端或兩端處,用于如前所述的安全注射器。因為這些狹縫或平面最后會用來與沿軸向或縱向精確對齊被磨削的管狀毛坯,其相對于被磨削管狀毛坯末端的被磨削刻面的位置對其功能來說是極為重要的。第二磨削機器111能夠精確加工出這些狹縫而無需探測,并因此接近被磨削管狀毛坯。因為在用相同的機器完成刻面的磨削之后執行這一縱切操作無需將旋轉式夾具11從第二磨削機器111中拆除,因而管狀毛坯的確切位置可以從之前的刻面磨削操作中得知。
在圖11和12中,示出了管狀毛坯的磨削,磨削輪123徑向位于從旋轉式夾具11中伸出的、軸向排列的鄰近的管狀毛坯13的環形陣列的外側。作為磨削輪123的這種相對位置的結果,根據圖11和圖12的被磨削的管狀毛坯的刻面從軸向觀察時有微小的凸起輪廓,完全類似于前面所述的用第一個磨削機器74所磨削的管狀毛坯。
然而,如圖14所示,如果管狀毛坯被磨削輪123磨削,該磨削輪123徑向位于從旋轉式夾具11中伸出的、軸向排列的鄰近的管狀毛坯13的環形陣列的內側,那么被磨削的管狀毛坯的最終磨削刻面從軸向觀察時會有微小的凹入輪廓。這些凹入輪廓在被磨削管72的磨削刻面和刀刃表面之間提供了更銳利的刃,因而在使用中病人的舒適度將會得到充分的提高。
可選擇地,第二磨削機器111可用來磨削帶有平面輪廓的刻面的管狀毛坯,像那些結合了直線夾具的現有磨削機器所生產的一樣。這可以通過保持旋轉式夾具11靜止、同時直線往復磨削輪123穿越管狀毛坯13的表面來實現。
第二磨削機器111執行上述關于圖11至圖14的所有操作的能力,將會在合并了圖11至14的圖15中得到強調。
如圖18和圖19所示,第一個實施例通過使用裝載了幾個旋轉式夾具11的圓盤傳送帶131,將旋轉式夾具11暴露給定位在以一定間距繞圓盤傳送帶的周邊布置的工作站上的多個單獨的磨削輪123,使被磨削的管狀毛坯的產量得到改善。旋轉圓盤傳送帶104包括一個轉動架133,沿箭頭135所示的方向旋轉,保持幾個(所示為6個)旋轉式夾具11在其圓周上等間距分布。圓盤傳送帶131在工作站137、139、141、143、145和147之間可轉位地旋轉和停止,對應每個夾具在每個站的循序定位。
在如圖18和19所示的方案中●在工作站一137處,支撐了一組被夾持的管狀毛坯的旋轉式夾具11被裝到圓盤傳送帶的立柱117上,如箭頭149所示。
●在工作站二139和工作站三141處,鄰近被夾持的管狀毛坯13的軸端處的主刻面被磨削,同時旋轉式夾具2在每個工作站處繞心軸15的旋轉軸轉動四次(如箭頭151所示)。
●在工作站四143處,被夾持的管狀毛坯13被滾動,第一次刻面被磨削。
●類似地,在工作站五145處,被夾持的管狀毛坯13被再次滾動,該第二次刻面被磨削。
●在工作站六147處,夾持被磨削的管狀毛坯的旋轉式夾具11從圓盤傳送帶104的立柱117上卸下,如箭頭153所示。
在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工作站139、141、143和145處,在磨削管狀毛坯的過程中磨削輪123沿其旋轉軸往返移動,如箭頭155所示。這種動作使磨削點沿著磨削輪123移動,從而避免了產生局部過度磨損和熱量聚集的區域。
可以理解,位于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工作站139、141、143和145處的磨削輪123不必有相同的大小和/或砂礫尺寸。例如,與位于第三工作站141、為相同刻面提供精加工的磨削輪123相比,位于第二工作站139的磨削輪123的砂礫尺寸會明顯較大,便于增加和/或加快材料的移除。
可以預計現有的使用直線或類似夾具來夾持管狀毛坯的磨削機器可進行改進以結合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旋轉式夾具11。
如圖20和21所示的第二個實施例示出了旋轉式夾具211,該夾具211可用在皮下注射器針頭或類似物品的制造中,尤其是那些針的尖端的加工和精整。
該實施例包括一個通用的圓柱形主體215,由驅動軸214支撐。主體215的外周通常是圓柱形,由一組以一定的間距繞該圓周布置的站形成,且每個站包括一個夾持部分217,用來夾持被容納在各夾持部分217所提供的凹槽218中的管狀毛坯213。
每個夾持部分217包括外部固定的夾持滑塊223,該滑塊223固定在位于凹槽210的最外層徑向部分的心軸215上,同時該滑塊223固定到心軸215上形成心軸215的最外層圓周的一部分。外夾持滑塊223被心軸215支撐,以懸臂的方式延伸,越過凹槽218,且有一與凹槽218的基底相對且軸向延伸越過該主體的寬度的夾持面224。外夾持滑塊223上的夾持面224的內邊由沿固定元件19的長度軸向延伸的槽226形成。一組螺絲25保持外夾持滑塊223固定在心軸215上。
該夾持裝置進一步包括內夾持板229,由凹槽218的基底所支撐,與外夾持滑塊223的夾持面224相對,且能夠沿朝向和遠離夾持面224的方向運動。內夾持板229用來支撐內夾持滑塊221,該內夾持滑塊221在使用中被插入內夾持板229和外夾持滑塊223之間,形成與外夾持滑塊223的第一夾持面224相對的第二夾持面228。內夾持滑塊221可滑動地容納在內夾持板229上,可相對于第一夾持面224軸向移動,便于需要時將內夾持滑塊221從夾具中拆除。
內夾持板229的上端面用來提供一個與內夾持滑塊221相對的通道狀空間。該通道狀空間容納一組三個的滾柱235,滾柱235在形成該通道狀空間的凸緣之間延伸。滾珠235的上部外周延伸至該凸緣的上邊緣之外,這樣當內夾持滑塊221定位于夾持板229上時,該滾柱可實現內夾持滑塊221與夾持板229之間的相對運動。內夾持滑塊221的內側面設有一豎直的肋條,該肋條用來限定被內夾持滑塊221夾持的管狀毛坯213的最內端的位置,在使用中該肋條與被靠近該肋條處的管狀毛坯的頭部一起被容置在外夾持滑塊223的軸向槽226中。
與通道狀空間相對的內夾持板229的面提供有一組插頭234、236和238,容置在凹槽218的基底上的對應形狀的插槽中,以將內夾持板229準確地定位于心軸215內,并實現與心軸215內的內夾持板229之間沿與插頭234、236和238的中心軸對應的方向上的相對運動。在主體內提供有一個驅動器(未示出),與該插頭協作,促使該插頭在插槽內軸向移動,從而使可移動的夾持元件與固定的夾持元件在夾持關系和未夾持關系之間移動。
該主體內還進一步提供有一驅動器(未示出),因而驅動軸214能夠相對于心軸215軸向運動。作為這種運動的結果,內夾持滑塊221相對于外夾持滑塊223軸向運動,這時夾持面224和228處于夾持嚙合狀態,從而使針繞其各自的中心軸受控旋轉,以便多個刻面的成形。
在夾具的使用過程中,內夾持滑塊221從各夾持部分217拆除,然后被裝入一組管狀毛坯213。通過使用合適的膠粘帶232,管狀毛坯可被保持在原位,其中膠粘帶232用來使管狀毛坯相對于彼此保持在原位,且當內夾持滑塊221被裝入夾具以及隨后從夾具上移除時,使管狀毛坯保持在內夾持滑塊221上。然而,該膠粘帶允許因為夾持表面之間的軸向相對位移而產生的針毛坯在針滑塊表面上的轉動。該膠粘帶可由帶粘性的膠帶來提供,針毛坯可以被定位在其上,且粘性膠帶可被剪成一定的長度以便一組針毛坯定位在該針滑塊上。膠粘帶的另一種形式可包括一種凝膠體或類似物,其可應用在針滑塊上,從而使針毛坯保持在原位,或者還可以采用任何其他合適的膠粘物。一旦內夾持滑塊221被載入,就被定位在縮進的可移動內夾持板229上,使得夾持面224和228將管狀毛坯213夾持在兩夾持面中間。管狀毛坯213的最內端被容置在其中,與各內夾持滑塊221內側面上的軸向肋條以及第一夾持面224內側邊的軸向凹槽226上的軸向肋條相對。
一旦所有的夾持部分都已經裝載了管狀毛坯,接下來該夾具被裝入一個支撐驅動軸214以影響夾具旋轉的驅動元件上。該夾具與一個合適的磨削元件相對應,該磨削元件可包括一個類似于第一實施例描述的圓柱形磨削輪,由此夾具的旋轉軸平行于磨削輪的旋轉軸,由于磨削輪和夾具的雙重旋轉,裝在夾具的夾持部分217上的所有管狀毛坯的刻面都可以按要求被磨削。如果有必要生產多個面以形成針尖,可以通過傳動軸214的軸向位移促使內夾持滑塊221產生軸向位移來實現。
在使用過程中,夾具的旋轉聯合磨削輪的旋轉增加了可從管狀毛坯上移除的材料量以提供一個初始面。然后該夾具可被轉位通過該磨削輪,這樣每個工作站上的管狀毛坯能夠被轉位通過該磨削輪,以精整和磨削被夾具夾持的所有管狀毛坯的主刻面。主刻面一旦形成,內夾持滑塊221的軸向相對位移將使管狀毛坯旋轉至進行后續刻面磨削的位置。被任一個工作站支撐的管狀毛坯上的另一個面形成后,夾具被轉位,使相鄰的工作站靠近該磨削輪。
可以預計,管狀毛坯在夾具內的所有運動都會受工作站相對于磨削輪的運動的共同或連續影響。例如,如果管狀毛坯繞各自的中心軸往復,同時夾具旋轉,就可以形成球形或部分球形(由管狀毛坯的位移量決定)。通過改變軛的往復的速度和位移,結合不同的旋轉輪往復速度,可生成復雜的球狀幾何體。還可以結合與夾具的旋轉同步的輪換特征(磨削輪的進、出運動),生成極其復雜的球狀曲面。這可以在簡單的CNC圓柱形磨床上實現。另外,可以預計,多個夾具可以被安裝到一個公用的傳動軸上并與單個磨削輪相對應,由此,可以同時磨削各個夾具中的管狀毛坯。另外,可以預計,假如磨削輪沿中心線的兩側被磨為錐形,則可以在針頭單次往復越過該磨削輪的過程中移除更多的材料。
如圖22至24所示的第三實施例包括一個用來夾持管狀毛坯313的旋轉式夾具311,該管狀毛坯的至少一個軸端將被磨削以形成皮下注射器針頭或刀刃。
旋轉式夾具311設有一三角形外周,提供了三個按一定角度布置的夾持部分317。該夾具包括一中心心軸315,心軸315上設有一組等角度分布的臂狀物320。該夾具的每一面由夾持部分317形成,夾持部分317在臂狀物320之間延伸,且每個夾持部分包括具有相對且平行的夾持面的內夾持滑塊312和外夾持滑塊323,該夾持面平行于心軸315的旋轉軸。夾持部分317還包括一個被心軸315支撐的夾持機構(未示出),其可有效地使內夾持滑塊312相對于外夾持滑塊323徑向向內和向外移動。三個外夾持滑塊323在心軸315的三個徑向延伸的臂狀物320的端部之間延伸,并可以任何現有的方式與該徑向延伸的臂狀物320的外端的連接。每個夾持機構包括一組夾持板(未示出),該夾持板與內夾持滑塊321嚙合,并與致動器(未圖示)結合來促使各內夾持滑塊321相對于心軸315的旋轉軸徑向向外和向內移動,同時朝向和遠離各外夾持滑塊323移動。此外,該內夾持板支撐一組位于該夾持板和內夾持滑塊之間的滾柱(未圖示)實現內夾持滑塊321相對于該夾持板和外夾持滑塊323縱向移動。
該夾持板促使內夾持滑塊321朝向對應的外夾持滑塊323移動,從而夾緊已經在內夾持滑塊321從旋轉式夾具311移除時預先裝在其上的管狀毛坯313。為了將內夾持滑塊321裝入旋轉式夾具311,夾持板朝著心軸315的旋轉軸向內縮進。然后,帶有一組膠粘在外表面上并平行于夾具311的旋轉軸延伸的管狀毛坯313的內夾持滑塊321被定位在心軸上。接下來致動器被啟動,以驅動夾持板徑向外移動,從而迫使內夾持滑塊321朝向外夾持滑塊323移動,由此將一組管狀毛坯311夾緊在它們之間,準備磨削。
雖然以上描述的第三實施例的旋轉式夾具311為帶有三個夾持部分的三角形結構,但是其它的實施例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多邊形形狀,在每個面上提供一個或多個夾持部分。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選擇性的實施例,該外夾持滑塊可以與該心軸整體成型。
雖然根據以上描述的各實施例的旋轉式夾具11特別適于磨削用作皮下注射器針頭的管狀毛坯,但是根據各實施例和本發明的旋轉式夾具的用途并不限于此。根據各實施例和本發明的旋轉式夾具可以用在桿或管狀元件的加工中,并可以與任何合適的磨削方案相結合,或者與使用任何其它合適形式的切削和磨削機器,如激光切割機、水流切割機或銑削機的方案相結合。
本發明的實施例僅通過舉例的方式進行了描述,還可以不脫離上述發明的精神實質和范圍做出各種修改和變化。
整個說明書中,除非上下文有要求,否則詞語“包括”及其變形應理解為包括已敘述的步驟或整體,或者成組的步驟或整體,但是不排除任何其它步驟或整體,或成組的步驟或整體。
在說明書中涉及的任何在先技術沒有,而且不應該被認為是一種承認或任何形式的暗示,認為該在先技術構成了在澳大利亞的共同常識的一部分。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來在加工過程中夾持一組桿狀或線狀毛坯的夾具,所述夾具包括一個主體,安裝在使所述主體繞旋轉軸旋轉的驅動軸上,所述主體設有一個為所述夾具的旋轉定義旋轉路徑的周邊,所述周邊由一組繞旋轉路徑設置的工作站構成,每個工作站設有一對相對的夾持面,所述夾持面的一側位于旋轉路徑上,在使用過程中所述夾持面用來在兩夾持面之間容置一組所述毛坯,所述毛坯的一端設置為從所述的夾持面的一側向外伸出,延伸至所述旋轉路徑之外。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夾具,其中,兩個或多個工作站圍繞所述夾具的軸分布。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夾具,其中,根據本發明的優選特征,所述內、外夾持面由徑向分布的內、外夾持滑塊提供。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夾具,其中,所述將毛坯夾持在中間的內、外夾持面能夠彼此相對移動,從而使各毛坯繞其軸旋轉,露出毛坯表面的不同部分以進行加工。
5.根據前述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夾具,其中,所述內夾持面安裝在所述夾具內,相對于所述外夾持面徑向移動,以影響兩相對夾持面之間的毛坯的夾持。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夾具,其中,所述內夾持面由一個內滑塊提供,且所述內滑塊可徑向移動以影響所述夾持。
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夾具,其中,所述內滑塊可從所述夾具中拆除,以將毛坯裝入到所述內夾持面上。
8.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夾具,其中,所述外夾持面由一個外滑塊提供,且所述外滑塊可徑向移位以影響所述夾持。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夾具,其中,所述外滑塊可從所述夾具中拆除,以將毛坯裝入到外夾持面上。
10.根據前述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夾具,其中,所述內和/或外滑塊能夠彼此相對移動一定角度以影響所述夾持。
11.根據前述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夾具,其中,毛坯在裝入所述夾具的過程中,通過膠粘固定暫時保持在一個或另一個夾持面上,直至滑塊被裝入所述夾具且施加夾持力。
12.根據前述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夾具,其中,在使用中所述夾具可通過繞其軸旋轉而轉位,以便相繼露出毛坯供加工。
13.根據前述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夾具,其中,每個夾持面設有一對相對的可軸向移動的側面,每個側面與一旋轉路徑相關。
14.根據前述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夾具,其中,所述將毛坯夾持在其中的內、外夾持面能夠彼此相對轉動,以使各毛坯繞其軸旋轉。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夾具,其中,所述夾持面共同定義的面為圓柱面,使得被夾持在中間的毛坯的軸能平行于所述夾具的旋轉軸延伸。
16.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夾具,其中,所述夾持面共同定義的面為圓錐面,使得被夾持在中間的毛坯的軸能相對于所述夾具的旋轉軸有一定傾斜度。
17.根據權利要求14或15或16所述的夾具,其中,所述內夾持面可以相對于所述外夾持面繞所述夾具的旋轉軸移動一定角度,以影響被夾持在兩個滑塊之間的毛坯繞各自軸的轉動。
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夾具,其中,所述夾持面之間的相對位移角度受兩夾持面的共同影響。
19.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夾具,其中,一個夾持面的相對位移角度受另一個夾持面的單獨影響。
20.根據權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項所述的夾具,其中,所述夾具設有一個以所述夾具的旋轉軸為中心的多邊形周邊,所述周邊的每一面由將毛坯夾持在其中的內、外夾持面構成,從而使毛坯隨其軸沿著所述夾具的旋轉軸方向延伸,每個夾持面的一側位于垂直于軸和夾具一側的一個平面內,所述旋轉路徑位于臨近所述平面的另一個平面內,所述夾具在使用中可繞其軸旋轉而轉位,以相繼露出毛坯面供加工。
21.根據權利要求20所述的夾具,其中,所述夾持面平行于所述旋轉軸,使得被夾持在中間的毛坯的軸能平行于所述旋轉軸延伸。
22.根據權利要求20所述的夾具,其中,所述夾持面共同收斂定義為圓錐面結構,使得被夾持在所述夾具中的毛坯的軸相對于所述夾具的旋轉軸有一定傾斜度。
23.根據權利要求20或21或22所述的夾具,其中,所述夾持面能在所述夾具內相對于所述夾具的旋轉軸切向移動,且彼此平行,以影響夾持在兩個滑塊中間的毛坯繞各自軸的轉動。
24.根據權利要求23所述的夾具,其中,所述夾持面之間的相對切向移動受兩夾持面的共同影響。
25.根據權利要求23所述的夾具,其中,一個夾持面的相對切向移動受另一個夾持面的單獨影響。
26.根據權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項所述的夾具,其中,所述的一個側面在每個工作站處軸向延伸,穿過所述周邊。
27.根據權利要求26所述的夾具,其中,所述表面從所述周邊向內傾斜。
28.根據權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夾具,其中,所述毛坯被夾持在所述夾持面之間,使得它們的主軸平行于包括所述旋轉路徑的平面。
29.一種用來在加工過程中夾持一組桿狀或線狀毛坯的夾具,所述夾具包括一個用來安裝到驅動軸上的主體,和一個為所述夾具的旋轉定義旋轉路徑的周邊,所述周邊由一組圍繞所述旋轉路徑以一定角度間距分布的工作站構成,每個工作站具有一對相對的夾持面,所述夾持面具有一個側面位于所述旋轉路徑上,所述一個側面軸向延伸穿過所述周邊,所述夾持面從所述周邊向里傾斜,使用過程中,所述夾持面之間容置并定位一組所述毛坯,使所述毛坯的主軸平行于包含有所述旋轉路徑的一個平面,所述毛坯的外端從所述一個側面向外伸出,延伸至所述旋轉路徑之外。
30.根據權利要求29所述的夾具,其中,所述夾持面能夠相對于彼此軸向移動,同時在夾持模式中使毛坯繞各自中心軸旋轉。
31.根據權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夾具,其中,至少一個所述夾持面由一個用來容納該組毛坯的可拆除滑塊來定義。
32.一種夾具參照附圖在此進行充分描述。
33.一種磨削毛坯刻面以形成皮下注射器針頭的方法,包括將毛坯裝入上述的旋轉式夾具內;使所述夾具繞其軸旋轉從而轉位,以將被夾持在上面的毛坯相繼暴露給磨削輪磨削針頭上的一個刻面;操縱所述夾具使每個毛坯繞其軸旋轉,當隨著所述旋轉式夾具的換位每個毛坯相繼暴露給磨削輪時,實現對毛坯上另一個刻面的磨削。
34.一種用來磨削毛坯上的面以形成皮下注射器針頭的方法在此被充分描述。
35.一種具有根據權利要求1至32中任一項所述的旋轉式夾具和一個磨削輪的磨削系統,其中所述磨削輪為細長形狀,所述夾具安裝為可沿與所述磨削輪軸平行的方向移動,從而沿所述磨削輪的長度方向往復移動,并且所述夾具還安裝為可沿橫切所述磨削輪軸的方向移動。
36.一種磨削系統,包括一個根據權利要求1至32中任一項所述的旋轉式夾具,和一個安裝在頭部上的磨削輪,所述磨削輪可相對于所述夾具移動以磨削從所述夾具中伸出的各個呈環形陣列分布的毛坯的一個端部。
37.根據權利要求36所述的磨削系統,其中,所述磨削輪可以從所述陣列的外側和/或內側靠近所述毛坯。
38.根據權利要求36或37所述的磨削系統,其中,所述頭部還裝有第二磨削輪,所述第二磨削輪可通過所述頭部的移動而定位,以磨削所述旋轉式夾具夾持的毛坯的第二端部。
39.一種磨削系統參照附圖在此充分描述。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來在加工過程中夾持一組桿狀或線狀毛坯的夾具,所述夾具包括一個主體,安裝在使所述主體繞旋轉軸旋轉的驅動軸上,所述主體設有一個為所述夾具的旋轉定義旋轉路徑的周邊,所述周邊由一組繞旋轉路徑設置的工作站構成,每個工作站設有一對相對的夾持面,所述夾持面的一側位于旋轉路徑上,在使用過程中所述夾持面用來在兩夾持面之間容置一組所述毛坯,所述毛坯的一端設置為從所述的夾持面的一側向外伸出,延伸至所述旋轉路徑之外。所述夾持面可為圓柱形或多邊形,所述毛坯可被支持以沿橫切所述旋轉路徑或平行于所述旋轉路徑的方向延伸。本發明還公布了一種磨削方法和磨削系統。
文檔編號B23Q3/06GK1741867SQ200480002595
公開日2006年3月1日 申請日期2004年1月23日 優先權日2003年1月23日
發明者菲利普·邦斯 申請人:伊斯特蘭德醫學系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