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冷彎軋輥焊接修復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軋輥修復方法,特別是一種冷彎軋輥焊接修復方法。
背景技術:
冷彎或焊管軋輥在使用過程中會因為局部強度變化大而造成軋輥出現磨損、崩坑、軋輥表面出現裂紋、軋輥斷裂、軋輥硬度不均勻等損壞現象,從而導致軋輥報廢。由于冷彎或焊管軋輥均用GCrl5或12CrIMoV材料,價格較高,而目前尚未發現能使破損軋輥達到原有性能的修復方法,因此,如何修復軋輥延長軋輥使用壽命成為降低生產成本的關鍵。專利號200810306385.9公開了一種熱軋支承輥表面缺陷修復方法,是僅對熱軋支承輥表面缺陷修復,對冷彎軋輥沒有涉及。201010262304. 7公開了軋輥的結構及修復方法,利用的是輥套的外側重新包裹一層新的輥套方法,代價比較高,不能達到原有的水準。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解決目前冷彎破損軋輥難以達到原有性能,并且修復成本比較高的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冷彎軋輥焊接修復方法,按如下步驟進行
一、對開裂、破損部位進行裂縫深度、長度探傷檢測;對軋輥表面開裂、破損部位進行打磨清根。將輥表面擦拭干凈,去油污和雜質,當軋輥面層破損時,用電砂輪將脫落面積打磨光滑,打磨至母材金屬,打磨厚度為2 3mm,打磨范圍在脫落范圍基礎上再擴大5mm ;當軋輥縱橫向縱深裂紋時,用碳弧刨槍將裂縫刨開60°單V形坡口,刨到深度到沒有裂紋的部位為止,用角磨機打磨或銼刀使待焊部位表面干凈光潔。二、對軋輥進行加溫預熱處理。選用氧一乙炔火焰將整個焊輥全面加熱到 100-150°C。三、采用堆焊工藝進行補焊。當軋輥面層破損時,采用面層堆焊方法;當軋輥縱橫向縱深裂紋時,采用開V型坡口堆焊方法。四、焊后熱處理。將修復軋輥放入回火爐中加溫至150°C—180°C后保持6個小時, 然后停爐使其在爐中隨油溫緩慢冷卻至室溫。五、按圖紙要求進行機械加工;
六、進行無損檢測和硬度檢測,以GB/T 6402-1991鋼鍛件超聲波檢驗方法用HANWEI HS606超聲波探傷儀對整體堆焊部位檢測。有益效果本發明通過一系列工業手段工序對損壞的軋輥進行修復,經過跟蹤統計,修復后的軋輥和新制的軋輥同壽命,表面硬度達到HRC56 60,這樣就大大降低了使用單位在軋輥使用方面的開支,從而達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 本實施例是針對冷彎鋼板樁機組第六架上輥在軋制過程中其軋輥邊緣部位出現應力裂紋后,為了避免裂紋深化,影響生產,節約成本,用本發明修復方法對其進行修復。具體修復步驟如下
一、對開裂、破損部位進行裂縫深度、長度探傷檢測將輥表面擦拭干凈,去油污和雜質,本例是軋輥縱橫向縱深裂紋,用HANWEI HS606超聲波檢測儀,測出裂紋的深度為30mm, 裂紋長度為300mm;用碳弧刨槍將裂縫刨開60°單V形坡口,保證焊條順暢,刨到深度到沒有裂紋的部位為止,用角磨機打磨或銼刀使待焊部位表面干凈光潔,以保證焊透。二、對軋輥進行加溫預熱處理選用氧一乙炔火焰將整個焊輥全面加熱到 100-150°C。三、采用開V型坡口堆焊方法堆焊選用直徑為3. 2mm-4mm的堆焊條 (EDRCrMnMo-15),將堆焊條在烘箱中以250°C — 350°C烘焙2小時,隨取所用;用測溫槍檢測,當達到預定溫度,然后用Z)(5— 500A直流焊機,采用直流正接焊接,工作電流控制在 120A-200A、工作電壓控制在觀¥-30¥、控制層間溫度在50°C沿著單V形坡口進行多層多道堆焊;第一層在打磨開的豁槽底部焊2 3mm,然后進入下一層,一層一層直至補焊到超出軋輥平面2 3mm的焊肉,保證有2 3mm的加工余量以備車削;
四、焊后熱處理堆焊完后保溫處理將軋輥用礦棉包裹,放置M小時,使其緩慢冷卻至 80°C,檢驗是否有裂紋產生;將軋輥放入油池中加溫至150°C—180°C保持6個小時,然后使其在油池中隨油溫緩慢冷卻至室溫。五、按照圖紙要求的精度進行機械加工;
六、進行無損檢測和硬度檢測以GB/T 6402-1991鋼鍛件超聲波檢驗方法用HANWEI HS606超聲波探傷儀檢測,保證沒有缺陷;使用硬度計檢測硬度值達到HRC56-60,如未達到要求,立即重新修復。實施例2 本實施例是針對冷彎鋼板樁機組第十架上輥在軋制過程中發現邊緣局部出現脆硬層碾碎脫落,該軋輥直徑為300mm,厚度為50mm,材質為GCrl5并且經過表面強化處理,為了防止脫落面擴大,用本發明修復方法來修復此輥。具體修復步驟如下
一、將輥表面擦拭干凈,去油污和雜質,本例為軋輥面層破損,用電砂輪將脫落面積打磨光滑,打磨至母材金屬,打磨厚度為2 3mm,打磨范圍在脫落范圍基礎上再擴大5mm。二、對軋輥進行加溫預熱處理選用氧一乙炔火焰將整個焊輥全面加熱到 100-150°C。三、軋輥面層破損時采用面層堆焊堆焊選用直徑為3.2mm-4mm的堆焊條 (EDRCrMnMo-15),將堆焊條放在烘箱中以250— 350°C的溫度烘焙2小時,隨取所用;用測溫槍檢測,當達到預定溫度后用ZX5—500A直流焊機,采用直流正接焊接,工作電流控制在 120A-200A和工作電壓控制在^V-30V,控制層間溫度在50°C進行堆焊;打磨掉的部分堆焊兩層,厚度為5mm,第一層焊3mm控制層間溫度50°C后進行第二層2mm的焊接,焊縫成交叉形,最后保證超出原輥平面2mm的加工余量以備車削。四、焊后熱處理堆焊完后保溫處理將軋輥用礦棉包裹,放置M小時,使其緩慢冷卻至80°C,檢驗是否有裂紋產生;將軋輥放入油池中加溫至150°C—180°C保持6個小時,然后使其在油池中隨油溫緩慢冷卻至室溫。五、按照圖紙要求的精度進行機械加工;
六、進行無損檢測和硬度檢測以GB/T 6402-1991鋼鍛件超聲波檢驗方法用HANWEIHS606超聲波探傷儀對整體堆焊部位檢測,以確保沒有缺陷;然后使用硬度計檢測硬度值達到HRC56-60即可,如未達到要求,立即重新修復。
權利要求
1.冷彎軋輥焊接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驟進行一、對開裂、破損部位進行裂縫深度、長度探傷檢測,對軋輥表面開裂、破損部位進行打磨清根;二、對軋輥進行加溫預熱處理;三、采用堆焊工藝進行補焊;四、焊后熱處理;五、按圖紙要求進行機械加工;六、進行無損檢測和硬度檢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彎軋輥焊接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一,將輥表面擦拭干凈,去油污和雜質,當軋輥面層破損時,用電砂輪將脫落面積打磨光滑,打磨至母材金屬, 打磨厚度為2 3mm,打磨范圍在脫落范圍基礎上再擴大5mm ;當軋輥縱橫向縱深裂紋時,用碳弧刨槍將裂縫刨開60°單V形坡口,刨到深度到沒有裂紋的部位為止,用角磨機打磨或銼刀使待焊部位表面干凈光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彎軋輥焊接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選用氧一乙炔火焰將整個焊輥全面加熱到100-150°C。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彎軋輥焊接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三當軋輥面層破損時,采用面層堆焊方法;當軋輥縱橫向縱深裂紋時,采用開V型坡口堆焊方法。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彎軋輥焊接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四將修復軋輥放入回火爐中加溫至150°C—180°C后保持6個小時,然后停爐使其在爐中隨油溫緩慢冷卻至室溫。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彎軋輥焊接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六以GB/T 6402-1991鋼鍛件超聲波檢驗方法,用HANWEI HS606超聲波探傷儀對整體堆焊部位檢測。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冷彎用軋輥焊接修復方法,按如下步驟進行一、對開裂、破損部位進行裂縫深度、長度探傷檢測;二、對軋輥表面開裂、破損部位進行打磨清根;三、對軋輥進行加溫預熱處理;四、采用堆焊工藝進行補焊;五、焊后熱處理;六、按圖紙要求進行機械加工;七、進行無損檢測和硬度檢測。修復后的軋輥和新制的軋輥同壽命,表面硬度達到HRC56~60,降低了使用單位在軋輥使用方面的開支。
文檔編號B23K9/04GK102441760SQ20111034807
公開日2012年5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7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7日
發明者于立興 申請人:山西鼎榮冷彎型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