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卸車后板組焊工藝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自卸車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用于制作自卸車加強型門中門后板的工藝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國內專用車行業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特別是自卸車、工程自卸車的市場需求量大增;而自卸車加強型門中門后板的制作,是依靠卷尺測量進行定位,比較費時,尺寸較難保證,且同批產品的一致性差,質量也難于保證,加強型門中門后板組焊后需要進行調試,調試時需要吊機將后板吊起,然后將后板通過焊接固定在焊接平臺邊上,再進行調試,此種方式既費力,又耗時,而且使用吊車電磁鐵吸起后板時,后板會產生彎曲變形,影響到后板的質量。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自卸車后板組焊工藝設備,它可以解決現有技術在制作自卸車加強型門中門后板時尺寸、質量較難保證,且同批產品的一致性差,定位費力費時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括有板狀的焊接平臺,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焊接平臺的至少三個側邊上設有定位塊,在相對的兩個側邊至少有一個側邊上的所述定位塊為活動定位塊,所述焊接平臺通過鉸軸與支撐架連接,所述焊接平臺底部裝有舉升裝置。
上述技術方案中,更具體的方案是在所述焊接平臺上的所述活動定位塊的后側可設有夾緊裝置,該夾緊裝置的夾頭在工作時可伸至所述工件的上表面處;進一步的所述夾緊裝置包括有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所述第一氣缸固定在所述焊接平臺上,所述第一氣缸的活塞桿所述活動定位塊的下部連接;所述第二氣缸的活塞桿與所述夾頭鉸接;進一步的與所述活動定位塊相向的固定定位塊的后側也設有夾緊裝置,該夾緊裝置的夾頭在工作時伸至工件的上表面處;進一步的所述夾緊裝置包括有與所述焊接平臺固定連接的氣缸,所述氣缸的活塞桿與所述夾頭鉸接;進一步的所述活動定位塊裝在導向槽內,該導向槽由壓板和底板組成,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焊接平臺上,所述壓板壓在所述底板的兩側;進一步的所述的鉸軸由固定的套筒和轉動的軸構成。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由于在焊接平臺的至少三個側邊上設有定位塊,定位變得方便、快捷,且保證了同批產品的一致性和質量。
2、由于在焊接平臺上的定位塊的后側設有夾緊裝置,使用快速夾緊裝置以后,夾緊牢靠、快速,與通過焊接進行固定的方式相比,既省時、又省力。
3、由于焊接平臺通過鉸軸與支撐架連接,焊接平臺底部裝有舉升裝置,這樣使用氣動舉升裝置以后,省去了使用吊機的麻煩,舉升變得更加便捷,既安全,又高效。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固定定位塊和夾緊裝置總成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活動定位塊和夾緊裝置總成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1中件3的放大圖。圖5是圖4的截面圖。圖6是用本發明氣動舉升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實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述
如圖1和圖6所示的本實施例,它包括有板狀的焊接平臺1,在焊接平臺的左、右側邊和下側邊上均設有定位塊8、15和4,右側邊的定位塊15為活動定位塊,焊接平臺1通過鉸軸19與支撐架20連接,焊接平臺1底部裝有用氣缸21為動力的舉升裝置,該舉升裝置可以把焊接平臺向上頂起并使焊接平臺1繞著鉸軸19作90度的旋轉運動。如圖2所示,固定定位塊8的后側設有夾緊裝置2,該夾緊裝置的氣缸5后部與焊接平臺1固定連接,氣缸5的活塞桿與夾頭6鉸接,夾頭6在工作時伸至工件9的上表面處。如圖3所示,活動定位塊15的后側設有夾緊裝置3,該夾緊裝置的第一氣缸11與焊接平臺1固定連接,其活塞連桿與活動定位塊15連接;第二氣缸12的活塞連桿與夾頭14 鉸接,夾頭14在工作時伸至工件16的上表面處。如圖4、圖5所示,壓板17與底座18固定連接,底座18與焊接平臺1固定連接,壓板17與底座18組合后形成導向槽10,活動定位塊15在導向槽10內可左右移動。工作時,首先由固定定位塊8和固定定位塊4來給后板定位,最后由活動定位塊15 向焊接平臺中部移動推動后板進行壓緊定位;在夾緊時,如圖2和圖3所示,由夾緊裝置2 和夾緊裝置3的夾頭6和14由上向下運動對后板工件進行夾緊;舉升時,氣缸舉升裝置21 推動焊接平臺1繞著鉸軸19旋轉90度,這樣即可達到舉升的目的。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卸車后板組焊工藝設備,它包括有板狀的焊接平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焊接平臺的至少三個側邊上設有定位塊,在相對的兩個側邊至少有一個側邊上的所述定位塊為活動定位塊,所述焊接平臺通過鉸軸與支撐架連接,所述焊接平臺底部裝有舉升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車后板組焊工藝設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焊接平臺上的所述活動定位塊的后側設有夾緊裝置,該夾緊裝置的夾頭在工作時伸至工件的上表面處。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卸車后板組焊工藝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夾緊裝置包括有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所述第一氣缸固定在所述焊接平臺上,所述第一氣缸的活塞桿與所述活動定位塊的下部連接;所述第二氣缸的活塞桿與所述夾頭鉸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車后板組焊工藝設備,其特征在于與所述活動定位塊相向的固定定位塊的后側也設有夾緊裝置,該夾緊裝置的夾頭在工作時伸至所述工件的上表面處。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卸車后板組焊工藝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夾緊裝置包括有與所述焊接平臺固定連接的氣缸,所述氣缸的活塞桿與所述夾頭鉸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卸車后板組焊工藝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定位塊裝在導向槽內,該導向槽由壓板和底板組成,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焊接平臺上,所述壓板壓在所述底板的兩側。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車后板組焊工藝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鉸軸由固定的套筒和轉動的軸構成。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自卸車后板組焊工藝設備,涉及自卸車制造技術領域,它包括有板狀的焊接平臺,在所述焊接平臺的至少三個側邊上設有定位塊,在相對的兩個側邊至少有一個側邊上的所述定位塊為活動定位塊,所述焊接平臺通過鉸軸與支撐架連接,所述焊接平臺底部裝有舉升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它可以解決現有技術在制作自卸車加強型門中門后板時尺寸、質量較難保證,且同批產品的一致性差,定位費力費時的問題。
文檔編號B23K37/04GK102489912SQ20111036120
公開日2012年6月1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5日
發明者曾慶華, 莫慶煌, 蔣玉林, 藍軍 申請人:中國重汽集團柳州運力專用汽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