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針織大圓機自動插針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針織設備,特別是一種針織大圓機自動插針裝置。
技術背景
現代針織企業所用的針織緯編圓機大多數屬多針道單、雙面機。隨著市場需求變化節奏的加快,工廠需要經常改換品種來適應這種變化。其中排針是一件繁重的工作,完全靠手工操作,效率不高。稍微復雜的花型需要半天時間才能把織針排好,還容易出現錯誤,影響生產。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了一種高效的針織大圓機自動插針裝置。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針織大圓機自動插針裝置,其特點是設有與針盤同軸設置的立軸,立軸上裝有旋轉支架,在旋轉支架的下部設有針槽盒,針槽盒設有與針盤上的針槽對應的若干針道,針槽盒通過擺桿與旋轉支架相接,在旋轉支架上設有針槽盒擺動驅動機構,通過針槽盒的擺動設置有插針工位和裝針工位,在針槽盒上部的旋轉支架上相應的設有插針機構和排針機構,插針機構設有氣缸驅動的插針塊,插針塊的下部設有與針槽盒上的針道對應的插齒,排針機構設有與針槽盒上的針道對應的豎向設置的落針道,在落針道一側的側壁上自上而下設有若干活動針門,每個活動針門都與相應的排針道相接。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在旋轉支架外設有與立軸同心設置的內齒圈,在旋轉支架的上部設有與內齒圈配合的驅動齒輪,驅動齒輪與設在旋轉支架上的步進電機相接。
首先針槽盒在裝針工位,針槽盒的其中一個針道與排針機構的落針道正對。不同型號的針占用不同的排針道,通過控制相應的活動針門的開閉,按設定的程序選擇不同型號的針進入落針道,選定的針經落針道進入到針槽盒的針道內,針槽盒擺動,使針槽盒下一針道正對落針道,進行下一個針的裝填,當針槽盒的針道裝滿后,針槽盒擺動到插針工位, 通過插針機構將針槽盒內的針插入到大圓機的針盤內。旋轉支架在步進電機控制下轉到下一插針位,重復上述裝針、插針動作,直至完成整個針盤的裝針工作。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能夠自動完成對大圓機針盤的裝針作業,效率高,大大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簡圖。
圖2為裝針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針織大圓機自動插針裝置,設有與針盤同軸設置的立軸6,立軸6上裝有旋轉支架7,在旋轉支架7外設有與立軸同心設置的內齒圈8,在旋轉支架7的上部設有與內齒圈8配合的驅動齒輪4,驅動齒輪4與設在旋轉支架7上的步進電機5相接。在旋轉支架7 的下部設有針槽盒1,針槽盒1設有與針盤上的針槽對應的若干針道,針槽盒1通過擺桿11 與旋轉支架7相接,在旋轉支架7上設有針槽盒擺動驅動機構10,擺動驅動機構10可以通過步進電機帶動傳動齒輪來實現,通過針槽盒1的擺動設置有插針工位和裝針工位,在針槽盒1上部的旋轉支架上相應的設有插針機構2和排針機構3,插針機構2設有氣缸驅動的插針塊,插針塊的下部設有與針槽盒上的針道對應的插齒,排針機構3設有與針槽盒1上的針道12對應的豎向設置的落針道13,在落針道13 —側的側壁上自上而下設有若干活動針門14,每個活動針門都與相應的排針道15相接,在排針道15內設有推針彈片16。
權利要求
1.一種針織大圓機自動插針裝置,其特征在于設有與針盤同軸設置的立軸,立軸上裝有旋轉支架,在旋轉支架的下部設有針槽盒,針槽盒設有與針盤上的針槽對應的若干針道,針槽盒通過擺桿與旋轉支架相接,在旋轉支架上設有針槽盒擺動驅動機構,通過針槽盒的擺動設置有插針工位和裝針工位,在針槽盒上部的旋轉支架上相應的設有插針機構和排針機構,插針機構設有氣缸驅動的插針塊,插針塊的下部設有與針槽盒上的針道對應的插齒,排針機構設有與針槽盒上的針道對應的豎向設置的落針道,在落針道一側的側壁上自上而下設有若干活動針門,每個活動針門都與相應的排針道相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針織大圓機自動插針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旋轉支架外設有與立軸同心設置的內齒圈,在旋轉支架的上部設有與內齒圈配合的驅動齒輪,驅動齒輪與設在旋轉支架上的步進電機相接。
全文摘要
一種針織大圓機自動插針裝置,設有與針盤同軸設置的立軸,立軸上裝有旋轉支架,在旋轉支架的下部設有針槽盒,針槽盒設有與針盤上的針槽對應的若干針道,針槽盒通過擺桿與旋轉支架相接,在針槽盒上部設有插針機構和排針機構,插針機構設有氣缸驅動的插針塊,排針機構設有與針槽盒上的針道對應的豎向設置的落針道,在落針道一側的側壁上自上而下設有若干活動針門,每個活動針門都與相應的排針道相接。通過控制相應的活動針門的開閉,選擇不同型號的針進入落針道,選定的針經落針道進入到針槽盒的針道內,當針槽盒的針道裝滿后,針槽盒擺動到插針工位,通過插針機構將針槽盒內的針插入到大圓機的針盤內。效率高,大大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
文檔編號B23P19/04GK102489995SQ20111036769
公開日2012年6月1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8日
發明者喬斌, 劉明芹, 戶碩, 王偉 申請人:淮海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