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更換圓鋼式切割平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切割平臺,具體是一種應用于中厚度和大厚度鋼板切割的更換圓鋼式切割
D ο
背景技術:
在重型裝備的制造領域,如鍛壓機、造船、采礦及大型鋼結構等,越來越多的應用了中厚度和大厚度軋制鋼板制作零部件來替代鑄件,可有效減少在制造大型機械設備構件過程中的加工量。然而,普通切割平臺在使用過程中經常出現切割平臺整體變形或平臺被火焰切割的問題。當切割平臺整體變形時無法保證鋼板的水平度,更無法保證切割工件的垂直度;當平臺被切割后整體結構破損,無法達到切割效果,而且被割工件可能從被割壞的空間中掉落到地面上。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更換圓鋼式切割平臺,其能夠保證下料過程中被割鋼板的穩定性,可有效解決在切割鋼板過程中鋼板的變形和胎具被火焰切割的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更換圓鋼式切割平臺,包括底部帶有支撐的支撐框架,所述支撐框架由相互交接的橫、縱支撐板構成,該橫、縱支撐板的交接點上面固定有鋼管套件,該鋼管套件內套裝有支撐圓鋼。通過這樣的結構,被切割鋼板直接接觸的只有圓鋼,避免了切割厚板時強火焰對切割平臺主體的損壞;切割平臺垂直投影面積小,因此切割鋼板時流出的高溫掛渣落在切割平臺上的少,避免了切割平臺受高溫而局部變形。另外,本發明的結構可以是該底部帶有支撐的支撐框架置于其下方的水槽中。若設置這樣的結構,則切割的高溫掛渣可以落在底部水槽中迅速冷卻,不會破壞車間地面。另外,本發明的結構還可以是該鋼管套件與支撐框架的橫、縱支撐板的交接點處通過墊板焊接固定,該支撐圓鋼直接插入到該鋼管套件中。若設置這樣的結構,則在長期使用后的平臺上,因切割被損壞的支撐圓鋼可以和未被切過的進行調換,也可用新的支撐圓鋼進行更換,直接將就支撐圓鋼拔出再插入新支撐圓鋼即可,操作簡單;另一方面,在切割不同厚度鋼板時可選擇幾種高度的支撐圓鋼同時布置在切割機的工作區域內,這樣可同時切割多種板厚的鋼板。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創新效果有以下幾點
①消耗品少。長時間使用后的切割平臺可能被切割的部位只有圓鋼,可修補或更換,操作簡單,更換成本低。②灰塵污染少。底部有水槽,可減少切割灰塵對人體的危害。③切割平臺變形小。切割平臺垂直投影面積小,切割平臺上殘留高溫掛渣較少,可較少因受高溫而產生局部變形,保證待切割鋼板的水平度。
④生產效率高。總體布局上不同厚度的鋼板可分別切割,不用反復更換切割平臺, 節約工作時間,提高生產效率。⑤通用性強。不僅可用于重型機械設備部件的切割,還可以用在等離子切割或小而精密的激光切割制造工件過程中。
圖1是本發明結構示意圖。圖2是支撐圓鋼和鋼管套件安裝局部結構示意圖。圖中1-水槽;2-支撐框架;3-鋼管套件;4-支撐圓鋼;5-底部支撐;6_橫、縱支撐板;7-墊板。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按照被切割鋼板尺寸對支撐框架2的結構進行布置,支撐框架2由相互交接的橫、 縱支撐板6構成,由該橫、縱支撐板6形成了若干整齊排列的口字型空格;該支撐框架2設置有底部支撐5,支撐框架2整體穩固于其下方的水槽1中;構成支撐框架2的該橫、縱支撐板6的交接點上面,通過墊板7以焊接方式固定有鋼管套件3,該鋼管套件3內直接插入有支撐圓鋼4。本結構所述更換圓鋼式切割平臺,在切割不同厚度鋼板時,可選擇幾種不同高度的支撐圓鋼4同時布置在切割機的工作區域內,這樣可同時切割多種板厚的鋼板。本結構所述更換圓鋼式切割平臺,結構簡單,成本低,應用范圍廣,便于制作,可切割3mm 280mm厚度的鋼板。
權利要求
1.一種更換圓鋼式切割平臺,包括底部帶有支撐的支撐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框架由相互交接的橫、縱支撐板構成,該橫、縱支撐板的交接點上面固定有鋼管套件,該鋼管套件內套裝有支撐圓鋼。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更換圓鋼式切割平臺,其特征在于,該底部帶有支撐的支撐框架置于其下方的水槽中。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更換圓鋼式切割平臺,其特征在于,該鋼管套件與支撐框架的橫、縱支撐板的交接點處通過墊板焊接固定,該支撐圓鋼直接插入到該鋼管套件中。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切割平臺,具體是一種應用于中厚度和大厚度鋼板切割的更換圓鋼式切割平臺。包括底部帶有支撐的支撐框架,所述支撐框架由相互交接的橫、縱支撐板構成,該橫、縱支撐板的交接點上面固定有鋼管套件,該鋼管套件內套裝有支撐圓鋼,支撐框架置于其下方的水槽中。本發明這樣的結構,被切割鋼板直接接觸的只有圓鋼,避免了切割時強火焰對切割平臺的損壞,切割平臺垂直投影面積小,切割鋼板時流出的高溫掛渣落在切割平臺上的少,則避免了切割平臺受高溫而局部變形,且高溫掛渣可以落在底部水槽中迅速冷卻,不會破壞車間地面。另一方面,選擇幾種高度的支撐圓鋼同時布置在切割機的工作區域內,可同時切割多種板厚的鋼板。
文檔編號B23K7/10GK102489827SQ20111039767
公開日2012年6月1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5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5日
發明者董先立, 覃啟春, 趙立何 申請人:中冶京唐(唐山)精密鍛造有限公司, 中國二十二冶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