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壓力機用材料輸送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壓力機用材料輸送裝置。
背景技術:
對比文獻I公開了一種輸送裝置,其用于一種壓力機,該壓力機使用多個模具,該輸送裝置在邊指定輸送長度和發揮作用的模具邊進行加工的情況下無需麻煩的數據設定。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平9-201632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特表2004-521750號公報
然而,如對比文獻2所公開的那樣,作為用來確認與所輸入的制品和模具相關的數據的裝置的功能,只具有正確顯示所輸入的數值本身的功能。此外,使由該數值加工的制品形狀等圖形化、預想實際的機械動作較為困難。因此,在輸入的數據存在錯誤、未發現錯誤而用實際機器進行試加工的情況下,發生加工不良時的應對作業較為復雜、花費較長時間的情況也較多。是輸入數據不良還是模具、輸送裝置不良的鑒別較為困難。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壓力機用材料輸送裝置,其能夠在實際加工前對加工動作進行確認及驗證。本發明第一技術方案提供一種壓力機用材料輸送裝置,該壓力機在規定的加工時亥IJ,使材料輸送方向上的一個或多個加工模中的規定的加工模動作,對材料進行壓力加工,在如上所述的壓力機中,所述壓力機用材料輸送裝置依次送出規定長度的材料并將其送給所述加工模,該材料輸送裝置具有模具數據存儲單元,該模具數據存儲單元存儲有由輸入單元輸入的包括加工模的種類以及加工模的排列、配置間距的信息的模具數據;制品數據存儲單元,該制品數據存儲單元存儲有由輸入單元輸入的包括制品的加工間距以及其加工模的信息的制品數據;控制單元,該控制單元具有根據所述模具數據以及所述制品數據描繪可以看到制品的加工結果的圖像、并在顯示單元上顯示該圖像的描繪功能。這里,所謂的“所述規定的加工時刻”為例如用于按壓加工模的壓力機的升降頭下降的時刻。此外,“制品的加工結果”在對一個制品進行多個加工的情況下,可以包括只有一部分加工結束了的加工中途的結果、以及全部加工結束了的最終加工結果。所謂的“制品的加工結果”既可以是這些加工中途的結果以及最終加工結果中的任一個,也可以是這兩者。優選地,本發明第二技術方案提供一種壓力機用材料輸送裝置,該材料輸送裝置還具有生產計劃數據存儲單元,該生產計劃數據存儲單元存儲有由所述輸入單元輸入的包括產品的加工數量及加工順序的信息的生產計劃數據;以及
運轉數據制作單元,該運轉數據制作單元根據所述模具數據、所述制品數據、以及所述生產計劃數據,確定包括所述制品端的切斷加工在內的各加工部位的加工順序,制作由該加工順序以及從各加工到下一加工的必要輸送量構成的運轉數據,所述控制單元具有作為所述描繪功能的加工狀況描繪功能,該加工狀況描繪功能基于所述運轉數據,描繪可以看到制品從加工開始至加工結束的加工狀況的加工狀況圖像,并在所述顯示單元顯示該圖像。優選地,本發明第三技術方案提供一種壓力機用材料輸送裝置,其中,所述加工狀況描繪功能至少在每一個與一次所述加工時刻對應的壓力加工的周期更新顯示所述加工狀況圖像,所述加工狀況描繪功能設有逐次顯示模式,在操作員每次進行更新指令操作時更新所述加工狀況圖像;連續顯示模式,即便操作員未進行更新指令操作,也以與所述壓力機的規定的運轉速度對應的周期自動地更新所述加工狀況圖像,
操作員可以選擇所述逐次顯示模式及所述連續顯示模式中的任一個。優選地,本發明第四技術方案提供一種壓力機用材料輸送裝置,其中,在所述描繪功能中,表示由進行了動作的所述加工模加工出的加工形狀的加工圖形顯示在與圖像中的加工位置相當的位置,操作員進行對該加工圖形中的一個或多個進行選擇的操作時,所選擇的加工的屬性在所述顯示單元上顯示。這里,所謂的“加工的屬性”為例如加工所使用的加工模的種類、名稱、或序號等、以及加工位置的坐標數據(例如、在輸送方向上距離原點、基準位置的距離)等。優選地,本發明第五技術方案提供一種壓力機用材料輸送裝置,其中,在所述描繪功能中,表示由進行了動作的所述加工模加工出的加工形狀的加工圖形顯示在與圖像中的加工位置相當的位置,操作員進行對該加工圖形中的至少兩個進行選擇的操作時,所選擇的加工間距離在所述顯示單元上顯示。發明效果本發明的壓力機用材料輸送裝置具有描繪功能,該描繪功能描繪可以看到制品的加工結果的圖像并將該圖像顯示在所述顯示單元上。利用該描繪功能,能夠在實際加工前將加工后的制品形狀等明確地圖形化,并在視覺上對實際的機械動作進行確認及驗證。因此,在例如存在數據輸入錯誤的情況下,在用實際機械對其進行試加工之前,可以利用該描繪功能事先發現并進行修正的可能性格外地高。其結果是,能夠提高輸入數據的可靠性,大幅降低用實際機械進行的試加工的負荷。此外,根據本發明第二技術方案的壓力機用材料輸送裝置,利用加工狀況描繪功能能夠在視覺上確認及驗證制品從加工開始至加工結束的加工狀況。另外,在本發明第三技術方案中,因為可以選擇逐次顯示模式及連續顯示模式中的任一個,所以能夠多方面且高效地進行確認及驗證作業。例如,通過逐次顯示模式對制品的復雜部分(容易存在數據輸入錯誤的部分)的加工細致地、花費時間地進行確認,通過連續顯示模式對其余部分短時間地進行確認。或者,通過逐次顯示模式對各加工細致地、花費時間地進行確認之后,通過連續顯示模式對整體再進行一次最終確認。這樣一來,可以多方面且高效地進行確認及驗證作業。此外,在本發明第四技術方案中,因為在進行選擇加工圖形的操作時,會顯示所選擇的加工屬性,因此,能夠容易地確認加工屬性。此外,在本發明第五技術方案中,因為在進行選擇多個加工圖形的操作時,會顯示所選擇的加工間距離(即加工間距),因此,能夠容易地確認加工間距離。
圖I是表示材料輸送裝置的結構的框圖。圖2(a)是表示壓力機主要部分的側視圖,(b)是表示壓力機主要部分的主視圖。圖3(a)是表示壓力機整體結構的圖,(b)是表示壓力機的曲柄旋轉周期的圖,(C)是表示壓力機的模具的具體例的圖。圖4(a)是表示壓力機的工件的具體例的圖,(b)是表示運轉數據的具體例的圖。圖5是表示材料輸送裝置的處理(運轉數據制作處理)的流程圖。圖6是表示材料輸送裝置的處理(運轉數據制作處理)的流程圖。圖7(a)是表示模具組詳細畫面的一例的圖,(b)是表示制品詳細畫面的一例的圖。圖8(a)是表示計劃運轉畫面的一例的圖,(b)是表示運轉數據畫面的一例的圖。圖9是表示制品描繪畫面的一例的圖。圖10是表示加工狀況描繪畫面的具體例的圖。圖11是表示加工狀況描繪畫面的具體例的圖。 圖12是表示加工狀況描繪畫面的具體例的圖。圖13是表示加工狀況描繪畫面的具體例的圖。圖14是表示加工狀況描繪畫面的具體例的圖。圖15是概略地表示用于制品描繪功能的處理內容的流程圖。圖16是概略地表示用于加工狀況描繪功能的處理內容的流程圖。圖17是表示運轉數據制作處理的計算表的具體例的圖。圖18是表示運轉數據制作處理的計算表的具體例的圖。圖19是表示運轉數據制作處理的計算表的具體例的圖。附圖符號說明2...卷材(材料);6...下模-J. ·.上模;6a、6b、6c...加工模;7a、7b、7c...力口工模;10...升降頭;100...計算機(運轉數據制作單元、控制單元);103. . . RAM(模具數據存儲單元、制品數據存儲單元、生產計劃數據存儲單元);104...鼠標(輸入單元);105…鍵盤(輸入單元);106…顯示器(顯示單元);107…硬盤裝置(模具數據存儲單元、制品數據存儲單元、生產計劃數據存儲單元);110…順序控制器;120…伺服電機;C1、C2、C3…加工模;D1 D7…加工圖形。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下面,根據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一進行說明。A.壓力機的結構首先,對壓力機的一例進行說明。圖2(a)是該壓力機的主要部分的側視圖,(b)是該壓力機的主要部分的主視圖,圖3(a)是該壓力機的整體結構圖。如圖3(a)所示,按照規定的放卷速度(線速度)VL從放卷輥I放卷的卷材2(材料)由一對進料輥3輸出,經過測量輥4后被導入到作為加工臺的基座5上。此外,如圖2所示,該基座5上固定有下模6,且在該下模6的上方還配置有上模7。上模7在卷材2的輸送方向上被分割,成為多個加工模7a、7b、7c。此外,在下模6上,在與這些加工模對應的位置上形成有陰模側的加工模凹部6a、6b、6c。另外,將多個加工模的整體稱為模具組。這里,在圖2、圖3(c)中表示了這些加工模以及加工模凹部在輸送方向上為三組的例子,然而,其既可以為多組,也可以為一組。在后述的輸送裝置的說明(特別是控制處理的說明)中,將這些加工模及加工模凹部的數量常規化,從輸送方向入口側標注符號Cl、C2、C3。在圖3(c)中示出了加工模7a以及加工模凹部6a(Cl)為橢圓形、加工模7b以及加工模凹部6b (C2)為四邊形、加工模7c以及加工模凹部6c (C3)為截斷型的情況。此外,在后述的說明中,各加工模及加工模凹部之間的間距尺寸也如圖3(c)所示地從輸送方向入口側標注符號M1、M2。在圖3(c)的示例中,該間距尺寸為M1、M2這兩個。 上模7的各加工模7a、7b、7c分別由圖2所示的升降架8a、8b、8c支撐上表面側并可獨立地上下運動。即,例如如圖2(a)所示,升降架8a被豎立設置在基座5上的支柱9a以貫通兩側的狀態支撐且可以上下運動。此外,升降架8a構成為被安裝在支柱9a的外周的螺旋彈簧(圖中省略示出)向上方施力,在開放狀態(自由狀態)下保持于支柱9a的上端位置,將加工模7a保持為向上方遠離下模6的加工模凹部6a的狀態。并且,在升降架8a、8b、8c的上方位置配設有支撐于支撐架11且可升降的升降頭10。此外,在該升降頭10的下表面側配設有可在橫向上自由進退的多個撞錘12a、12b、12c。各撞錘分別被設置在升降頭10的單面側的氣缸(例如圖2(a)所示的氣缸13a)支撐驅動而進行動作。此外,設定各氣缸的沖程等,從而使各撞錘在前進狀態下位于所述各升降架的正上方O此外,設定升降頭10的升降沖程等,使得在任一撞錘前進并位于對應的升降架的正上方的狀態下,升降頭10下降到下止點時,升降頭10通過該撞錘及升降架按壓對應的加工模,進行利用對應的加工模及加工模凹部的壓力加工。各氣缸構成為通過電磁閥等進行開閉操作,該電磁閥將圖中省略示出的壓縮空氣源、以及從該壓縮空氣源輸出的壓縮空氣切換并輸入到該氣缸的某一動作室。所述電磁閥等通過例如后述的氣缸驅動器124受后述的順序控制器110控制。升降頭10構成為隨著圖3(a)所示的曲柄14的旋轉進行升降。曲柄14通過曲柄軸15、皮帶輪16、17以及皮帶18由主電機19驅動,通常,在一個方向上以大體上恒定的速度旋轉。另外,在升降頭10下降、加工模與加工模凹部嚙合而進行壓力加工的過程中,當然無法輸送卷材2,在曲柄14的旋轉的一周期中,始終可以進行卷材2的輸送動作的范圍(以下稱為可輸送范圍)如圖3(b)所示被限制為一定角度范圍Θ I(例如180°、240°、270°等)。因此,在曲柄軸15及皮帶輪16等上設有旋轉凸輪開關20(圖I所示),該旋轉凸輪開關20檢測該可輸送范圍開始時的材料輸送開始旋轉角度。另外,在這種壓力機中設置有定位銷(圖中省略示出)、以及按壓卷材的材料按壓部件(圖中省略示出),所述定位銷在升降頭10下降、加工模與加工模凹部嚙合時嵌合而使上下模定位。此外,為了在加工過程中釋放卷材2,還可以構成為能做出解除由進料輥3夾持著卷材2的狀態的釋放動作的結構。此外,即便是這種結構,因為上述可輸送范圍Θ I受到限制,所以上述可輸送范圍ΘI的具體數值實際上因壓力機的機種而各有不同。此外,也存在如下機種關于曲柄14的旋轉的一周期中除上述可輸送范圍以外的范圍Θ 2 (以下稱為加工范圍),如果是上述氣缸全部不動作、所有加工模處于后退位置的非動作狀態,則可進行卷材2的輸送動作。但是,上述設有定位銷、材料按壓部件的機種等在上述加工范圍Θ2中始終不能進行卷材2的輸送動作。因此,這種壓力機基本上在與上述可輸送范圍Θ I對應的可輸送期間使材料輸送裝置的進料輥3動作而輸送規定量的卷材2,在與上述加工范圍Θ 2對應的加工期間的規定時刻(升降頭10下降時),通過使某一氣缸動作而使規定的加工模動作、進行加工,壓力機周期性地重復上述動作來制造制品。在本申請中,將與曲柄14轉一周的量相當的、一次這種動作的量稱為壓力加工的一周期。另外,在該壓力加工的一周期中,還存在任何加工模都不動作的空打的情況。其原因在于,有時僅在該一周期中的可輸送期間不能實現作為材料 的卷材2的規定的輸送量。此外,如果利用后述的加工狀況描繪功能,則關于該空打是否恰當,也能夠在用實際機械試加工之前容易地確認及驗證。B.材料輸送裝置的結構接著,根據圖1,對材料輸送裝置的結構進行說明。本實施例的材料輸送裝置具有計算機100和順序控制器110。計算機100是構成本發明的控制單元及運轉數據制作單元等的裝置,是內裝有例如CPU101、R0M102、RAM103、以及硬盤裝置107等的常見的個人計算機(PC)。在本實施例的情況下,該計算機100連接有輸入操作用的鼠標104及鍵盤105、作為顯示裝置的顯示器106、以及打印用的打印機109。另外,RAM103以及硬盤裝置107構成本發明的模具數據存儲單元、制品數據存儲單元、以及生產計劃數據存儲單元。此外,鼠標104及鍵盤105構成操作員用的輸入單元。另外,顯示器106構成面向操作員的顯示單元。此外,計算機100連接有接口板108,通過該接口板108與順序控制器110進行信號收發。另外,CPUlOl根據存儲在R0M102或硬盤裝置107中的軟件(程序)進行后述的圖5、6或者圖15、16所示的處理,實現圖4(b)所示的制作運轉數據的功能(作為運轉數據制作單元的功能)、描繪可看到制品的加工結果的圖像并在顯示器106顯示的功能(描繪功能)。另外,關于該CPUlOl的處理動作在后面進行說明。順序控制器110此時內裝有CPUl11、R0M112、RAM113等,其是一種能夠容易地改寫ROMl 12所存儲的動作程序的、所謂可編程邏輯控制器。順序控制器110作為進行如下控制的材料輸送控制單元發揮作用根據所制成的運轉數據控制伺服電機120而以規定的加速度及輸送速度輸出卷材2,使規定的加工模動作。該順序控制器110連接有由驅動所述進料輥3的伺服電機120、伺服電機120的脈沖發生器121和伺服放大器122構成的伺服驅動系統。另外,還構成為根據對測量輥4的旋轉進行檢測的脈沖發生器123的輸出進行位置檢測以及速度檢測,位置(電機的旋轉量)及速度(電機的旋轉速度)的數據被反饋到順序控制器110,根據順序控制器110的CPUlll的指令控制伺服電機120的速度及旋轉量。
另外,順序控制器110還連接有作為脈沖發生器123出現故障時的備用檢測器的所述脈沖發生器121。并且,可以通過圖中省略示出的開關等進行切換,從而使脈沖發生器121取代脈沖發生器123而作為所述伺服控制的檢測器進行工作。此外,順序控制器110還連接有作為向所述氣缸(例如氣缸13a)的電磁閥輸出驅動電流的電路的氣缸驅動器124,根據CPUl 11的指令通過該氣缸驅動器124控制所述氣缸。另外,順序控制器110還通過壓力接口 125連接有所述旋轉凸輪開關20,實時輸入表示壓力機的曲柄14達到 所述材料輸送開始旋轉角度的信號。而且,CPUlll還具有如下功能根據R0M112所存儲的程序、以及由計算機100輸送的運轉數據,以規定的加速度以及輸送速度輸出卷材2,控制伺服電機120以及各氣缸,從而使規定的加工模動作。另外,卷材2的輸送速度控制為例如不超過放卷輥I的放卷速度(線速度)VL。C.材料輸送裝置的功能及動作接著,根據圖3(c) 圖19,對本實施例的材料輸送裝置的特征性功能及動作進行說明。(a)數據輸入操作首先,對作為本裝置的動作前提的由操作員做出的數據輸入操作進行說明。在本裝置中,操作員需要事先將模具數據、制品數據、以及生產計劃數據輸入到計算機100的某一存儲單元,此外,同樣地設定輸入壓力機的規格,例如放卷輥I的放卷速度(線速度)VL、所述可輸送范圍(例如180°、240。、270。等)。這里所說的模具數據至少包括各加工模的種類Cl、C2、C3等及其加工形狀、加工位置,此外還包括各加工模的排列以及配置間距的信息,其為例如圖3(c)所示的內容。此夕卜,在這里,加工模的加工位置的信息還包括與卷材2的輸送方向(圖3(c)中的左右方向)垂直的寬度方向的位置信息(例如圖3(c)中的尺寸Y1、Y2的值)。此外,關于該模具數據,需要在每次將由下模6和上模7構成的模具組更換成其它種類的模具組時進行輸入,然而,還可以構成為事先對要使用的多種模具組分別標注模具組的名稱、序號并登記其信息,在進行模具更換時能夠通過指定該名稱、序號進行設定輸入。另外,模具組的屬性之一是使用材料的寬度,該材料的寬度數據也作為模具數據錄入。此外,這里所說的制品數據是能夠定義制品加工后的形狀尺寸的信息,其至少包括例如制品的加工間距LI、L2……(具體例如圖4(a)所示)、以及其加工模的信息。此外,所謂的生產計劃數據至少包括制品的加工數(生產的數量)以及加工順序的信息。另外,該制品數據及生產計劃數據在后述的運轉數據制作處理中被轉換成圖4(b)所示的運轉數據來使用。圖4(b)所示的運轉數據是用來實現一連串的連續加工的數據,該一連串的連續加工是指,如圖4(a)所示,對應加工數將各制品按照加工順序排成一列,并將各制品各自的加工視為在各制品之間具有稱為切斷的加工的、一連串的連續加工。另外,運轉數據用于實現該一連串的連續加工,且如圖4(b)所示,依次設定必要輸送量、與在將卷材2輸送該必要輸送量之后即刻進行動作的加工模的數據(這種情況下為Cl、C2、C3中的某一個)的組合。在圖4中,符號Κ1、Κ2、……表示各加工部位,是一種跨越各制品的邊界、連續地向各加工部位標注的符號。根據上述制品數據,各加工部位Κ1、Κ2、……與實現其加工的加工模的數據(這種情況下為Cl、C2、C3中的某一個)--對應。
另外,還構成為對于這些模具數據、制品數據、生產計劃數據、或者放卷速度VL及所述可輸送范圍的數據,能夠利用軟件的功能,選擇顯示器106的畫面上所顯示的菜單,或根據所顯示的導航來操作鍵盤105或鼠標104而容易地進行輸入,所述軟件保存在硬盤裝置107等中并可以由計算機100實施。例如,構成為操作員使用鼠標104及鍵盤105,在計算機100的顯示器106的顯示畫面中,描繪加工模的加工形狀、加工位置(例如,圖3(c)所示的線條),輸入并保存與該描繪信息對應的加工模的名稱等(例如,C1、C2……),由此,能夠容易地輸入各加工模的信息(各加工模的名稱等以及與其對應的加工形狀、加工位置)。另外,還構成為由多個加工模構成的模具組整體的信息(加工模的種類以及配置間距、排列)的輸入也是通過進行在顯示器106上顯示例如圖7(a)所示的畫面(模具組詳細畫面)的操作,而使操作員能夠容易地實施。另外,在圖7(a)的畫面中,關于由圖3(c)所示的加工模C1、C2、C3構成的模具組(名稱U1),輸入有切斷模的厚度尺寸(切斷模的 材料輸送方向上的尺寸)、各加工模的名稱(圖中的模具名)、各加工模在材料輸送方向上距離模具組Ul的原點位置(這時,為加工模Cl的中心位置)的絕對距離或相對距離、以及各加工模是否是切斷模等信息。此外,圖7(a)中省略表示,但是在該模具組詳細畫面中,還可以輸入作為模具組屬性之一的使用材料的寬度的數據。這樣,輸入至少與一個模具組相關的模具數據,保存在所述存儲單元中。這里,構成為關于各加工模的絕對距離或相對距離,只要輸入其中任一者的數據,則可自動計算另一者的數據并進行顯示。另外,還構成為,若在切斷模的欄目中輸入“1”,則可確認該加工模是切斷模。在模具組Ul中,因為加工模C3是切斷模,所以輸入的是“1”,因為其他加工模Cl、C2不是切斷模,所以輸入的是“O”。切斷模是一種在材料(在本實施例中,為卷材2)寬度方向上的加工長度比材料的寬度大、且具有切斷材料的功能的加工模。另外,這里示出簡單的具體例(加工模只有三個的例子),但是,在加工模的種類更多的情況下,只要依次在No4、No5的欄目中輸入即可。另外,模具組的原點位置可以像本實施例這樣為特定的加工模的位置中心,但是并不受此限制。例如,還可以將下模6的材料輸送方向上的端緣的位置設定為模具組的原點位置。另外,在本實施例中,構成為上述制品數據的信息(加工模的種類以及配置間距、排列)的輸入也是通過執行在顯示器106上顯示例如圖7(b)所示的畫面(制品詳細信息畫面(按模具輸入))的操作,而使操作員能夠容易地實施。另外,圖7(b)所示的例子是通過指定加工模的方式輸入圖4(a)所示的制品Pl的制品數據的情況。即,對于制品P1,在距離制品的原點位置(頂端的切斷中心)LI ( = 30. OOmm)的位置通過加工模Cl進行加工(孔加工),在距離該處L2 ( = 70. OOmm)的位置通過加工模C2進行加工(切口加工),在距離該處L3( = 50. OOmm)的位置通過加工模C2進行加工(切口加工),在距離該處L4(=40. OOmm)的位置通過加工模C3進行加工(切斷加工)。因此,構成為通過在圖7(b)的畫面中輸入所使用的加工模、以及用各加工模進行加工的絕對位置或相對位置(材料輸送方向上的位置),從而輸入制品數據。在圖7(b)中,例如在“Cl”的下面的欄目中輸入有“30. 00”,其表示距離制品的原點位置的距離數據(通過加工模具Cl進行加工的輸送方向上的位置的數據)。另外,在“絕”的下面的欄目中輸入有“ X ”時,則其右側相鄰的欄目中所輸入的所述距離數據為距離原點的絕對距離,在“絕”的下面的欄目為空欄的情況下,其右側相鄰的欄目中所輸入的所述距離數據為距離上一行的欄目中所輸入的加工位置的相對距離。因此,在圖7(b)中,例如“C2”之下的欄目中輸入有“ 100. 00 ”,接在其下面的欄目中所輸入的“ 50. 00 ”這一數值因為左側沒有輸入“X”,所以是相對距離,是圖4(a)所示的L3的值。如上所述,加工位置的輸入既可以用絕對距離輸入,也可以用相對距離輸入。另外,此處示出了簡單的具體例(加工模只有三個的例子),但是,在加工模的種類更多的情況下,只要依次在C4、C5之下的欄目中輸入即可。另外,圖7(b)是用指定加工模的方式輸入制品數據的情況,但是,還可以構成為制品的數據能夠通過直接輸入制品的最終加工結果的尺寸形狀的數據來進行輸入。另外,制品的原點位置可以如本實施例所示為頂端的切斷中心,但是并不受此限制。例如,還可以將制品的頂端位置設定為制品的原點位置。另外,制品的端部的切斷中心偏離了制品的端部位置,且偏離的量為切斷模(加工模C3)的材料輸送方向上的尺寸(厚度尺寸)的一半。因此,例如圖4(a)中的LI的值為從制品Pl的頂端到加工部位K2的中心的尺寸與該切斷模的厚度尺寸的一半的值之和。但是,圖3(c)及圖4(a)表現了切斷模(加工模C3)的厚度尺寸為0(零)的情況。S卩,圖3(c) 及圖4(a)表現了加工模C3為剪切模(壓切型切斷模)的情況。另外,在本實施例中,構成為上述生產計劃數據的信息(加工模的加工數以及加工順序的信息)的輸入也是通過進行在顯示器106上顯示例如圖8 (a)所示的畫面的操作,而使操作員能夠容易地實施。另外,圖8(a)所示的例子是輸入圖4(a)所示的生產計劃SI的數據的情況。生產計劃SI是生產兩個制品Pl (制品編號Pl)、接著生產一個制品P2 (制品編號P2)的情況。因此,在圖8(a)的Nol的右欄中輸入有制品編號I、制品名稱Pl以及預計數量2,在No2的右欄中輸入有制品編號2、制品名稱P2以及預計數量I。這里示出簡單的具體例,但是,在制品的種類更多的情況下,只要依次在No3、No4的欄目中輸入即可。另外,還構成為關于利用例如圖7(a)、圖7(b)、圖8(a)的畫面等輸入的各數據,通過點擊例如畫面最下部所顯示的功能鍵按鈕Fl F8中的某一個,能夠將所述各數據保存到硬盤裝置107、計算機100所安裝的未圖示的存儲媒介(例如,閃存)中。另外,在上面進行說明的模具數據、制品數據、以及生產計劃數據的輸入完成的狀態下,例如在圖8(a)所示的計劃運轉畫面中,使用例如鼠標104點擊畫面最下部所顯示的功能鍵按鈕Fl F8中的其他特定按鈕時,則實施后述的運轉數據制作處理,自動制作運轉數據,顯示例如圖8(b)所示的畫面(運轉數據畫面)并顯示運轉數據。該圖8(b)的畫面所顯示的運轉數據的內容與前述的圖4(b)對應。這樣一來,操作員能夠容易地輸入模具數據、制品數據、以及生產計劃數據,并且,能夠使本輸送裝置的計算機100進行繁冗的運轉數據的制作并快速進行顯示,能夠容易地對運轉數據的制作結果進行確認。另外,還構成為該運轉數據也能夠通過點擊例如圖8(b)的畫面最下部所顯示的功能鍵按鈕Fl F8中的任一個,而保存到硬盤裝置107、計算機100所安裝的未圖示的存儲媒介(例如,閃存)中。(b)運轉數據制作處理接著,對計算機100的CPUlOl所進行的運轉數據制作處理進行說明。此外,該處理可以為在執行所述輸入操作之后立刻自動進行的程序,也可以為在就要實際執行加工作業之前進行的方式,還可以為通過如上所述的操作員的操作進行實施的方式。
在該處理中,如圖5所示,根據所述模具數據、制品數據、以及生產計劃數據,計算關于圖4(a)所示的各加工部位K1、K2、……中至少在模具的全長(在圖3(c)的情況下,M1+M2 = 150)范圍內的加工部位的、相對的輸送量(稱為移動量K),據此選擇接著加工哪一個加工部位(Kl K13)、或者接著使哪一個加工模進行動作,制作運轉數據。相對的輸送量(移動量K)是一個假想的輸送量,其用來在假設圖4(a)所示的工件相對于模具位于一定基準位置的情況下,從位于該一定基準位置的狀態開始材料輸送,將各加工部位輸送到對應的加工模的位置。在本實施例的情況下,假設圖3(c)所示的模具組Ul的原點位置(加工模Cl的位置)與工件上的原點位置(加工部位Kl的位置)在開始運轉時處于同一位置,以這些原點位置作為上述基準位置(步驟S2中的初始的基準位置)。因 此,所述移動量K為K = Z+Z'。這可以通過圖5的步驟S2或者圖6的S12求出制品X的制品坐標位置Z,接著求出模具Y的模具內坐標位置V,在步驟S4中求出它們的和而得出。具體地說,通過圖3(c)所示的模具組Ul (Ml = 50mm,M2 = 100mm)對圖4(a)所示的工件進行加工的情況下,如圖17 圖19的(a) (j)所示,計算移動量K,據此制作例如圖4(b)所示的運轉數據。S卩,如圖17(a)的計算表所示,首先通過步驟S2、S4的處理求出關于加工部位K2 K5的移動量K。接著,利用步驟S6的處理,判斷在圖17(a)的計算表中加工部位K2的移動量K最少,第一次的輸送量(圖4(b)中編號SI的必要輸送量)為該加工部位K2的移動量(即30mm),另外,該加工部位K2為第一次的加工部位(圖4(b)中加工編號Wl的加工部位),制品數據所登記的與該加工部位K2對應的加工模Cl為在第一次進行動作的加工模。接下來,如圖17(b)的計算表所示,利用步驟S8 S12、以及由步驟S14的分支處理而再次實施的步驟S4的處理,求出關于加工部位K1、K3 Κ5的移動量K。接著,通過步驟S6的處理,判斷在圖17(b)的計算表中加工部位Kl及Κ3的移動量K最少,第二次的輸送量(圖4(b)中編號S2的必要輸送量)為該加工部位Kl或Κ3的移動量K (即120mm),并且,該加工部位Kl及K3為第二次的加工部位(圖4 (b)中加工編號W2的加工部位),另外,制品數據所登記的與該加工部位Kl及K3對應的加工模C3及C2為在第二次進行動作的加工模。接下來,如圖17(c)的計算表所示,利用步驟S8 S12、以及由步驟S14的分支處理而再次實施的步驟S4的處理,求出關于加工部位K4 K7的移動量K。接著,通過步驟S6的處理,判斷在圖17(c)的計算表中加工部位K4的移動量K最少,第三次的輸送量(圖4(b)中編號S3的必要輸送量)為該加工部位K4的移動量K(即50mm),并且,該加工部位K4為第三次的加工部位(圖4 (b)中加工編號W3的加工部位),另夕卜,制品數據所登記的與該加工部位K4對應的加工模C2為在第三次進行動作的加工模。接下來,如圖17(d)的計算表所示,利用步驟S8 S12、以及由步驟S14的分支處理而再次實施的步驟S4的處理,求出關于加工部位K5 K8的移動量K。接著,通過步驟S6的處理,判斷在圖17(d)的計算表中加工部位K6的移動量K最少,第四次的輸送量(圖4(b)中編號S4的必要輸送量)為該加工部位K6的移動量K(即20mm),并且,該加工部位K6為第四次的加工部位(圖4(b)中加工編號W4的加工部位),另夕卜,制品數據所登記的與該加工部位K6對應的加工模Cl為在第四次進行動作的加工模。接下來,如圖18(e)的計算表所示,利用步驟S8 S12、以及由步驟S14的分支處理而再次實施的步驟S4的處理,求出關于加工部位K5、K7 K9的移動量K。接著,通過步驟S6的處理,判斷在圖18(c)的計算表中加工部位K5及K7的移動量K最少,第五次的輸送量(圖4(b)中編號S5的必要輸送量)為該加工部位K5或K7的移動量K (即120mm),并且,該加工部位K5及K7為第五次的加工部位(圖4 (b)中加工編號W5的加工部位),另外,制品數據所登記的與該加工部位K5及K7對應的加工模C3及C2為在第五次進行動作的加工模。接下來,如圖18(f)的計算表所示,利用步驟S8 S12、以及由步驟S14的分支處理而再次實施的步驟S4的處理,求出關于加工部位K8 Kll的移動量K。
接著,通過步驟S6的處理,判斷在圖18(f)的計算表中加工部位K8的移動量K最 少,第六次的輸送量(圖4(b)中編號S6的必要輸送量)為該加工部位K8的移動量K(即50mm),并且,該加工部位K8為第六次的加工部位(圖4 (b)中加工編號W6的加工部位),另夕卜,制品數據所登記的與該加工部位K8對應的加工模C2為在第六次進行動作的加工模。接下來,如圖18(g)的計算表所示,利用步驟S8 S12、以及由步驟S14的分支處理而再次實施的步驟S4的處理,求出關于加工部位K9 K12的移動量K。接著,通過步驟S6的處理,判斷在圖18(g)的計算表中加工部位KlO的移動量K最少,第七次的輸送量(圖4(b)中編號S7的必要輸送量)為該加工部位KlO的移動量K(即70mm),并且,該加工部位KlO為第七次的加工部位(圖4 (b)中加工編號W7的加工部位),另外,制品數據所登記的與該加工部位KlO對應的加工模C2為在第七次進行動作的加工模。接下來,如圖18(h)的計算表所示,利用步驟S8 S12、以及由步驟S14的分支處理而再次實施的步驟S4的處理,求出關于加工部位K9、K11 Κ13的移動量K。接著,通過步驟S6的處理,判斷在圖18(h)的計算表中加工部位Kll的移動量K最少,第八次的輸送量(圖4(b)中編號S8的必要輸送量)為該加工部位KlI的移動量K(即50mm),并且,該加工部位Kll為第八次的加工部位(圖4(b)中加工編號W8的加工部位),另外,制品數據所登記的與該加工部位Kll對應的加工模C2為在第八次進行動作的加工模。接下來,如圖19(i)的計算表所示,利用步驟S8 S12、以及由步驟S14的分支處理而再次實施的步驟S4的處理,求出關于加工部位K9、K12、K13的移動量K。接著,通過步驟S6的處理,判斷在圖19 (i)的計算表中加工部位K9及K12的移動量K最少,第九次的輸送量(圖4(b)中編號S9的必要輸送量)為該加工部位K9或K12的移動量K (即20mm),并且,該加工部位K9及K12為第九次的加工部位(圖4 (b)中加工編號W9的加工部位),另外,制品數據所登記的與該加工部位K9及K12對應的加工模C3及Cl為在第九次進行動作的加工模。接下來,如圖19(j)的計算表所示,利用步驟S8 S12、以及由步驟S14的分支處理而再次實施的步驟S4的處理,求出關于加工部位K13的移動量K。接著,通過步驟S6的處理,判斷在圖19 (j)的計算表中加工部位K13的移動量K最少,第十次的輸送量(圖4(b)中編號SlO的必要輸送量)為該加工部位K13的移動量K (即190mm),并且,該加工部位K13為第十次的加工部位(圖4 (b)中加工編號WlO的加工部位),另外,制品數據所登記的與該加工部位K13對應的加工模C3為在第十次進行動作的加工模。此外,在步驟S14中,因為所有的加工部位均進行了處理,所以結束該處理(運轉數據制作處理),返回例如程序的主程序。這樣,所述步驟S4 S12的處理重復執行直至沒有未處理加工部位為止,通過使基準位置依次變化并依次選出輸送量相對最小的加工部位,從而制作如圖4(b)所示的毫無遺漏的運轉數據。另外,被制作成如圖4(b)所示那樣的運轉數據可以如上述那樣保存到硬盤裝置107等中,可以在如圖8(b)那樣畫面中顯示,供操作員進行確認。另外,該運轉數據可以發送給順序控制器110,用于通過順序控制器110進行連續運轉控制(用來實際進行壓力加工的收縮伺服電機120、各氣缸的控制)。另外,關于該連續運轉控制的內容,在本申請中省略 說明。連續運轉控制的內容可以與例如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平9-201632號公報)所記載的內容相同。只要根據上述運轉數據進行連續運轉控制,所有必要的輸送動作及加工作業就都會自動且毫無遺漏地高效實施,而且在該連續運轉的過程中不會出現端材。(C)制品描繪功能接下來,對作為計算機100(本發明的控制單元)的描繪功能之一的制品描繪功能進行說明。圖15是概略地表示用于該制品描繪功能的處理內容的流程圖。制品描繪功能是描繪可看到制品的最終加工結果的制品圖像、在顯示器106 (顯示單元)進行顯示的功能。圖15所示的程序構成程序的例如主程序,在例如顯示圖7(b)所示的畫面(制品詳細畫面)的狀態下,周期性地重復開始。該處理開始時,在步驟S51中,判斷操作員是否已輸入制品描繪指令,如果已輸入則進入步驟S52,在未輸入的情況下,結束該處理并返回。這里,制品描繪指令是在例如圖7(b)所示的制品詳細畫面中,操作者使用例如鼠標104對顯示于最下部的功能鍵按鈕Fl F8中的特定的按鈕進行點擊的操作。執行該制品描繪指令的操作,進入步驟S52,則執行顯示例如圖9所示的制品描繪畫面的處理,然后進入步驟S53。該圖9所示的制品描繪畫面與在圖7(b)的制品詳細畫面中輸入制品數據的制品Pl相關。在該制品描繪畫面的左側顯示有可看到制品Pl的最終加工結果的制品圖像。這種情況下的制品圖像為在規定加工位置顯示加工圖形Dl D5的圖像,該加工圖形Dl D5表現了對于作為材料的卷材2、由與各加工部位Kl K5對應的加工模加工而成的加工形狀。這里,該制品圖像(圖9)中的卷材2的圖像被描繪成與作為模具組的屬性的使用材料的寬度相當的寬度尺寸,此外,還可以附上能夠看出材料的質感的顏色或紋理等(后述的加工狀況圖像也一樣)。另外,制品描繪畫面中的制品圖像不限于這種方式(顯示上述加工圖形的方式),還可以為對如圖4(a)所示的實際的制品Pl的形狀進行描繪的圖像。另外,在切斷模(加工模C3)的厚度尺寸為0(零)的情況下,圖9中的加工圖形DI、D5在材料輸送方向上的寬度尺寸實際為O,實際為線狀的圖形。但是,在圖9中,考慮到圖的易視性,將加工圖形D1、D5繪成(后述的圖11 圖14中也一樣)在材料輸送方向上具有一定寬度的圖形(切斷膜的厚度尺寸不是O的情況下的圖形)。此外,圖9所示的制品描繪畫面的右側顯示各種按鈕類及顯示部,操作員可以執行關于該制品描繪畫面的各種操作。例如,點擊顯示為“圖像調整”的按鈕時,為了顯示整個制品而調整描繪比例和描繪中心,描繪制品圖像。當點擊“再描繪”時,消除后述的選擇箭頭Al等,按照當前的設定進行再描繪。當點擊“模具編輯”時,打開用于輸入加工模的形狀、加工位置的信息的模具圖形編輯畫面。當點擊“縮小”時,縮小描繪比例,進行再描繪。當點擊“放大”時,增大描繪比例,進行再描繪。當點擊“左”時,改變描繪中心坐標,使制品向左偏移,進行再描繪。當點擊“右”時,改變描繪中心坐標,使制品向右偏移,進行再描繪。當點擊“制品”時,在該按鈕的下方顯示制品信息(制品名、制品編號等信息)。當點擊“模具”時,在該按鈕的下方顯示模具組信息(模具組的名稱等)。當點擊“顯示”時,在該按鈕的下方顯示出顯示設定的信息。另外,圖9示出了點擊“顯示”而在顯示為“制品”的按鈕等的下方(畫面右下方)顯示出顯示設定的信息的狀態。在顯示出顯示設定的信息的狀態下,如圖9所示,顯示有“顏色切換”、“箭頭”、“形狀”的復選框。此外,在選擇了“顏色切換”時,以選擇模具色顯示所選擇的加工模的加工圖形,以加工位置標準色顯示其他加工模的加工圖形。選擇模具色和加工位置標準色可以在圖9的畫面的右下方的組合框中、從多個顏色之中進行選擇、設定。此外,在選擇了 “箭頭”時,可以在加工位置顯示選擇箭頭(例如圖9中用符號Al、A2表示 的箭頭)。另外,在選擇了“形狀”時,可以在加工位置顯示加工圖形。未選擇這些“箭頭”、“形狀”時,選擇箭頭和加工圖形都不會顯示。另外,圖9示例了選擇了這些“箭頭”、“形狀”的情況。另外,在圖9的制品描繪畫面中的左側的制品圖像中,當進行選擇某一加工圖形的加工圖形選擇時,其加工位置的加工圖形用選擇模具色顯示,在其加工位置顯示上述的選擇箭頭。該加工圖形選擇例如可以通過使鼠標104的光標靠近某一加工位置(顯示某一加工圖形的位置)、按住鍵盤105的“ALT”鍵的同時點擊鼠標104來進行操作。例如,圖9示出了如下情況通過上述操作首先選擇加工圖形D2(加工部位K2、加工模C2)并顯示選擇箭頭Al,接著選擇加工圖形D4(加工部位K4、加工模C4)并顯示選擇箭頭A2。在圖9中,四邊形中具有(I)的圖形與四邊形中具有(2)的圖形表示該選擇順序。接下來,回到圖15,在步驟S53中,判斷是否已進行上述加工圖形選擇的操作。在已進行加工圖形選擇的操作的情況下進入步驟S54,在未進行的情況下進入步驟S57。在步驟S54中,實施對與所選擇的加工圖形對應的加工的屬性進行顯示的控制處理。即,在例如圖9的畫面中,在首先選擇加工圖形D2時,在圖9的畫面右上方的加工位置I的右側顯示與所選擇的加工圖形D2(加工部位K2)對應的加工編號W1、加工模名稱Cl以及其加工坐標“30. 00”(在輸送方向上距離原點位置的距離,圖4(a)的LI的值)。然后,在圖9的畫面中,接著選擇加工圖形D4時,顯示改變成在加工位置I的右側顯示的數據移動到加工位置2的右側,取而代之以在加工位置I的右側顯示與所選擇的加工圖形D4(加工部位K2)對應的加工編號W3、加工模名稱C2以及其加工坐標“150. 00” (在輸送方向上距離原點位置的距離,圖4(a)的L1+L2+L3的值)。另外,作為通過加工圖形選擇而顯示的加工屬性的數據,也可以顯示其他的數據。例如,以制品中心位置為基準的加工位置的坐標值等也可以作為該加工的屬性來顯示。接下來,經過步驟S54進入步驟S55,判斷是否選擇了多個加工圖形,若選擇了多個則進入步驟S56,若未選擇多個則進入步驟S57。在步驟S56中,計算所選擇的加工位置中最新的兩個加工位置間的距離并進行顯示。例如,在圖9的情況下,加工圖形D2(加工部位K2)與加工圖形D4(加工部位Κ4)的中心間距離“120. 00”( = 150. 00-30. 00)顯示在圖9的畫面的比較右上方的位置(“加工位置間距離”這一顯示的右側)。接著,在步驟S57中,執行其他處理,即用來實現與上述“圖像調整”、“再描繪”、“模具編輯”、“縮小”、“放大”、“左”、“右”、“制品”、“模具”、以及“顯示”等按鈕操作對應的動作的處理等。另外,經過步驟S57進入步驟S58,判斷是否存在對結束該制品描繪畫面進行指示的操作(例如,對于關閉該制品描繪畫面的按鈕(圖示中省略)的點擊操作),若存在該操作,則在步驟S59中進行關閉該制品描繪畫面的處理,返回。在步驟S58中,若沒有上述操作則返回步驟S53重復進行處理。這樣,在本輸送裝置中,通過例如圖15所示的處理,實現顯示例如圖9所示的制品描繪畫面的制品描繪功能。另外,通過該制品描繪功能,操作員能夠通過視覺容易且真實地確認制品的最終加工結果,能夠容易且切實地進行各加工位置的確認、加工間距離的確認、與各加工位置對應的加工模的種類的確認等、或者輸入的數據的驗算等。(d)加工狀況描繪功能接著,對計算機100的加工狀況描繪功能進行說明。圖16是概略地表示用于該加工狀況描繪功能的處理內容的流程圖。加工狀況描繪功能是一種依據所述運轉數據描繪加工狀況圖像、在顯示器106 (顯示單元)上顯示該加工狀況圖像的功能,該加工狀況圖像為可以看到制品從加工開始到加工結束的加工狀況的圖像。圖16所示的程序構成程序的例如主程序,在顯示例如圖8(a)所示的畫面(計劃運轉畫面)的狀態下,周期性地重復開始。該處理開始時,在步驟S51中,判定操作員是否已輸入加工狀況描繪指令,如果已輸入則進入步驟S62,在未輸入的情況下,結束該處理并返回。這里,加工狀況描繪功能設有逐次顯示模式,在操作員每次進行更新指令操作時更新加工狀況圖像;以及連續顯示模式,即便操作員未進行更新指令操作,也以與壓力機的規定的運轉速度(例如主電機19以標準的一定的旋轉速度進行動作時的運轉速度)對應的周期自動地更新所述加工狀況圖像。此外,加工狀況描繪指令是操作員在例如圖8(a)所示的制品詳細畫面中,使用例如鼠標104對“連續動作”這一按鈕、或者“SETP”這一按鈕進行點擊的操作。這種情況下,“SETP”這一按鈕只在選擇了位于其左側的復選框的狀態下有效。此外,操作“連續動作”這一按鈕則轉換為連續顯示模式,操作“SETP”這一按鈕則轉換為逐次顯示模式。執行該加工狀況描繪指令的操作,進入步驟S62,則實施上述運轉數據制作處理,以生成與圖8(a)的畫面中所顯示的計劃名稱對應的運轉數據,進入其后的步驟S63。另外,在已經做出該運轉數據的情況下,在步驟S62中不實施任何操作而進入步驟S63。在步驟S63中,進行顯示例如圖10所示的加工狀況描繪畫面的處理,然后進入步驟S64。此外,在步驟S63的時刻仍未顯示后述的加工狀況圖像。但是,也可以顯示將未加工的材料(卷材2)描繪在最初的輸送動作實施前的位置上的圖像。該圖10所示的加工狀況描繪畫面是與在圖8 (a)的計劃運轉畫面中輸入生產計劃數據的圖4(a)所示的工件(生產2個制品P1、接著生產I個制品P2的作業)相關的畫面。在該加工狀況描繪畫面的左側顯示有依據已做成的運轉數據(圖4(b))的、可看到制品從開始加工至加工結束的加工狀況的加工狀況圖像。圖10所示的加工狀況圖像顯示第一個周期(加工編號W1)的加工結果的狀況,其示出了只顯示由在第一次時進行動作的加工模Cl加工而成的加工圖形D2的狀態。從圖4(b)的運轉數據可以看出,該第一次的加工狀況圖像表現了執行如下動作(加工編號Wl)的結果輸送30_材料并使加工模Cl動作,對加工部位K2進行加工的動作。另外,在圖10 14中的符號Cl、C2、C3和點劃線是為了便于進行說明而示出各加工模C1、C2、C3的位置。這種各加工模的位置的顯示實際中可以執行也可以不執行。另夕卜,在圖10 14中的符號W1、W2……以及空心箭頭是為了便于進行說明而示出在該周期中實施的加工部位。這種加工部位的位置的顯示實際中可以執行也可以不執行。另外,在圖10 14中,為了容易了解卷材2的輸送動作的狀況,顯示了卷材2的頂端,但是,這種卷材2的頂端的顯示實際中可以執行也可以不執行。此外,在圖10中,材料(這種情況下,為卷材2)的輸送方向為從左到右,但是,還可以與此相反。另外,該加工狀況描繪畫面中的加工狀況圖像不限于這種方式(顯示作為由加工模形成的加工形狀即加工圖形),還可以為對例如圖4(a)所示的實際的制品Pl等的形狀進行描繪。 此外,圖10所示的加工狀況描繪畫面的右側與制品描繪畫面(圖9) 一樣,顯示了各種按鈕類、顯示部,操作員可以對該制品描繪畫面進行各種操作。尤其是,這種情況下,如果選擇“顏色切換”,則用與其他加工圖形不同的顏色(例如選擇模具色)顯示在各周期實施的加工部位的加工圖形的顏色。另外,在圖10的加工狀況描繪畫面中的左側的加工狀況圖像中,進行對某一個加工圖形進行選擇的加工圖形選擇時,與制品描繪畫面的情況一樣,顯示其加工的屬性、加工間距離。接著,回到圖16,在步驟S64中,根據加工狀況描繪指令判斷是否指示了逐次顯示模式,若為逐次顯示模式則進入步驟S65,若不是(S卩,若指示了連續顯示模式)則進入步驟S66。此外,在步驟S65中,在加工狀況描繪畫面的左側顯示最初的加工狀況圖像、即例如描繪第一個周期(加工編號Wl)中的加工結果的狀況的加工狀況圖像(例如,圖10所示的圖像)。但是,在并非顯示最初的加工狀況圖像的情況下,即從步驟S70經過步驟S64進入該步驟S65時,保持在該時刻顯示的加工狀況圖像的顯示。接著,在步驟S67中,判斷操作員是否在逐次顯示模式中進行了更新指令操作。操作員的更新指令操作為任何均可,例如為在圖10所示的加工狀況描繪畫面的左側區域(顯示加工狀況圖像的區域)中以使鼠標104的光標移動的狀態點擊鼠標104的操作。若存在該更新指令操作則進入步驟S68,若不存在該更新指令操作則進入步驟S69。此外,在步驟S68中,將加工狀況圖像更新為下一個周期的圖像。S卩,若更新前是第一個周期(加工編號Wl),則切換顯示為描繪了第二個周期(加工編號W2)的加工結果的狀況的加工狀況圖像(例如圖11所示)。該加工狀況圖像(圖11)示出了顯示由在第一次時進行動作的加工模Cl形成的加工圖形D2、以及由在第二次時進行動作的加工模C2、C3形成的加工圖形D1、D3的狀態。從圖4(b)的運轉數據可以看出,該第二次的加工狀況圖像表現了執行如下動作(加工編號W2)的結果在第一個周期后輸送120mm材料,使加工模C2、C3進行動作,對加工部位Kl、K3進行加工。此外,在步驟S68中,若更新前是第二個周期,則切換顯示為描繪了第三個周期(加工編號W3)的加工結果的狀況的加工狀況圖像(例如圖12所示)。另外,若更新前是第三個周期,則切換顯示為描繪了第四個周期(加工編號W4)的加工結果的狀況的加工狀況圖像(例如圖13所示)。此外,若更新前是第四個周期,則切換顯示為描繪了第五個周期(加工編號W5)的加工結果的狀況的加工狀況圖像(例如圖14所示)。在這種步驟S68中,依次將加工狀況圖像切換顯示為下一周期的圖像,直到最后的周期(這種情況下為加工編號WlO)為止。另外,每當進入下一個周期時,所顯示的加工圖形的位置、材料的頂端的位置在材料輸送方向上移動位置地進行描繪,該移動的量為各周期中所實施的必要輸送量,由此,在視覺上表現輸送了必要輸送量的材料。另一方面,通過上述操作指示連續顯示模式、從步驟S64進入步驟S66時,實施依據連續顯示模式的加工狀況描繪功能。即,例如,在上述逐次顯示模式中依次顯示的加工狀況圖像按照規定周期自動更新,像動畫那樣連續地顯示加工狀況。在圖4(b)的運轉數據的情況下,表示加工編號Wl WlO的各加工狀況的各加工狀況圖像按照規定周期依次自動顯示到最后。這里,若將在該逐次顯示模式下依次顯示的加工狀況圖像的顯示做成動畫,則圖10 12所例示的各加工狀況圖像為該動畫的一格一格。另外,以上說明的加工狀況描繪功能為一個例子,例如還可以更細地更新加工狀況圖像的一格一格。即,還可以對材料的輸送 動作的過程進行描繪,作為加工狀況圖像的一格進行顯示。另外,從步驟S70經過步驟S64進入該步驟S66時,可以自動地重復實施依據上述連續顯示模式的加工狀況圖像的顯示,但是,也可以構成為以由操作員做出的指示再實施的一些操作(例如,圖10中的“再描繪”按鈕的點擊操作)為必要條件,再實施依據上述連續顯示模式的加工狀況圖像的顯示。接著,從步驟S68經過步驟S66進入該步驟S69。在步驟S69中,進行其他處理,然后進入步驟S70。作為其他處理,實施用來實現與上述“圖像調整”、“再描繪”、“模具編輯”、“縮小”、“放大”、“左”、“右”、“制品”、“模具”以及“顯示”等按鈕操作對應的動作的處理等、以及用來顯示所選擇的加工的屬性的處理、用來顯示所選擇的加工間距離的處理。此外,在步驟S70中,判斷是否有指示該加工狀況描繪畫面結束的操作(例如,對于關閉該加工狀況描繪畫面的按鈕(省略圖示)的點擊操作),如果有該操作則在步驟S71中執行關閉該加工狀況描繪畫面的處理,返回。在步驟S70中,如果沒有上述操作,則返回步驟S64,重復處理。這樣,在本輸送裝置中,通過例如圖16所示的處理,實現顯示例如圖10 14所示的加工狀況描繪畫面的加工狀況描繪功能。另外,通過該加工狀況描繪功能,操作員能夠由視覺容易且真實地確認制品從加工開始到加工結束的加工狀況(至少是各周期的加工結果),至少在各個周期,能夠容易且切實地進行各加工位置的確認、加工間距離的確認、與各加工位置對應的加工模的種類的確認等、或輸入的數據的驗算等。如上面說明的那樣,本實施例的材料輸送裝置至少具有描繪可以看到制品的加工結果的圖像、在顯示單元上顯示該圖像的描繪功能(制品描繪功能和加工狀況描繪功能)。若利用該描繪功能,則在實際加工前,就可以對加工后的制品形狀等明確地形象化,并能夠在視覺上確認、驗證實際的機械動作。即,不必使實際的機械動作,通過顯示器所顯示的圖像就能夠直觀地確認材料的輸送以及進行動作的模具的狀況。因此,在例如數據輸入存在錯誤的情況下,在通過實際機械對其進行試加工之前,能夠通過該描繪功能事先發現、修正的可能性格外地高。其結果是,能夠提高輸入數據的可靠性,并且大幅降低用實際機械進行試加工的負荷。即,通過上述描繪功能,輸入數據是否沒有錯誤能夠事先進行高可靠度的確認,若存在錯誤則能夠事先修正。因此,例如,在用實際機械的試加工中發生故障的情況下,可以將該故障的原因集中于除數據輸入錯誤之外的原因來進行應對,能夠縮短試加工的時間。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在加工狀況描繪功能中,因為可以選擇逐次顯示模式和連續顯示模式中的任一個,所以能夠多面且高效地進行確認以及驗證作業。例如,通過逐次顯示模式對制品的復雜部分(容易出現數據輸入錯誤的部分)的加工細致地、花費時間地進行確認,通過連續顯示模式對其余部分短時間地進行確認。或者,在通過逐次顯示模式對各加工細致地、花費時間地進行確認之后,通過連續顯示模式再一次對整體進行最終確認。如上述那樣,能夠多面且高效地進行確認以及驗證作業。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進行選擇加工圖形的操作時,因為會顯示所選擇的加工屬性,所以能夠容易地確認各加工的屬性。另外,在本實施例中,進行選擇多個加工圖形的操作時,因為會顯示所選擇的加工間距離(即,加工間距),所以能夠容易地 確認加工間距離。另外,本發明不限于上述實施例,也可以有各種變形、應用。例如,壓力機為使加工模動作對加工對象物實施沖壓、切斷、壓花加工等塑性加工的裝置的統稱,與加壓的方式無關。即,壓力機的加壓方式不限于上述實施例的方式。此外,加工材料為卷材、長條材料等形狀,與材質、材料加工前的形態無關。另外,材料的輸送除了如上述實施例那樣、用多個滾子夾持并利用輥子的旋轉的方法以外,還可以為鉗住、把持加工材料來進行輸送的方法。此外,在上述實施例I中,采用如下的方式對于依據所設定的生產計劃數據的所有目標加工位置計算運轉數據(參照圖6的步驟S14),計算該所有的運轉數據之后,進行壓力機械的運轉控制、或者通過描繪功能進行描繪。但是,本發明不限于這種方式。例如,也可以構成為,對于未設置加工完成標記的目標加工位置,在每次計算開始條件成立時實施圖5及圖6所示的處理中的步驟S2 SlO的處理,計算一個周期的運轉數據。這里,所謂運轉數據的一個周期為例如圖4(b)所示的運轉數據的一行。另外,計算開始條件的成立的意思為在壓力機械的運轉控制中,達到一個周期的加工結束、開始下一個周期(即,下一個加工時間)的加工的狀態,或者在所述描繪功能中,達到一個周期的描繪結束、開始下一個周期的描繪的狀態。為這種方式時,在例如所述加工狀況描繪功能的逐次顯示模式下,操作員一執行更新操作,則計算下一個周期的運轉數據,進行該計算之后,進行加工狀況圖像的更新。另外,在壓力機械的運轉控制中,在一個周期的加工結束后、進行下一個周期的材料輸送和加工之前,每次都計算下一個周期的運轉數據。因此,具有在壓力機械的運轉過程中、上述的描繪功能的過程中都可以更改其后的生產計劃(即,對其后進行的運轉、描繪的生產計劃數據的更改)的效果。此外,本發明的輸入單元除了如上所述的鍵盤、鼠標之外,還可以為板鍵(sheetkey)、觸摸屏、定位設備的手寫筆等、以及帶OCR的掃描儀、帶聲音識別功能的麥克風等,不受特殊限制。另外,本發明的顯示單元還可以為CRT、液晶顯示器等,只要是投影等能夠在視覺上進行表現的裝置即可,沒有特殊限制。即,只要是能夠進行所輸入或生成的數據的顯示、圖形化的描繪的裝置即可,何種方式都可以。另外,本發明的存儲單元除了硬盤、RAM等存儲器之外,還可以為閃存、磁光盤等可以在構成控制單元的計算機等中使用的媒介,不受特殊限制。另外,在上述實施例中,作為輸送裝置的控制處理單元,例示了具有計算機100和順序控制器110的構造,但是,并不限于這種構造。例如,也可以是只具有計算機100和順序控制器110中的一者、該一者進行所有控制處理的方式。另外,在如上述實施例那樣的具有計算機和順序控制器的結構中,也可以為通過順序控制器執行本發明的描繪功能的方式。或者,還可以為計算機和順序控制器中的任何一個都能夠實施本發明的描繪功能的方式。另外,計算機100和順序控制器110之間的通信也可以為無線通信。此外,本發明的控制單元不限于由圖I所示的計算機100構成的方式。例如,還可以為如下方式取代計算機100而設置可搬運的平板電腦、便攜信息終端作為材料輸送裝置的附件,用這些平板電腦、便攜信息終端實施各數據的輸入、運轉數據的制作、以及上述描繪功能。這種情況下,這些平板電腦、便攜信息終端構成有本發明的輸入單元、顯示單元以及控制單元。另外,因為在例如事務所中的計算機(例如圖I的計算機100)中,所輸入的模具 數據及制品數據等數據、所生成的運轉數據、或者由描繪功能描繪的制品圖像及加工狀況圖像等在壓力機運轉方面是較為重要的信息,所以,優選可以將其提供給其他場所(例如,具有圖3 (a)所示的壓力機械的現場)、其他系統、以及其他操作員。作為提供的方法,首先,有向打印機(例如,圖I的打印機109)輸出,印刷在紙張上來進行提供的方法。另外,當然還可以為通過有線通信或無線通信輸送數據的方法、保存于可搬運的存儲媒介(閃存卡等)來進行提供的方法。還可以為向可搬運的計算機、平板電腦以及便攜信息終端等傳送這些數據,能夠帶著這些設備去現場等而對各種數據、所描繪的制品圖像、以及加工狀況圖像等進行確認。另外,加工狀況描繪功能中的連續顯示模式下的更新周期(格輸送的速度)可以為例如操作員能夠從多個設定的更新周期中進行選擇,還可以為操作員能夠設定任意的更新周期。另外,還可以構成為在該連續顯示模式下的顯示的過程中,操作員進行特定操作時,停止加工狀況圖像的更新。或者,還可以構成為在該連續顯示模式下的顯示的過程中,操作員進行特定操作時,停止加工狀況圖像的更新,切換為逐次顯示模式。另外,在本發明中,加工模不必限定于金屬的加工模。
權利要求
1.一種壓力機用材料輸送裝置,該壓力機在規定的加工時刻,使材料輸送方向上的一個或多個加工模中的規定的加工模動作,對材料進行壓力加工,在如上所述的壓力機中,所述壓力機用材料輸送裝置依次送出規定長度的材料并將其送給所述加工模, 該材料輸送裝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模具數據存儲單元,該模具數據存儲單元存儲有由輸入單元輸入的包括加工模的種類以及加工模的排列、配置間距的信息的模具數據; 制品數據存儲單元,該制品數據存儲單元存儲有由輸入單元輸入的包括制品的加工間距以及其加工模的信息的制品數據; 控制單元,該控制單元具有根據所述模具數據以及所述制品數據描繪可以看到制品的加工結果的圖像、并在顯示單元上顯示該圖像的描繪功能。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壓力機用材料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具有 生產計劃數據存儲單元,該生產計劃數據存儲單元存儲有由所述輸入單元輸入的包括產品的加工數量及加工順序的信息的生產計劃數據;以及 運轉數據制作單元,該運轉數據制作單元根據所述模具數據、所述制品數據、以及所述生產計劃數據,確定包括所述制品端的切斷加工在內的各加工部位的加工順序,制作由該加工順序以及從各加工到下一加工的必要輸送量構成的運轉數據, 所述控制單元具有作為所述描繪功能的加工狀況描繪功能,該加工狀況描繪功能基于所述運轉數據,描繪可以看到制品從加工開始至加工結束的加工狀況的加工狀況圖像,并在所述顯示單元顯示該圖像。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壓力機用材料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狀況描繪功能至少在每一個與一次所述加工時刻對應的壓力加工的周期更新顯示所述加工狀況圖像, 所述加工狀況描繪功能設有逐次顯示模式,在操作員每次進行更新指令操作時更新所述加工狀況圖像;連續顯示模式,即便操作員未進行更新指令操作,也以與所述壓力機的規定的運轉速度對應的周期自動地更新所述加工狀況圖像, 操作員可以選擇所述逐次顯示模式及所述連續顯示模式中的任一個。
4.根據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所述的壓力機用材料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描繪功能中,表示由進行了動作的所述加工模加工出的加工形狀的加工圖形顯示在與圖像中的加工位置相當的位置,操作員進行對該加工圖形中的一個或多個進行選擇的操作時,所選擇的加工的屬性在所述顯示單元上顯示。
5.根據權利要求I至4中任一所述的壓力機用材料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描繪功能中,表示由進行了動作的所述加工模加工出的加工形狀的加工圖形顯示在與圖像中的加工位置相當的位置,操作員進行對該加工圖形中的至少兩個進行選擇的操作時,所選擇的加工間距離在所述顯示單元上顯示。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壓力機用材料輸送裝置,其具有模具數據存儲單元(硬盤裝置(107)等),存儲有由輸入單元(鍵盤(105)、鼠標(104))輸入的包括加工模的種類以及加工模的排列、配置間距的信息的模具數據;制品數據存儲單元,存儲有由輸入單元輸入的包括制品的加工間距以及其加工模的信息的制品數據;以及控制單元(計算機(100)),其具有根據所述模具數據以及所述制品數據描繪可以看到制品的加工結果的圖像并在顯示單元(顯示器(106))上顯示該圖像的描繪功能。根據本發明,能夠在實際加工前確認、驗證加工動作。
文檔編號B21D43/00GK102896245SQ201110397430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29日
發明者井出勉啟 申請人:歐立機電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