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鉆鉸復合刀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機械加工刀具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加工錐孔的鉆鉸復合刀具。
背景技術:
機械制造加工錐孔的方法一般都采用鉆孔-鉸孔的方法加工,先鉆孔后鉸孔,需要更換兩次刀具,這樣不僅增大了裝夾誤差,而且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另一方面,使用鉸刀加工的孔的位置度受上道工序影響較大,因此采用先鉆孔后鉸孔的加工方法誤差較大,精度不容易控制。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鉆鉸復合刀具用于加工錐孔,可以一次成型錐孔,不需要更換刀具,不僅提高了加工精度,而且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本發明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一種鉆鉸復合刀具,包括有鉆頭和鉸刀,該鉆頭的尾部設有錐桿,該鉸刀為錐度鉸刀,在該錐度鉸刀的中心軸處設有為通孔的中心孔,位于該錐度鉸刀刀柄部分的中心孔為圓直孔,位于該錐度鉸刀刀刃部分的中心孔為圓錐孔,該圓錐孔與鉆頭尾部的錐桿對應錐面配合,且該錐面配合的接觸面積不小于配合面的90%。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說明:優選地,所述鉸刀由W18Cr4V高速鋼加工制成,該鉸刀的刀刃部分淬火硬度為62 64HRC,該鉸刀的刀柄部分的硬度為35 40HRC。優選地,所述錐桿尾部設有與中心孔的圓直孔對應配合的圓桿。優選地,所述鉆頭的最大直徑不小于鉸刀刀刃部分的最小直徑。優選地,所述鉆頭為麻花鉆。本發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所能達到的有益效果是:1.本發明所述的鉆鉸復合刀具可以一次成型錐孔,不需要更換刀具,不僅提高了加工精度,而且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2.本發明所述的鉆鉸復合刀具的鉸刀部分設有中心孔,可以通過用鐵條插入中心孔沖下鉆頭以實現拆分鉆頭和鉸刀,方便刀具的維護與更換。3.本發明所述的鉆鉸復合刀具的鉆頭與鉸刀是以錐面配合連接在一起的,在刀具鉆孔過程中,因刀具軸向受力較大,因此該錐面配合連接不僅牢固可靠,還有利于提高加工的位置精度。
圖1是本發明所述鉆鉸復合刀具的局部剖視示意圖;圖2是圖1中A-A面的剖視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鉆頭,2-錐度鉸刀,3-圓錐孔,4-圓直孔,5-錐桿,6_圓桿,7_刀刃,8_刀柄。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的結構和功能,以下結合附圖和優選的實施例對本發明作詳細說明,但應當理解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
的限制。圖1是本發明所述鉆鉸復合刀具的局部剖視示意圖,圖2是圖1中A-A面的剖視示意圖,如圖中所示,本發明是一種鉆鉸復合刀具,包括有鉆頭I和錐度鉸刀2,該鉆頭I的尾部設有錐桿5,在該錐度鉸刀2的中心軸處設有為通孔的中心孔,位于該錐度鉸刀2的刀柄8部分的中心孔為圓直孔4,位于該錐度鉸刀2的刀刃7部分的中心孔為圓錐孔3,該圓錐孔3與鉆頭I尾部的錐桿5對應錐面配合,且該錐面配合的接觸面積不小于配合面的90%,這個可以通過研磨圓錐孔3的方法實現,這樣即可實現鉆頭I尾部與錐度鉸刀2的緊密配合,在錐桿5尾部還可以設置一截與中心孔的圓直孔4對應配合的圓桿6,以加強鉆頭I與錐度鉸刀2的連接強度。所述鉸刀由W18Cr4V高速鋼加工制成,該鉸刀的刀刃7部分淬火硬度為62 64HRC,該鉸刀的刀柄8部分的硬度為35 40HRC。鉆頭I的最大直徑不小于鉸刀刀刃7部分的最小直徑,最好是相等,鉆頭I可以為麻花鉆,也可根據加工要求更換其他類型的鉆頭1,當需要更換鉆頭I時,可以通過用鐵條插入中心孔以沖下鉆頭I。本發明上述實施例和附圖所示僅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一,并不能以此局限本發明,在不脫離本發明精髓的條件下,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做的任何變動,都屬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鉆鉸復合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鉆頭和鉸刀,該鉆頭的尾部設有錐桿,該鉸刀為錐度鉸刀,在該錐度鉸刀的中心軸處設有為通孔的中心孔,位于該錐度鉸刀刀柄部分的中心孔為圓直孔,位于該錐度鉸刀刀刃部分的中心孔為圓錐孔,該圓錐孔與鉆頭尾部的錐桿對應錐面配合,且該錐面配合的接觸面積不小于配合面的9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鉆鉸復合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鉸刀由W18Cr4V高速鋼加工制成,該鉸刀的刀刃部分淬火硬度為62 64HRC,該鉸刀的刀柄部分的硬度為35 40HRC。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鉆鉸復合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錐桿尾部設有與中心孔的圓直孔對應配合的圓桿。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鉆鉸復合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鉆頭的最大直徑不小于鉸刀刀刃部分的最小直徑。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鉆鉸復合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鉆頭為麻花鉆。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鉆鉸復合刀具,包括有鉆頭和鉸刀,該鉆頭的尾部設有錐桿,該鉸刀為錐度鉸刀,在該錐度鉸刀的中心軸處設有為通孔的中心孔,位于該錐度鉸刀刀柄部分的中心孔為圓直孔,位于該錐度鉸刀刀刃部分的中心孔為圓錐孔,該圓錐孔與鉆頭尾部的錐桿對應錐面配合,且該錐面配合的接觸面積不小于配合面的90%。本發明可以一次成型錐孔,不需要更換刀具,不僅提高了加工精度,而且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
文檔編號B23B51/08GK103192120SQ20121000204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5日
發明者嚴明 申請人: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