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動管孔倒角小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管孔倒角裝置,具體的說,涉及一種適于對換熱器用管板及折流板管孔進行倒角的電動管孔倒角小車,屬于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傳統換熱器的管板及折流板管孔進行倒角時,通常采用搖臂鉆進行定位倒角,由于搖臂鉆存在操作不靈活性的缺陷,所以管板及折流板的直徑比較大時,就只能應用大型搖臂鉆床進行倒角,操作不便;當換熱器產量比較高時,就會帶來工作量大且工作效率低下的問題,造成生產成本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是針對以上不足,提供一種電動管孔倒角小車,應用這種電動管孔倒角小車進行管板及折流板管孔的倒角,操作靈活、工作效率高、生產成本低。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電動管孔倒角小車,包括車體平臺,車體平臺的底部設有車輪,其特征在于所述車體平臺的后部設有兩個扶手,車輪轉動軸前方的車體平臺上設有配重塊,車輪轉動軸后方的車體平臺上設有電機,電機的轉軸上設有鉆頭,鉆頭與車體平臺垂直并向下設置。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兩個扶手的端部分別設有彎曲把持部。本發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操作人員可以手握扶手的彎曲把持部,控制鉆頭對直徑比較大的管板及折流板上的管孔逐一進行倒角,應用方便靈活,采用電動管孔倒角小車,可以快速完成直徑比較大的管板及折流板上的管孔的倒角工作;有利于減少大設備的占用時間,提高企業在單位時間內的盈利能力;將配重塊與電機分別設置在車輪轉動軸的前后兩側,降低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操作方便,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同時大大縮短產品生產周期。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I為本發明實施例中電動管孔倒角小車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附圖I的左視圖;附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中電動管孔倒角小車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中,I-平臺,2、21-車輪,3、31_扶手,4-配重塊,5-電機,6-鉆頭。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如圖I、圖2、圖3所示,電動管孔倒角小車,包括車體平臺I,車體平臺I的底部設有車輪2和車輪21,車體平臺I的后部設有扶手3和扶手31,車輪2和車輪21轉動軸前方的車體平臺I上設有配重塊4,車輪2和車輪21轉動軸后方的車體平臺I上設有電機5,電機5的轉軸上設有鉆頭6,鉆頭6與車體平臺I垂直并向下設置,電機5的轉軸上設有鉆頭6,扶手3和扶手31的端部分別設有彎曲把持部,該彎曲把持部的直徑為30cm,電機 5旋轉時帶動鉆頭旋轉,完成采用鉆頭6對于管孔的倒角工作,其中配重塊4為鑄造件,兩相電機5功率為300W,車扶手3和扶手31的直徑為25mm,材質為20#鋼,車輪胎為實心橡膠。操作人員可以手握扶手3和扶手31的彎曲把持部,控制鉆頭6對直徑比較大的管板及折流板上的管孔逐一進行倒角,應用方便靈活,采用電動管孔倒角小車,可以快速完成直徑比較大的管板及折流板上的管孔的倒角工作;有利于減少大設備的占用時間,提高企業在單位時間內的盈利能力;改善員工工作環境和降低勞動強度,操作方便,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同時大大縮短產品生產周期。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認識到,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只是示例性的,是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更好的理解本發明內容,不應理解為是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只要是根據本發明技術方案所作的改進,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電動管孔倒角小車,包括車體平臺(I),車體平臺(I)的底部設有車輪(2、21),其特征在于所述車體平臺(I)的后部設有兩個扶手(3、31),車輪(2、21)轉動軸前方的車體平臺(I)上設有配重塊(4),車輪(2、21)轉動軸后方的車體平臺(I)上設有電機(5),電機 (5)的轉軸上設有鉆頭¢),鉆頭(6)與車體平臺(I)垂直并向下設置。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動管孔倒角小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扶手(3、31)的端部分別設有彎曲把持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動管孔倒角小車,包括車體平臺,車體平臺的底部設有車輪,車體平臺的后部設有兩個扶手,車輪轉動軸前方的車體平臺上設有配重塊,車輪轉動軸后方的車體平臺上設有電機,電機的轉軸上設有鉆頭,鉆頭與車體平臺垂直并向下設置,兩個扶手的端部分別設有彎曲把持部,操作人員可以手握彎曲把持部,控制鉆頭對直徑比較大的管板及折流板上管孔進行倒角,應用方便靈活,可以快速完成對于直徑比較大的管板及折流板上管孔的倒角工作;有利于減少大設備的占用時間,提高企業在單位時間內的盈利能力;將配重塊與電機分別設置在車輪轉動軸的前后兩側,降低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操作方便,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同時大大縮短產品生產周期。
文檔編號B23B45/14GK102581342SQ201210057950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7日
發明者于才恒, 于普明, 劉錫榮, 李松明 申請人:青島捷能高新技術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