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加工車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加工車床。
背景技術:
加工車床的使用非常廣泛,其中包含壓機、銑床等,在對零件進行加工時,首先需要將零件固定,現有的做法是通過鉚釘將零件固定,采用鉚釘固定零件的方式存在如下問題。第一、加工前,固定零件的過程比較繁瑣,影響加工效率;第二、加工后,拆卸零件的過程比較繁瑣,影響加工效率;第三、將零件固定后,在加工的過程中,難免對零件以及設備造成機械損傷,不利于產品質量的提高,更會影響設備的使用壽命。基于以上三個方面的考慮,亟待改進。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加工車床,加工效率高,加工出來的待加工產品質量好,且設備使用壽命長。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加工車床,包括基座;工作臺,活動連接基座;第一動力裝置,固定基座,可驅動刀具上/下;第二動力裝置,固定基座,可驅動工作臺,使固定在工作臺上的限位塊靠近/遠離刀具正下方;第三動力裝置,固定工作臺,可驅動第一頂頭靠近/遠離限位塊一側。限位塊上開設可局部容納待加工產品的容納槽。還包括第四動力裝置,固定工作臺,可驅動第二頂頭靠近/遠離限位塊另一側。還包括擋板,固定限位塊,用于從一個側面阻擋待加工產品。動力裝置為液壓裝置。基于以上技術方案的公開,本發明具備如下有益效果本發明在加工前,固定待加工產品的過程比較簡單,工作效率高;加工后,拆卸待加工產品的過程比較簡單,工作效率高;待加工產品固定后,在加工的過程中,不會對待加工產品以及加工設備造成機械損傷,利于產品質量的提高,不會影響設備的使用壽命。
圖I是本發明實施例I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實施例I
提出一種加工車床,包括基座I ;工作臺2,活動連接基座I ;第一動力裝置8,固定基座1,可驅動刀具10上/下;第二動力裝置3,固定基座1,可驅動工作臺2,使固定在工作臺4上的限位塊4靠近/遠離刀具10正下方;第三動力裝置51,固定工作臺2,可驅動第一頂頭61靠近/遠離限位塊4 一側。限位塊4上開設可局部容納待加工產品9的容納槽。還包括第四動力裝置52,固定工作臺2,可驅動第二頂頭62靠近/遠離限位塊4另一側。還包括擋板7,固定限位塊4,用于從一個側面阻擋待加工產品9。將待加工產品9安置在限位塊4上,此時,限位塊4遠離刀具10,安放代加工產品9的空間較大,且較為安全,第三動力裝置51和第四動力裝置52動作,分別推動第一頂頭61和第二頂頭62分別從兩側固定住待加工產品9,由第二動力裝置3驅動工作臺2,使代加工產品9處于刀具10的正下方,啟動第一動力裝置8,帶動刀具10加工待加工產品9,加工完成后,由第二動力裝置3驅動工作臺2,使代加工產品9遠離刀具10正下方,第三動力裝置51和第四動力裝置52動作,分別驅使第一頂頭61和第二頂頭62收回,取下待加工產品9即可。本發明在加工前,固定待加工產品9的過程比較簡單,工作效率高;加工后,拆卸待加工產品9的過程比較簡單,工作效率高;待加工產品9固定后,在加工的過程中,不會對待加工產品9以及加工設備造成機械損傷,利于產品質量的提高,不會影響設備的使用壽命。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ー種加工車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I); 工作臺(2),活動連接所述基座(I); 第一動カ裝置(8),固定所述基座(1),可驅動刀具(10)上/下; 第二動カ裝置(3),固定所述基座(1),可驅動所述工作臺(2),使固定在所述工作臺(4)上的限位塊(4)靠近/遠離所述刀具(10)正下方; 第三動カ裝置(51),固定所述工作臺(2),可驅動第一頂頭(61)靠近/遠離所述限位塊(4) ー側。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加工車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塊(4)上開設可局部容納待加工產品(9)的容納槽。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加工車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四動カ裝置(52),固定所述工作臺(2),可驅動第二頂頭(62)靠近/遠離所述限位塊(4)另ー側。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加工車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擋板(7),固定所述限位塊(4),用于從ー個側面阻擋所述待加工產品(9)。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加工車床,包括基座;工作臺,活動連接基座;第一動力裝置,固定基座,可驅動刀具上/下;第二動力裝置,固定基座,可驅動工作臺,使固定在工作臺上的限位塊靠近/遠離刀具正下方;第三動力裝置,固定工作臺,可驅動第一頂頭靠近/遠離限位塊一側。加工效率高,加工出來的待加工產品質量好,且設備使用壽命長。
文檔編號B23B3/00GK102974840SQ201210486968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6日
發明者吳長青 申請人:安徽長青電子機械(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