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厚帶材取樣的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金屬帶材的取樣的裝置,所述金屬帶材被軋制并卷繞成帶卷,且特別是處于大于12_的厚度范圍內,該裝置具有帶卷轉動機構和用于從金屬帶材分離試樣的分離機構。
背景技術:
現代的鋼板軋機產生被卷繞成所謂的鋼卷的鋼板。為了監視鋼質量,通常由帶鋼頭部或帶鋼尾部取樣。為此,在約為12_的中等厚度范圍以內,有自動的檢查設備和取樣站。而在較大的大于12mm(直至約25mm)的厚度范圍內,則往往借助簡單的料槽輥站進行取樣,鋼卷可以在所述料槽輥站中轉動。于是借助手動的火焰切割進行取樣。但這些方法的缺點是,這些方法危及操作人員,因為帶鋼尾部由于其剛性和彈性會四處擊打,鋼卷會從料槽輥站中滾出,這種簡單站的產能(即每單位時間的試樣數量)由于耗費大量時間而較小。在現代的軋機中,對各種不同質量的鋼材進行加工,這些鋼材大致可分為三個基本組。其一為通常的多數情況下熱態卷繞的結構鋼,這種鋼在卷繞時塑性變形。帶鋼自由垂邊實際上貼靠在鋼卷上。如果要把帶鋼尾部例如輸入到剪切機中,就必須將帶鋼尾部從鋼卷剝離。其二為高強度的細晶粒結構鋼,這種鋼經過熱機械的(thermomechanisch)軋制并在中等溫度范圍內卷繞。由于這種鋼的強度高,鋼板僅部分塑性地變形。帶鋼自由垂邊以較大的直徑略微離開鋼卷。其三為使用的鋼質量具有超高強度的鋼,這種鋼在軋制過程中經過調質而具有極高的強度。這些材料的各自帶鋼厚度最大僅為約15_,它們在卷繞時僅彈性地延展。因此在鋼卷捆帶解開之后,帶鋼自由垂邊從軋鋼機又處于其完全拉直的形狀。圖1示出上述三種不同質量的鋼處于通常的料槽輥站中。鋼卷I置于兩個料槽輥
2、3上,鋼卷捆帶已經解開。用[I]示出的通常的結構鋼的自由端緊貼在鋼卷的外壁上,而用[2]示出的部分塑性地卷繞的高強度鋼的自由端則從在右邊的料槽輥3的右側附近的區域彈起,并相應地脫離于鋼卷I的外側面。最后,用[3]示出的超高強度的鋼由于其在鋼卷中純彈性地卷繞而在鋼卷捆帶解開之后完全彈回到其筆直的最初形狀。因此,就實際上已經公知的取樣站而言,利用兩個引導件把帶鋼引到分離設備例如剪切機或等離子燃燒器中。在這里,第[I]和第[2]種帶鋼經受了塑性變形,卷繞的帶鋼尾部明顯彎曲,且通過這種彎曲力矩會使得鋼卷抬升,因而可能需要壓輥。另外,在卷繞時無法再使得帶鋼尾部再完全地彎曲貼靠在鋼卷上。根據現有技術的這種設備在圖2中示出。卷繞成鋼卷I的金屬帶鋼4的自由端通過帶鋼通道5而與鋼卷I的外側面剝離,然后被擠壓式地輸送給剪切機6。按照這種工作方式,通過大力度的擠壓產生相應大的力,這種力必須由結構來承受。這種力還引起大的變形功,進而在料槽輥站中引起很高的傳動功率。鋼卷還必須利用附加的其它輥來穩固,和/或需要其它大的輥力,以便能夠把開卷功率引入到鋼卷中。最后,帶鋼在力引導面上移動/滑動,并在這種情況下結合大的支撐力而傷及帶鋼表面。實際上已知有其它構造方式,例如結合各種不同的解卷器系統將鋼卷支撐在卷芯上,但所有這些構造方式的普遍特征在于,帶鋼明顯彎曲地被引入到分離設備中,因而有上述缺點。在圖3和4中示出本領域的最新發展狀況。在把鋼卷輸入到包括輥2、3的料槽輥站中之后,通常利用開卷刀在回轉臺的端部去掉鋼卷捆帶。在去掉鋼卷捆帶之后緊接著就會使得帶鋼像開頭部分所述那樣彈起,彈起的程度既與軋制過程有關,也與軋制的鋼質量有關。然后通過料槽輥2、3的轉動使得鋼卷I旋轉,由此把帶鋼推入到剪切機6中并截斷帶鋼用于取樣。帶鋼的前端部4利用引導機構而脫離于鋼卷I的外側面,并引向剪切機6。由于針對不同的鋼卷直徑必須連貫地發揮出所希望的作用,所以引導機構5能夠優選可擺動式地(圖3)或者平移式地(圖4)在帶鋼前端部4與鋼卷I的外側面之間的中間空間中移動地合壓。
實用新型內容因此,基于上述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用于金屬帶材的取樣的裝置,所述金屬帶材被軋制并卷繞成帶卷,且特別是處于大于12mm的厚度范圍內,利用該裝置,即使對于厚的帶材,優選對于所有質量的鋼,都能進行自動取樣,而沒有損壞帶材尾部的危險或者傷及操作人員的危險。該目的通過一種包括權利要求1的特征的裝置得以實現。本實用新型的有利改進在所附的權利要求中限定。在本實用新型的意義下,對軋制的特別是處于大于12mm的厚度范圍內的金屬帶材進行取樣,其中利用帶卷轉動機構,由在軋制之后卷繞成帶卷的金屬帶材,開卷放出一定長度的帶材,并輸送給分離機構,用于針對部分長度進行取樣。帶卷相距外引導件,優選相距帶卷轉動機構的外罩,以即使在開卷期間仍留有的自由徑向間距,放置到帶卷轉動機構上,該外引導件可朝向帶卷合壓,且從在開卷方向上帶卷的下四分之一延伸到分離機構之
N /.刖。本實用新型具有帶卷轉動機構,該帶卷轉動機構包括可轉動的承接件優選料槽輥,這些料槽輥屬于靠置在帶卷轉動機構上的帶卷的下四分之一。帶卷的下四分之一系指帶卷的從帶卷中心沿重力方向向下朝向的部分圓周。帶卷轉動機構的支撐件(Auflage)因而布置在關于帶卷的豎直剖面+/-45°的圓周范圍內,其中在任一側與該90°的角度再相差15°視為同樣屬于下四分之一。從帶卷在很大程度上無擠壓地開卷放出向上擊打的一段帶材,并輸送給分離機構,這段帶材的長度相當于帶卷的至少180°優選至少200°的部分圓周,其中外引導件優選外罩配備有能減小摩擦的構件。由此能總體上自動地對金屬帶材進行取樣,而沒有損壞金屬帶材前端部的危險,其中外引導件對于超高強度類型[3]的金屬帶材用作上引導件,而對于特別是通常的結構鋼類型[I]和高強度類型[2]的金屬帶材則用作下引導件,下引導件的形式為至少一個可合壓的部件,用于把前端部引入到分離機構中。本實用新型由此提供了一種裝置和一種方法,借此能把處于大于12mm的厚度范圍內的通常卷繞成帶卷的全部質量的鋼可靠地自動地輸送給取樣機構。為了減小所需要的力,且為了避開帶材垂邊(Bandschlappe),在帶卷轉動機構內部,在帶卷的下四分之一,設置用于帶卷的可轉動的支撐件,并利用在開卷方向上在所述四分之一布置在第一支撐件之前的分離機構,在帶材的彈性的延展范圍內將帶卷開卷放出,由此提供了長的很大程度上無擠壓地被引導的帶材端部,從而使得帶材僅發生輕微的彎曲,以便能將帶材引入到分離機構中。為了避免傷及表面,還沿著低摩擦的引導部件把開卷放出的金屬帶材輸入到分離機構例如剪切機中。可合壓的部件包括至少一個可擺動到金屬帶材上的鏈條。外引導件具有用于所述裝置的外罩或蓋件的形式。外引導件對中地設置在帶卷的從沿金屬帶材開卷方向的后一個支撐件到分離機構的部分圓周上,優選基本完全覆蓋靠置于帶卷轉動機構上的帶卷的該部分圓周。可轉動的支撐件中的至少一個支撐件位置可變動,優選可擺動。分離機構設置在沿帶卷的開卷方向第一個支撐件之前的部分圓周內,優選設置在帶卷的不大于90°的部分圓周內。
本實用新型及其背景將在下面參照一系列附圖予以詳述。其中:圖1為根據現有技術的料槽輥站的側視圖;圖2為根據現有技術的另一料槽輥站的側視圖;圖3為根據現有技術的另一料槽輥站的側視圖;圖4為根據現有技術的料槽輥站的側視圖;圖5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方式的用于取樣的裝置的側視圖;圖6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可合壓的部件的示意圖;圖7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可合壓的部件的側視圖;圖8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可合壓的部件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側視圖;圖9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可合壓的部件的側視圖;圖10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可合壓的部件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側視圖;圖1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可合壓的部件的另一實施方式的側視圖;圖12為根據圖10的可合壓的部件的另一實施方式的側視圖;圖13為根據圖11的可合壓的部件的另一實施方式的側視圖;圖14為根據圖12和13的可合壓的部件的可能的振動的示意圖;圖15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用于取樣的裝置的第二實施方式的示意性的側視圖;圖16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用于取樣的裝置的第三實施方式的示意性的側視圖;圖17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用于取樣的裝置的第四實施方式的示意性的側視圖;圖18為根據圖17的第四實施方式的改型的示意性的側視圖;圖19為根據圖18的本實用新型的裝置的振動模式的示意圖;圖20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用于取樣的裝置的第五實施方式的示意性的側視圖;圖2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用于取樣的裝置的第六實施方式的示意性的側視圖;圖22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用于取樣的裝置的第七實施方式的示意性的側視圖;圖23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用于取樣的裝置的第八實施方式的示意性的側視圖;圖24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可分離的外引導件的示意圖;圖25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方式的可分離的外引導件的示意性的側視圖;[0042]圖26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方式的可分離的外引導件的示意性的側視圖;圖27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方式的可分離的外引導件的示意性的側視圖;圖28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用于取樣的裝置的第九實施方式的示意性的側視圖;圖29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用于取樣的裝置的第十實施方式的示意性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5示出置于兩個料槽輥2、3上的帶卷1,該帶卷沿箭頭24的方向卷繞,并朝向剪切機6輸送。帶材4的前端部在帶卷I的外側與外罩5的內側之間的空間13中伸展,并借助可合壓的部件8與可擺動地支撐的夾送輥14目標明確地伸入到剪切機6的剪切錠之間。在該實施方式中,可合壓的部件8具有五個并排布置的輥9a_e,其中最靠近剪切機6布置的輥9a位置固定地且可轉動地支撐,而其余的輥9b_9e則可圍繞軸15擺動地支撐在該裝置中。圖6示出圖5中的可合壓的部件8的可擺動的布置情況,其具有可圍繞擺動軸15轉動地支撐的9a_9e,這些輥并排地設置在輥道上,且可從(虛線所示的)起始位置歷經擺動角度a擺動至工作位置。該輥道還具有剝離部件16,用于可能地使得貼靠在帶卷上的帶材端部脫離并使得該帶材端部伸入到分離機構中。由此確保開卷放出的帶材沿著引導部件5、9以低摩擦的方式移動到分離機構6特別是剪切機中。這里所示的輥輸送方式還允許把帶材端部主動地輸入到剪切機6中,由此在引導部件9與金屬帶材之間不存在靜摩擦。為了減小磨損,優選在棍式引導件(Rollenfiihrung)和帶材內部調節棍的速度。圖7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可合壓的部件8的另一實施方式,其中類似于根據圖6的實施方式,在盤式棍道上設置有五個棍9a_9e。不同于根據圖6的實施方式,該盤式棍道不可擺動地支撐,卻可貼靠在(未示出的)帶卷上沿著箭頭17從其(虛線所示的)起始位置移動至其工作位置地設置。圖8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可合壓的部件的第二實施方式,其中不同于根據圖6和7的實施方式,代替盤式輥,利用鏈條10用于把金屬帶材輸送到(未示出的)分離機構中,且用于減小摩擦以及用于帶動金屬帶材。在此可以使用所有的節連鏈和活節鏈,例如輥鏈、齒鏈、鉸接帶鏈和平板鏈以及刮弧鏈(Kratzbogenkette)。由此也可以主動地把帶材端部輸入到分離機構特別是剪切機中,因而在可合壓的部件8與(未示出的)帶材之間不再存在但至少減小靜摩擦。類似于根據圖7的實施方式,圖9示出利用鏈式傳動件10把可合壓的部件8從(虛線所示的)起始位置沿著箭頭17直線地引導至工作位置,在工作位置,剝離部件16貼靠在(未示出的)帶卷上被導引。同樣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磨損,在鏈式引導件與從帶卷開卷放出的帶材之間進行速度調節。圖10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可合壓的部件8的第三實施方式,其中在該實施方式中,擺動臺可以圍繞擺動軸15從其(虛線所示的)起始位置歷經擺動角度a擺動至其工作位置。該擺動臺具有涂層或滑動部件(例如板或軌),以便規定以盡可能低摩擦或者無摩擦的方式具有良好滑動特性地把金屬帶材引導至(未示出的)分離機構中。特別優選利用陶瓷、噴涂層或燒結材料進行涂層,以便獲得所希望的低摩擦的特性。類似于根據圖6至9的實施方式,圖11示出可合壓的部件8,不同于根據圖10的實施方式,該部件不可擺動,而是可沿著箭頭17直線移動地從(虛線所示的)起始位置引導至工作位置。在兩種情況下,由于良好的滑動特性而減小了摩擦,由此顯著地減小了可合壓的部件8與(未示出的)帶材之間的摩擦。圖12示出根據圖10的實施方式的另一種應用方案,其中可合壓的部件8至少在其工作位置被激起振動18,以便減小可合壓的部件8與(未示出的)帶材之間的摩擦特別
是靜摩擦。類似于根據圖6至11的實施方式,圖13示出沿著箭頭17直線地引導可合壓的部件8,其中所示的移動臺也可以處于振動18中,以便減小靜摩擦。圖14示出擺動臺或移動臺形式的可合壓的部件8可以轉入的振動方式/激勵的各種不同的方案。一方面,可以把沿著箭頭19的純平移的運動或者沿著箭頭20的旋轉運動施加到可合壓的部件8上。然而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優選的設計方式,通過失衡來激勵可合壓的部件8,這種失衡既可以單軸地存在,又可以多軸地存在。但在任何情況下,把振動施加到可合壓的部件8上,即可顯著地減小靜摩擦。在此當然也可以按合適的方式將根據圖6至14的實施方式相互組合,以便獲得或增強所希望的效果。圖15示出本實用新型的用于金屬帶材的取樣的裝置的第二實施方式,所述金屬帶材被軋制并卷繞成帶卷1,其中采用通常的方式將帶卷I置于料槽輥2、3上。金屬帶材的前端部4由超高強度的鋼構成,并彈跳地進而彈性地從帶卷I的外側回到外引導件5上。為了減小端部4與外引導件5之間的摩擦,在外引導件5的內側設置有多個輥11,可以沿著這些輥幾乎無摩擦地沿著整個外引導件5朝向(未示出的)分離機構引導金屬帶材的前端部4。由此不僅保證輸送給(未示出的)剪切機,而且還防止金屬帶材彈跳程度過大。由此確保把帶材端部主動地輸送到剪切機中,同時在作為引導部件的外引導件5與帶材之間不再存在靜摩擦。為此給外引導件5設有盤式輥11,其中在主動地傳動的情況下,優選在利用輥11引導帶材與利用料槽輥2、3的傳動引導帶材之間調節速度。圖16中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用于金屬帶材的取樣的裝置的第三實施方式的示意性的側視圖,所述金屬帶材被軋制并卷繞成帶卷1,其中結構類似于根據圖15的第二實施方式。但不同于根據圖15的實施方式,在外引導件5的內側并未安置盤式輥,而是安置了例如平板鏈或鉸接帶鏈形式的鏈式傳動件,通過該鏈式傳動件可以沿著外引導件5無摩擦地輸送金屬帶材的前端部4用于取樣。在驅動鏈的情況下,把帶材端部4主動地輸送到(未示出的)剪切機中,其中在外引導件5與金屬帶材之間不再存在靜摩擦。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減小磨損,在驅動鏈節時,也要在鏈12的引導與金屬帶材的傳動之間調節速度。圖17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用于取樣的裝置的第四實施方式的示意性的側視圖,其料槽輥2、3和外引導件5的原理結構與根據圖15和16的第二和第三實施方式相同。但在外引導件5的內側并未設置盤式輥或鏈條,更確切地說,這里所用的用于減小摩擦的構件7由例如板或軌形式的涂層或滑動部件構成。由此保證良好的滑動特性,例如使用陶瓷、噴涂層或燒結材料,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易于實施的方式可以獲得這種滑動特性。在這種情況下同樣實現利用滑動特性來減小摩擦,其中在外引導件5與帶材之間的摩擦顯著地減小。圖18示出如圖17中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實施方式的另一種改型。為了減小金屬帶材與外引導件5之間的摩擦,可以激起該外引導件振動,由此將外引導件5與帶材之間的靜摩擦減小為滑動摩擦。圖19示出這里可能的振動模式,即一方面在箭頭19a、19b的方向上平移地振動,或者在箭頭20a、20b的方向上旋轉地振動。最后,也可以利用失衡振動而引起所希望的效果,其中這種失衡振動既可以是單軸的,也可以是多軸的。但在任何情況下都通過外引導件5的振動來實現減小摩擦。圖20所示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用于取樣的裝置的第五實施方式的示意性的側視圖。特別是在引入帶卷和將帶卷從由料槽輥2、3以及帶卷輸送座21構成的料槽輥站取出時,尤其是為了便于工作,希望即使在吊車工作時也能輕易地夠到料槽輥站。為此,不僅使得可合壓的部件8可圍繞擺動軸15擺動地支撐,而且使得外引導件5可從工作位置擺動到(虛線所示的)帶卷隱藏位置。在外引導件5圍繞擺動軸22擺動時,可以不妨礙例如吊車從上面夠到帶卷I。同時,在把新的帶卷I裝入到料槽輥站中之后,本實用新型的帶有特別簡單的構件的裝置又可以投入工作。圖21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用于取樣的裝置的第六實施方式,其中類似于根據圖20的實施方式,外引導件5可以從工作位置擺動至(未示出的)帶卷隱藏位置。不同于根據圖20的第五實施方式,外引導件5的擺動軸22設置在用于(未示出的)金屬帶材的外引導件5的入口區域。但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通過外引導件5的擺動而輕易地實現同樣在吊車工作中從上方調換帶卷I。圖22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用于取樣的裝置的第七實施方式,其中在該實施方式中,外引導件5可以沿著箭頭23從工作位置移動到(虛線所示的)外部位置。圖23示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用于取樣的裝置的第八實施方式,其特征在于,外弓丨導件5既可以平移地經過移動路徑23,又可以圍繞軸22擺動地從工作位置移動到(虛線所示的)外部位置,以便允許同樣在吊車工作中可靠地夠到支撐在料槽輥站中的帶卷I。不言而喻,可以根據所需要的狀況任意地選用移動傳動機構和轉動副。圖24示出外引導件5的另一設計方式,其按照這里所示的形式由兩個可相互獨立地移動的外引導部件5a、5b構成。外引導部件5a、5b均可圍繞其各自的擺動軸5c、5d擺動地設置,因而可以要么分別單獨地要么相互耦接地擺動離開其工作位置。圖25示出外引導件5的另一設計方式,其中外引導部件5a、5b利用其擺動軸5c、5d進行擺動,由此從工作位置擺動到(虛線所示的)外部位置。總之,對外引導件5的劃分便于在本實用新型的裝置內部夠到帶卷I。作為本實用新型的用于取樣的裝置的組成部分,圖26示出外引導件5的另一設計方式,其中類似于根據圖25的實施方式,外引導部件5a、5b可以通過擺動軸5c、5d相互耦接,圍繞帶卷I擺動離開工作位置。在這里,外引導部件5b可關聯性耦接擺動地與外引導部件5a連接。作為本實用新型的用于取樣的裝置的組成部分,圖27示出外引導件5的另一設計方式,其中在該實施方式中,外引導件5也可劃分地由外引導部件5a、5b構成。為了便于夠到帶卷1,通過外引導件5的擺動,兩個外引導部件5a、5b整體上圍繞擺動軸5c組合地運動,以及外引導部件5b沿著外引導部件5a的彎曲的外側面移動。圖28所示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用于取樣的裝置的第九實施方式的示意性的側視圖,其特別是便于將金屬帶材的前端部4插入到剪切機6中。該金屬帶材的厚度明顯大于12mm,它沿著外引導件5從帶卷I朝向分離機構6開卷放出,在所示實施方式中,所述外引導件具有滑動的內部涂層7。為了保證使得金屬帶材的前端部4可靠地進入到剪切機6中,夾送輥14歷經擺動角度a合壓到金屬帶材上,使得不僅在夾送輥14與可合壓的部件8的輥9a之間引導該金屬帶材,而且帶動該金屬帶材穿過它們。不言而喻,在此所示的根據第九實施方式的部件也可以采用適當的方式與其它實施方式的各個組件組合,以便獲得或強化可實現的效果。最后,圖29所示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用于取樣的裝置的第十實施方式的示意性的側視圖,其中至少右邊的料槽輥3可從初始位置擺動角度P地支撐。基于在取樣時作用到帶卷I上的力即用于使帶材頭部延展所需要的基本上由可合壓的部件8施加到帶卷I上的力F、與F相向朝向的反應力R、帶卷重力G、解卷器中的新壓輥的力K以及解卷力的作用力臂el、在無可擺動的帶卷支撐機構情況下帶卷重力的力臂e2、通過帶卷支撐機構的擺動引起的附加的力臂e3、新的力臂e4以及解卷器壓輥的力臂e5,由帶卷作用到左邊的料槽輥2上的反應力R結合力臂el產生一個轉矩,該轉矩將帶卷在圖中向左壓出料槽輥站。通過料槽輥3的可擺動的布置方式,利用附加的力臂e3增大了穩定性的力矩。利用這種有利的構造,同樣可以在本實用新型的裝置中對直徑明顯較小的帶卷I進行自動檢查用于取樣。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金屬帶材的取樣的裝置,所述金屬帶材被軋制并卷繞成帶卷(1),且特別是處于大于12mm的厚度范圍內,該裝置具有帶卷轉動機構和用于從金屬帶材(4)分離試樣的分離機構(6), 其特征在于, 帶卷轉動機構具有至少兩個可轉動的支撐件(2、3 )優選料槽輥以及用于金屬帶材的外引導件(5),所述支撐件設置在靠置于帶卷轉動機構上的帶卷(I)的下四分之一,其中外引導件(5)在沿金屬帶材開卷方向處于后一個支撐件(3)之后的區域中形成帶卷(I)的大于180°的部分圓周,且設置有構件(7),所述構件在外引導件(5)的內側面上減小金屬帶材的摩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沿金屬帶材的開卷方向在分離機構(6)之前設置有至少一個可合壓的部件(8),用于把金屬帶材的前端部(4)引入到分離機構(6)中。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可合壓的部件(8)包括至少一個可擺動到金屬帶材上的輥(9)。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可合壓的部件(8)包括至少一個可擺動到金屬帶材上的鏈條(10)。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外引導件(5)具有用于所述裝置的外罩或蓋件的形式。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外引導件(5)對中地設置在帶卷(I)的從沿金屬帶材開卷方向的后一個支撐件(3)到分離機構(6)的部分圓周上。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外引導件(5)的內側面上減小金屬帶材的摩擦的所述構件(7)具有至少一個棍(11)或鏈條(12)。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外引導件(5)可至少在部分區域中合壓到靠置于帶卷轉動機構上的帶卷(I)上。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可轉動的支撐件(2、3)中的至少一個支撐件位置可變動。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分離機構(6)設置在沿帶卷(I)的開卷方向第一個支撐件(2)之前的部分圓周內。
11.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外引導件(5)基本完全覆蓋靠置于帶卷轉動機構上的帶卷(I)的該部分圓周。
12.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可轉動的支撐件(2、3)中的至少一個支撐件位置可擺動。
13.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分離機構(6)設置在帶卷(I)的不大于90°的部分圓周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金屬帶材的取樣的裝置,所述金屬帶材被軋制并卷繞成帶卷,且特別是處于大于12mm的厚度范圍內,該裝置具有帶卷轉動機構和用于從金屬帶材分離試樣的分離機構,其特征在于,帶卷轉動機構具有至少兩個可轉動的支撐件優選料槽輥以及用于金屬帶材的外引導件,所述支撐件設置在靠置于帶卷轉動機構上的帶卷的下四分之一,其中外引導件在沿金屬帶材開卷方向處于后一個支撐件之后的區域中形成帶卷的大于180°的部分圓周,且設置有構件,所述構件在外引導件的內側面上減小金屬帶材的摩擦。
文檔編號B21C47/26GK202943106SQ20122014705
公開日2013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3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23日
發明者K·R·霍夫曼 申請人:Sms物流系統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