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壓緊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換檔鋼索總成的制造設備,特別涉及一種壓緊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壓緊機構通常包括一個與機架相固定連接的固定部、一個與機架相活動連接的壓緊部、以及將固定部與壓緊部相鎖定的鎖定機構,加工工件安裝時,需要先將鎖定機構解鎖,將加工工件置于固定部與壓緊部之間,加工工件安裝到位后,再將鎖定機構解鎖,由此反復操作,操作較不方便,尤其不適用于批量加工。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壓緊機構,便于操作,實現自動化生產,適用于批量生產。·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了一種壓緊機構,包括固定設置于機架上的用于將加工工件定位的定位塊、設置于所述的機架上的具有活塞桿的驅動氣缸、一端部與所述的活塞桿通過第一轉軸相轉動連接的驅動片、一端部與所述的驅動片的另一端部相固定連接的驅動桿、設置于所述的驅動桿另一端部上的壓塊,所述的驅動桿與所述的機架相轉動地連接,所述的壓塊具有第一工作位置與第二工作位置,當所述的壓塊位于第一工作位置下,所述的壓塊位于所述的定位塊的正上方,當所述的壓塊位于第二工作位置下,所述的壓塊脫離所述的定位塊的正上方。作為優選地,所述的壓塊包括一端部與所述的驅動桿相固定連接的壓塊連接部、與所述的壓塊連接部的另一端部相連接的壓塊本體,所述的壓塊連接部的另一端部開設有長度方向沿著上下方向延伸的螺紋孔,所述的壓塊本體上具有長度方向延著上下方向延伸的螺紋段,所述的螺紋段與所述的螺紋孔相嚙合。作為優選地,所述的壓塊本體上具有開口向下的弧形面。作為優選地,所述的第一轉軸的長度方向與所述的驅動桿的長度方向相平行。作為優選地,所述的活塞桿上具有連接部,所述的驅動片的一端部與所述的連接部通過所述的第一轉軸相轉動地連接。作為優選地,所述的壓緊機構還包括控制所述的驅動氣缸工作的控制器。本發明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定位塊將加工工件定位,而后通過控制驅動氣缸,活塞桿帶動驅動片以及驅動桿轉動,從而使得壓塊將加工工件壓設于壓塊與定位塊之間,加工完畢后,再通過控制驅動氣缸,由活塞桿帶動驅動片以及驅動桿反向轉動,從而使得壓塊從定位塊正上方脫離,可以取出加工工件,操作方便,適宜批量加工。
圖I為本發明示意圖。圖中1、機架;2、定位塊;3、活塞桿;4、驅動氣缸;5、第一轉軸;6、驅動片;7、驅動桿;8、壓塊連接部;9、壓塊本體;10、弧形面。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如圖I所示,一種壓緊機構,包括固定設置于機架I上的用于將加工工件定位的定位塊2、設置于所述的機架I上的具有活塞桿3的驅動氣缸4、一端部與所述的活塞桿3通過第一轉軸5相轉動連接的驅動片6、一端部與所述的驅動片6的另一端部相固定連接的驅動桿7、設置于所述的驅動桿7另一端部上的壓塊,所述的驅動桿7與所述的機架I相轉動地連接,所述的壓塊具有第一工作位置與第二工作位置,當所述的壓塊位于第一工作位置下,所述的壓塊位于所述的定位塊2的正上方,當所述的壓塊位于第二工作位置下,所述的壓塊脫離所述的定位塊2的正上方。如圖I所示,所述的壓塊包括一端部與所述的驅動桿7相固定連接的壓塊連接部
8、與所述的壓塊連接部8的另一端部相連接的壓塊本體9,所述的壓塊連接部8的另一端部開設有長度方向沿著上下方向延伸的螺紋孔,所述的壓塊本體9上具有長度方向延著上下方向延伸的螺紋段,所述的螺紋段與所述的螺紋孔相嚙合。通過調節螺紋段來調節壓塊本體9與壓塊連接部8之間的相對位置,以便加工不同的直徑的加工工件,所述的壓塊本體9上具有開口向下的弧形面10,所述的弧形面10能夠增加壓塊本體9與加工工件的接觸面積,使得壓緊效果更好。如圖I所示,所述的第一轉軸5的長度方向與所述的驅動桿7的長度方向相平行。如圖I所示,所述的活塞桿3上具有連接部,所述的驅動片6的一端部與所述的連接部通過所述的第一轉軸5相轉動地連接。所述的壓緊機構還包括控制所述的驅動氣缸4工作的控制器。壓塊由第一工作位置與第二工作位置之間轉換時,操作人員只需要操作控制器,由控制器對驅動氣缸3發出動作指令,繼而完成轉換動作,從而省略了人工去夾緊以及解鎖的工作,操作方便,適用于批量加工。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壓緊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設置于機架上的用于將加工工件定位的定位塊、設置于所述的機架上的具有活塞桿的驅動氣缸、一端部與所述的活塞桿通過第一轉軸相轉動連接的驅動片、一端部與所述的驅動片的另一端部相固定連接的驅動桿、設置于所述的驅動桿另一端部上的壓塊,所述的驅動桿與所述的機架相轉動地連接,所述的壓塊具有第一工作位置與第二工作位置,當所述的壓塊位于第一工作位置下,所述的壓塊位于所述的定位塊的正上方,當所述的壓塊位于第二工作位置下,所述的壓塊脫離所述的定位塊的正上方。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壓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塊包括一端部與所述的驅動桿相固定連接的壓塊連接部、與所述的壓塊連接部的另一端部相連接的壓塊本體,所述的壓塊連接部的另一端部開設有長度方向沿著上下方向延伸的螺紋孔,所述的壓塊本體上具有長度方向延著上下方向延伸的螺紋段,所述的螺紋段與所述的螺紋孔相嚙合。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壓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塊本體上具有開口向下的弧形面。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壓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轉軸的長度方向與所述的驅動桿的長度方向相平行。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壓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桿上具有連接部,所述的驅動片的一端部與所述的連接部通過所述的第一轉軸相轉動地連接。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壓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緊機構還包括控制所述的驅動氣缸工作的控制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壓緊機構,包括固定設置于機架上的用于將加工工件定位的定位塊、設置于機架上的具有活塞桿的驅動氣缸、一端部與活塞桿通過第一轉軸相轉動連接的驅動片、一端部與驅動片的另一端部相固定連接的驅動桿、設置于驅動桿另一端部上的壓塊,驅動桿與機架相轉動地連接,通過定位塊將加工工件定位,而后通過控制驅動氣缸,活塞桿帶動驅動片以及驅動桿轉動,從而使得壓塊將加工工件壓設于壓塊與定位塊之間,加工完畢后,再通過控制驅動氣缸,由活塞桿帶動驅動片以及驅動桿反向轉動,從而使得壓塊從定位塊正上方脫離,可以取出加工工件,操作方便,適宜批量加工。
文檔編號B23Q3/00GK202622373SQ20122019967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5日
發明者李旭 申請人:江陰市康乾車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