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基于薄壁管件內孔加工的裝夾定位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薄壁管件內孔加工裝置,具體涉及基于薄壁管件內孔加工的裝夾定位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機加工行業(yè)針對要求兩端具有同軸度的薄壁管件內孔加工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法第一種是臥式鏜床加工裝夾方法,這種加工方法利用普通V型工裝將工件裝夾在臥式鏜床工作臺上,一端加工完成后,工作臺旋轉180°,再加工另一端。對于外圓為毛坯的大型薄壁管件,采用普通V型工裝裝夾找正工件時,由于薄壁管件壁厚和橢圓度原因,找正時間長。同時,在裝夾找正時以外圓定位,不能保證內孔余量的均勻性,對薄壁管件余量要 求高。鏜床加工,工件固定,鏜軸作回轉運動和軸向移動,因鏜床本身轉速較低,故加工效率也較低,如設備需批量化生產將嚴重影響進度,增加成本。第二種是車床加工普通裝夾方法,車床加工利用卡盤對零件進行裝夾,對于大型零件或長度較長的零件增加中心定位架。對于薄壁管件內孔加工的裝夾,車床上傳統的方式為卡盤裝夾、中心架定位、外圓作為基準的裝夾加工方式,容易出現裝夾變形,兩端內孔同軸度不易保證。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提供基于薄壁管件內孔加工的裝夾定位裝置,該裝夾定位裝置既有效的解決了工件裝夾的問題,又保證了薄壁管件兩端內孔的同軸度,提高加工效率。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基于薄壁管件內孔加工的裝夾定位裝置,包括定位套筒以及安裝在定位套筒內部的若干個V型槽壓板,所述定位套筒上設置有鎖緊機構,且鎖緊機構一端穿過定位套筒的側壁后與對應的V型槽壓板接觸;所述定位套筒的兩端均設置有錐形定位套,錐形定位套的外壁均與定位套筒的內壁接觸。因定位套筒的外圓面積大且為毛坯面,所以在定位套筒的外壁上設置有若干條基準環(huán)帶。基準環(huán)帶纏繞在定位套筒的外壁上,作為薄壁管件裝夾定位與調頭加工的基準。所述基準環(huán)帶的數量為兩條,且基準環(huán)帶的軸心線均與定位套筒的軸心線在同一條直線上。所述錐形定位套為中間有一個V形凸臺的圓桶形結構。所述V型槽壓板沿著定位套筒的軸心線對稱設置。使得裝夾的時候受力能夠均勻,不會出現局部變形的情況。所述V型槽壓板與定位套筒內壁之間的距離均相等。保證裝夾工具時能夠將薄壁管件固定在定位套筒的中心。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裝夾定位裝置實現了薄壁管件一端的內孔加工完成后,將工裝與薄壁管件整體調頭裝夾,無需拆卸,通過工裝上的基準環(huán)帶找正,確保薄壁管件兩端的內孔加工同軸度滿足要求;設計V型槽壓板既增加了薄壁管件裝夾的接觸剛性,又均勻分布了薄壁管件的壓緊力,避免薄壁管件在裝夾時產生變形。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附圖中標記及相應的零部件名稱1 一基準環(huán)帶;2—鎖緊機構;3 — V型槽壓板;4一定位套筒;5—錐形定位套;6—薄壁管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 施方式不僅限于此。實施例如圖I、圖2所示,基于薄壁管件內孔加工的裝夾定位裝置,包括定位套筒4以及安裝在定位套筒4內部的若干個V型槽壓板3,所述定位套筒4上設置有鎖緊機構2,且鎖緊機構2 —端穿過定位套筒4的側壁后與對應的V型槽壓板3接觸;所述定位套筒4的兩端均設置有錐形定位套5,錐形定位套5的外壁均與定位套筒4的內壁接觸。所述定位套筒4的外壁上設置有若干條基準環(huán)帶I。定位套筒4是薄壁管件6的支撐件,因其外圓面積大且為毛坯面,所以在外圓周面上設置了基準環(huán)帶1,基準環(huán)帶I是經過精加工,且與定位套筒4同軸,可作為薄壁管件裝夾定位與調頭加工的基準。由于被加工薄壁管件外圓為毛還面,定位套筒4的一端可以固定在車床的卡盤上,中間有兩個中心定位架用于支撐基準環(huán)帶I。緩慢轉動機床,利用百分表觀察,調整定位套筒4的基準環(huán)帶中心軸線與機床主軸中心軸線的同軸度。所述基準環(huán)帶I的數量為兩條,且基準環(huán)帶I的軸心線均與定位套筒4的軸心線在同一條直線上。所述V型槽壓板3沿著定位套筒4的軸心線對稱設置;所述V型槽壓板3與定位套筒4內壁之間的距離均相等。定位套筒4可采用空腔結構,減輕整個系統的重量,增加系統穩(wěn)定性。進行薄壁管件加工時,將薄壁管件6安裝在定位套筒4中,用錐形定位套5將薄壁管件6定位,錐形定位套5是中間有一個V形凸臺的圓桶形結構,裝夾時V形凸臺卡住薄壁管件6內孔,外圓與定位套筒4形成間隙配合,保證薄壁管件6的內孔軸線與定位套筒4中心軸線同軸。通過固定螺釘、V型槽壓板3將薄壁管件6固定在定位套筒4的中心,保證薄壁管件6內孔與定位套筒4的基準環(huán)帶同心,用鎖緊機構2將V型槽壓板3壓在薄壁管件6上并鎖緊,以上步驟完成后,取下兩端的錐形定位套5,將組件整體裝夾在車床上,緩慢轉動機床,利用百分表觀察,找正基準環(huán)帶即可對薄壁管件6—端內孔進行加工。薄壁管件6 —端的內孔加工完成后,將裝置與薄壁管件6整體調頭,無需拆卸,重新裝夾完成后,利用百分表先找正基準環(huán)帶,然后利用一個專用加長桿固定百分表,找正已加工內孔在要求的范圍內,找正完成后,即可對薄壁管件6的另一端內孔進行加工,確保薄壁管件6兩端的內孔加工具有較高的同 軸度。采取上述方式,就能較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
權利要求1.基于薄壁管件內孔加工的裝夾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套筒(4)以及安裝在定位套筒(4)內部的若干個V型槽壓板(3),所述定位套筒(4)上設置有鎖緊機構(2),且鎖緊機構(2)—端穿過定位套筒(4)的側壁后與對應的V型槽壓板(3)接觸;所述定位套筒(4 )的兩端均設置有錐形定位套(5 ),錐形定位套(5 )的外壁均與定位套筒(4 )的內壁接觸。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薄壁管件內孔加工的裝夾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筒(4)的外壁上設置有若干條基準環(huán)帶(I)。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薄壁管件內孔加工的裝夾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準環(huán)帶(I)的數量為兩條,且基準環(huán)帶(I)的軸心線均與定位套筒(4)的軸心線在同一條直線上。
4.根據權利要求I至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基于薄壁管件內孔加工的裝夾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錐形定位套(5)為中間有一個V形凸臺的圓桶形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薄壁管件內孔加工的裝夾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槽壓板(3)沿著定位套筒(4)的軸心線對稱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薄壁管件內孔加工的裝夾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槽壓板(3)與定位套筒(4)內壁之間的距離均相等。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基于薄壁管件內孔加工的裝夾定位裝置,包括定位套筒以及安裝在定位套筒內部的若干個V型槽壓板,所述定位套筒上設置有鎖緊機構,且鎖緊機構一端穿過定位套筒的側壁后與對應的V型槽壓板接觸;所述定位套筒的兩端均設置有錐形定位套,錐形定位套的外壁均與定位套筒的內壁接觸。該裝夾定位裝置實現了薄壁管件一端的內孔加工完成后,將工裝與薄壁管件整體調頭裝夾,無需拆卸,通過工裝上的基準環(huán)帶找正,確保薄壁管件兩端的內孔加工同軸度滿足要求;設計V型槽壓板既增加了薄壁管件裝夾的接觸剛性,又均勻分布了薄壁管件的壓緊力,避免薄壁管件在裝夾時產生變形。
文檔編號B23Q3/00GK202639926SQ20122035783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7月24日
發(fā)明者高璐, 祝利國, 馬呂華, 曾正華 申請人: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