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電機端蓋鍛壓成形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鍛壓成形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種電機端蓋鍛壓成形模具。
背景技術:
現如今多數的電機端蓋是采用半融的金屬胚件鍛壓方式制成。比以往采用澆鑄方式制造更節能、更環保、更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也提高了產品的質量。而現有的電機端蓋鍛壓成形模具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壓力機的壓力主要集中在金屬胚件的上端,而在擠壓的過程中形成胚件的上端的壓強較大容易導致產品的變形,造成產品的尺寸不一,影響了產品的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提高電機端蓋尺寸精確的鍛壓成形模具。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機端蓋鍛壓成形模具,包括連接在鍛壓機工作區域中的上模和下模,所述的上模設有第一壓邊、第二壓邊以及中心位置設置頂壓塊,所述的下模中設有與第一壓邊、第二壓邊相對應的第一壓槽、第二壓槽以及在其中心位置設置與頂壓塊匹配的成形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壓邊與第二壓邊之間設置一組周向設置的排氣孔。所述的第一壓邊、第二壓邊呈圓環形。所述的第一壓槽、第二壓槽、成形凹槽是與下模一體構成。所述的第一壓邊、第二壓邊、頂壓塊是與上模一體構成。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在第一壓邊與第二壓邊之間設置一組周向設置的排氣孔。能有效減小鍛壓時工件上端的壓力,提聞了廣品的精度,大大的提聞了生廣效率。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較為詳細的說明。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中上模的仰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I中下模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中1.上模、2.下模、3.第一壓邊、4.第二壓邊、5.頂壓塊、6.第一壓槽、7.第二壓槽、8.成形凹槽、9.排氣孔。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圖I、圖2、圖3所示,一種電機端蓋鍛壓成形模具,包括連接在鍛壓機工作區域中的上模I和下模2,所述的上模I設有第一壓邊3、第二壓邊4以及中心位置設置頂壓塊5,所述的第一壓邊3、第二壓邊4呈圓環形,所述的下模2中設有與第一壓邊3、第二壓邊4相對應的第一壓槽6、第二壓槽7以及在其中心位置設置與頂壓塊5匹配的成形凹槽8,第一壓邊3與第二壓邊4之間設置一組周向設置的排氣孔9。由于采用在第一壓邊與第二壓邊之間設置一組周向設置的排氣孔。能有效減小鍛壓時工件上端的壓力,提高了產品的精度,大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所述的第一壓槽、第二壓槽、成形凹槽是與下模一體構成。所述的第一壓邊、第二壓邊、頂壓塊是與上模一體構成。模具的承載能力增強,并且使用壽命增長。以上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本實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與現有技術相同或可采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
權利要求1.一種電機端蓋鍛壓成形模具,包括連接在鍛壓機工作區域中的上模和下模,所述的上模設有第一壓邊、第二壓邊以及中心位置設置頂壓塊,所述的下模中設有與第一壓邊、第二壓邊相對應的第一壓槽、第二壓槽以及在其中心位置設置與頂壓塊匹配的成形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壓邊與第二壓邊之間設置一組周向設置的排氣孔。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機端蓋鍛壓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壓邊、第二壓邊呈圓環形。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機端蓋鍛壓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壓槽、第二壓槽、成形凹槽是與下模一體構成。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機端蓋鍛壓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壓邊、第二壓邊、頂壓塊是與上模一體構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了提高鍛造電機端蓋尺寸精確,提供了一種電機端蓋鍛壓成形模具,包括連接在鍛壓機工作區域中的上模和下模,所述的上模設有第一壓邊、第二壓邊以及中心位置設置頂壓塊,所述的下模中設有與第一壓邊、第二壓邊相對應的第一壓槽、第二壓槽以及在其中心位置設置與頂壓塊匹配的成形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壓邊與第二壓邊之間設置一組周向設置的排氣孔。由于采用在第一壓邊與第二壓邊之間設置一組周向設置的排氣孔。能有效減小鍛壓時工件上端的壓力,提高了產品的精度,大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
文檔編號B21J13/02GK202701250SQ20122042180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4日
發明者周自好 申請人:周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