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流體控制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換向閥。
背景技術:
四通換向閥,一種控制氣體或液體流向的閥,被廣泛應用于各種領域中,比如空調、壓縮機、冷凍機和熱水器等。
例如,四通換向閥為空調制冷系統(tǒng)中對制冷、制熱切換的核心部件,常用的120T以上的新型大型四通換向閥,具備了90°流道轉換的高流通性能,其主要由閥主體和驅動電機兩大部件構成,通過電機組件內的電機轉軸驅動減速器及凸輪執(zhí)行機構來實現閥芯的頂出、旋轉、復位,實現換向。
目前,最常用四通換向閥中的驅動電機,在定子裝配時,先將電機端蓋上的電極插針與定子上對應的引線相插接,再通過壓裝方式將定子壓入電機外殼內,此時,定子和插針之間的引線為自由狀態(tài),引線可能會與轉子接觸。當電機運行時,轉子作高速旋轉,很有可能與周邊自由狀態(tài)的引線發(fā)生纏繞,進而會產生拉脫引線,導致驅動電機斷路、短路。
因此,如何避免引線與高速旋轉的轉子相接觸便成為了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換向閥,所提供的換向閥的驅動電機能避免引線與高速運轉的轉子纏繞而導致電機斷路、短路情況的發(fā)生。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換向閥,包括閥主體和向所述閥主體提供動力的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包括轉子、具有引線的定子,所述定子和所述轉子安裝于電機外殼內,所述電機外殼的一端封蓋有電機端蓋,所述電機端蓋設有電極插針,所述引線自所述定子引出后插接于所述電極插針,還包括隔離部,所述隔離部安裝于所述引線和所述轉子之間,以隔離所述引線和所述轉子。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換向閥,其驅動電機在引線和轉子之間安裝隔離部,隔離部能一直將引線和高速旋轉的轉子隔離開,與背景技術中的驅動電機相比,隔離部對插接電極插針的引線起到約束作用,避免引線與高速旋轉的轉子纏繞而導致電機斷路、短路情況的發(fā)生,保證了電機使用中的安全性。
可選地,靠近所述電機端蓋一端,所述轉子與所述定子之間形成環(huán)形腔,所述隔離部隔離所述引線以避免所述引線落入所述環(huán)形腔。
可選地,所述轉子的一端通過轉子上軸承樞裝于所述電機端蓋,所述電機端蓋的內端面設有凸起的軸承底座,所述轉子上軸承套裝于所述軸承底座內,所述隔離部安裝于所述軸承底座的外側。
可選地,所述隔離部包括圓環(huán)形底盤,所述圓環(huán)形底盤隔離所述引線和所述轉子;所述圓環(huán)形底盤的內環(huán)邊緣設有若干沿軸向延伸的第一凸臺;所述第一凸臺的頂端設有向內且沿徑向延伸的鉤爪;所述軸承底座的外側面設有若干凹槽,所述鉤爪能夠嵌入所述凹槽。
可選地,所述圓環(huán)形底盤的內環(huán)邊緣設有沿軸向延伸,且呈環(huán)形設置的第二凸臺,若干所述第一凸臺設于所述第二凸臺的頂端。
可選地,所述圓環(huán)形底盤的環(huán)面設有若干通孔。
可選地,所述隔離部注塑形成。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換向閥的驅動電機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俯視圖;
圖2為圖1中A-A方向的剖視圖;
圖3為圖2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圖;
圖4為圖2中無隔離部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2中隔離部的俯視圖;
圖6為圖5中C-C方向的剖視圖;
圖1-6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1轉子、2引線、3定子、4電機外殼、5電機端蓋、6電極插針;
7隔離部、71圓形環(huán)底盤、72第一凸臺、73鉤爪、74第二凸臺、 75通孔;
8環(huán)形腔、9轉子上軸承、10軸承底座、11凹槽、12橫銷、13轉子下軸承、14輸出軸孔、15環(huán)形間隙、16轉子軸端。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換向閥,所提供的換向閥的驅動電機包括隔離部,隔離部實現了引線和轉子的空間隔離,避免了引線與高速運轉的轉子纏繞而導致電機斷路、短路情況的發(fā)生,保證了電機使用中的安全性。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4所示,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換向閥的驅動電機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俯視圖;圖2為圖1中A-A方向的剖視圖;圖3為圖2中B 部位的局部放大圖;圖4為圖2中無隔離部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換向閥,其包括閥主體和向閥主體提供動力的驅動電機,該具體實施方式中,如圖2所示,驅動電機包括轉子1和具有引線2的定子3,轉子1和具有引線2的定子3均安裝于電機外殼4內;具有引線2的定子3通過橫銷12固定套裝于電機外殼4內,轉子1套裝于具有引線2的定子3內,且轉子1在驅動力的作用下,可相對于具有引線 2的定子3高速旋轉。
如圖1和圖2所示,驅動電機的一端封蓋有電機端蓋5,電機端蓋5 上設有若干電極插針6,定子3上具有若干引線2,且引線2和電極插針6 數量相同,電機安裝時,需將定子3上的引線2插接于電極插針6,以實現驅動電機的線路連接。
該具體實施方式中,如圖2所示,驅動電機還包括隔離部7,隔離部7安裝于轉子1和插接電極插針6的引線2之間,用于隔離轉子1和引線 2;對比圖4,如此設置,避免了引線2與高速旋轉的轉子1發(fā)生接觸而導致引線2被拉脫情況的發(fā)生,可保證引線2正常連接,進一步確保電機正常運行。
該具體實施方式中,如圖2所示,靠近電機端蓋5的一端,轉子1 的徑向尺寸變小,形成轉子軸端16,轉子軸端16與定子3之間形成環(huán)形腔8,由于環(huán)形腔8的存在,位于環(huán)形腔8上方的插接電極插針6的引線2 容易落入環(huán)形腔8內,而與轉子1接觸。本具體實施方式中,隔離部7 安裝于引線2與環(huán)形腔8之間,以避免引線2落入環(huán)形腔8,使引線2與高速旋轉的轉子1一直處于隔離狀態(tài)。
如圖2所示,轉子軸端16通過轉子上軸承9樞裝于電機端蓋5,按照圖2視角,定義為轉子1的上端;轉子1的下端通過轉子下軸承13樞裝于驅動電機的另一端,且此端還設有輸出軸孔14,用于放置輸出軸,高速運轉的轉子1通過輸出軸輸出動力。
該具體實施方式中,在電機端蓋5的內端面設置了凸起的軸承底座10,轉子上軸承9套裝于軸承底座10內,轉子軸端16套裝于轉子上軸承9內,同時,為方便對隔離部7進行更換或維護,隔離部7可拆卸地安裝于軸承底座10的外側,如此設置,在不用過多改造驅動電機內部結構的前提下,便可以將隔離部7方便地安裝于驅動電機內,而且恰好能夠對應于環(huán)形腔8位置。
如圖5-6所示,圖5為圖2中隔離部的俯視圖;圖6為圖5中C-C方向的剖視圖。
隔離部7的底端為圓環(huán)形底盤71,如圖2和圖3所示,隔離部7安裝在軸承底座10的外側,圓環(huán)形底盤71的環(huán)面沿徑向向外延伸,以近乎覆蓋環(huán)形腔8的上端。本具體實施方式中,圓環(huán)形底盤71的環(huán)面外邊緣與定子3之間留有環(huán)形間隙15,在滿足引線2不能通過此環(huán)形間隙15進入環(huán)形腔8的前提下,該環(huán)形間隙15有利于定子3、隔離部7的裝配,避免干涉;理論上,不留此環(huán)形間隙15也是可以的,此時,圓環(huán)形底盤 71的環(huán)面將引線2完全隔離在環(huán)形腔8外,阻止引線2落入環(huán)形腔8內。
如圖5和圖6所示,所述圓環(huán)形底盤71的內環(huán)邊緣設有若干沿軸向延伸的第一凸臺72,每一個第一凸臺72的頂端均設有向內且沿徑向延伸的鉤爪73;如圖2和圖3所示,軸承底座10的外側面設有若干凹槽11,凹槽11與鉤爪73的數量相同,一一對應,安裝時,用專用的壓裝工具將隔離部7壓向軸承底座10的外側,使每一個鉤爪73都可以嵌入相對應的每一個凹槽11內,如此一來,隔離部7便可以牢固地安裝在軸承底座 10上。本具體實施方式中,隔離部7的固定,采用了鉤爪73嵌入凹槽11 的形式,當然,固定隔離部7的形式不限于此,比如可以不設置鉤爪73 和凹槽11,直接用卡箍將隔離部7固定在軸承底座10的外側,但顯然鉤爪73鉤掛固定的方式更為簡便。
作為優(yōu)化方案,如圖6所示,圓環(huán)形底盤71的內環(huán)邊緣還設有沿軸向延伸且呈環(huán)形設置的第二凸臺74,上述所述的若干第一凸臺72置于第二凸臺74的頂端,第一凸臺72與第二凸臺74一體設置;由于鉤爪 73向內且沿徑向延伸,所以在用壓裝工具將鉤爪73嵌入凹槽11的過程中,鉤爪73首先會接觸到無凹槽11的軸承底座10外側面,此時,設有鉤爪73的第一凸臺72,將會受到軸承底座10外側面給予的沿徑向向外的切力,而第二凸臺74的設置,可加強第一凸臺72的強度,避免其因受切力過大而出現折斷情況的發(fā)生;當然,不設置第二凸臺74也是可以的。
此外,如圖5所示,圓環(huán)形底盤71的環(huán)面設有若干通孔75,此通孔的設置,一方面,可以減輕隔離部7的重量,便于攜帶;另一方面,作為散熱孔,可將因轉子1高速旋轉時產生的熱量及時排散出去。
本方案,隔離部7可通過模具的設計由塑料注塑而成,采用此方式,一方面是因為注塑過程簡單,且塑料成本較低,便于批量生產;另一方面,是因為塑料具有一定程度的可變形能力,易于實現上述與軸承底座10的安裝和拆卸。當然,隔離部7采用其他材質也可以。
該具體實施方式中,第一凸臺72的數量設置為4個,通孔75的數量設置為12個;當然,第一凸臺72和通孔75的數量不限于此,只要第一凸臺72能確保隔離部7穩(wěn)定地安裝于軸承底座10外側即可,兩個以上均可,比如3個;同樣,只要通孔75的數量能夠減輕一定的重量且利于散熱即可,比如6個。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中將隔離部7固定安裝于軸承底座10,利用已有的結構實現安裝,且軸承底座10位于引線2容易落入的環(huán)形腔 8的上方,安裝時也不會對其本身結構功能造成不利影響,故為較為優(yōu)選的實施例。可以理解,隔離部7安裝于其他位置同樣可行,只要能夠隔離轉子1和引線2即可。例如,隔離部7可以安裝于電機端蓋5的其他位置,或者在不對定子3結構造成影響的前提下固定于定子3。
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中,驅動電機的隔離部7將引線2與高速旋轉的轉子1隔離開來,避免了引線2與高速運轉的轉子1纏繞而導致電機斷路、短路情況的發(fā)生,保證了電機使用中的安全性。
換向閥可應用于空調、壓縮機、冷凍機、熱水器中,可控制氣體或液體的流向,顯然,設置有上述驅動電機的換向閥,可確保空調、壓縮機、冷凍機、熱水器在使用中的安全性。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換向閥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方式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