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限位彈性體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制動分泵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制動分泵的限位彈性體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制動分泵是汽車制動系統中的重要部件,帶行程限位是制動分泵中的一種常用結構,圖1A所示是帶行程限位的制動分泵的結構圖,包括殼體01、放氣螺釘02、防護罩03、活塞04、皮圈05、限位彈性體06、限位螺釘07。圖1B、1C是用目前的制造方法所制得的限位彈性體06的立體結構示意圖、橫截面圖,這種限位彈性體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用無縫或焊接鋼管車削外圓,倒角,鏜內孔,切斷;內孔倒角;銑槽;去毛刺;熱處理。用這種制造方法制造精度低,制造成本高,耗材較大,加工效率低,還有一定的報廢率。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限位彈性體及其制造方法,用以解決現有限位彈性體的制作存在制造精度低、制造成本高、耗材較大、加工效率低、報廢率較高的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限位彈性體,所述限位彈性體為具有一切口的圈體,所述圈體包括:第一環;通過一圓柱形管狀連接部與所述第一環平行連接的第二環,所述第二環的中心孔與所述第一環的中心孔相對設置。其中,優選地,所述第二環的中心孔為一圓型孔、一橢圓型孔、一長方形孔、一腰型孔或一復合孔;其中,所述腰型孔是指兩條對邊為平行直邊、另兩條對邊為拱起的圓弧形邊的孔結構,所述復合孔是由兩種或者兩種以上不同形狀的孔組合而成的孔結構,其中,優選地,為一圓孔加一長方形孔組合而成或為一梅花型孔加一長方形孔組合而成;所述切口與所述圓型孔、長方形孔、橢圓型孔、腰型孔或長方形孔相通。其中,優選地,形成所述切口的部位向限位彈性體的中心彎曲,切口的長度占所述圈體周長的3%至25%。其中,優選地,所述圈體為鋼薄板制圈體。其中,優選地,所述鋼薄板制圈體具體為彈簧鋼薄板制圈體;所述彈簧鋼薄板制圈體的板材厚度為0.4mm至2.5_。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述限位彈性體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對板狀基材進行處理,形成一圓柱形管狀體和設置于所述圓柱形管狀體的一開口端上的第二環;將所述圓柱形管狀體的另一開口端向內進行翻邊處理,形成設置于所述圓柱形管狀體的另一開口端上的第一環;
沿著設置有所述第一環和第二環的所述圓柱形管狀體的軸向切割出一切口,形成所述限位彈性體。其中,優選地,所述第二環的中心孔為一圓型孔、一橢圓型孔、一長方形孔、一腰型孔或一復合孔,其中,所述腰型孔是指兩條對邊為平行直邊、另兩條對邊為拱起的圓弧形邊的孔結構,所述復合孔是由兩種或者兩種以上不同形狀的孔組合而成的孔結構,其中,優選地,為一圓孔加一長方形孔組合而成或為一梅花型孔加一長方形孔組合而成。其中,優選地,所述對板狀基材進行處理,形成一圓柱形管狀體和設置于所述圓柱形管狀體的一開口端上的第二環,具體為:對板狀基材進行切割,形成圓形板狀基材;對所述圓形板狀基材進行拉伸處理,形成一圓柱形蓋體;對所述圓柱形蓋體的蓋頂進行沖孔處理,使所述蓋頂具有一圓型孔、一橢圓型孔、一長方形孔、一腰型孔或一復合孔。其中,優選地,所述對板狀基材進行處理,形成一圓柱形管狀體和設置于所述圓柱形管狀體的一開口端上的第二環,具體為:對板狀基材進行下料和拉伸處理,形成一圓柱形蓋體;對所述圓柱形蓋體的蓋頂進行沖孔處理,使所述蓋頂具有一圓型孔、一橢圓型孔、一長方形孔、一腰型孔或一復合孔;或者所述對板狀基材進行處理,形成一圓柱形管狀體和設置于所述圓柱形管狀體的一開口端上的第二環,具體為:對板狀基材進行下料、拉伸和沖孔處理,形成一圓柱形管狀體和設置于所述圓柱形管狀體的一開口端上的第二環,所述第二環的中心孔為一圓型孔、一橢圓型孔、一長方形孔、一腰型孔或一復合孔。其中,優選地,所述形成所述限位彈性體之后,所述制作方法還包括:對所述限位彈性體進行熱處理;或者,對所述限位彈性體進行熱處理,并在所述熱處理之后進行防銹和/裝飾處理。與現有限位彈性體的制造方法具有八道工序相比,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限位彈性體最多只有五道工序,該制造方法具有制造精度高、制造成本低、耗材較少、加工效率高、報廢率較低的優點。
圖1A為現有制動分泵的結構示意圖;圖1B、圖1C為現有制動分泵中限位彈性體的立體結構示意圖、截面示意圖;圖2A、2B、2C分別為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限位彈性體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前視圖、后視圖;圖2D、2E、2F分別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另一種限位彈性體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前視圖、后視圖;圖2G為本發明實施例中限位彈性體的切口部分放大圖,標號100表示圈取局部區域;圖2H、2I分別為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三種限位彈性體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后視圖2J、2K、2L為分別為本發明實施例中第四種限位彈性體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后視圖、前視圖;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限位彈性體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圖;圖4A-4E為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限位彈性體的制作方法中每道工序對應的工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如圖2A、2B、2C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限位彈性體,限位彈性體為具有一切口的圈體,圈體包括:第一環62 ;通過一圓柱形管狀連接部與第一環62平行連接的第二環61,第二環61的中心孔與第一環62的中心孔相對設置。其中,優選地,第二環61的中心孔為一圓型孔、一橢圓型孔、一長方形孔、一腰型孔或一復合孔;其中,腰型孔是指兩條對邊為平行直邊、另兩條對邊為拱起的圓弧形邊的孔結構(如圖2D-2F),復合孔是由兩種或者兩種以上不同形狀的孔組合而成的孔結構,其中,優選地,復合孔為一圓孔(該圓孔的圓心與第二環61的圓心重合)加一長方形孔組合而成(如圖2H-2I)或為一梅花型孔加一長方形孔組合而成(如圖2J-2L);所述圈體的切口與圓型孔、腰型孔或長方形孔相通。其中,優選地,形成上述切口的部位向限位彈性體的中心彎曲(如圖2G所示),切口的長度占上述圈體周長的3%至25%。該切口的作用是調節限位彈性圈的外徑收縮的功能,使得限位彈性圈能更好地與缸孔過盈配合。形成上述切口的部位向限位彈性體的中心彎曲,可以避免限位彈性體在移動的過程中,缸孔被形成切口的部位劃傷。其中,優選地,上述圈體為鋼薄板制圈體。其中,優選地,鋼薄板制圈體具體為彈簧鋼薄板制圈體;優選地,彈簧鋼薄板制圈體的板材厚度為0.4mm至2.5mm,具體可根據實際需要來設定。與現有限位彈性體相比,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限位彈性體的制作過程中最多只有五道工序(具體詳見后續關于制作方法的說明),從而使得限位彈性體具有制造精度高、制造成本低、耗材較少、加工效率高、報廢率較低的優點。另外,如圖3所示,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制作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限位彈性體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31、對板狀基材進行處理,形成一圓柱形管狀體和設置于圓柱形管狀體的一開口端上的第二環(圖4C所示)。其中,優選地,第二環61的中心孔為一圓型孔、一橢圓型孔、一長方形孔、一腰型孔或一復合孔;其中,腰型孔是指兩條對邊為平行直邊、另兩條對邊為拱起的圓弧形邊的孔結構(如圖2D-2F),復合孔是由兩種或者兩種以上不同形狀的孔組合而成的孔結構,其中,優選地,復合孔為一圓孔(該圓孔的圓心與第二環61的圓心重合)加一長方形孔組合而成(如圖2H-2I)或為一梅花型孔加一長方形孔組合而成(如圖2J-2L)。其中,步驟S31可具體實施為以下三種方式中的任意一種:方式一:步驟Al、對板狀基材進行切割,形成圓形板狀基材(如圖4A);步驟A2、對圓形板狀基材進行拉伸處理,形成一圓柱形蓋體(如圖4B);步驟A3、對圓柱形蓋體的蓋頂進行沖孔處理,使蓋頂具有一圓型孔、一橢圓型孔、一長方形孔、一腰型孔或一復合孔(如圖4C)。方式二:步驟B1、對板狀基材進行下料和拉伸處理,形成一圓柱形蓋體(如圖4B);步驟B2、對圓柱形蓋體的蓋頂進行沖孔處理,使蓋頂具有一圓型孔、一橢圓型孔、一長方形孔、一腰型孔或一復合孔(如圖4C)。方式三:對板狀基材進行下料、拉伸和沖孔處理,形成一圓柱形管狀體和設置于圓柱形管狀體的一開口端上的第二環,第二環的中心孔為一圓型孔、一橢圓型孔、一長方形孔、一腰型孔或一復合孔。S32、將圓柱形管狀體的另一開口端向內進行翻邊處理,形成設置于圓柱形管狀體的另一開口端上的第一環(如圖4D)。S33、沿著設置有第一環和第二環的圓柱形管狀體的軸向切割出一切口,形成限位彈性體(如圖4E)。在做切口時,可以將形成切口的部位制作成向限位彈性體的中心彎曲的樣子(如圖2G所示),這樣可以避免限位彈性體在移動的過程中,缸孔被形成切口的部位劃傷。步驟S33之后,上述制作方法還可以包括如下步驟:對限位彈性體進行熱處理,熱處理后具有較高的彈性和較好的韌性。或者,步驟S33之后,上述制作方法還可以包括如下步驟:對限位彈性體進行熱處理,并在熱處理之后進行防銹和/裝飾處理。與現有限位彈性體的制造方法具有八道工序相比,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限位彈性體最多只有五道工序,該制造方法具有制造精度高、制造成本低、耗材較少、加工效率高、報廢率較低的優點。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限位彈性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彈性體為具有一切口的圈體,所述圈體包括: 第一環; 通過一圓柱形管狀連接部與所述第一環平行連接的第二環,所述第二環的中心孔與所述第一環的中心孔相對設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彈性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環的中心孔為一圓型孔、一橢圓型孔、一長方形孔、一腰型孔或一復合孔;其中,所述腰型孔是指兩條對邊為平行直邊、另兩條對邊為拱起的圓弧形邊的孔結構,所述復合孔為一圓孔加一長方形孔組合而成或為一梅花型孔加一長方形孔組合而成; 所述切口與所述圓型孔、長方形孔、橢圓型孔、腰型孔或長方形孔相通。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限位彈性體,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切口的部位向限位彈性體的中心彎曲,切口的長度占所述圈體周長的3%至25%。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彈性體,其特征在于, 所述圈體為鋼薄板制圈體。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限位彈性體,其特征在于, 所述鋼薄板制圈體具體為彈簧鋼薄板制圈體; 所述彈簧鋼薄板制圈體的板材厚度為.0.4mm至2.5mm。
6.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限位彈性體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對板狀基材進行處理,形成一圓柱形管狀體和設置于所述圓柱形管狀體的一開口端上的第二環; 將所述圓柱形管狀體的另一開口端向內進行翻邊處理,形成設置于所述圓柱形管狀體的另一開口端上的第一環; 沿著設置有所述第一環和第二環的所述圓柱形管狀體的軸向切割出一切口,形成所述限位彈性體。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環的中心孔為一圓型孔、一橢圓型孔、一長方形孔、一腰型孔或一復合孔,其中,所述腰型孔是指兩條對邊為平行直邊、另兩條對邊為拱起的圓弧形邊的孔結構,所述復合孔為一圓孔加一長方形孔組合而成或為一梅花型孔加一長方形孔組合而成。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對板狀基材進行處理,形成一圓柱形管狀體和設置于所述圓柱形管狀體的一開口端上的第二環,具體為: 對板狀基材進行切割,形成圓形板狀基材; 對所述圓形板狀基材進行拉伸處理,形成一圓柱形蓋體; 對所述圓柱形蓋體的蓋頂進行沖孔處理,使所述蓋頂具有一圓型孔、一橢圓型孔、一長方形孔、一腰型孔或一復合孔。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對板狀基材進行處理,形成一圓柱形管狀體和設置于所述圓柱形管狀體的一開口端上的第二環,具體為:對板狀基材進行下料和拉伸處理,形成一圓柱形蓋體; 對所述圓柱形蓋體的蓋頂進行沖孔處理,使所述蓋頂具有一圓型孔、一橢圓型孔、一長方形孔、一腰型孔或一復合孔;或者 所述對板狀基材進行處理,形成一圓柱形管狀體和設置于所述圓柱形管狀體的一開口端上的第二環,具體為: 對板狀基材進行下料、拉伸和沖孔處理,形成一圓柱形管狀體和設置于所述圓柱形管狀體的一開口端上的第二環,所述第二環的中心孔為一圓型孔、一橢圓型孔、一長方形孔、一腰型孔或一復合孔。
10.如權利要求6至9中任一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所述限位彈性體之后,所述制作方法還包括: 對所述限位彈性體進行熱處理;或者, 對所述限位彈性體進 行熱處理,并在所述熱處理之后進行防銹和/裝飾處理。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限位彈性體及其制造方法,用以解決現有限位彈性體的制作存在制造精度低、制造成本高、耗材較大、加工效率低、報廢率較高的問題。該一種限位彈性體為具有一切口的圈體,所述圈體包括第一環;通過一圓柱形管狀連接部與所述第一環平行連接的第二環,所述第一環的中心孔與所述第二環的中心孔相對設置。與現有限位彈性體的制造方法具有八道工序相比,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限位彈性體最多只有五道工序,該制造方法具有制造精度高、制造成本低、耗材較少、加工效率高、報廢率較低的優點。
文檔編號B23P15/00GK103115099SQ20131004327
公開日2013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2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2日
發明者戴利收, 張書順, 劉科明, 吳崇高 申請人:浙江吉尚汽車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