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方向噴管裝配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多方向噴管裝配車,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座、輔助支撐結構、多向轉動可調機構和限位固定構件;支承座作為主要支撐承力構件,位于整個機構的兩側,用于支撐整個機構;輔助支撐機構包括支撐盒和支撐桿,多向轉動可調機構主要包括轉動盤、帶齒的轉動盤、電機和齒輪,電機與齒輪固定連接,用于驅動齒輪轉動;齒輪內側與電機固定連接,外側通過鋸齒與帶齒的轉動盤嚙合;限位固定構件主要為轉動限位塊,一端通過轉動副與支承座,側面帶有突出限位結構。本發明的優點:能夠實現噴管水平裝配或豎直裝配兩種裝配方式相互轉換和自動調節,可實現裝配過程中的轉動,方便裝配,可實現系列化設計,具有經濟性好、操作簡單。
【專利說明】 一種多方向噴管裝配車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航空發動機噴管組合裝配領域,特別涉及了一種多方向噴管裝配車,也適用于類似結構的組合裝配領域。
【背景技術】
[0002]航空發動機噴管的組成結構件在設計加工后,需要進行組合裝配。但是由于各個承制廠或車間的裝配工藝存在差異,需要的裝配車也不盡相同,另外由于航空發動機噴管工作的需要,需要經常進行分解和裝配,而分解和裝配廠家和人員也不盡相同,除此之外,噴管在裝配完成后需要轉移位置。目前,對于航空發動機噴管的裝配車都只具有單一功能,即只能在水平狀態裝配或豎直狀態裝配,不能滿足噴管的裝配環境變化的需要。為此,需設計一種能夠實現噴管水平裝配或豎直裝配兩種裝配方式相互轉換和自動調節,可實現裝配過程中的轉動,方便裝配,同時具有經濟性好、操作簡單的多方向噴管裝配車。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實現噴管水平裝配或豎直裝配兩種裝配方式相互轉換和自動調節,可實現裝配過程中的轉動,方便裝配,同時具有經濟性好、操作簡單,特提供了一種多方向噴管裝配車。
[0004]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多方向噴管裝配車,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座1、輔助支撐結構、多向轉動可調機構和限位固定構件,具體為:
[0005]支承座I作為主要支撐承力構件,位于整個機構的兩側,用于支撐整個機構;
[0006]輔助支撐機構包括支撐盒6和支撐桿7,其中支撐盒6固定在支承座I上,為開有圓形滑槽的盒形結構,用于支撐支撐桿7,同時使支撐桿7能夠沿支撐盒6的圓形滑槽滑動;支撐桿7為兩端豎直、中部為半圓環形的條狀結構,主要用于裝配車豎直狀態的附注支撐;
[0007]多向轉動可調機構主要包括轉動盤2、帶齒的轉動盤3、電機5和齒輪16,其中轉動盤2作為多向轉動可調機構的主要支撐構件,左右兩端通過轉動副與支承座I連接,以適用于豎直裝配和水平裝配的不同要求;帶齒的轉動盤3為內圈為圓形,外圈帶有齒形結構,側面沿周向開有若干個用于固定噴管的螺栓孔,螺栓孔中心連線的形狀為圓形或矩形,螺栓孔可根據噴管的大小設計多層,通過轉動副連接在轉動盤上,外圈的齒形結構與齒輪16組成齒輪副實現嚙合;電機5與齒輪16固定連接,用于驅動齒輪16轉動,通過齒輪16的轉動帶動帶齒的轉動盤3轉動,從而實現噴管裝配時的不同位置;齒輪16內側與電機5固定連接,外側通過鋸齒與帶齒的轉動盤3嚙合;
[0008]限位固定構件主要為轉動限位塊4,一端通過轉動副與支承座1,側面帶有突出限位結構,用于裝配車在不同裝配狀態下轉動盤2的附注限位和固定。
[0009]支撐座I底部支撐結構為可伸縮結構,增加滑軌支撐座8,支承座I與滑軌支撐座8通過滑動副連接;增加移動輪9,分別固定在支承座I底部和滑軌支撐座8底部,數量為3?4個。[0010]輔助支撐機構為自動可調結構,即增加電機10和齒輪12,同時支撐桿7底部平板內側帶有齒形結構,其中電機10與齒輪12固定連接;齒輪12內側與電機5固定連接,外側通過鋸齒與支撐桿7的鋸齒組成齒輪副實現嚙合;通過電機10轉動帶動齒輪12轉動使支撐桿7沿支撐盒6內側轉動。
[0011]為實現裝配車水平裝配與豎直裝配的自動翻轉,在支承座I側壁上設計有自動翻轉調節機構,包括電機12、齒輪13、傳動鏈條14和齒輪15,其中電機12與齒輪15固定連接,電機12轉動帶動齒輪15轉動,通過傳動鏈條14帶動齒輪13轉動,從而實現轉動盤2的旋轉;齒輪13與轉動盤2的兩側的轉動副固定連接;齒輪13、傳動鏈條14和齒輪15組成鏈條傳動。
[0012]為實現裝配車水平裝配與豎直裝配的自動翻轉,在支承座I側壁上設計有自動翻轉調節機構,包括電機12、齒輪13和齒輪15,其中電機12與齒輪15固定連接;齒輪13和齒輪15組成齒輪副;齒輪13與轉動盤2的兩側的轉動副固定連接;電機12轉動帶動齒輪15轉動,通過齒輪副傳動給齒輪13,從而實現轉動盤2的旋轉。
[0013]為實現裝配車水平裝配與豎直裝配的自動翻轉,在支承座I側壁上設計有自動翻轉調節機構,即將電機12直接與轉動盤2兩側的轉動副通過連接構件固定連接,通過電機12的轉動帶動轉動盤2轉動。
[0014]支承座I側壁上的自動翻轉調節機構數量為I?2套,即電機12、齒輪13、傳動鏈條14和齒輪15的數量相同,均為I?2個。
[0015]支承座I側壁上的自動翻轉調節機構數量為I?2套,即電機12、齒輪13和齒輪15的數量相同,均為I?2個。
[0016]支承座I側壁上的自動翻轉調節機構數量為I?2套,即電機12數量為I?2個。
[0017]本發明的優點:
[0018]能夠實現噴管水平裝配或豎直裝配兩種裝配方式相互轉換和自動調節,可實現裝配過程中的轉動,方便裝配,可實現系列化設計,具有經濟性好、操作簡單。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0]圖1為多方向噴管裝配車主視圖;
[0021]圖2為多方向噴管裝配車左視圖;
[0022]圖3為多方向噴管裝配車A-A剖視圖;
[0023]圖4為多方向噴管裝配車A-A剖視局部放大圖;
[0024]圖5為多方向噴管裝配車B-B剖視局部放大圖;
[0025]圖6為多方向噴管裝配車俯視圖;
[0026]圖7為多方向噴管裝配車俯視剖視圖;
[0027]圖8為多方向噴管裝配車工作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8]實施例1
[0029]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多方向噴管裝配車,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座1、輔助支撐結構、多向轉動可調機構和限位固定構件,具體為:
[0030]支承座I作為主要支撐承力構件,位于整個機構的兩側,用于支撐整個機構;
[0031]輔助支撐機構包括支撐盒6和支撐桿7,其中支撐盒6固定在支承座I上,為開有圓形滑槽的盒形結構,用于支撐支撐桿7,同時使支撐桿7能夠沿支撐盒6的圓形滑槽滑動;支撐桿7為兩端豎直、中部為半圓環形的條狀結構,主要用于裝配車豎直狀態的附注支撐;
[0032]多向轉動可調機構主要包括轉動盤2、帶齒的轉動盤3、電機5和齒輪16,其中轉動盤2作為多向轉動可調機構的主要支撐構件,左右兩端通過轉動副與支承座I連接,以適用于豎直裝配和水平裝配的不同要求;帶齒的轉動盤3為內圈為圓形,外圈帶有齒形結構,側面沿周向開有若干個用于固定噴管的螺栓孔,螺栓孔中心連線的形狀為圓形或矩形,螺栓孔可根據噴管的大小設計多層,通過轉動副連接在轉動盤上,外圈的齒形結構與齒輪16組成齒輪副實現嚙合;電機5與齒輪16固定連接,用于驅動齒輪16轉動,通過齒輪16的轉動帶動帶齒的轉動盤3轉動,從而實現噴管裝配時的不同位置;齒輪16內側與電機5固定連接,外側通過鋸齒與帶齒的轉動盤3嚙合;
[0033]限位固定構件主要為轉動限位塊4,一端通過轉動副與支承座1,側面帶有突出限位結構,用于裝配車在不同裝配狀態下轉動盤2的附注限位和固定。
[0034]支撐座I底部支撐結構為可伸縮結構,增加滑軌支撐座8,支承座I與滑軌支撐座8通過滑動副連接;增加移動輪9,分別固定在支承座I底部和滑軌支撐座8底部,數量為3個。
[0035]輔助支撐機構為自動可調結構,即增加電機10和齒輪12,同時支撐桿7底部平板內側帶有齒形結構,其中電機10與齒輪12固定連接;齒輪12內側與電機5固定連接,外側通過鋸齒與支撐桿7的鋸齒組成齒輪副實現嚙合;通過電機10轉動帶動齒輪12轉動使支撐桿7沿支撐盒6內側轉動。
[0036]為實現裝配車水平裝配與豎直裝配的自動翻轉,在支承座I側壁上設計有自動翻轉調節機構,包括電機12、齒輪13、傳動鏈條14和齒輪15,其中電機12與齒輪15固定連接,電機12轉動帶動齒輪15轉動,通過傳動鏈條14帶動齒輪13轉動,從而實現轉動盤2的旋轉;齒輪13與轉動盤2的兩側的轉動副固定連接;齒輪13、傳動鏈條14和齒輪15組成鏈條傳動。
[0037]為實現裝配車水平裝配與豎直裝配的自動翻轉,在支承座I側壁上設計有自動翻轉調節機構,包括電機12、齒輪13和齒輪15,其中電機12與齒輪15固定連接;齒輪13和齒輪15組成齒輪副;齒輪13與轉動盤2的兩側的轉動副固定連接;電機12轉動帶動齒輪15轉動,通過齒輪副傳動給齒輪13,從而實現轉動盤2的旋轉。
[0038]為實現裝配車水平裝配與豎直裝配的自動翻轉,在支承座I側壁上設計有自動翻轉調節機構,即將電機12直接與轉動盤2兩側的轉動副通過連接構件固定連接,通過電機12的轉動帶動轉動盤2轉動。
[0039]支承座I側壁上的自動翻轉調節機構數量為I套,即電機12、齒輪13、傳動鏈條14和齒輪15的數量相同,均為I個。
[0040]支承座I側壁上的自動翻轉調節機構數量為I套,即電機12、齒輪13和齒輪15的數量相同,均為I個。
[0041]支承座I側壁上的自動翻轉調節機構數量為I套,即電機12數量為I個。[0042]實施例2
[0043]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多方向噴管裝配車,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座1、輔助支撐結構、多向轉動可調機構和限位固定構件,具體為:
[0044]支承座I作為主要支撐承力構件,位于整個機構的兩側,用于支撐整個機構;
[0045]輔助支撐機構包括支撐盒6和支撐桿7,其中支撐盒6固定在支承座I上,為開有圓形滑槽的盒形結構,用于支撐支撐桿7,同時使支撐桿7能夠沿支撐盒6的圓形滑槽滑動;支撐桿7為兩端豎直、中部為半圓環形的條狀結構,主要用于裝配車豎直狀態的附注支撐;
[0046]多向轉動可調機構主要包括轉動盤2、帶齒的轉動盤3、電機5和齒輪16,其中轉動盤2作為多向轉動可調機構的主要支撐構件,左右兩端通過轉動副與支承座I連接,以適用于豎直裝配和水平裝配的不同要求;帶齒的轉動盤3為內圈為圓形,外圈帶有齒形結構,側面沿周向開有若干個用于固定噴管的螺栓孔,螺栓孔中心連線的形狀為圓形或矩形,螺栓孔可根據噴管的大小設計多層,通過轉動副連接在轉動盤上,外圈的齒形結構與齒輪16組成齒輪副實現嚙合;電機5與齒輪16固定連接,用于驅動齒輪16轉動,通過齒輪16的轉動帶動帶齒的轉動盤3轉動,從而實現噴管裝配時的不同位置;齒輪16內側與電機5固定連接,外側通過鋸齒與帶齒的轉動盤3嚙合;
[0047]限位固定構件主要為轉動限位塊4,一端通過轉動副與支承座1,側面帶有突出限位結構,用于裝配車在不同裝配狀態下轉動盤2的附注限位和固定。
[0048]支撐座I底部支撐結構為可伸縮結構,增加滑軌支撐座8,支承座I與滑軌支撐座8通過滑動副連接;增加移動輪9,分別固定在支承座I底部和滑軌支撐座8底部,數量為4個。
[0049]輔助支撐機構為自動可調結構,即增加電機10和齒輪12,同時支撐桿7底部平板內側帶有齒形結構,其中電機10與齒輪12固定連接;齒輪12內側與電機5固定連接,外側通過鋸齒與支撐桿7的鋸齒組成齒輪副實現嚙合;通過電機10轉動帶動齒輪12轉動使支撐桿7沿支撐盒6內側轉動。
[0050]為實現裝配車水平裝配與豎直裝配的自動翻轉,在支承座I側壁上設計有自動翻轉調節機構,包括電機12、齒輪13、傳動鏈條14和齒輪15,其中電機12與齒輪15固定連接,電機12轉動帶動齒輪15轉動,通過傳動鏈條14帶動齒輪13轉動,從而實現轉動盤2的旋轉;齒輪13與轉動盤2的兩側的轉動副固定連接;齒輪13、傳動鏈條14和齒輪15組成鏈條傳動。
[0051]為實現裝配車水平裝配與豎直裝配的自動翻轉,在支承座I側壁上設計有自動翻轉調節機構,包括電機12、齒輪13和齒輪15,其中電機12與齒輪15固定連接;齒輪13和齒輪15組成齒輪副;齒輪13與轉動盤2的兩側的轉動副固定連接;電機12轉動帶動齒輪15轉動,通過齒輪副傳動給齒輪13,從而實現轉動盤2的旋轉。
[0052]為實現裝配車水平裝配與豎直裝配的自動翻轉,在支承座I側壁上設計有自動翻轉調節機構,即將電機12直接與轉動盤2兩側的轉動副通過連接構件固定連接,通過電機12的轉動帶動轉動盤2轉動。
[0053]支承座I側壁上的自動翻轉調節機構數量為2套,即電機12、齒輪13、傳動鏈條14和齒輪15的數量相同,均為2個。
[0054]支承座I側壁上的自動翻轉調節機構數量為2套,即電機12、齒輪13和齒輪15的數量相同,均為2個。
[0055] 支承座I側壁上的自動翻轉調節機構數量為2套,即電機12數量為2個。
【權利要求】
1.一種多方向噴管裝配車,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座(1)、輔助支撐結構、多向轉動可調機構和限位固定構件,具體為: 支承座(1)作為主要支撐承力構件,位于整個機構的兩側,用于支撐整個機構; 輔助支撐機構包括支撐盒(6 )和支撐桿(7 ),其中支撐盒(6 )固定在支承座(1)上,為開有圓形滑槽的盒形結構,用于支撐支撐桿(7),同時使支撐桿(7)能夠沿支撐盒(6)的圓形滑槽滑動;支撐桿(7)為兩端豎直、中部為半圓環形的條狀結構,主要用于裝配車豎直狀態的附注支撐; 多向轉動可調機構主要包括轉動盤(2)、帶齒的轉動盤(3)、電機(5)和齒輪(16),其中轉動盤(2)作為多向轉動可調機構的主要支撐構件,左右兩端通過轉動副與支承座(1)連接,以適用于豎直裝配和水平裝配的不同要求;帶齒的轉動盤(3)為內圈為圓形,外圈帶有齒形結構,側面沿周向開有若干個用于固定噴管的螺栓孔,螺栓孔中心連線的形狀為圓形或矩形,螺栓孔可根據噴管的大小設計多層,通過轉動副連接在轉動盤上,外圈的齒形結構與齒輪(16)組成齒輪副實現嚙合;電機(5)與齒輪(16)固定連接,用于驅動齒輪(16)轉動,通過齒輪(16)的轉動帶動帶齒的轉動盤(3)轉動,從而實現噴管裝配時的不同位置;齒輪(16)內側與電機(5)固定連接,外側通過鋸齒與帶齒的轉動盤(3)嚙合; 限位固定構件主要為轉動限位塊(4),一端通過轉動副與支承座(1),側面帶有突出限位結構,用于裝配車在不同裝配狀態下轉動盤(2 )的附注限位和固定。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向噴管裝配車,其特征在于:支撐座(1)底部支撐結構為可伸縮結構,增加滑軌支撐座(8),支承座(1)與滑軌支撐座(8)通過滑動副連接;增加移動輪(9 ),分別固定在支承座(1)底部和滑軌支撐座(8 )底部,數量為3~4個。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向噴管裝配車,其特征在于:輔助支撐機構為自動可調結構,即增加電機(10)和齒輪(12),同時支撐桿(7)底部平板內側帶有齒形結構,其中電機(10)與齒輪(12)固定連接;齒輪(1`2)內側與電機(5)固定連接,外側通過鋸齒與支撐桿(7)的鋸齒組成齒輪副實現嚙合;通過電機(10)轉動帶動齒輪(12)轉動使支撐桿(7)沿支撐盒(6)內側轉動。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向噴管裝配車,其特征在于:在支承座(1)側壁上設計有自動翻轉調節機構,包括電機(12 )、齒輪(13)、傳動鏈條(14 )和齒輪(15 ),其中電機(12 )與齒輪(15)固定連接,電機(12)轉動帶動齒輪(15)轉動,通過傳動鏈條(14)帶動齒輪(13)轉動,從而實現轉動盤(2)的旋轉;齒輪(13)與轉動盤(2)的兩側的轉動副固定連接;齒輪(13)、傳動鏈條(14)和齒輪(15)組成鏈條傳動。
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向噴管裝配車,其特征在于:為實現裝配車水平裝配與豎直裝配的自動翻轉,在支承座(1)側壁上設計有自動翻轉調節機構,包括電機(12)、齒輪(13)和齒輪(15),其中電機(12)與齒輪(15)固定連接;齒輪(13)和齒輪(15)組成齒輪副;齒輪(13 )與轉動盤(2 )的兩側的轉動副固定連接;電機(12 )轉動帶動齒輪(15 )轉動,通過齒輪副傳動給齒輪(13),實現轉動盤(2)的旋轉。
6.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向噴管裝配車,其特征在于:為實現裝配車水平裝配與豎直裝配的自動翻轉,在支承座(1)側壁上設計有自動翻轉調節機構,即將電機(12)直接與轉動盤(2)兩側的轉動副通過連接構件固定連接,通過電機(12)的轉動帶動轉動盤(2)轉動。
7.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向噴管裝配車,其特征在于:支承座(1)側壁上的自動翻轉調節機構數量為I~2套,即電機(12)、齒輪(13)、傳動鏈條(14)和齒輪(15)的數量相同,均為I~2個。
8.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向噴管裝配車,其特征在于:支承座(1)側壁上的自動翻轉調節機構數量為I~2套,即電機(12)、齒輪(13)和齒輪(15)的數量相同,均為I~2個。
9.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向噴管裝配車,其特征在于:支承座(1)側壁上的自動翻轉調節機構數量為I~2套,即電機(12)數量為I~2個。
【文檔編號】B23P19/00GK103567738SQ201310343020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7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7日
【發明者】趙春生, 徐速, 金文棟 申請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沈陽發動機設計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