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拉絲機收線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拉絲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拉絲機收線結構。本發明包括拉絲機機架和設置在所述拉絲機機架上的拉絲機,所述拉絲機的出口設置有導向管,所述拉絲機機架的拐角處設置有凹槽導輪,所述凹槽導輪位于所述導向管遠離拉絲機的一端,所述凹槽導輪遠離導向管的一端設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設置有槽輪組,所述槽輪組與所述凹槽導輪通過彈簧連接,所述底座遠離凹槽導輪的一端設置有繞絲盤。由于所述槽輪組與所述凹槽導輪通過彈簧連接,當拉絲機的出絲速度和繞絲盤的收線速度不一致時,通過變形彈簧收縮的槽輪組能夠對纏繞在上面的金屬絲所受的拉力起到緩沖作用,使金屬絲所受拉力盡量一致,從而可以消除竹節型變形,提高金屬絲的質量。
【專利說明】一種拉絲機收線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拉絲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拉絲機收線結構。
【背景技術】
[0002]拉絲機是一種將粗金屬拉成細金屬絲的機器,這種機器拉出的金屬絲需要專門的繞絲盤收線纏繞,進行存放。由于拉絲機模具到繞線盤有一定的距離,存在拉絲機模具的出絲速度和繞絲盤的收線速度不一致的問題,速度的忽緊忽慢、會使拉力不夠均勻產生竹節型變形,影響產品質量。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拉絲機收線結構,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由于收線拉力不均勻導致金屬絲質量不高的問題。
[0004]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拉絲機收線結構,包括拉絲機機架和設置在所述拉絲機機架上的拉絲機,所述拉絲機的出口設置有導向管,所述拉絲機機架的拐角處設置有凹槽導輪,所述凹槽導輪位于所述導向管遠離拉絲機的一端,所述凹槽導輪遠離導向管的一端設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設置有槽輪組,所述槽輪組與所述凹槽導輪通過彈簧連接,所述底座遠離凹槽導輪的一端設置有繞絲盤。
[0006]其中,所述凹槽導輪的兩端設置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與所述拉絲機機架固定連接。
[0007]其中,所述凹槽導輪與所述槽輪組之間設置有加熱裝置,所述加熱裝置通過支撐桿與所述底座固定連接。
[0008]其中,所述加熱裝置為加熱管。
[0009]其中,所述繞絲盤與底座之間設置有金屬絲涂油裝置。
[0010]其中,所述金屬絲涂油裝置上設置有滴油閥,所述滴油閥上設置有時間繼電器。
[0011]其中,所述金屬絲涂油裝置的底部設置有回收盒。
[0012]有益效果: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包括拉絲機機架和設置在所述拉絲機機架上的拉絲機,所述拉絲機的出口設置有導向管,所述拉絲機機架的拐角處設置有凹槽導輪,所述凹槽導輪位于所述導向管遠離拉絲機的一端,所述凹槽導輪遠離導向管的一端設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設置有槽輪組,所述槽輪組與所述凹槽導輪通過彈簧連接,所述底座遠離凹槽導輪的一端設置有繞絲盤。由于所述槽輪組與所述凹槽導輪通過彈簧連接,當拉絲機的出絲速度和繞絲盤的收線速度不一致時,通過變形彈簧收縮的槽輪組能夠對纏繞在上面的金屬絲所受的拉力起到緩沖作用,使金屬絲所受拉力盡量一致,從而可以消除竹節型變形,提高金屬絲的質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拉絲機收線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中:
[0016]1-拉絲機機架;2_拉絲機;3_導向管;4_凹槽導輪;5-底座;6_槽輪組;7-彈簧;8-繞絲盤。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0018]圖1是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一種拉絲機收線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一種拉絲機收線結構,包括拉絲機機架I和設置在所述拉絲機機架I上的拉絲機2,所述拉絲機2的出口設置有導向管3,所述拉絲機機架I的拐角處設置有凹槽導輪4,所述凹槽導輪4位于所述導向管3遠離拉絲機2的一端,所述凹槽導輪4遠離導向管3的一端設置有底座5,所述底座5上設置有槽輪組6,所述槽輪組6與所述凹槽導輪4通過彈簧7連接,所述底座5遠離凹槽導輪4的一端設置有繞絲盤8。
[0019]由于拉絲機2與繞絲盤8之間設置有通過彈簧7連接的凹槽導輪4和槽輪組6,增大了金屬絲與拉絲機收線結構的接觸面積,有利于緩和拉絲機2的出絲速度和繞絲盤8的收線速度不一致的問題;由于凹槽導輪4和槽輪組6通過彈簧7連接,當拉絲機2的出絲速度和繞絲盤8的收線速度不一致時,通過可變形的彈簧7進行收縮的槽輪組6能夠對金屬絲所受的拉力起到緩沖作用。當拉力較小時,彈簧7的彈性張力也較小,使得所述彈簧7趨于自然狀態,因此纏繞在凹槽導輪4和槽輪組6上的金屬絲所受的拉力沖擊也小;當拉力較大時,由于繞絲盤8所產生的拉力作用導致彈簧7的彈性張力較大,使所述凹槽導輪4和槽輪組6在繞絲盤8的拉力作用下相互靠近,減少了對纏繞在凹槽導輪4和槽輪組6上的金屬絲的拉力沖擊,對金屬絲所受的拉力起到緩沖作用。從而,使金屬絲所受拉力盡量一致,進而消除竹節型變形,提高金屬絲的質量。
[0020]所述凹槽導輪4的兩端設置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與所述拉絲機機架I固定連接。金屬絲通過支撐架與所述拉絲機機架I之間的空隙纏繞在所述凹槽導輪4和槽輪組6上。
[0021]所述凹槽導輪4與所述槽輪組6之間設置有加熱裝置,所述加熱裝置通過支撐桿與所述底座5固定連接,所述加熱裝置為加熱管。可在拉絲的時候同時對金屬絲進行加熱,不僅使得拉絲均勻,還能提高產品的質量。
[0022]所述繞絲盤8與底座5之間設置有金屬絲涂油裝置,所述金屬絲涂油裝置上設置有滴油閥,所述滴油閥上設置有時間繼電器,所述金屬絲涂油裝置的底部設置有回收盒。通過在拉絲機收線結構上設置自動控制的涂油裝置,保證了油滴的頻率和滴油量的穩定性和一致性,從而保證了金屬絲表面涂油量均勻,解決金屬絲表面油多或油少的問題。
[0023]所述繞絲盤8包括收卷工作臺、電機傳動軸、管、穿棒和電機,所述電機傳動軸穿過收卷工作臺,電機傳動軸為空心軸,電機傳動軸內設穿棒和多段管,多段管組合一起穿在穿棒上,穿棒的一端露出收卷工作臺,穿棒露出工作臺的長度與管的長度相匹配,所述電機傳動軸、管和穿棒由外向內依次套裝在一起,構成繞絲盤8的收卷結構。所述繞絲盤8的換管過程為電機轉動帶動電機傳動軸、管和穿棒,露出收卷工作臺的穿棒上的一段管自動纏繞金屬絲,纏繞完成后需要換管,外力推動電機傳動軸內的多段管向穿棒露出的方向移動一段管的長度,將繞滿金屬絲的管頂下,同時在穿棒的尾部放入一段新的管,完成換管。上述換管過程可以通過任意公知公用的自動控制方式實現,例如,通過氣缸驅動,也可以采用計算機、PLC控制自動完成上述換管過程。上述繞絲盤8可以實現自動收絲,提高工作效率,使用方便,減輕工人勞動強度。
[0024]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拉絲機收線結構,包括拉絲機機架(I)和設置在所述拉絲機機架(I)上的拉絲機(2),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絲機(2)的出口設置有導向管(3),所述拉絲機機架(I)的拐角處設置有凹槽導輪(4),所述凹槽導輪(4)位于所述導向管(3)遠離拉絲機(2)的一端,所述凹槽導輪(4)遠離導向管(3)的一端設置有底座(5),所述底座(5)上設置有槽輪組(6),所述槽輪組(6)與所述凹槽導輪(4)通過彈簧(7)連接,所述底座(5)遠離凹槽導輪(4)的一端設置有繞絲盤(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拉絲機收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導輪(4)的兩端設置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與所述拉絲機機架(I)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拉絲機收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導輪(4)與所述槽輪組(6)之間設置有加熱裝置,所述加熱裝置通過支撐桿與所述底座(5)固定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拉絲機收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裝置為加熱管。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拉絲機收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繞絲盤(8)與底座(5)之間設置有金屬絲涂油裝置。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拉絲機收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絲涂油裝置上設置有滴油閥,所述滴油閥上設置有時間繼電器。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拉絲機收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絲涂油裝置的底部設置有回收盒。
【文檔編號】B21C9/00GK104416008SQ201310406337
【公開日】2015年3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6日
【發明者】徐建新 申請人:無錫市錫山區鵝湖鎮益民拉絲輔機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