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車體修整頂針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車體修整頂針裝置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頂針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車體修整頂針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車體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凹坑等不良,可以使用鏨子等工具進行鈑金修整。但對于某些空腔結構上的凹坑,需要操作者從腔體內找到凹坑修整點,但操作者無法直接目視確定腔體內不良修整點位置。發明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夠對具有空腔結構的待修整部位進行準確定位的車體修整頂針裝置。[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術方案:[0005]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車體修整頂針裝置,它包括頂針、鏨子,所述鏨子尾部通過連桿與頂針尾部鉸接,所述頂針頂端和鏨子頂端分別與鉸接點的直線距離相等并處于同一平面內,頂針和連桿間設置有彈簧。[0006]所述頂針尾部通過鉸軸與連桿尾部連接。[0007]本實用新型優點在于結構簡單,通過鏨子和頂針間鉸接形成的連桿結構,使鏨子和頂針的末端指向同一位置,從而對具有空腔結構的修整部位進行準確的定位,操作簡單、快速,具有很高的實際應用價值。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車體修整頂針裝置,它包括頂針2、鏨子1,頂針2通過轉動副與連桿3連接,鏨子I焊接固定在連桿3上,頂針2頂端和鏨子I頂端分別與鉸接點的直線距離相等并處于同一平面內,彈簧4兩端固定連接在頂針2和連桿3上。頂針2尾部的軸套相對于連桿3尾部的銷軸轉動,從而構成了一個兩連桿機構,由于兩連桿機構可以實現特定運動軌跡,使頂針2端部和鏨子I端部閉合后指示位置為同一點,從而保證了車體不良修整點的位置要求,自然狀態下,彈簧4將頂針2和鏨子I拉至閉合狀態,保證了使用該機構時操作簡單、快速;且由頂針2和連桿3組成的轉動副為低副,保證了機構的耐磨性,滿足線體運行要·求。
權利要求1.一種車體修整頂針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鏨子(I)、頂針(2),所述鏨子(I)尾部通過連桿(3 )與頂針(2 )尾部鉸接,所述頂針(2 )頂端和鏨子(I)頂端與鉸接點的直線距離相等并處于同一平面內,頂針(2)和連桿(3)間設置有彈簧(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體修整頂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頂針(2)尾部通過鉸軸與連桿(3)尾部連 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車體修整頂針裝置,它包括頂針、鏨子,所述鏨子尾部通過連桿與頂針尾部鉸接,所述頂針頂端和鏨子頂端分別與鉸接點的直線距離相等并處于同一平面內,頂針和連桿間設置有彈簧。本實用新型優點在于結構簡單,通過鏨子和頂針間鉸接形成的連桿結構,使鏨子和頂針的末端指向同一位置,從而對具有空腔結構的修整部位進行準確的定位,操作簡單、快速,具有很高的實際應用價值。
文檔編號B21D1/12GK203091474SQ20132004454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8日
發明者陳一果, 李建忠, 施素玲, 楊進榮, 萬慧, 吳 榮, 董通 申請人:鄭州日產汽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