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加熱極片軋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極片軋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加熱極片軋輥。
背景技術:
對于電池極片的軋制,國外基本都采用加熱極片軋制設備,國內隨著設備制造技術的不斷提升,普通軋制設備各種參數已經達到或超過國外水平,但加熱極片軋制設備受加熱軋輥的影響一直沒有突破,在國內屬于技術空白。經過對軋輥熱變形,就支撐剛度、力口熱油循環方式、內部結構設計、輥套與軸頸連接方式等方面進行大量實驗,加熱輥內部需設計供加熱油交換熱量的空間,所以軋輥不再是實體而是不規則的空腔,在設計內部結構的同時要兼顧控制軋輥整體受熱變形,軋輥設計成空腔后,整體的受力變形也就發生改變,再者極片軋輥材質屬于高碳合金鋼,焊接性能較差,應力不容易釋放,工作時焊口可能會產生裂紋,造成漏油,使用壽命短。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延長使用壽命,防止漏油的加熱極片軋輥。本實用新型為實現發明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加熱極片軋輥,包括輥身、導流筒對稱設于輥身兩端的輥頸,所述輥身為筒狀結構,其外壁為圓柱面,其內側設有軸向導流槽,導流槽繞輥身軸線均勻布設;所述兩端的輥頸與輥身密封嵌合、且通過螺栓連接,所述導流筒兩端設有徑向導流孔與導流槽連通;所述輥頸中部設有油孔。所述導流孔的數量與導流槽的數量相同。
所述油孔為喇叭狀,其大端向內。本實用新型通過將軋輥輥身與輥頸分體設計,采用過盈配合加熱裝配、螺栓緊固的機械連接方式,將輥身設為套筒狀結構,在其內側設置導流槽,在導流筒上設置導流孔與導流槽配合,便于加熱油的有效循環;將油孔設置成喇叭狀,便于消除應力集中,延長使用壽命。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A-A剖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B-B剖視圖。I代表輥頸,2代表輥身,3代表導流筒,4代表導流孔。
具體實施方式
參看圖1至圖3,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加熱極片軋輥,包括輥身2、導流筒3對稱設于輥身2兩端的輥頸1,所述輥身I為筒狀結構,其外壁為圓柱面,其內側設有軸向導流槽,導流槽繞輥身軸線均勻布設;所述兩端的輥頸I與輥身2密封嵌合、且通過螺栓連接,所述導流筒兩端設有徑向導流孔4與導流槽連通;所述輥頸I中部設有油孔。所述導流孔4的數量與導流槽的數量相同。所述油孔為喇叭狀,其大端向內。軋輥輥身與輥頸分體設計,采用過盈配合加熱裝配、螺栓緊固的機械連接方式,方便軋輥制造,避免一體結構的軋輥輥身與輥頸連接部位的應力集中,軋輥輥身采用套式結構,輥套內孔加工出軸向導流槽,對進入軋輥的加熱油均勻分流,槽間自然形成加強筋,起到保證支撐強度和控制變形的作用。軋輥內部設計導流筒3,控制加熱油在軋輥內部的流動方向及流量。兩端油孔設置為喇叭狀,大圓弧設計可以有效分散熱變形、受力變形產生的應力。軋輥輥頸兩端對稱設計油孔,保證兩端的受熱、受力變形均勻一致,延長使用壽命,降低設備維 修成本。
權利要求1.加熱極片軋輥,其特征在于:包括輥身(2)、導流筒(3)對稱設于輥身(2)兩端的輥頸(I ),所述輥身(I)為筒狀結構,其外壁為圓柱面,其內側設有軸向導流槽,導流槽繞輥身軸線均勻布設;所述兩端的輥頸(I)與輥身(2)密封嵌合、且通過螺栓連接,所述導流筒兩端設有徑向導流孔(4)與導流槽連通;所述輥頸(I)中部設有油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熱極片軋輥,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孔(4)的數量與導流槽的數量相同。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熱極片軋輥,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孔為喇叭狀,其大端向內 。
專利摘要加熱極片軋輥,包括輥身、導流筒對稱設于輥身兩端的輥頸,所述輥身為筒狀結構,其外壁為圓柱面,其內側設有軸向導流槽,導流槽繞輥身軸線均勻布設;所述兩端的輥頸與輥身密封嵌合、且通過螺栓連接,所述導流筒兩端設有徑向導流孔與導流槽連通;所述輥頸中部設有油孔。本實用新型通過將軋輥輥身與輥頸分體設計,采用過盈配合加熱裝配、螺栓緊固的機械連接方式,將輥身設為套筒狀結構,在其內側設置導流槽,在導流筒上設置導流孔與導流槽配合,便于加熱油的有效循環;將油孔設置成喇叭狀,便于消除應力集中,延長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B21B27/02GK203091413SQ20132009405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1日
發明者祁長軍 申請人:邢臺德樂機械軋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