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用于處理工件的裝置和具有這種類型的裝置的機械設備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120459閱讀:144來源:國知局
用于處理工件的裝置和具有這種類型的裝置的機械設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出一種處理工件的裝置(1),包括:包括支承結構節段(7)的支承結構(6),設置用于支承結構節段的引導裝置(12),支承結構節段設置有保持元件并且保持元件能被定位在要處理的工件上以固定工件。支承結構節段形成至少兩個節段配置,其能在引導裝置(12)上受馬達控制地互相相對地定位,同時改變支承結構(6)沿著第一軸的平面范圍,并且,其中的至少一個節段配置構成為具有至少兩個支承結構節段(7、27)的多節段配置(8/1、8/2、8/3)。支承結構節段能夠受馬達控制地互相相對地定位,同時改變支承結構(6)沿著支承結構的主平面的第二軸的平面范圍。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包括上述類型的裝置的機械設備。
【專利說明】用于處理工件的裝置和具有這種類型的裝置的機械設備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在限定了工件支撐平面的工件支架上處理工件的裝置,包括
[0002].支承結構,其主平面平行于工件支撐平面延伸,并且具有支承結構節段,對于支承結構節段的部件而言,它們平行于支承結構的主平面互相相鄰地配置并且限定了支承結構在其主平面上的平面范圍,
[0003].引導裝置,其設置用于支承結構節段,并且在其上引導支承結構節段,使得所述支承結構節段能平行于支承結構的主平面被定位,和
[0004].保持元件,支承結構的支承結構節段設置有所述保持元件并且所述保持元件能被定位在要處理的工件上,以固定所述工件,
[0005]其中,支承結構的設置有保持元件的支承結構節段形成至少兩個節段配置,其能在所述引導裝置上、受馬達控制地互相相對地定位,同時改變所述支承結構沿著跨越所述支承結構的主平面的第一軸的平面范圍,并且,其中的至少一個節段配置構成為具有至少兩個支承結構節段的多節段配置,對于支承結構節段的部件而言,它們沿著第二軸互相相鄰地配置,所述第二軸跨越所述支承結構的主平面并且垂直于所述支承結構的主平面的第一軸延伸。
[0006]本發明還涉及用于加工(優選地用于機械切割)工件的機械設備,其設置有上述類型的裝置,所述工件特別為金屬片。

【背景技術】
[0007]在EP I 967 301 Al中公開了一般的已有技術。該文獻說明了用于加工板狀工件的機械設備,其包括用于加工產品的處理裝置。該處理裝置包括吸盤框架,其能被升高和降低并且也能沿著水平方向運動。在吸盤框架上設置有總共四個可移動桿,其在工件側上設置有吸盤,用于固定要被處理的加工的產品。該可移動桿形成了包括可移動桿的支承結構的支承結構節段。該支承結構的平面范圍是可變的。為此目的,其中的兩個可移動桿相對于兩個其它的可移動桿通過受控的馬達驅動裝置可連接地線性地被定位。該定位選擇方案被用于使得由可移動桿形成的支承結構,以及由此也特別使得支承結構的包括可移動桿的吸盤的吸附區域的結構適應不同的使用狀態。


【發明內容】

[0008]本發明的目的是使得用于處理工件的裝置的保持元件的定位更加靈活,并且提供具有相應靈活的處理裝置的機械設備。
[0009]根據本發明,該目的通過根據權利要求1的處理裝置和根據權利要求15的機械設備來實現。
[0010]根據本發明,用于處理工件的裝置的支承結構的設置有保持元件的支承結構節段能夠通過受控的馬達驅動裝置沿著支承結構的主平面的兩軸向彼此相對定位。結果,由支承結構節段的保持元件形成的保持元件區域能以自動且高度多變的方式構成。通過合適地調整由支承結構節段和在其上設置的保持元件所呈現的沿著支承結構的主平面的兩軸向彼此相對的位置,保持元件區域能夠特別地適應要處理的工件的任何的幾何形狀。如果吸盤被設置為保持元件,那么也能夠避免這樣的狀況:其中吸盤在打孔區上會停靠在要處理的工件上并且隨后不能建立需要的保持力。支承結構的平面范圍的改變伴隨著由支承結構節段的保持元件形成的保持元件區域的結構的改變。因此,根據本發明的支承結構能夠適應要處理的工件的尺寸和在其使用位置上的空間狀態兩者。例如為了用在用于加工工件的加工裝置的空間限制區中,例如為了用在在加工工具的模切頭或者激光切割頭的附近區域中,支承結構節段能夠沿著支承結構的主平面的兩軸向緊緊地彼此靠近。因此,產生了小面積的支承結構,其能夠在加工裝置的緊鄰區上沒有沖突地操作,并且例如能夠在加工后直接在加工裝置上拾取工件。同時,能夠在大范圍內構成支承結構,其中相應的大量的空間可通過合適地定位支承結構節段來獲取。大的支承結構特別地能夠相應地處理大的工件。
[0011]根據本發明,所有傳統類型的保持元件都能夠作為保持元件。吸盤是優選的,但是附加地或者可選地,例如也能使用把持磁體。
[0012]根據權利要求1的裝置的特定實施例在從屬權利要求2至14中公開。
[0013]在本發明中,每個可運動支承結構節段以及可運動支承結構節段的同樣的每個運動方向原理上可設置有各自的驅動裝置。但是,根據本發明,如在權利要求2和3中所示,一個共用的配置定位驅動裝置優選地用于多個節段配置和/或一個共用的節段定位驅動裝置優選地用于多個支承結構節段。對于多個要運動的單元使用一個單一的驅動裝置使得整個配置的成本以及其質量和結構尺寸最小化。特別是,電動或者氣動的驅動裝置以及線性馬達例如也能作為驅動裝置的類型。線性驅動裝置的特別的優勢在于其相對小的尺寸和高的定位精度。
[0014]在本發明的另一優選的結構中,共用的配置定位驅動裝置和/或共用的節段定位驅動裝置通過帶齒的傳動裝置驅動地被連接到可互相相對定位的節段配置上,或者被連接到可互相相對定位的支承結構節段上(權利要求4和5)。具有導軌和與其嚙合的驅動小齒輪的帶齒的傳動裝置特別具有高的剛性和緊湊的結構特征。另外,使用帶齒的傳動裝置能夠實現相對高速的運動。
[0015]在權利要求6中說明了根據本發明的處理裝置的特別緊湊的結構,其能以特別低水平的技術復雜性實現。對于多個支承結構節段共用的節段定位驅動裝置具有一個單一的驅動馬達,其圍繞幾何軸線驅動沿著支承結構的主平面的第一軸延伸的驅動軸。定位在共用的驅動軸上的是多個驅動小齒輪,其每個都可旋轉地安裝在多節段配置上。每個驅動小齒輪都與至少兩個導軌嚙合,每個導軌都連接到關聯的多節段配置的支承結構節段上。當驅動軸在共用的驅動馬達的驅動下旋轉時,定位在驅動軸上的小齒輪通過各多節段配置的多個支承結構節段的、每個都接合驅動小齒輪的導軌沿著支承結構的主平面的第二軸運動。這樣,多個多節段配置的支承結構節段能夠被單一的驅動馬達和單一的驅動軸沿著支承結構的主平面的第二軸互相相對地定位。因此各個多節段配置能夠仍然沿著支承結構的主平面的第一軸互相相對地定位,可旋轉地安裝在多節段配置上的驅動小齒輪能夠沿著共用的驅動軸受馬達控制地互相相對地定位。這同樣適用于驅動小齒輪分別與其接合的導軌。在本發明的優選的結構中,通過使用具有多角形截面的驅動軸作為共用的驅動軸,實現了驅動小齒輪在共用的驅動軸上的縱向可運動且不可旋轉地組合安裝,該驅動軸在輪轂上接合定位在驅動軸上的驅動小齒輪上的對應的截面形狀。根據本發明,沿著支承結構的主平面的第一軸的驅動小齒輪的定位運動或者安裝驅動小齒輪的多節段配置的定位運動具體地通過緊湊的線性驅動裝置來產生。
[0016]根據權利要求7,本發明的另一優選的結構提供了以馬達控制的方式沿著支承結構的主平面的第一軸互相相對地定位的支承結構的節段配置中的一個節段配置沿著運動方向是固定的。在其中關聯的節段配置相對于工件或者工件支架(不考慮特定的處理目標)被配置成相同的空間分配的情況下,這種類型的節段配置沿著支承結構的主平面的第一軸的不可改變的定位是特別可接受的。節段配置的固定定位有利地使得能夠省去否則必須為該節段配置設置的馬達驅動裝置。
[0017]根據權利要求8的本發明的結構的區別特征是相應的優勢,在該權利要求中,至少一個多節段配置的支承結構節段(該支承結構節段以馬達控制的方式沿著支承結構的主平面的第二軸互相相對地定位)的一個支承結構節段沿著運動方向是固定的。
[0018]權利要求9涉及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其中,至少一個多節段配置包括奇數的支承結構節段。在這方面,在本發明的優選的結構中,中間支承結構節段設置為沿著支承結構的主平面的第二軸固定的支承結構節段。為了最可能的對稱負載分布,可取的是使得關聯的多節段配置在根據本發明的處理裝置的關聯的引導裝置的中部安裝有中間固定的支承結構節段。
[0019]根據權利要求10的本發明的結構也具有對稱負載分布的區別特征。至少一個多節段配置具有用于關聯的支承結構節段沿著支承結構的主平面的第二軸的運動中心。該支承結構節段沿著支承結構的主平面的第二軸關于運動中心對稱地配置。支承結構節段關于運動中心的配置的對稱性在支承結構節段沿著支承結構的主平面的第二軸的定位運動期間也被保持,因為在運動中心一側上的一個或者多個支承結構節段和在運動中心另一側上的一個或者多個支承結構節段沿著支承結構的主平面的第二軸進行互相同步且相對的定位運動。
[0020]為了最優的負載傳輸進入到根據本發明的處理裝置的引導裝置中,可取的是,使得多節段配置安裝引導裝置上,所述多節段配置具有用于與運動中心的中心配置關聯的支承結構節段的運動中心,以可選擇地通過具有運動中心的中心配置的引導裝置引導它們沿著支承結構的主平面的第一軸可定位(權利要求11)。
[0021]當至少一個多節段配置的支承結構節段沿著支承結構的主平面的第二軸互相相鄰地配置成排時,和/或,當支承結構節段的不同的排的支承結構節段以成列的方式配置時,非常可能的是,保持元件區域的適于不同使用情況的結構由支承結構節段的保持元件形成(權利要求12和13)。
[0022]在權利要求14中說明的根據本發明的處理裝置的變型在由各個支承結構節段的保持元件形成的保持元件區域的結構方面具有特別高的靈活性。本發明的該結構的支承結構節段可以互相靠近,使得設置在互相相鄰的支承結構節段的一側上并且具有至少一個保持元件的突出部接合到設置在另一側上的凹入部中。當保持元件適當地配置在關聯的支承結構節段上時,在支承結構節段的一個或者多個突出部上的保持元件和在相鄰的支承結構節段的限定了一個或者多個凹入部的區域上的保持元件甚至能夠在支承結構節段的相對定位運動期間沿著各自的運動方向互相通過。互相相鄰的支承結構節段的輪廓能以互補的方式構成,使得當支承結構節段已經彼此靠近時,它們互相鎖定。
[0023]下面,將參照典型的示意圖更加具體地說明本發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4]圖1是用于處理工件的裝置處于第一操作狀態下的透視圖,該裝置包括具有支承結構節段的支承結構,
[0025]圖2是根據圖1的裝置的平面圖,
[0026]圖3是根據圖1和2的支承結構的支承結構節段的工件側視圖,
[0027]圖4和5示出了處于第二操作狀態的根據圖1至3的裝置,
[0028]圖6是根據圖4和5的支承結構的支承結構節段的工件側視圖,
[0029]圖7示出了根據圖1至6的用于支承結構節段的驅動裝置的細節,和
[0030]圖8示出了包括不同于圖1至7構成的支承結構的用于處理工件的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31]在附圖中示出的用于處理工件的裝置I設置為用于構成為打孔機2的機床的自動部件。為了簡單的目的而未示出的金屬片在打孔機2上被沖孔切割。該裝置I用于使得未加工的原料片形式的工件為了加工被進料到沖孔機2上,并且用于使得作為已加工產品而生產的工件從沖孔機2的附近移除。
[0032]裝置I以傳統的方式通過裝配框架3被連接到運動單元,該運動單元未被示出并且能夠與裝置I一起沿著引導框架的直線引導路徑在雙向箭頭4的方向上水平地運動。該裝置I能夠相對于運動單元在雙向箭頭5的方向上被垂直地提升和下降。這樣,在工件加工之前,裝置I能夠從用作工件支架的原料片貨盤接收原料片,并且能夠將用于加工的它們傳送到沖孔機2的加工臺(未示出)上。在工件已經被加工之后,該裝置I能夠接收在沖孔機2的臺上的作為已加工產品出現的片金屬部分,并且能夠將它們傳輸到工件支架上,例如傳輸到完工部件貨盤上,或者遠離沖孔機2設置的片骨架貨盤上。
[0033]為了固定要傳輸的工件,裝置I具有支承結構6,該支承結構6包括多個板狀的支承結構節段。該支承結構節段構成為吸附板7,并且該吸附板7在工件側上設置有傳統吸盤23、24、25形式的保持元件。在圖3和6中,在支承結構6的工件側視圖上可以看到在吸附板7上的吸盤23、24、25。
[0034]在目前的情況下,使用了三種不同尺寸的吸盤23、24、25。吸盤23、24、25在吸附板7上的分布是變化的。因此,這樣就適用于各個吸附板7的吸附區域的形狀以及由此也適用于支承結構6的整個吸附區域的形狀。
[0035]在示出的示例中,支承結構6包括總共9個吸附板7,它們平行于支承結構6的水平主平面互相相鄰放置,并且它們確定支承結構6在其主平面上的平面范圍。
[0036]每三個吸附板7形成節段配置或者構成為多節段配置的吸附板配置8/1、8/2、8/3。吸附板配置8/1、8/2、8/3能沿著跨越支承結構6的主平面的第一軸(X軸)彼此相對定位。為此目的,吸附板配置8/1、8/2沿著X軸可運動地安裝在連接到裝配框架3上的引導框架9上。吸附板配置8/3被安裝到引導框架9上,使得它在X方向上是固定的。
[0037]每個吸附板配置8/1、8/2、8/3的吸附板7能沿著跨越支承結構6的主平面的第二軸(Y軸)彼此相對定位。在這方面,在每個吸附板配置8/1、8/2、8/3的每種情況下的外部的吸附板7被附接到伸縮軌道10上,該伸縮軌道對于其部件而言,能夠使兩部分軌道沿著Y軸運動出在Y方向上延伸的載架11,或者能夠運動進入載架11中。吸附板配置8/1、8/2、8/3的中間吸附板7以固定方式沿著Y軸方向被安裝在載架11上。
[0038]吸附板配置8/1、8/2的載架11沿著X軸在引導框架9上可運動地被引導。所有的載架11都沿著Y軸引導吸附板配置8/1、8/2、8/3的伸縮軌道10,使其運動進入或者運動出所述載架11。
[0039]因此,載架11形成了引導裝置12的Y導向件,用于平行于支承結構6的主平面引導吸附板7。其中載架11能夠與吸附板配置8/1、8/2 —起沿著X軸在其上運動的引導框架9被用作引導裝置12的X導向件。
[0040]為了產生吸附板配置8/1、8/2、8/3沿著X軸的相對定位運動,使用了兩個傳統類型的線性馬達,它們在圖中被隱藏,并且其中一個以受控的方式沿著X軸分別驅動吸附板配置8/1的載架11以及吸附板配置8/2的載架11。
[0041]不同的吸附板配置8/1、8/2、8/3的吸附板7沿著Y軸的相對定位運動都通過對于沿著Y方向可運動的所有的吸附板7而言是共用的驅動馬達13完成。
[0042]在目前的示例中,驅動馬達13被構成為電驅動馬達,并且以固定的方式被安裝在裝置I的引導框架9上。代替電驅動馬達13,特別地也能夠是氣動或者液壓伺服馬達。
[0043]驅動馬達13使用帶齒皮帶14來驅動驅動軸,該驅動軸構成為多角形軸15,在圖1中被隱藏地布置在引導框架9的下方,并且沿著X軸延伸。該多角形軸15在圖7中詳細地能被看到。所述多角形軸15被用作對于支承結構6的沿著Y方向可運動的所有的吸附板7共用的驅動軸。該共用的多角形軸15與共用的驅動馬達13 —起形成了沿著Y軸可運動的吸附板7的共用的節段定位驅動裝置。
[0044]定位在多角形軸15上的是驅動小齒輪16/1、16/2、16/3,驅動小齒輪對于其部件而言,它們被安裝在吸附板配置8/1、8/2、8/3的載架11上,使得它們能夠圍繞多角形軸15的幾何軸線旋轉。驅動小齒輪16/1、16/2、16/3的輪轂具有多角形截面,其對應于多角形軸15的截面形狀。吸附板配置8/1的驅動小齒輪16/1和吸附板配置8/2的驅動小齒輪16/2相對于多角形軸15沿著多角形軸15的縱向,即沿著X軸可位移。
[0045]驅動小齒輪16/1、16/2、16/3的每一個與兩個導軌17、18哨合,該導軌對于其部件而言,它們連接到各自的伸縮軌道10的兩部分的軌道上。驅動小齒輪16/1、16/2、16/3與與其嚙合的導軌17、18 —起在多角形軸15和沿著Y方向可運動的吸附板7之間形成了帶齒的傳動裝置。
[0046]多角形軸15以及驅動小齒輪16/1、16/2、16/3圍繞其幾何軸線的旋轉產生了導軌17、18的相對運動,并且由此產生了每個吸附板配置8/1、8/2、8/3的連接到導軌17、18的外側吸附板7沿著Y軸的相對運動。
[0047]用于吸附板配置8/1、8/2沿著X方向運動的驅動裝置能夠代替此處知道的線性驅動裝置,所述沿著X方向運動的驅動裝置對應于用于吸附板沿著Y方向運動的驅動裝置。
[0048]用于吸附板7沿著Y軸互相定位的驅動馬達13的控制裝置以及用于吸附板配置8/1、8/2、8/3沿著X軸的互相定位的線性馬達的控制裝置被集成到包括裝置I和沖孔機2的機械設備的數字控制裝置19中,其僅在圖1中示出。
[0049]用于處理工件的裝置I的支承結構6被構造成通過吸附板7的互相定位接受各自的處理任務。
[0050]在圖1至3中,支承結構6處于操作狀態,其中,能夠處理大的片,特別是1.5米X 3米形式的片。由于吸附板配置8/1、8/2、8/3沿著X軸的相應的互相定位和各個吸附板配置8/1、8/2、8/3的吸附板7沿著Y軸的對應的互相定位,支承結構6具有其最大的平面范圍,該最大的平面范圍基本上對應要處理的大的片的尺寸。在根據圖1至3的操作狀態下,支承結構6可特別地用于將要加工的原料片裝載到沖孔機2上。在圖3中也能看出,在示出的操作狀態下,支承結構6的吸附板7被配置為沿著X軸互相間隔開的三排,每排分別具有三個吸附板7,并且被配置為沿著Y軸互相間隔開的三列,每列分別具有三個吸附板7。
[0051]支承結構6的平面范圍的其它極限情況示出在圖4至6中。
[0052]從根據圖1至3的狀態開始,吸附板配置8/1、8/2的線性馬達以及吸附板配置8/1、8/2、8/3的沿著Y方向可運動的吸附板7的共用的驅動馬達13已經以受控的方式被致動。馬達致動的結果是,一方面,可運動的吸附板配置8/1、8/2朝向固定的吸附板配置8/3運動。另一方面,吸附板配置8/1、8/2、8/3的外側吸附板7沿著相對的方向運動到以固定的方式安裝在載架11上的中間吸附板7。在外側吸附板7進行相對的運動期間,保持吸附板配置8/1、8/2、8/3相對于圖3中示出的中心軸20的對稱。因此,由于吸附板配置8/1、8/2,8/3的外側吸附板7的相對運動,也沒有削弱進入到引導框架9中的在根據圖1至3的操作狀態下已經知道的對稱負載傳輸。
[0053]在圖4至6中,支承結構6的平面范圍是最小的。在該操作狀態下,支承結構6能夠例如進入到沖孔機2的沖頭的空間受限區域中。在根據圖4至6的操作狀態下,支承結構6特別地能夠接收在沖孔機2上產生的直接在其生產位置處的已加工的產品。
[0054]特別從圖6可以看到,對應構成的支承結構6的互相相鄰的吸附板7以設置在一側上的突出部21和設置在另一側上的凹入部22互相接合。因此,互相相鄰的吸附板7互相鎖定。在進入根據圖6所示的位置的途中,設置在互相相鄰的吸附板7的突出部21上的吸盤23、24、25沿著X軸互相通過。由于吸附板7的互鎖便利性,支承結構6的吸盤23、24、25能夠互相相對特別靈活地配置。
[0055]在一方面由圖1至3中的吸附板7呈現的極限位置以及另一方面在圖4至6中呈現的極限位置之間的中間位置是可能的。特別地,能夠沿著X軸互相相對地定位吸附板配置8/1、8/2、8/3,不需要各個吸附板配置8/1、8/2、8/3的吸附板7也進行沿著Y軸的互相定位運動。另外,各個吸附板配置8/1、8/2、8/3的吸附板7能沿著Y軸互相相對地定位,不需要吸附板配置8/1、8/2、8/3也必須進行沿著X軸的互相定位運動。
[0056]在圖8中示出的支承結構26與根據圖1至7的支承結構6的不同僅在于設置作為支承結構節段的吸附板27的輪廓。與根據圖1至7的吸附板7不同,根據圖8的吸附板27具有直的縱向和橫向邊界,沒有突出部21和凹入部22。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在限定了工件支撐平面的工件支架上處理工件的裝置,包括: ?支承結構(6、26),所述支承結構以其主平面平行于所述工件支撐平面延伸,并且具有支承結構節段(7、27),所述支承結構節段對于其部件而言平行于所述支承結構(6、26)的主平面互相相鄰地配置并且限定了所述支承結構(6、26)在其主平面上的平面范圍, ?引導裝置(12),其設置用于所述支承結構節段(7、27),并且在其上引導支承結構節段(7、27),使得所述支承結構節段能平行于所述支承結構(6、26)的所述主平面被定位,和 ?保持元件(23、24、25),所述支承結構(6、26)的支承結構節段(7、27)設置有所述保持元件并且所述保持元件能被定位在要處理的工件上,以固定所述工件, 所述支承結構(6、26)的設置有保持元件(23、24、25)的支承結構節段(7、27)形成至少兩個節段配置,其能在所述引導裝置(12)上、受馬達控制地、互相相對地定位,同時改變所述支承結構(6、26)沿著跨越所述支承結構(6、26)的主平面的第一軸(X軸)的平面范圍,并且,其中的至少一個節段配置成為具有至少兩個支承結構節段(7、27)的多節段配置(8/1、8/2、8/3),所述支承結構節段(7、27)對于其部件而言沿著第二軸(Y軸)互相相鄰地配置,所述第二軸跨越所述支承結構(6、26)的主平面并且垂直于所述支承結構(6、26)的主平面的所述第一軸(X軸)延伸, 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多節段配置(8/1、8/2、8/3)的支承結構節段(7、27)能夠受馬達控制地互相相對地定位,同時改變所述支承結構(6、26)沿著所述支承結構(6、26)的主平面的所述第二軸(Y軸)的平面范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節段配置(8/1、8/2、8/3)和至少一個另外的節段配置能夠沿著所述支承結構出、26)的主平面的所述第一軸(X軸)受馬達控制地互相相對地定位,其中,所述多節段配置(8/1、8/2、8/3)和所述另外的節段配置能夠沿著所述支承結構出、26)的主平面的所述第一軸(X軸)通過共用的配置定位驅動裝置運動。
3.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之任一個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多節段配置(8/1、8/2,8/3)的至少兩個支承結構節段(7、27)能夠沿著所述支承結構(6、26)的主平面的所述第二軸(Y軸)受馬達控制地互相相對地定位,其中,所述支承結構節段(7、27)能夠沿著所述支承結構出、26)的主平面的所述第二軸(Y軸)通過共用的節段定位驅動裝置(13、15)運動。
4.根據權利要求2和/或權利要求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的配置定位驅動裝置和/或所述共用的節段定位驅動裝置(13、15)通過帶齒的傳動裝置(16/1、17、18 ;16/2、17、18 ;16/3、17、18)驅動地被連接到可互相相對定位的所述節段配置上,或者被連接到可互相相對定位的所述支承結構節段(7、27)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帶齒的傳動裝置(16/1、17、18;16/2、17,18 ;16/3、17、18)具有受共用的配置定位驅動裝置的共用驅動馬達驅動的驅動小齒輪,和/或,具有受共用的節段定位驅動裝置(13、15)的共用驅動馬達(13)驅動的驅動小齒輪(16/1、16/2、16/3),以及以受控的方式可被所述驅動小齒輪(16/1、16/2、16/3)定位的導軌(17、18),其中的導軌被連接到可互相相對定位的所述節段配置上,或者被連接到可互相相對定位的所述支承結構節段(7、27)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的節段定位驅動裝置(13、15)的共用驅動馬達(13)驅動所述共用的節段定位驅動裝置(13、15)的共用的驅動軸(15),所述共用的驅動軸(15)沿著所述支承結構(6、26)的主平面的所述第一軸(X軸)延伸,在其軸(15)上安裝有連接到各個多節段配置(8/1、8/2、8/3)上的帶齒的傳動裝置(16/1、17、18 ; 16/2、17、18 ; 16/3、17、18)的多個驅動小齒輪(16/1、16/2、16/3),對于所述驅動小齒輪(16/1、16/2、16/3)而言,能夠沿著所述支承結構(6、26)的主平面的所述第一軸(X軸)受馬達控制地互相相對地定位,并且,其中,所述驅動小齒輪(16/1、16/2、16/3)在每種情況下都與導軌(17、18)嚙合,所述導軌(17、18)也能沿著所述支承結構(6、26)的主平面的所述第一軸(X軸)受馬達控制地互相相對地定位,并且分別連接到可互相相對地定位的所述支承結構節段(7、27)之一上,并且能沿著所述支承結構(6、26)的主平面的所述第二軸(Y軸)受馬達控制地互相相對地定位。
7.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之任一個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沿著所述支承結構(6、26)的主平面的所述第一軸(X軸)受馬達控制地可互相相對地定位的節段配置中的一個節段配置在沿著所述支承結構出、26)的主平面的所述第一軸(X軸)進行相對定位運動期間沿著運動方向是固定的。
8.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之任一個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沿著所述支承結構(6、26)的主平面的所述第二軸(Y軸)受馬達控制地可互相相對地定位的至少一個多節段配置(8/1、8/2、8/3)的所述支承結構節段(7、27)中的一個支承結構節段(7、27)在沿著所述支承結構(6.26)的主平面的所述第二軸(Y軸)進行相對定位運動期間沿著運動方向是固定的。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多節段配置(8/1、8/2、8/3)包括奇數的支承結構節段(7、27),并且,其中中間的支承結構節段(7、27)設置為沿著運動方向固定的支承結構節段(7、27)。
10.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之任一個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多節段配置(8/1、8/2,8/3)具有用于該多節段配置(8/1、8/2、8/3)的所述支承結構節段(7、27)的沿著所述支承結構(6、26)的主平面的所述第二軸(Y軸)的運動中心,相對于該運動中心,所述支承結構節段(7、27)沿著所述支承結構(6、26)的主平面的所述第二軸(Y軸)對稱配置,并且,其中在所述運動中心一側上的一個或者多個所述支承結構節段(7、27)和在所述運動中心的另一側上的一個或者多個所述支承結構節段(7、27)能互相同步地并且在這方面沿著所述支承結構出、26)的主平面的所述第二軸(Y軸)的相對的方向、受馬達控制地、互相相對地定位。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節段配置(8/1、8/2、8/3)被安裝到具有運動中心的中心配置的所述引導裝置(12)上,沿著所述支承結構出、26)的主平面的所述第一軸(X軸)可選擇地被所述引導裝置(12)可定位地引導。
12.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之任一個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多節段配置(8/1、8/2,8/3)的所述支承結構節段(7、27)沿著所述支承結構(6、26)的主平面的所述第二軸(Y軸)互相相鄰地配置成排。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多個多節段配置(8/1、8/2、8/3)沿著所述支承結構(6、26)的主平面的所述第一軸(X軸)以成排的方式互相接續,支承結構節段(7.27)沿著所述支承結構出、26)的主平面的所述第二軸(Y軸)互相相鄰配置成排,不同的多節段配置(8/1、8/2、8/3)的支承結構節段(7、27)沿著所述支承結構(6、26)的主平面的所述第一軸(X軸)以成列的方式配置。
14.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之任一個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互相相鄰的支承結構節段(7.27)在到所述支承結構出、26)的主平面中的垂直投影上具有帶有突出部(21)和凹入部(22)的輪廓,所述突出部(21)和凹入部(22)以互相補足的方式構成,使得關聯的支承結構節段(7、27)能受馬達控制地互相相對地運動進入其中設置在一側上的所述突出部(21)被配置在設置在另一側上的所述凹入部(22)的內部的位置,并且,使得關聯的支承結構節段(7.27)能受馬達控制地互相相對地運動進入其中設置在一側上的所述突出部(21)被配置在設置在另一側上的所述凹入部(22)的外部的位置。
15.一種用于加工工件的機械設備,優選為一種用于機械切割工件的機械設備,該工件特別為金屬片,所述機械設備包括限定工件支撐平面的工件支架,并且包括用于在所述工件支架上處理工件的裝置(I),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在所述工件支架上處理工件的裝置(I)是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之任一個構成的。
【文檔編號】B23Q3/08GK104339221SQ201410363004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30日
【發明者】M·布施, P·德雷克斯勒 申請人:通快薩克森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鞍山市| 贵定县| 镇赉县| 清河县| 凭祥市| 澄迈县| 西贡区| 定结县| 沐川县| 将乐县| 高要市| 驻马店市| 遵义县| 丽江市| 乐昌市| 永安市| 轮台县| 汤原县| 肃宁县| 蒙自县| 秭归县| 九寨沟县| 中西区| 汤阴县| 白山市| 岳西县| 黑龙江省| 伊吾县| 钟祥市| 盘锦市| 金堂县| 榕江县| 噶尔县| 平乐县| 汉源县| 崇左市| 淮安市| 庆安县| 宁明县| 黄骅市| 防城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