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離合器壓盤的加工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全自動控制的離合器壓盤的加工裝置。
背景技術:
離合器壓盤中的鉸鏈座銷孔是離合器總成中的關鍵部位,其幾何狀態以及尺寸精度往往決定著離合器分離后的效果,從而影響車輛在運行過程的運行狀態、運行效果以及換擋平順等各個方面。
目前,傳統的鉸鏈座銷孔的加工方法是在搖臂鉆床上借助分度卡具通過鉆鉸孔工藝來完成,缺點是效率低,幾何狀態不穩定,導致離合器總成后分離狀態不佳,常常不能達到客戶的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加工效率高且能滿足加工精度要求的離合器壓盤鉸鏈座銷孔的加工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發明目的,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離合器壓盤鉸鏈座銷孔的加工裝置,包括
鉆孔導向單元,與控制器單元通訊連接,用于對離合器壓盤上的鉸鏈座進行定位導向;
鉆孔單元,與控制器單元通訊連接,用于對所述鉆孔導向單元定位導向的鉸鏈座進行鉆孔;
鉸孔單元,與控制器單元通訊連接,用于對所述鉆孔單元加工過的鉸鏈座上的鉆孔進行鉸孔;
工件分度單元,與控制器單元通訊連接,用于固定工件和旋轉工件,使得鉸鏈座上的加工中心與所述鉆孔單元、鉸孔單元成同一軸線;以及
控制器單元,控制鉆孔導向單元的導向與回位、控制鉆孔單元、鉸孔單元的工作時序并控制工件分度單元的旋轉角度與旋轉時間,用于對離合器壓盤上的各個鉸鏈座依次進行導向鉆孔后,通過工件分度單元的旋轉,將已加工過的鉆孔再依次進行鉸孔工序。
進一步的,所述鉆孔導向單元的下方設置有第一導軌,所述第一導軌安裝在機床的工作臺上。
所述鉆孔導向單元具有一導向臂,所述導向臂伸入到鉸鏈座之間的間隙內,所述導向臂上設有與鉆孔單元同一軸線的導向孔。
進一步的,所述鉆孔單元的下方設置有第二導軌,所述第二導軌安裝在機床的工作臺上。
進一步的,所述鉸孔單元的下方設置有第三導軌,所述第三導軌安裝在機床的工作臺上。
進一步的,所述工件分度單元的旋轉角度為60°。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在傳統機床的基礎上引入了數控技術,采用控制器控制各個加工單元,使其傳統機床變成自動化程度高的加工離合器壓盤鉸鏈座銷孔的專機,采用控制器的控制,可以達到加工精度高,定位準確,鉆鉸孔狀態一致性好,排除了人為因素影響,同時,采用分度單元的自動旋轉,加快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離合器壓盤鉸鏈座銷孔的加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種離合器壓盤鉸鏈座銷孔的加工裝置的結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如圖1、2所示,一種離合器壓盤鉸鏈座銷孔的加工裝置,包括鉆孔導向單元1、鉆孔單元2、鉸孔單元3、工件分度單元4和控制器單元5。
鉆孔導向單元1,與控制器單元5通訊連接,用于對離合器壓盤上的鉸鏈座進行定位導向;鉆孔導向單元1的下方設置有第一導軌,所述第一導軌安裝在機床的工作臺上。
離合器壓盤上的鉸鏈座7為多組,在本例中鉸鏈座為6組,每組鉸鏈座7由間隔一定距離的2個鉸鏈座單元8組成,鉆孔導向單元1導向定位時,是將導向臂6伸入到2個鉸鏈座單元8中的空隙內同時夾緊鉸鏈座單元8,導向臂6上設有導向孔10,主要是對鉆孔單元2中鉆頭進行導向。
鉆孔單元2,與控制器單元5通訊連接,用于對所述鉆孔導向單元1定位導向的鉸鏈座7進行鉆孔;鉆孔單元2的下方設置有第二導軌,所述第二導軌安裝在機床的工作臺上。
鉸孔單元3,與控制器單元5通訊連接,用于對所述鉆孔單元2加工過的鉸鏈座7上的鉆孔進行鉸孔;鉸孔單元3的下方設置有第三導軌,所述第三導軌安裝在機床的工作臺上。
工件分度單元4,與控制器單元5通訊連接,用于固定工件和旋轉分度工件,旋轉角度為60°,旋轉后使得鉸鏈座7上的加工中心與所述鉆孔單元2、鉸孔單元3成同一軸線;
控制器單元5,控制鉆孔導向單元1的導向與回位、控制鉆孔單元2、鉸孔單元3的工作時序并控制工件分度單元4的旋轉角度與旋轉時間,用于對離合器壓盤上的各個鉸鏈座7依次進行導向鉆孔后,通過工件分度單元4的旋轉,將已加工過的鉆孔再依次進行鉸孔工序。
本發明離合器壓盤鉸鏈座銷孔的加工裝置的加工過程為:先采用鉆孔導向單元將離合器壓盤鉸鏈座進行定位導向,待鉆孔單元對鉸鏈座進行鉆孔工序后,鉆孔導向單元回位,鉆孔單元退刀,同時工件分度單元自動旋轉工件60°,將下一組待加工的鉸鏈座旋轉成與鉆孔單元成同一軸線,此時,重復鉆孔導向單元導向定位,鉆孔單元鉆孔的工序,待已加工過的加工孔旋轉多次后,其加工孔的軸線與鉸孔單元的軸線成同一軸線后,鉸孔單元開始啟動,對已加工過的加工孔進行鉸孔工序,直至將所有的加工孔鉸孔完畢。
本發明在傳統機床的基礎上引入了數控技術,采用控制器控制各個加工單元,使其傳統機床變成自動化程度高的加工離合器壓盤鉸鏈座銷孔的專機,采用控制器的控制,可以達到加工精度高,定位準確,鉆鉸孔狀態一致性好,排除了人為因素影響,同時,采用分度單元的自動旋轉,加快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上述實施例并非是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凡是在本發明構思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本領域的專業人員能夠作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