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冷軋工藝領域,一種冷軋汽車板變截面軋制的軋機無擾動彎輥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冷軋帶材向高品質,高性能、降成本節能減排的方向發展。變截面汽車板冷軋機組用于軋制變截面鋼板,主要應用于汽車行業,為汽車的輕量化做出了貢獻。現如今石油價格高昂環境污染嚴重,為了節能減排,車身的輕量化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不但能夠減少車身鋼材的使用量還能夠減少燃油的使用,變截面薄板(TRB)正是這種適合于汽車車身輕量化的鋼板,因此得到了用戶的青睞,市場前景廣闊,需求旺盛。
為了滿足國內市場的需要,對變截面汽車板軋制設備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以往常規軋機工作輥彎輥系統一般布置在軋機機架上,工作輥彎輥缸是固定的。AGC缸動作時彎輥缸隨之動作。彎輥缸的活塞桿是能夠上升與下降的,通過彎輥缸活塞桿對工作輥軸承座施加的彎輥力,會依次通過工作輥輥身、支撐輥輥身、支撐輥軸承座,最終傳遞到AGC缸上。
工作輥彎輥系統和AGC高壓系統是同一個高壓系統。
常規軋機AGC缸有載調節速度≤2mm/sec,而變截面軋機AGC缸有載調節速度≤25mm/sec。
由于變截面軋制AGC缸需要頻繁動作,如果工作輥彎輥缸隨之動作,彎輥缸的頻繁動作就會對高壓系統有干擾,就會對AGC缸產生的軋制力和響應頻率都有大的干擾,滿足不了精度要求。由于變截面軋制的特殊性,軋機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很大的壓下量,這些干擾所產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技術實現要素:
根據上述提出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變截面軋機無擾動彎輥結構,用于解決現有的變截面軋機AGC缸需要頻繁動作,工作輥彎輥缸隨之動作,彎輥缸的頻繁動作就會對高壓系統有干擾,就會對AGC缸產生的軋制力和響應頻率都有大的干擾,滿足不了精度要求的缺點。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手段如下:
一種變截面軋機無擾動彎輥結構,包括上彎輥系統和下彎輥系統,所述的上彎輥系統和下彎輥系統結構相同,上下對稱設置;所述的下彎輥系統包括操作側彎輥組和傳動側彎輥組,所述的操作側彎輥組和傳動側彎輥組結構相同;所述的操作側彎輥組和傳動側彎輥組分別由入口側和出口側兩個相同的彎輥結構組成。
所述的彎輥結構包括下支承輥軸承座,所述下支承輥軸承座內設置有滑套,所述的滑套固定在支撐輥軸承座上,滑套固定在支撐輥軸承座內不動。所述的滑套內設置有彎輥缸活塞缸體,所述的彎輥缸活塞缸體能夠在滑套內上下滑動;所述的彎輥缸活塞缸體內的活塞同下工作輥彎輥缸活塞桿的一端固定連接,下工作輥彎輥缸活塞桿的另一端通過固定塊固定于下支承輥軸承座上,所述的下支承輥軸承座底部設置有AGC缸。
作為優選所述的AGC缸布置在軋機窗口底部,所述的AGC缸缸桿頭部與下支撐輥軸承座低端接觸。
作為優選下彎輥系統中的四個彎輥結構分別于下工作輥的入口側和出口側對稱設置,下工作輥安裝于下工作輥軸承座上,所述的下工作輥底部設置有下支撐輥。
作為優選上工作輥和下工作輥之間設置有被軋帶鋼。
本發明所述的變截面軋機無擾動彎輥結構,所述下支承輥軸承座內設置有滑套,滑套固定在支撐輥軸承座內不動。所述的滑套內設置有彎輥缸活塞缸體,彎輥缸活塞缸體能夠在滑套內上下移動。所述的彎輥缸活塞缸體內的活塞同下工作輥彎輥缸活塞桿的一端固定連接,下工作輥彎輥缸活塞桿的另一端通過固定塊固定于下支承輥軸承座上。將上彎輥系統設置在上支撐輥軸承座上,將下彎輥系統設置在下支撐輥軸承座上。這樣布置將上支承輥輥系、上工作輥輥系、上彎輥系統做成一個上部整體;將下支承輥輥系、下工作輥輥系、下彎輥系統做成一個下部整體。上工作輥彎輥力相當于上部整體的一個內力,只作用到上支承輥軸承座上,下工作輥彎輥力相當于下部整體的一個內力,只作用到下支承輥軸承座上,不會傳遞到AGC缸上,對AGC缸的響應頻率也沒有影響,提高軋制精度。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發明最大輥徑軋制狀態示意圖(圖中箭頭所示方向為軋制方向,A側為入口側,B側為出口側)。
圖2是本發明結構示意圖(圖中C側為操作側,D側為傳動側)。
圖3是本發明彎輥結構處的放大示意圖。
其中:1、下支承輥軸承座,2、固定塊,3、下工作輥彎輥缸活塞桿,4、彎輥缸活塞缸體,5、下工作輥軸承座,6、滑套,7、AGC缸,8、下支撐輥,9、下工作輥,10、被軋帶鋼。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到圖3所示,一種變截面軋機無擾動彎輥結構,包括上彎輥系統和下彎輥系統,所述的上彎輥系統和下彎輥系統結構相同,上下對稱設置;所述的下彎輥系統包括操作側彎輥組和傳動側彎輥組,所述的操作側彎輥組和傳動側彎輥組結構相同;所述的操作側彎輥組和傳動側彎輥組分別由入口側和出口側兩個相同的彎輥結構組成。
上彎輥系統和下彎輥系統分別具有4個相同的彎輥結構。
下彎輥系統中的四個彎輥結構分別于下工作輥9的入口側和出口側對稱設置,下工作輥9安裝于下工作輥軸承座5上,所述的下工作輥9底部設置有下支撐輥8。上工作輥和下工作輥9之間設置有被軋帶鋼10。
所述的彎輥結構包括下支承輥軸承座1,所述下支承輥軸承座1內設置有滑套6,所述的滑套6固定在支撐輥軸承座1上,所述的滑套6內設置有彎輥缸活塞缸體4,所述的彎輥缸活塞缸體4能夠在滑套6內上下滑動;所述的彎輥缸活塞缸體4內的活塞同下工作輥彎輥缸活塞桿3的一端固定連接,下工作輥彎輥缸活塞桿3的另一端通過固定塊2固定于下支承輥軸承座1上,這樣使下工作輥彎輥缸活塞桿3和下支承輥軸承座1相當于一個整體,二者保持相對位置不動。
所述的下支承輥軸承座1底部設置有AGC缸7。所述的AGC缸7布置在軋機窗口底部,所述的AGC缸7缸桿頭部與下支撐輥軸承座1低端接觸。
本發明所述的變截面軋機無擾動彎輥結構,具有的變截面軋機無擾動彎輥技術,能提高產品的精度,是變截面軋制的關鍵技術。
將上彎輥系統組成的上工作輥彎輥系統設置在上支承輥軸承座上,將下彎輥系統組成的下工作輥彎輥系統設置在下支承輥軸承座上,彎輥缸缸桿及活塞固定在支撐輥軸承座上,是不動的。而彎輥缸缸體設置在支承輥軸承座的滑套上,它是上、下移動的,通過它對工作輥軸承座施加彎輥力。
這種技術將上工作輥輥系、上彎輥系統、上支承輥輥系三者合成了上部整體,將下工作輥輥系、下彎輥系統、下支承輥輥系三者合成了下部整體,它們能夠一起上升與下降,上工作輥彎輥力相當于上部整體的一個內力,只作用到上支承輥軸承座上為止,下工作輥彎輥力相當于下部整體的一個內力,只作用到下支承輥軸承座上為止,不會干擾軋機其他設備,大大提高軋制精度。
當液壓系統供油,彎輥缸活塞缸體4能夠在滑套6內上下滑動,彎輥缸活塞缸體4外的凸臺插在下工作輥軸承座5的凹槽內,帶動下工作輥軸承座5一起上下移動,實現對下工作輥軸承座5施加彎輥力。
本發明所應用的軋機為全液壓推上結構,提供軋制力的AGC缸7布置在軋機窗口底部,通過液壓系統給油,AGC缸7的活塞桿上升與下降,將軋制力傳遞到下支撐輥軸承座上1,下支撐輥軸承座1帶動下支撐輥8,下支撐輥8輥面與下工作輥9輥面接觸,下工作輥9輥面與被軋帶鋼10表面接觸。實現將軋制力傳遞到了被軋帶鋼10上。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