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機加工器械領域和電動工具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齒輪自緊鉆夾頭和扁爪自緊鉆夾頭。
背景技術:
鉆夾頭是機械加工行業和電動工具行業普遍使用夾持鉆具的工具。
鉆夾頭一般是由鉆夾套、松緊撥環、連接塊、后蓋組成。在鉆夾套中,其軸向定位是利用連接塊來實現的,通過圓周向撥動插孔,使在松緊撥環內螺紋的作用下軸向移動,精確地自動定心并夾緊鉆具,工作時需要采用裝有不同鉆具(如中心鉆、鉆頭、鉸刀、絲錐等)的鉆夾頭時,可以松開定位螺釘,轉動扇形體到所需位置后,緊固定位螺釘,實現鉆夾頭多工位的移動。
現在市場上的鉆夾頭,按照夾持力從大到小分為三類:手緊鉆夾頭、扳手鉆夾頭和自緊鉆夾頭。三種鉆夾頭各有優缺點。其中,手緊鉆夾頭成本低,操作方便,重量輕,應用廣泛,但是其夾持力小,精度較低;扳手鉆夾頭的成本較低,應用廣泛,但是其操作較為不方便;自緊鉆夾頭夾緊力大,精度較高,但是其成本較高,重量較大,且操作不方便。
隨著時代的發展,由于自緊鉆夾頭的精度較高而使其應用越來越多,
現目前市場的自緊鉆夾頭主要有四種結構,分別為扁爪自緊鉆夾頭、齒輪自緊鉆夾頭和內螺紋及外螺紋自緊鉆夾頭。其中只有扁爪自緊鉆夾頭應用較多,其他三種在市場上只見文獻,不見或是很少見到產品。
這四種結構的鉆夾頭均是通過單頭螺紋將動力傳遞到夾爪上,實現夾爪在前體夾爪孔里的前后移動,進而實現夾緊或松開鉆具。
但是,在現有的方案中,在進行夾緊后,鉆夾頭反轉工作時,容易將鉆夾頭松開,使鉆頭脫落,無法完成反轉的工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止退裝置和自緊鉆夾頭,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提供的止退裝置和自緊鉆夾頭,包括后體、前體、多個夾爪和與所述夾爪數量相同的從動錐齒輪以及止退裝置;
所述后體設置在所述前體內;
所述后體的一端設置有主動錐齒輪;
所述主動錐齒輪的大端設置在靠近所述后體的一端;
所述后體的另一端設置有用于與外接設備連接的連接部;
所述主動錐齒輪設置在所述前體內,且與所述從動錐齒輪嚙合;
多個所述從動錐齒輪以所述主動錐齒輪的軸線為中心線均勻設置;
所述從動錐齒輪的內孔設置有內螺紋;
所述夾爪的一端設置有與所述從動錐齒輪的所述內螺紋配合使用的外螺紋;
所述前體上設置有能夠允許所述夾爪通過的夾爪孔和用于放置所述從動錐齒輪的錐齒輪孔;
所述前體的一端設置有與所述后體轉動連接的后孔;
所述后體、所述主動錐齒輪和所述前體同軸設置;
所述止退裝置包括前接合子和后接合子;
所述前接合子靠近所述后接合子的一側設置有第一斜齒;
所述后接合子靠近所述前接合子的一側設置有第二斜齒;
多個所述第一斜齒繞所述前接合子的軸線均勻設置;
多個所述第二斜齒繞所述后接合子的軸線均勻設置;
所述第一斜齒與所述第二斜齒嚙合,能夠使所述后接合子或前接合子轉動時,只能帶動所述前接合子或后接合子單向轉動;
所述前接合子固定設置在所述端蓋遠離所述前體的一側;
所述第一斜齒設置在所述前接合子遠離所述端蓋的一側;
所述后接合子與所述后套固定連接,且與所述前接合子嚙合。
進一步的,所述前體后部設置有將后體固定在前體后孔內的端蓋;
所述前接合子的內圈上設置有凸起或凹槽;
所述端蓋上設置有凹槽或凸起;
所述凸起設置在所述凹槽內,能夠使所述端蓋和所述前接合子沿徑向一同轉動,且在軸向只能滑鍵滑動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前接合子遠離所述后接合子的一側設置有彈性裝置。
進一步的,所述彈性裝置為波紋簧或壓簧。
進一步的,構成所述第一斜齒的所有面中,有且只有一個面與所述前接合子垂直。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斜齒設置在所述前接合子的內沿處;
所述第二斜齒設置在所述后接合子的內沿處;
或,
所述第一斜齒設置在所述前接合子的外沿處;
所述第二斜齒設置在所述后接合子的外沿處;
或,
所述第一斜齒布滿設置在所述前接合子靠近所述后接合子的側面上;
所述第二斜齒布滿設置在所述后接合子靠近所述前接合子的側面上。
進一步的,齒輪自緊鉆夾頭還包括開鎖套;
所述開鎖套同軸設置所述前體上;
所述開鎖套遠離所述前體的一端設置有開鎖鉤;
所述開鎖鉤與所述前接合子抵接,能夠將所述前接合子和所述后接合子分離。
進一步的,所述開鎖套遠離所述前體的一端同軸設置有后套;
所述后套套設在所述開鎖鉤上。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扁爪自緊鉆夾頭,其包括后套、后體、螺桿、前體、前套和多個夾爪以及止退裝置;
所述后體的一端設置有內孔,所述內孔為螺紋孔;
所述螺桿設置在所述內孔內,且與所述內孔螺紋連接;
所述螺桿遠離所述后體的一端設置有夾爪定位部;
所述夾爪定位部上設置有多個夾爪定位槽,能夠使所述夾爪只能在所述夾爪定位部上滑動;
所述后體的另一端設置有用于與外接設備連接的連接部;
所述后套的一端與所述前體固定連接,用于將所述后體固定在所述后套內,能夠使后體只能在后套內徑向轉動,而不會沿著軸向方向移動;也同時保證前體不會沿徑向轉動。
所述前體設置在所述前套內孔中,所述前套與所述后套固定連接,確保前體不會進行軸向移動。
所述前體上設置有夾爪滑道,能夠使所述夾爪只能在所述夾爪滑道內進行滑動;
所述后套、所述后體、所述前體、所述螺桿、所述前套和所述夾爪定位部同軸設置;
所述止退裝置包括前接合子和后接合子;
所述前接合子靠近所述后接合子的一側設置有第一斜齒;
所述后接合子靠近所述前接合子的一側設置有第二斜齒;
多個所述第一斜齒繞所述前接合子的軸線均勻設置;
多個所述第二斜齒繞所述后接合子的軸線均勻設置;
所述第一斜齒與所述第二斜齒嚙合,能夠使所述后接合子或前接合子轉動時,只能帶動所述前接合子或后接合子單向轉動;
所述前接合子與所述后套的后部連接;
所述第一斜齒設置在所述前接合子遠離所述前體的一側;
所述后接合子與所述后體固定連接,且與所述前接合子嚙合。
進一步的,所述的后套的遠離前體的一側設置有凹槽或凸起;
所述前接合子的內圈上設置有凸起或凹槽;
所述凸起設置在所述凹槽內,能夠使所述后套和所述前接合子沿徑向一同轉動,沿軸向滑鍵滑動。
本發明提供的齒輪自緊鉆夾頭和扁爪自緊鉆夾頭,通過在與相關部件連接的前接合子上以及在與前接合子嚙合的后接合子上分別設置第一斜齒和第二斜齒,再利用第一斜齒和第二斜齒的作用時的前接合子和后接合子之間只能進行單向的轉動的工作原理,進而保證了在鉆夾頭反轉時,不會將鉆頭松開,保證了自緊鉆夾頭的正常工作。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齒輪自緊鉆夾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提供的止退裝置的前接合子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提供的止退裝置的后接合子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提供的止退裝置的前接合子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提供的止退裝置的后接合子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提供的扁爪自緊鉆夾頭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前接合子;2:第一斜齒;3:凸起;4:后接合子;5:第二斜齒;6:前套;7:前體;8:從動錐齒輪;9:主動錐齒輪;10:夾爪;11:后體;12:端蓋;13:彈性裝置;14:后套;15:螺桿;16:夾爪滑道;17:開鎖套;18:開鎖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如附圖1-4所示,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齒輪自緊鉆夾頭,其包括后體11、前體7、多個夾爪10和與所述夾爪數量相同的從動錐齒輪8以及止退裝置;
所述后體11設置在所述前體7內;
所述后體11的一端設置有主動錐齒輪9;
所述主動錐齒輪9的大端設置在靠近所述后體11的一端;
所述后體11的另一端設置有用于與外接設備連接的連接部;
所述主動錐齒輪9設置在所述前體7內,且與所述從動錐齒輪嚙合8;
多個所述從動錐齒輪8以所述主動錐齒輪9的軸線為中心線均勻設置;
所述從動錐齒輪8的內孔設置有內螺紋;
所述夾爪10的一端設置有與所述從動錐齒輪8的所述內螺紋配合使用的外螺紋;
所述前體7上設置有能夠允許所述夾爪10通過的夾爪孔和用于放置所述從動錐齒輪8的錐齒輪孔;
所述前體7的一端設置有與所述后體11轉動連接的后孔;
所述后體11、所述主動錐齒輪9和所述前體7同軸設置;
所述止退裝置包括前接合子1和后接合子4;
所述前接合子1靠近所述后接合子4的一側設置有第一斜齒2;
所述后接合子4靠近所述前接合子1的一側設置有第二斜齒5;
多個所述第一斜齒2繞所述前接合子1的軸線均勻設置;
多個所述第二斜齒5繞所述后接合子4的軸線均勻設置;
所述第一斜齒2與所述第二斜齒5嚙合,能夠使所述后接合子4或前接合子1轉動時,只能帶動所述前接合子1或后接合子4單向轉動;
所述前接合子1固定設置在所述前體7遠離所述前體7的一側;
所述第一斜齒2設置在所述前接合子1遠離前體7的一側;
所述后接合子4與所述后套14固定連接,且與所述前接合子1嚙合。
在本發明中,如圖2和圖4可以看出,前接合子1和后接合子4上均設置有斜齒,前接合子1和后接合子4通過第一斜齒2和第二斜齒5嚙合后連接在一起,在正轉夾緊鉆具的過程中,前接合子1、后接合子4可以做相對的轉動,直到夾緊鉆具、且相對靜止自動嚙合為止。而在反轉工作時,夾緊鉆具后嚙合的前接合子1、后接合子4將前體7和后體11固定連接后,即可以進行反方向作業。如要更換鉆具,只需將前接合子1和后接合子4脫離嚙合狀態,就可以將前接合子1和后接合子4進行反轉的自由轉動,輕松的松開鉆具。
也就是說,止退裝置作用是:鉆夾頭正轉夾緊鉆具以及夾緊后工作的過程中,對夾緊力不會有絲毫的影響,或是對鉆夾頭對鉆具的夾緊不會有絲毫的影響;而在鉆夾頭反轉工作時,能夠最大限度的保持鉆夾頭對鉆具的原始夾緊力,完成鉆夾頭反轉工作的要求。否則,自緊鉆夾頭是無法進行反轉工作的。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發明中所指的正向轉動,均是指夾緊鉆具的方向。前接合子2和后接合子5夾緊的方向、或是正轉的方向恰恰是相反的。反轉亦是。但鉆夾頭反轉工作時的方向,即是本發明所述的后接合子反轉的方向,亦是后體反轉的方向。
在本實施例中,當鉆夾頭反轉時,需要保證后接合子4帶動前接合子1同步轉動;當鉆夾頭正轉時,需要保證鉆具在由松到夾緊的過程中,后接合子不能帶動前接合子1轉動。為實現上述兩種目標,特將第一斜齒2和第二斜齒5均繞各自的軸線進行均勻的環形設置,才能保證能夠得到最佳的效果。
本發明適用于所有將動力直接或間接通過螺紋、直接或間接傳遞到夾爪10上、驅動夾爪10前后移動的自緊鉆夾頭。
主動錐齒輪9和后體11一同設置在前體7的后孔內,從動錐齒輪8設置在前體7的錐齒輪孔內,且與主動錐齒輪9嚙合。由于后體11設置在前體7的后孔內,且后體11與前體7轉動連接。為保證后體11在前體7內的穩定性,避免其在轉動的過程中從后孔內竄出,在后體11遠離前體7的一端設置端蓋12,且端蓋12與前體7通過螺栓固定連接,進而將后體11固定在后孔內,使后體11只能進行徑向轉動而不能進行軸向移動,保證了后體11作業時的穩定性。前接合子1固定設置在端蓋12遠離前體7的一側;第一斜齒2設置在前接合子1遠離端蓋12的一側;后接合子4與后套14固定連接,且與前接合子1嚙合。
在使用時,可以在前體7上設置前套6,也可以是將前套6與前體7一體設置,前體7與前套6和端蓋12均是固定連接;端蓋12與前接合子2在軸向上是滑鍵滑動連接、在徑向上是固定連接;后接合子5與后體11固定連接,與后套也是固定連接。
鉆夾頭在工作前有兩種情況:
1)將鉆具由松到夾緊的過程是,在后接合子和后體均不轉動的情況下,用手正向轉動前套或是開鎖套,前套或是開鎖套帶動軸向固定連接的前體7,再同步帶動端蓋12和前接合子2正向轉動,前接合子在雙方斜齒的作用下,沿端蓋凹槽向前滑動,使前、后接合子脫離嚙合狀態,直到夾爪初始夾緊鉆具時,前、后接合子處于相對靜止的狀態,在彈性件13的作用下自動互相嚙合,將前體7和后體11固定連接成為一體;也可以將前、后套同時做相向的正轉方向轉動,帶動前體7和前接合子2、后體11和后接合子5做相向的正轉方向轉動,直到夾緊鉆具,前、后接合子嚙合為止,就可以開始鉆夾頭無論是正轉還是反轉的正常作業。
在工作時由于外接動力會比手動的初始夾緊力更大,后體會將后接合子帶動、相對前接合子做輕微的正向轉動,而前接合子是不轉動的,再次相對靜止后,前、后接合子又自動嚙合在一起。開始鉆夾頭正常的工作狀態。
即:在正轉夾緊鉆具的過程中,前、后接合子可以做相對的轉動,直到夾緊鉆具、且相對靜止自動嚙合為止。
2)而在反轉工作時,夾緊鉆具后自動嚙合的前、后接合子將前體7和后體11固定連接后,即可以進行反方向作業。
如要更換鉆具,只需將前、后接合子脫離嚙合狀態,就可以將前、后接合子進行反轉的自由轉動,輕松的松開鉆具。
優選的實施方式為,如圖2所示,所述前體7后部設置有將后體11固定在前體7的后孔內的端蓋12或是彈性擋圈;
所述前接合子1的內圈上設置有凸起3或凹槽;
所述端蓋12或是前體7的后部上設置有凹槽或凸起;
所述凸起3設置在所述凹槽內,能夠使所述前體7和所述前接合子1沿徑向一同轉動,在軸向只能滑鍵滑動連接。
凸起和凹槽的配合方式,可以是將凸起設置在前接合子1上,也可以是將凸起設置在前體7上,只要將相對應的凹槽設置在前體7或前接合子1上即可。
在本實施例中,前體7和端蓋12可以是一體設置,也可以是分開設置,其只要能夠對前接合子進行驅動即可。
優選的實施方式為,所述前接合子1遠離所述后接合子4的一側設置有彈性裝置13。
在本實施例中,在前接合子1遠離后接合子4的一側設置彈性裝置13,通過彈性裝置13的設置,能夠使得前接合子1和后接合子4之間始終具有一定的壓力。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彈性裝置13設置在前接合子1遠離后接合子4的一側,其還可以是設置在后接合子4遠離前接合子1的一側,也就是說,其只要能夠在保證前接合子1和后接合子4之間能夠進行直接接觸的同時,還能夠保證前接合子1或后接合子4有足夠的彈性空間,以便于在后接合子4轉動而前接合子1不轉動時,使得前接合子1或后接合子4有足夠的空間進行移動。
優選的實施方式為,所述彈性裝置13為波紋簧或壓簧。
在本實施例中,彈性裝置13為波紋簧或壓簧,通過波紋簧或壓簧給前接合子1足夠的彈性空間。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彈性裝置13為波紋簧或壓簧,但其不僅僅局限于上述兩種裝置,其還可以是其他的彈性裝置13,如可以是彈片、皮筋等裝置,其只要能夠將前接合子1和后接合子4始終保持接觸,且能夠隨時進行分離即可。
優選的實施方式為,構成所述第一斜齒2的所有面中,有且只有一個面與所述前接合子1垂直。
當鉆夾頭反向轉動時,第一斜齒2上與前接合子1垂直的面、第二斜齒5上與后接合子4垂直的面相互抵接,保持緊密的嚙合狀態,在后接合子4反向轉動時,通過垂直的面能夠給前接合子1最大的力,能夠同步帶動前接合子1轉動,同時,也便于在鉆夾頭靜止時,前接合子1與后接合子4很容易的分離。
還可以將構成所述第一斜齒2的所有面中,設置為有且只有一個面與所述前接合子1平行。
在第一斜齒2中,具有與前接合子1平行的平面,在第二斜齒5中,具有與后接合子4平行的平面。第一斜齒2上與前接合子1平行的平面與后接合子4相抵接,第二斜齒5上與后接合子4平行的平面與前接合子1抵接,進而能夠實現前接合子1和后接合子4之間的完美結合,縫隙較小,進而能夠減小整個止退裝置的體積,也能夠保證后接合子4轉動時,前接合子1的即時響應。
優選的實施方式為,所述第一斜齒2設置在所述前接合子1的內沿處;
所述第二斜齒5設置在所述后接合子4的內沿處;
或,
所述第一斜齒2設置在所述前接合子1的外沿處;
所述第二斜齒5設置在所述后接合子4的外沿處;
或,
所述第一斜齒2布滿設置在所述前接合子1靠近所述后接合子4的側面上;
所述第二斜齒5布滿設置在所述后接合子4靠近所述前接合子1的側面上。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斜齒2和第二斜齒5的設置方式有三種。
第一種方式是將第一斜齒2設置在前接合子1的內沿處,同時第二斜齒5設置在后接合子4的內沿處,如圖1和圖2所示。這樣的設置方式,第一斜齒2和第二斜齒5的嚙合位置在內部,從外側看不出具體的結構,能夠使整個裝置更加美觀。
第二種方式是將第一斜齒2設置在前接合子1的外沿處,同時第二斜齒5設置在后接合子4的外沿處,如圖3和圖4所示。這樣的設置方式,第一斜齒2和第二斜齒5的嚙合位置在外部能夠直接觀察到,能夠在后接合子4正轉而前接合子1不轉動的時候,對前接合子1與后接合子4的嚙合情況進行直觀的判斷。
第三種方式是將第一斜齒2設置在前接合子1靠近后接合子4的整個側面,第二斜齒5設置在后接合子4靠近前接合子1的整個側面。這樣的設置方式,既能夠直接觀察前接合子1和后接合子4的嚙合情況,又延長了前接合子1與后接合子4的嚙合長度,保證了兩者之間的受力穩定性。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請中,可以是上述的幾種設置方式,但其不僅僅局限于上述的設置方式,其還可以是如將第一斜齒2設置在前接合子1靠近后接合子4的整個側面,第二斜齒5設置在后接合子4的內沿或外沿處,也就是說,只要能夠通過后接合子4的反轉帶動前接合子1轉動,后接合子4正轉時前接合子1不轉動即可。
優選的實施方式為,齒輪自緊鉆夾頭還包括開鎖套17;
所述開鎖套17同軸設置所述前體7上;
所述開鎖套17遠離所述前套6的一端設置有開鎖鉤18;
所述開鎖鉤18與所述前接合子1抵接,能夠將所述前接合子1和所述后接合子4分離。
通過開鎖鉤18的設置,能夠將前接合子1向前體7的方向拉動,使前接合子1壓制彈性裝置13而使得前接合子1與后接合子4分離,進而在反向轉動后接合子4時,就不會帶動前接合子1一起轉動;當需要后接合子4帶動前接合子1轉動時,松開開鎖套17和開鎖鉤18,在彈性裝置13的作用下,前接合子1向靠近后接合子4的方向移動,前接合子1和后接合子4自動嚙合在一起,即可進行反向同步轉動。
優選的實施方式為,所述開鎖套17遠離所述前套6的一端同軸設置有后套14;
所述后套14套設在所述開鎖鉤18上。
通過后套14的設置,能夠將開鎖鉤18進行保護起來,避免外界環境對開鎖鉤18造成破壞。
同時也可以實施另外一種使前接合子1、后接合子4脫離嚙合的方案,即開鎖套17設置在靠近外接設備一側,在后接合子4靠近前接合子1的一端設置有開鎖鉤18,開鎖鉤18與后結合子4靠近前接合子1的一面抵接,在后接合子4和與后套14端(底)部之間設置有彈性件,只要將開鎖套17向外接設備方向拖動,皆可實現前接合子1和后接合子4的脫離嚙合的狀態。當松開開鎖套17時,后接合子4在彈性件的作用下向前接合子1方向軸向移動,與前接合子1嚙合在一起,即可以保證鉆夾頭正常工作的需要。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實施例中,以將開鎖鉤18向有彈性件的方向拉動來實現前后接合子4的分離,但其不僅僅局限于這一種方式,其也可以是將開鎖鉤18設置為推動靠近彈性件的接合子,同樣也可以實現將前接合子1和后接合子4脫離嚙合的狀態,也就是說,只要能夠前接合子1和后接合子4脫離嚙合的狀態即可。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自緊鉆夾頭,如圖6所示,其包括后套14、后體11、螺桿15、前體7、前套6和多個夾爪10以及止退裝置;
所述后體11的一端設置有內孔,所述內孔為螺紋孔;
所述螺桿15設置在所述內孔內,且與所述內孔螺紋連接;
所述螺桿15遠離所述后體11的一端設置有夾爪10定位部;
所述夾爪10定位部上設置有多個夾爪10定位槽,能夠使所述夾爪10只能在所述夾爪10定位部上滑動;
所述后體11的另一端設置有用于與外接設備連接的連接部;
所述后套14的一端與所述前體7固定連接,用于將所述后體11固定在所述后套14內,能夠使后體11只能在后套14內徑向轉動,而不會沿著軸向方向移動;
所述前體7上設置有夾爪滑道16,能夠使所述夾爪10只能在所述夾爪滑道16內進行滑動;同時內孔中設有螺桿15另一端的夾爪定位部,與夾爪10和夾爪滑動槽一起配合,保證夾爪只能沿軸向前后移動。
所述前套6與所述后套14固定連接,前體7設置于前套6的內孔中,確保前體7不會軸向移動。
所述后套14、所述后體11、所述前體7、所述螺桿15和所述夾爪10定位部及所述前套6同軸設置;
所述前接合子1與所述后套14滑鍵連接;
所述第一斜齒2設置在所述前接合子1遠離所述前體7的一側;
所述后接合子與所述后體11固定連接,且與所述前接合子1嚙合。
本發明適用于所有將動力直接或間接通過螺紋、直接或間接傳遞到夾爪10上,驅動卡爪前后移動的自緊鉆夾頭。
后體11的一端設置在前體7的后孔內,螺桿15的一端也設置在前體7的后孔內,螺桿15的另一端設置在后體11的內孔內,與內孔螺紋連接。前接合子1與后套14連接;第一斜齒2設置在前接合子1遠離前體7的一側;后接合子與后體11固定連接,且與前接合子1嚙合。
為保證后體11在前體7內的穩定性,避免其在轉動的過程中從后孔內竄出,在后體11遠離前體7的一端設置后套14,且后套14與前體7通過螺紋或是凹凸槽固定連接,進而將后體11固定在后套14的前內孔、前體7的后孔上方,使后體11只能進行徑向轉動而不能進行軸向移動,保證了后體11作業時的穩定性。
在使用時,前套6與后套14通過螺紋固定連接,將前體7固定在前套6內部,使前體7不能進行軸向移動,前體7通過螺紋或是凹凸槽與后套14固定連接,既能保證后體11只能徑向轉動、不能軸向移動,還能保證前體7不能進行徑向轉動。后體11設于后套14中,后體11靠近前體的一端設有內螺紋,與設有外螺紋的絲桿16螺紋連接,絲桿16靠近前體的一端設有夾爪固定槽,夾爪固定槽設置于前體7的內孔中,前體7遠離后體的一端設有夾爪滑動槽,當后體11在外接動力的帶動下轉動時,同步帶動通過螺紋配合的絲桿,絲桿再同步帶動夾爪10在前體7的夾爪滑動槽上前后移動,實現夾爪10的夾緊或是松開的工作過程。
前接合子1內側設有凸起,后套14后部外側設有軸向凹槽,前接合子1與后套14遠離前體的一端徑向固定連接、軸向滑鍵滑動連接,彈簧13設于前接合子1靠近前體的一端、后套14遠離前體的一端之間,后接合子4與后體靠近動力連接部的一端固定于后體連接。
優選的實施方式為,后套遠離前體的一側沿軸線方向上設置有凹槽;
所述前接合子1的內圈上設置有凸起3;
所述凸起3設置在所述凹槽內,能夠使所述后套14和所述前接合子1沿徑向一同轉動,在軸向滑鍵滑動。
在本實施例中,也設置有開鎖套17,開鎖套17套設在后套14遠離前體7的一側的外部,開鎖套17與后套14在徑向固定連接、在軸向上滑鍵滑動連接。開鎖套17上設置有開鎖鉤18,開鎖鉤18設置于前接合子1和后接合子4之間。鉆夾頭在靜止狀態或是在夾緊鉆具后的工作的狀態,前接合子1和后接合子4都是處在自動嚙合的狀態。當前接合子1和后接合子4需要脫離嚙合狀態時,只需要將開關套向前接合子1和后接合子4設置有彈性件的一側,沿軸向拉動或是推動,既可以實現上述目的,完成鉆夾頭對鉆具的更換的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開鎖套17也可以套設在后接合子4的外部,開鎖鉤18設置于前接合子1和后接合子4之間,無論推動還是拉動開鎖套17,通過開鎖鉤18同樣可以實現脫離前接合子1和后接合子4嚙合的狀態。
本發明提供的止退裝置和自緊鉆夾頭,通過前接合子1和后接合子4上分別設置第一斜齒2和第二斜齒5,再利用第一斜齒2和第二斜齒5的作用時的前接合子1和后接合子4之間只能進行單向的轉動,進而保證了在鉆夾頭反轉時,不會將鉆頭松開,保證了自緊鉆夾頭的正常工作。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