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點火開關彈片制作模具,特別涉及一種點火開關彈片冷沖模裝置。
背景技術:
對于點火開關彈片沖壓生產而言,彈片體積小,工序繁雜,單工位模具結構單一,用于生產彈片,不僅生產效率低,而且成本高;結構復雜的模具工位較少,不利于產品的沖壓成型。而連續模,采用壓力機在一次沖壓行程中,采用帶狀沖壓原材料,在一副模具上用幾個不同的工位同時完成多道沖壓工序的冷沖模,模具每沖壓完成一次,料帶定距移動一次,直至產品加工完成。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加工效率高的用于生產點火開關彈片的冷沖模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點火開關彈片冷沖模裝置,包括有上模具和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間依次設有第一水平方向定位工位、第二豎直方向定位工位、第三定位沖孔工位、第四上半圓沖邊工位、第五下半圓沖邊工位、第六彈片成型工位、第七切斷出件工位,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間還設有將工件在各工位傳送的輸送裝置,所述第三定位沖孔工位包括沖孔針和配合沖孔,所述輸送裝置包括插刀、傳動件、輸送定位針和復位彈簧,所述插刀具有斜面刀口,所述插刀的斜面刀口朝后設置,所述插刀在上模具上設有兩個,且分別設置在工件兩外側,所述下模具設有可橫向移動的兩個傳動件,所述兩個傳動件分別與插刀的斜面刀口相對應,所述傳動件與輸送定位針傳動連接,上下模具壓合時,所述插刀下壓推動傳動件和輸送定位針向后方運動,所述輸送定位針帶動工件定距向后傳送,所述傳動件與復位彈簧連接。
所述第四上半圓沖邊工位、第五下半圓沖邊工位和第六彈片成型工位間隔設置,所述第六彈片成型工位和第七切斷出件工位相鄰設置。
所述第四上半圓沖邊工位、第五下半圓沖邊工位、第六彈片成型工位和第七切斷出件工位均設有相對應的工位定位針。
所述傳動件與插刀相對設有配合斜面。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將工程模變為連續模,而且只占用一臺沖床,大大提升了彈片生產效率并節約了成本;輸送裝置設置在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間,保證工件輸送的一致性和同步性,結構更加簡單。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中上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下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表示了本發明的結構,下面再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有關細節。該點火開關彈片冷沖模裝置,包括有上模具1和下模具2,所述上模具1和下模具2屬于制造點火開關彈片的連續模。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間依次設有第一水平方向定位工位、第二豎直方向定位工位、第三定位沖孔工位、第四上半圓沖邊工位、第五下半圓沖邊工位、第六彈片成型工位、第七切斷出件工位,所述上模具1和下模具2之間還設有輸送裝置3,所述輸送輸送的作用是,定距傳送工件依次通過上述工位。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輸送裝置銜接于第七切斷出件,即在第七切斷出件后方。
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定位工位包括左右兩側相對設置的兩定位塊4,所述定位塊4設置在下模塊2,兩定位塊4能夠定位住帶狀工件,防止帶狀工件左右移動。
所述第二豎直方向定位工位包括左右兩側兩對設置的兩壓塊5,所述壓塊5設置在下模塊2,所述兩壓塊5不僅能夠防止帶狀工件左右移動,還能壓住帶狀工件,防止帶狀工件上翹。
所述第三定位沖孔工位包括左右兩側相對設置的兩沖孔針6和左右兩側相對設置的兩配合沖孔7,所述沖孔針6設置在上模具1,所述配合沖孔7設置在下模具2,上模具1和下模具2壓合時,沖孔針6在帶狀工件的左右兩內側分別沖出兩個定位孔。
第四上半圓沖邊工位包括上半月形沖刀8、上半月形沖孔9、上半工位定位針10,所述上半月形沖刀8設置在上模具1,上半月型沖孔9設置在下模具2,上模具1和下模具2壓合時,上半月形沖刀8在帶狀工件上沖出上半月形的孔,所述上半工位定位針10插入帶狀工件的定位孔中,起到在沖壓時定位工件的作用。
所述第四上半圓沖邊工位、第五下半圓沖邊工位間隔設置,防止兩工位相鄰太近,易變形,影響沖壓質量。
第五下半圓沖邊工位包括下半月形沖刀11、下半月形沖孔12、下半工位定位針13,所述下半月形沖刀11設置在上模具1,下半月型沖孔12設置在下模具2,上模具1和下模具2壓合時,下半月形沖刀11在帶狀工件上沖出下半月形的孔,所述下半工位定位針13插入帶狀工件的定位孔中,起到在沖壓時定位工件的作用。
所述第五下半圓沖邊工位和第六彈片成型工位間隔設置,防止兩工位相鄰太近,易變形,影響沖壓質量。
所述第六彈片成型工位包括圓形成型上模具14、圓形成型下模具15和成型工位定位針16,所述圓形成型上模具14設置在上模具1,所述圓形成型下模具15設置在下模具2,上模具1和下模具2壓合時,圓形成型上模具14和圓形成型下模具15對上半月形和下半月行之間的圓形工件進行沖壓成型,所述成型工位定位針16插入帶狀工件的定位孔中,起到在沖壓時定位工件的作用。
所述第六彈片成型工位和第七切斷出件工位相鄰設置,第七切斷出件工位包括圓環型沖刀17、出件孔18和切斷工位定位針19,所述圓環型沖刀17設置在上模具1,所述出件孔18設置在下模具2,上模具1和下模具2壓合時,圓環型沖刀17將成型工件切斷,成型工件從出件孔18中掉落至收集箱中,切斷工位定位針19插入帶狀工件的定位孔中,起到在沖壓時定位工件的作用。
所述輸送裝置包括插刀20、傳動件21、輸送定位針22和復位彈簧,所述插刀20具有斜面刀口,所述插刀20的斜面刀口朝后設置,所述插刀20在上模具1上設有兩個,且分別設置在工件兩外側,所述下模具2設有可在傳送方向前后移動的兩個傳動件21,傳動件21設置下模具1的凹槽23中,所述兩個傳動件21分別與插刀20的斜面刀口相配合,即所述傳動件21與插刀20相對設有配合斜面。所述傳動件21與輸送定位針22傳動連接,所述凹槽23后方設有滑軌24,所述輸送定位針22伸出滑軌24,用于插入帶狀工件的定位孔,所述輸送定位針22帶動工件沿著滑軌24定距向后傳送,所述傳動件21與復位彈簧連接,所述復位彈簧帶動輸送定位針22沿著滑軌向前移動進行復位。輸送裝置原理:輸送定位針插入帶狀工件的定位孔,上模具和下模具壓合時,所述插刀下壓插入凹槽,推動傳動件和輸送定位針向后方運動,即帶動帶狀工件向后方運動完成輸送工作,上模具上升,輸送定位針下降,傳動件由復位彈簧帶動進行復位,輸送定位針復位后上升直至伸出滑軌插進下一對定位孔,進行下一輪的輸送工作。
綜上所述,以上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