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鉚砧外套筒、下鉚砧及自動鉆鉚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鉆鉚零、部件及鉆鉚設備,具體涉及一種下鉚砧外套筒、下鉚石占及自動鉆鉚機。
【背景技術】
[0002]下鉚砧是組成自動鉆鉚機的主要部件之一,其可與自動鉆鉚機上部的壓力腳襯套配合將飛機機身蒙皮壁板中的長桁和蒙皮夾緊,以進行鉆孔-密封-鉚接等一系列加工操作。現有的下鉚砧包括下鉚砧外套筒和設置在下鉚砧外套筒內部的鉚桿,鉚桿可做軸向運動使其上端的鉚頭頂部表面與下鉚砧外套筒的頂部表面齊平進行鉚接加工。
[0003]現有的下鉚砧外套筒包括豎直的桿部和設于桿部下端的套筒底座,桿部和套筒底座內設有鉚桿導孔。為了保證自動鉆鉚過程中飛機機身蒙皮壁板能夠盡量大地開敞,下鉚砧外套筒的桿部應當在承受擠壓力允許的前提下做得盡量細,因此該桿部多為圓柱形或橢圓柱形結構;通常根據鉆鉚用鉚釘的不同,選用具有不同粗細桿部的下鉚砧外套筒。下鉚砧外套筒的頂部表面為下鉚砧與壓力腳襯套配合夾緊時的工作面,現有的下鉚砧外套筒的頂部表面都是與其桿部相匹配的圓形或橢圓形,有時為了避讓機身蒙皮壁板結構或保證機身蒙皮壁板下部長桁最小邊距,通常將下鉚砧外套筒的頂部表面局部切除,形成不完整圓形或橢圓形夾緊工作面。
[0004]自動鉆鉚過程中,由于下鉚砧外套筒的頂部表面面積較小,再加之局部邊緣部分被切除使夾緊的接觸面積更小,因此往往會對加工的產品造成損傷。例如:鉆孔、鉚接鉚釘的瞬間,在夾緊力和壓鉚力的作用下會在飛機機身蒙皮壁板下部長桁和上部蒙皮表面產生壓痕和鼓包,尤其是在鉆鉚機身薄蒙皮壁板時更為明顯。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降低對加工產品表面損傷的下鉚砧外套筒。
[0006]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下鉚砧外套筒,包括豎直的桿部和設于桿部下端的套筒底座,所述桿部的上端設有加強部,所述加強部的上表面為夾緊工作面,所述夾緊工作面的面積大于桿部橫截面的面積。
[0007]進一步的是,所述加強部與桿部以及桿部與套筒底座均為一體式結構。
[0008]進一步的是,所述夾緊工作面呈正方形。
[0009]進一步的是,所述加強部和桿部上端上設有避讓缺口;所述夾緊工作面的其中一邊與該下鉚砧外套筒內的鉚桿導孔相切,所述避讓缺口由該邊所在的豎直平面與一水平面構成的L形截面切得。
[0010]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下鉚砧,包括上述任意一種下鉚砧外套筒、鉚桿及安裝在鉚桿上端的鉚頭;所述鉚桿設置在下鉚砧外套筒內的鉚桿導孔中,并可沿鉚桿導孔的軸向運動使鉚頭的頂部表面與下鉚砧外套筒的夾緊工作面齊平。
[0011]進一步的是,所述鉚頭可拆卸地設置在鉚桿的上端。
[0012]進一步的是,該下鉚砧還包括基座和緊固件;所述下鉚砧外套筒安裝在基座上,并通緊固件與基座連接在一起;所述鉚桿上設有桿肩部,所述桿肩部下側的鉚桿桿段穿過基座,且鉚桿的下端由基座的下表面穿出。
[0013]進一步的是,所述緊固件為螺釘,所述螺釘為四個并呈矩形分布設置于基座的底部。
[0014]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自動鉆鉚機,包括上述任意一種下鉚砧。
[001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置加強部,使得下鉚砧外套筒頂部的夾緊工作面面積增大,使下鉚砧外套筒與加工的產品的接觸工作面擴大,在夾緊產品進行鉆鉚加工時,夾緊力和鉚接作用力擴散,降低了對加工產品表面造成的損傷;當夾緊工作面的面積足夠大時,可避免對加工產品表面造成損傷。例如:應用該下鉚砧外套筒對飛機機身蒙皮壁板中的長桁和蒙皮夾緊時,由于夾緊力和鉚接作用力擴散,可避免機身蒙皮壁板中長桁接觸面和蒙皮上表面出現壓痕和鼓包。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中下鉚砧外套筒的實施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圖1中夾緊工作面的俯視圖;
[0018]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下柳站的實施結構不意圖;
[0019]圖中標記為:桿部11、套筒底座12、加強部13、夾緊工作面131、避讓缺口14、基座2、鉚桿3、鉚頭4、緊固件5。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21]結合圖1和圖2所示,下鉚砧外套筒,包括豎直的桿部11和設于桿部11下端的套筒底座12,所述桿部11的上端設有加強部13,所述加強部13的上表面為夾緊工作面131,所述夾緊工作面131的面積大于桿部11橫截面的面積。其中,下鉚砧外套筒的內部設有豎直貫穿其的鉚桿導孔,且鉚桿導孔位于套筒底座12內的孔段的直徑大于其位于桿部11內的孔段;通常,所述加強部13與桿部11以及桿部11與套筒底座12均為一體式結構,通過切削加工而成。加強部13的上表面,即夾緊工作面131為水平面,鉚桿導孔的上端位于該面上,如圖2所示。與現有的下鉚砧外套筒相比,該下鉚砧外套筒中夾緊工作面131的面積更大,鉆鉚加工過程中作用在加工產品單位面積上的夾緊力和鉚接力較小,因此能夠降低對加工產品的損傷。夾緊工作面131可以有多種實施方式,其通常為菱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或正方形,優選為正方形。
[0022]為了利于對產品的鉆鉚加工,再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加強部13和桿部11上端上設有避讓缺口 14;所述夾緊工作面131的其中一邊與該下鉚砧外套筒內的鉚桿導孔相切,所述避讓缺口 14由該邊所在的豎直平面與一水平面構成的L形截面切得;其中,該邊是指夾緊工作面131上的與鉚桿導孔相切的邊。該避讓缺口 14可避讓飛機機身蒙皮壁板的某些結構,保證鉆鉚加工時下鉚砧與機身蒙皮壁板下部長桁的最小邊距。
[0023]如圖3所示,下鉚砧,包括上述任意一種下鉚砧外套筒,還包括鉚桿3及安裝在鉚桿3上端的鉚頭4;所述鉚桿3設置在下鉚砧外套筒內的鉚桿導孔中,并可沿鉚桿導孔的軸向運動使鉚頭4的頂部表面與下鉚砧外套筒的夾緊工作面131齊平。鉚桿3主要由上段較細的桿段和下段較粗的桿段構成,其與鉚桿導孔相對應;下段較粗的桿段可避免鉚桿3上升超程。
[0024]為了便于鉚頭4的更換,所述鉚頭4可拆卸地設置在鉚桿3的上端。
[0025]具體的,所述下鉚砧還包括基座2和緊固件5;所述下鉚砧外套筒安裝在基座2,并通緊固件5與基座2連接在一起;所述鉚桿3上設有桿肩部31,所述桿肩部31下側的鉚桿3桿段穿過基座2上,且鉚桿3的下端由基座2的下表面穿出。桿肩部31設置在鉚桿3下段較粗的桿段上,可避免鉚桿3穿出基座2。優選的,所述緊固件5為螺釘,所述螺釘為四個并呈矩形分布設置于基座2的底部。
[0026]自動鉆鉚機,包括上述任意一種下鉚砧;通常,下鉚砧安裝在自動鉆鉚機的上部壓力腳正下方的轉臺上的。鉆鉚加工時,下鉚砧通過下鉚砧外套筒的夾緊工作面131與壓力腳襯套下端的工作面配合將待加工的產品夾緊。
【主權項】
1.下鉚砧外套筒,包括豎直的桿部(11)和設于桿部(11)下端的套筒底座(12),其特征在于:所述桿部(I I)的上端設有加強部(13),所述加強部(13)的上表面為夾緊工作面(131),所述夾緊工作面(131)的面積大于桿部(11)橫截面的面積。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下鉚砧外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部(13)與桿部(11)以及桿部(I I)與套筒底座(12)均為一體式結構。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鉚砧外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夾緊工作面(131)呈正方形。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下鉚砧外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部(13)和桿部(11)上端上設有避讓缺口(14);所述夾緊工作面(131)的其中一邊與該下鉚砧外套筒內的鉚桿導孔相切,所述避讓缺口(14)由該邊所在的豎直平面與一水平面構成的L形截面切得。5.下鉚砧,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下鉚砧外套筒、鉚桿(3)及安裝在鉚桿(3)上端的鉚頭(4);所述鉚桿(3)設置在下鉚砧外套筒內的鉚桿導孔中,并可沿鉚桿導孔的軸向運動使鉚頭(4)的頂部表面與下鉚砧外套筒的夾緊工作面(131)齊平。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下鉚砧,其特征在于:所述鉚頭(4)可拆卸地設置在鉚桿(3)的上端。7.如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下鉚砧,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基座(2)和緊固件(5);所述下鉚砧外套筒安裝在基座(2)上,并通緊固件(5)與基座(2)連接在一起;所述鉚桿(3)上設有桿肩部(31),所述桿肩部(31)下側的鉚桿(3)桿段穿過基座(2),且鉚桿(3)的下端由基座(2)的下表面穿出。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下鉚砧,其特征在于:所述緊固件(5)為螺釘,所述螺釘為四個并呈矩形分布設置于基座(2)的底部。9.自動鉆鉚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5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下鉚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下鉚砧外套筒、下鉚砧及自動鉆鉚機,解決了現有鉆鉚零、部件加工時容易對產品表面造成損傷的問題。下鉚砧外套筒,包括豎直的桿部和設于桿部下端的套筒底座,所述桿部的上端設有加強部,所述加強部的上表面為夾緊工作面,所述夾緊工作面的面積大于桿部橫截面的面積。下鉚砧,包括上述的鉚砧外套筒。自動鉆鉚機,包括上述的下鉚砧。通過設置加強部,使得下鉚砧外套筒頂部的夾緊工作面面積增大,使下鉚砧外套筒與加工的產品的接觸工作面擴大,在夾緊產品進行鉆鉚加工時,夾緊力和鉚接作用力擴散,降低了對加工產品表面造成的損傷;當夾緊工作面的面積足夠大時,可避免對加工產品表面造成損傷。
【IPC分類】B23P23/02
【公開號】CN205386721
【申請號】CN201620074518
【發明人】余湘錦
【申請人】中航成飛民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
【公開日】2016年7月20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