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實用新型屬于管材折彎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穩定型彎管機。
背景技術:在管材加工處理過程中,通常需要對管材進行折彎處理,目前對管材進行折彎處理一般是采用機械折彎設備進行,包括半自動彎管機以及手動彎管機等,而不管是自動彎管機以及手動彎管機都是采用冷壓折彎工藝進行,但是這種機械折彎設備的自動化程度不是很高,不能適用生產加工的自動化程度的需要?,F有的彎管機彎曲鋼管等材料時彎曲度受到鋼管模具的限制,不能隨意改變彎曲弧度,如果要彎曲其他的弧度,只能更換模具,造成資料的浪費與成本的增加,影響鋼管的正常彎曲和彎曲精度,降低了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穩固、操作方便、彎折角度可調的穩定型彎管機。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穩定型彎管機,包括呈圓環形柱體結構的工作臺和設于工作臺中心的彎曲機構,所述彎曲機構包括殼體、垂直設于殼體內的轉軸、用于固定管料的夾持件及可拆卸連接于殼體內的定型件,所述殼體上水平貫穿設有進料口和出料口,殼體的側壁設有供定型件進出的通孔,定型件的第一側壁向外延伸形成可與殼體外壁螺接的凸緣,定型件的第二側壁上向內凹陷形成定位部;所述夾持件包括設于殼體內呈環形結構的限位輪、設于限位輪中心的至少兩個夾具、設于夾具上的連接件及與連接件配合的驅動件,所述驅動件包括與連接件相連的齒輪和驅動齒輪轉動的驅動桿;所述工作臺的上表面設有沿周向布設的第一軌道,該第一軌道上設有在外力驅動下可沿第一軌道運動的第一推動件,該第一推動件的側壁上設有弧形凹槽,所述工作臺的上表面還設有與第一軌道適配的刻度區。更換定型件時,由于定型件上的定位部弧形角度相應發生改變,從而改變了管料的彎曲角度;而與電機電連的第一推動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人工成本;刻度區的設置可以直觀地調節管料彎曲的幅度,操作方便;夾持件可以根據管料的直徑進行調節,并將其穩定支撐。進一步的,所述工作臺的上表面還設有第二軌道,該第二管道上設有第二推動件。第二推動件可以協助第一推動件實現管料的彎曲。進一步的,所述通孔的直徑是管料直徑的2-10倍。增大了管料可以彎曲角度的范圍。進一步的,所述刻度區上設有可上、下伸縮的限位塊。當達到目標彎曲度時,可以立刻停止管料繼續向前運動。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運行穩固,彎曲角度范圍廣,工作效率高,生產成本低。附圖說明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一。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二。圖3為殼體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夾持件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管料與轉軸、定型件的配合結構俯視示意圖。圖6為定型件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方案,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參照圖1-6所示,一種穩定型彎管機,包括呈中空的圓環形柱體結構的工作臺1,置于中空部位的彎曲機構。彎曲機構包括方形殼體2、垂直地設在殼體2內的轉軸21、用于固定管料5的夾持件及可拆卸連接在殼體2內的定型件3。殼體2上設有貫穿其左、右側壁的進料口22和出料口,殼體2的前側壁設有通孔23,通孔23的直徑一般為待彎曲管料5的2-10倍,殼體2內垂直設有轉軸21,該轉軸21穿出殼體2的頂面。殼體2的內壁連接有呈環形結構的限位輪41,該限位輪41上開設有至少兩個貫穿的限位孔411,且限位孔411由限位輪41靠近圓心的位置向外輻射分布。限位輪41的中空位置設有至少兩個夾具42,夾具42上固定連接有連接件43,該連接件43上垂直連接有連軸,連軸穿過限位孔411與齒輪44相連,驅動件包括與連軸相連的齒輪44和驅動桿45,齒輪44與限位輪41相連,驅動桿45與氣缸相連,驅動桿45的外壁設有與齒輪44配合的齒部451。當管料5的外徑較大時,氣缸驅動驅動桿45運動,帶動齒輪44順時針轉動,從而連接件43向限位孔411上與限位輪41圓心遠離的位置運動,兩夾具42之間的空間增大,可夾持的管料5半徑增大;同樣的,當管料5的外徑較小時,氣缸驅動驅動桿45運動,帶動齒輪44逆時針轉動,從而連接件43向限位孔411上與限位輪41圓心靠近的位置運動,兩夾具42之間的空間變小,可夾持的管料5半徑變小。具體控制結構為現有技術可以實現,不再贅述。定型件3通過通孔23進入殼體2內,殼體2的內壁上設有用于支撐定型件3的凸沿17,定型件3包括第一側壁和與第一側壁相對的第二側壁,第一側壁兩側向外延伸形成凸緣31,凸緣31上設有供螺絲穿過的開孔,第二側壁上向內凹陷形成具有弧形結構的定位部32,不同定型件的定位部弧度各不相同。工作臺1的上表面設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第一軌道11,第一軌道11可以延伸整個工作臺1設置,以適應當殼體2旋轉改變進料口22的朝向。第一軌道11上滑動設有與電機電連的第一推動件12,第一推動件12的側壁上向內凹陷形成弧形凹槽121,該弧形凹槽121的弧度與管料5的外徑適配,即其弧度不小于管料5的外徑。第一軌道11與工作臺1的邊緣之間還設有刻度區13,該刻度區13上標示有角度數值,可以直觀地看見管料5彎曲的角度。為了在彎曲機構停止工作時,盡快停止管料5及第一推動件12的運動,可以在刻度區13上設有限位塊16,該限位塊16可以彈出工作臺1的上表面阻止管料5繼續向前運動,當不需要時,限位塊16可以收納回工作臺1內部,限位塊16的彈出和收縮為現有技術,不再贅述。為了增加對管料5的推動力,可以在殼體2和第一軌道11之間設置第二軌道14,第二軌道14上滑動連接有與電機電連的第二推動件15,第二推動件15的側壁上設有與管料5外徑適配的弧形凹槽。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將待處理的管料5送入進料口22,夾具42將管料5固定住,選擇具有合適弧度定位部32的定型件3,通過凸緣31將其螺接于殼體2,轉動轉軸21,同時啟動第一推動件12和第二推動件15,推動管料5向前運動,實現管料5的彎折,通過觀察刻度區13,當達到目標彎曲度時,通過控制件將設置在刻度區13目標彎曲刻度上的限位塊16從工作臺1內彈出,在關閉電機的同時,限位塊16彈出阻止管料5繼續運動彎折,完成后松開夾持件,將管料5從殼體2內取出。上述具體實施方式用來解釋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是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限制,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對本實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變,都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