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沖壓成型生產線。
背景技術:
當前熱沖壓成型生產線分為連續式輥底加熱爐生產線和多層箱式加熱爐生產線。其中,連續式輥底加熱爐生產線由機器人將被加熱坯料送至加熱爐滾動進口端,被加熱坯料在加熱爐內連續由單向滾動滾輪水平送進加熱,直至被送至加熱爐出口端,再由機器人夾拾并送入壓機。由于坯料需要邊加熱、保溫邊連續送進壓機,而加熱保溫時間至少需要300秒,這就要求坯料在爐膛內從進口端到出口端的移送時間為300秒,且還需要確保該加熱爐能夠支持壓機的生產量,即保證一定的生產節拍,因此,該種生產線的加熱爐的爐膛很長,通常為數十米、占地面積大。
而多層箱式加熱爐生產線,則是依靠同一個機器人的端拾器伸入到多層箱式加熱爐的各層爐膛內,從某層的同一個爐門放入被加熱坯料,加熱保溫后夾拾并取出已加熱坯料,該方式的機器人被占用時間長,導致生產效率較低,同時機器人端拾器/機械手進出爐膛取送坯料用時遠比坯料由滾輪送出長很多,進一步導致生產效率下降。而且機械手的端拾器必須能夠耐爐膛內的高溫,因此需選用反復耐溫度變化材料,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熱沖壓成型生產線,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熱沖壓成型生產線,包括:護欄,設置在所述護欄內的拆垛小車、進料機器人、加熱爐、壓機上料機器人、壓機和板鏈輸送機,其中,所述加熱爐為平行設置的兩組,包括上料區、爐膛和出料區,所述上料區和出料區均采用滾動式升降平臺,所述爐膛內設置有多 層滾動臺,加熱時坯料在所述多層滾動臺上靜止不動或做往復移動;所述進料機器人設置在拆垛小車與上料區之間,所述壓機的位置與所述出料區對應,所述壓機上料機器人位于所述加熱爐與壓機之間,所述板鏈輸送機設置在壓機的出料端。
作為優選,所述拆垛小車設置有兩組。
作為優選,所述護欄上開設有供工作人員進出的門、供拆垛小車進料的入口和供所述板鏈輸送機送料的出口。
作為優選,所述滾動式升降平臺包括:帶有若干雙向滾輪組的傳送平臺和驅動所述傳送平臺升降的升降裝置。
作為優選,所述爐膛上與每層滾動臺對應位置處開設有爐門。
作為優選,所述上料區和出料區的四周均采用導板導向,且與每層滾動臺對應位置處均設置有高度止檔位。
作為優選,所述出料區的滾動式升降平臺上還設置有已加熱坯料定位裝置。
作為優選,所述升降裝置可采用氣缸,液壓缸或伺服電機驅動。
作為優選,所述爐膛內相鄰兩層滾動臺之間設有熱輻射屏蔽板,隔斷來自鄰層的熱輻射和熱對流。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的加熱爐為平行設置的兩組,為壓機供料,可以確保每分鐘過3件的生產節拍,生產效率高;
2)本實用新型的加熱爐包括上料區、爐膛和出料區,所述上料區和出料區均采用滾動式升降平臺,所述爐膛內設置有多層滾動臺,因此加熱爐的爐膛不需要很長,生產線占地面積大幅縮??;
3)因加熱爐的爐膛很短,因此停機維修方便,出現故障時,停機時間很短,維修成本低;
4)因加熱爐的爐膛很短,因此坯料的移動距離也短,出口端坯料定位容易控制;
5)由于在加熱爐的爐膛內,坯料不需做單向連續送進,在生產節拍不變,加熱保溫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可以對不同厚度、大小的坯料實行不同的加熱和保溫時間控制;
6)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在相鄰兩層滾動臺之間設有熱輻射屏蔽板,隔斷來自鄰層的熱輻射和熱對流;
7)本實用新型無需機械手伸入爐膛抓取坯料,爐膛內材料不會與機械手發生磕碰,因此也無需選用昂貴易損的金屬材料,節約生產成本;同時,機器人的機械手也無需選用能夠耐爐膛內的高溫的材料,進一步節省了生產成本;
8)本實用新型在爐膛的每層開設爐門,所用爐門開口很小,熱量損失更小,溫度控制更準確;
9)坯料由滾輪送入和送出,所需時間遠比機械手伸入爐膛要短很多,生產效率更高,生產節拍遠高于現有生產線,且開門時間短也使得本實用新型更加節能,溫度控制更為準確;
10)本實用新型中加熱爐的進出口端各設一機器人,使得生產效率得以大幅提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方式熱沖壓成型生產線的結構原理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方式中熱沖壓成型生產線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方式中加熱爐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所示:10-拆垛小車、20-進料機器人、30-加熱爐、31-上料區、311-傳送平臺、312-升降裝置、32-爐膛、33-出料區、40-壓機上料機器人、50-壓機、51-工作臺、60-卸料機器人、70-板鏈輸送機、80-護欄。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需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附圖均采用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例,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
請參照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熱沖壓成型生產線,包括:護欄80,設置在所述護欄80內的拆垛小車10、進料機器人20、加熱爐30、壓機上 料機器人40、壓機50和板鏈輸送機70,其中,所述加熱爐30為平行設置的兩組,所述兩組加熱爐30同時工作,為一組壓機50供料,可以實現每分鐘3件的生產節拍,生產效率高。所述進料機器人20設置在拆垛小車10與加熱爐30之間,壓機50的位置與所述兩組加熱爐30對應,所述壓機上料機器人40位于所述加熱爐30與壓機50之間,所述板鏈輸送機70設置在壓機50的出料端,且由卸料機器人60將壓機50中沖壓完成后的板材放置到板鏈輸送機70上。
作為優選,所述拆垛小車10設置有兩組,用于對加熱爐30進行供料,確保生產效率。
重點參照圖2,所述護欄80上開設有供工作人員進出對各器件進行檢修的門、供拆垛小車10進料的入口和供所述板鏈輸送機70送料的出口,工作人員只需將原料對方在入口處的拆垛小車10上,再從出口處的板鏈輸送機70上取沖壓完成的板材即可。
請重點參照圖3,所述加熱爐30包括上料區31、爐膛32和出料區33,其中,所述上料區31和出料區33均采用滾動式升降平臺,所述爐膛32內設置有多層滾動臺。
進一步的,所述滾動式升降平臺包括:帶有若干雙向滾輪組的傳送平臺311和驅動所述傳送平臺311升降的升降裝置312。所述升降裝置312采用氣缸,也可以采用伺服電機或液壓缸。進一步的,所述傳送平臺311的四周采用導板導向,確保所述傳送平臺311水平上升,所述傳送平臺311與每層滾動臺對應位置處還設置有止檔位,確保傳送平臺311在送料時,與滾動臺保持水平,確保準確送料。
作為優選,所述爐膛32上與每層滾動臺對應位置處開設有爐門,進出坯料時,只需開設對應層的爐門即可,爐門開口很小,熱量損失更小,加熱爐30內的溫度控制更準確。進一步的,所述爐膛32內相鄰兩層滾動臺之間設有熱輻射屏蔽板,可以有效隔斷來自鄰層的熱輻射和熱對流。
作為優選,所述出料區33的滾動式升降平臺上還設置有已加熱坯料定位裝置,確保已加熱坯料在傳送平臺311的固定位置處被壓機上料機器人40取走,本實用新型的已加熱坯料在傳送平臺311上的移動距離短,坯料定位容易控制。
請繼續參照圖1至3,本實用新型的熱沖壓成型生產線的工作過程為:
進料機器人20從拆垛小車10上搬運待加熱坯料至加熱爐30的上料區31上。
上料區31的升降裝置312按順序將傳送平臺311由最底層開始依次升至最高層,將坯料逐層送入到爐膛32中,當然,送料時,上料區31的傳送平臺311與爐膛32的同層滾動臺對齊。需要說明的是,當待加熱坯料由進料機器人20放置于傳送平臺311上時,上料區31的傳送平臺311已預先升至與某層滾動臺對應的固定高度。然后爐膛32的該層進口爐門打開,待加熱坯料進入爐膛32內,爐門隨后關閉。
接著,坯料送入爐膛32中后,經過加熱和保溫,與某層滾動臺對應的出口爐門開啟。爐膛32內滾動臺與出料區33的傳送平臺311自轉將已加熱坯料送出爐膛32。此前,出料區33的傳送平臺311已預先升至該層高度。帶有定位裝置的出料區33的傳送平臺311將已加熱坯料水平送至固定位置。隨后出口爐門關閉。壓機上料機器人40隨后夾拾起已加熱坯料并送入壓機50做板料壓制和保壓淬火。沖壓并冷卻后的工件由卸料機器人60從壓機50內取出,移動至板鏈輸送機70上供工作人員包裝、入庫,全部過程為自動化生產。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的加熱爐30為平行設置的兩組,為壓機50供料,可以確保每分鐘過3件的生產節拍,生產效率高;
2)本實用新型的加熱爐30包括上料區31、爐膛32和出料區33,所述上料區31和出料區33均采用滾動式升降平臺,所述爐膛32內設置有多層滾動臺,因此加熱爐30的爐膛32不需要很長,生產線占地面積大幅縮?。?/p>
3)因加熱爐30的爐膛32很短,因此停機維修方便,出現故障時,停機時間很短,維修成本低;
4)因加熱爐30的爐膛32很短,因此坯料的移動距離也短,出口端坯料定位容易控制;
5)由于在加熱爐30的爐膛32內,坯料不需做單向連續送進,在生產節拍不變,加熱保溫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可以對不同厚度、大小的坯料實行不同的加熱和保溫時間控制;
6)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
7)本實用新型無需機械手伸入爐膛32抓取坯料,爐膛32內材料不會與機械手發生磕碰,因此也無需選用昂貴易損的金屬材料,節約生產成本;同時,機器人的機械手也無需選用能夠耐爐膛內的高溫的材料,進一步節省了生產成本;
8)本實用新型在爐膛32的每層開設爐門,所用爐門開口很小,熱量損失更小,溫度控制更準確;
9)坯料由滾輪送入和送出,所需時間遠比機械手伸入爐膛32要短很多,生產效率更高,生產節拍遠高于現有生產線,同時開門時間短也使得本實用新型更加節能,溫度控制更為準確;
10)本實用新型中加熱爐30的進出口端各設一機器人,使得生產效率得以大幅提高。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括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