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械夾具裝置,具體是一種新型多功能機械加工夾具。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企業的不斷發展,在對產品進行操作的過程中,總是需要使用到夾具;機械制造過程中用夾具固定加工對象,使之占有正確的位置,以接受施工或檢測的裝置;針對于小型物件量少批次多,且形狀各異,傳統的手工式的夾具不能滿足生產需要,存在工作效率低,速度慢,導致加工產品的加工成本增加,不利于市場競爭;另外小型物件的外端面一般存在直觀和弧面,傳統的夾具需要使用不同夾塊的夾具來進行固定,麻煩不方便,也存在工作效率低下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多功能機械加工夾具,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新型多功能機械加工夾具,包括支撐裝置和加緊裝置;所述支撐裝置包括上支撐板、螺紋孔、光杠、下支撐板、螺釘和第一防松墊片;所述下支撐板采用螺釘固定設置在下矩形面夾持塊的下方;所述螺釘設置在下支撐板的兩端,共有兩個;所述第一防松墊片共有兩個,固定設置在螺釘上;所述光杠焊接在下矩形面夾持塊的上方;所述上支撐板焊接在光杠的上方;所述螺紋孔設置在上矩形面夾持塊的中間;所述加緊裝置包括上弧面夾持塊、螺栓、上矩形面夾持塊、矩形槽、絲杠、手柄、下弧面夾持塊、下矩形面夾持塊、第二防松墊片和自鎖墊圈;所述下矩形面夾持塊固定設置在下支撐板上方;所述下弧面夾持塊通過光杠固定設置在下矩形面夾持塊的上方;所述上弧面夾持塊通過光杠采用螺栓固定設置在上矩形面夾持塊的下方;所述上矩形面夾持塊通過光杠設置在絲桿的下方;所述矩形槽設置在上矩形面夾持塊的中間處;所述絲杠通過螺紋孔焊接在上矩形面夾持塊上;所述手柄焊接在絲杠的上方;所述第二防松墊片固定設置在上矩形面夾持塊和上弧面夾持塊之間;所述自鎖墊圈固定設置在螺栓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上矩形面夾持塊上設置有矩形槽。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螺釘上設置有放松墊片。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上下夾塊通過光杠進行中心對齊定位。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裝置通過轉動手柄移動上弧面夾持塊加緊圓柱形工件;通過拆卸上下弧面夾持塊,然后使用矩形面夾持塊加緊矩形面工件;本實用新型裝置結構簡單,工作效率高,能夾持圓柱形工件和矩形工件,大大節約了加工成本,提高了市場競爭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新型多功能機械加工夾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新型多功能機械加工夾具中弧面夾持塊和矩形面夾持塊的連接示意圖。
圖中:1-上弧面夾持塊,2-螺栓,3-上矩形面夾持塊,4-矩形槽,5-上支撐板,6-螺紋孔,7-絲杠,8-手柄,9-光杠,10-下弧面夾持塊,11-下矩形面夾持塊,12-下支撐板,13-螺釘,14-第一防松墊片,15-第二防松墊片,16-自鎖墊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2,一種新型多功能機械加工夾具,包括支撐裝置和加緊裝置;所述支撐裝置包括上支撐板5、螺紋孔6、光杠9、下支撐板12、螺釘13和第一防松墊片14;所述下支撐板12采用螺釘13固定設置在下矩形面夾持塊11的下方,起到支撐整個裝置的作用;所述螺釘13設置在下支撐板12的兩端,共有兩個且對稱分布在下支撐板12的兩端,且具有固定下矩形面夾持塊11的作用;所述第一防松墊片14共有兩個,固定設置在螺釘13上且對稱分布;所述光杠9焊接在下矩形面夾持塊11的上方,具有定位上矩形面夾持塊3和下矩形面夾持塊11的作用;所述上支撐板5焊接在光杠9的上方;所述螺紋孔6設置在上矩形面夾持塊3的中間;所述加緊裝置包括上弧面夾持塊1、螺栓2、上矩形面夾持塊3、矩形槽4、絲杠7、手柄8、下弧面夾持塊10、下矩形面夾持塊11、第二防松墊片15和自鎖墊圈16;所述下矩形面夾持塊11固定設置在下支撐板12上方;所述下弧面夾持塊10通過光杠9固定設置在下矩形面夾持塊11的上方;所述上弧面夾持塊10通過光杠9采用螺栓2固定設置在上矩形面夾持塊3的下方,具有固定圓柱形工件的作用;所述上矩形面夾持塊3通過光杠9設置在絲桿7的下方;所述矩形槽4設置在上矩形面夾持塊3的中間處,具有固定矩形面工件的作用;所述絲杠7通過螺紋孔6焊接在上矩形面夾持塊3的中間處,具有移動上矩形面夾持塊3的作用;所述手柄8焊接在絲杠7的上方;所述第二防松墊片15固定設置在上矩形面夾持塊3和上弧面夾持塊1之間;所述自鎖墊圈16固定設置在螺栓2上,具有緊固上矩形面夾持塊3和上弧面夾持塊1的作用。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