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配件加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車用儀表罩蓋總成的焊接裝置。
背景技術:
車用儀表罩蓋總成是儀表罩蓋、儀表罩蓋飾圈二個零件焊接成的總成件,其中儀表罩蓋為PC/ABS塑料件,儀表罩蓋飾圈為ABS塑料件,儀表罩蓋飾圈注塑后電鍍或噴漆。焊接車用儀表罩蓋總成的目標是將儀表罩蓋飾圈固定在儀表罩蓋上,具體過程是將儀表罩蓋飾圈上的12個焊接柱高溫熔融后形成蓋形凸臺,固定在儀表罩蓋上,形成儀表罩蓋總成。目前,車用儀表罩蓋總成的焊接通常是利用單個發熱的焊接頭熔融各焊接柱形成蓋形凸臺,使儀表罩蓋、儀表罩蓋飾圈形成固定連接。
上述的焊接方式具有下列缺陷:1、焊接頭與儀表罩蓋飾圈的焊接柱接觸后,焊接柱處的溫度由設定的溫度逐漸降低,由于接觸時間和接觸面積不穩定,各焊接柱的焊接溫度的變化不穩定,導致焊接結束后溫度過高的焊接柱燒焦發黑,溫度過低的焊接柱焊接不牢固易脫落;2、焊接頭接觸儀表罩蓋飾圈焊接柱的過程中,需用力下壓形成蓋形凸臺,下壓過程中蓋形凸臺的下壓偏差大,無法有效控制焊接深度,導致儀表罩蓋飾圈容易松動;3、焊接頭接觸儀表罩蓋飾圈焊接柱的過程中,形成的蓋形凸臺因操作、用力不均等導致直徑大小不一,難以保證總成件的各個焊接點拉脫力達標,拉脫力不合格的焊接點容易脫落;4、操作時,一次只能焊接一個焊接柱,導致焊接效率低,需六分鐘左右才能成功焊接單個儀表罩蓋總成,且無法保證穩定的焊接質量。由此,車用儀表罩蓋總成的焊接成本相當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車用儀表罩蓋總成的焊接裝置,對車用儀表罩蓋總成的焊接效率高、焊接效果好,能有效降低總成件的焊接成本,利于工業化生產。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車用儀表罩蓋總成的焊接裝置,包括機架,所述機架的上端設有焊頭固定板,焊頭固定板的下方設有導向柱安裝板,所述導向柱安裝板上設有多根豎直朝上延伸的導向柱,一胎模升降板滑動配合在多根導向柱上,且通過第一升降裝置驅動上下移動,所述胎模升降板的上面固定設有用于支撐車用儀表罩蓋總成的定位胎模,一工件壓板滑動配合在多根導向柱上,位于胎模升降板的上方,且通過第二升降裝置驅動上下移動,所述工件壓板的中部設有供車用儀表罩蓋總成穿過的讓位缺口,所述焊頭固定板的下面安裝有焊接裝置,該焊接裝置設有豎直朝下延伸的對應各儀表罩蓋飾圈焊接柱的焊頭。
所述機架的上端設有多根豎直朝下延伸的用于限定工件壓板高度的第一限位柱,工件壓板的上面對應各第一限位柱的位置設有緩沖墊。
所述工件壓板的下面設有多個豎直朝下延伸的用于限定胎模升降板高度的第二限位柱,胎模升降板的上面對應各第二限位柱的位置設有緩沖墊。
所述第一升降裝置包括螺旋桿,以及適配螺旋桿的螺母,所述螺旋桿通過設置在機架上的驅動電機驅動旋轉,所述螺母固定安裝在胎模升降板上,與螺旋桿螺紋配合,驅動胎模升降板上升、下降。
所述第二升降裝置為兩個伸縮缸,各伸縮缸的缸體分別與機架固定,各伸縮缸的活塞桿豎直朝上延伸與工件壓板固定。
所述各焊頭分別通過焊頭連接柱與焊接裝置相連,所述焊頭連接柱的下端設有供焊頭插入的方孔,焊頭連接柱的上端嵌設發熱圈。
所述焊頭過盈配合在焊頭連接柱下端的方孔中,形成固定連接。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一種車用儀表罩蓋總成的焊接裝置,包括機架,所述機架的上端設有焊頭固定板,焊頭固定板的下方設有導向柱安裝板,使焊頭固定板位于導向柱安裝板的上方,且具有間隔距離。所述導向柱安裝板上設有多根豎直朝上延伸的導向柱,一胎模升降板滑動配合在多根導向柱上,且通過第一升降裝置驅動上下移動,所述胎模升降板的上面固定設有用于支撐車用儀表罩蓋總成的定位胎模,待焊接的車用儀表罩蓋總成通過定位胎模固定在胎模升降板上,隨胎模升降板上升、下降,使待焊接的車用儀表罩蓋總成的水平位置保持不變。一工件壓板滑動配合在多根導向柱上,位于胎模升降板的上方,且通過第二升降裝置驅動上下移動,所述工件壓板的中部設有供車用儀表罩蓋總成穿過的讓位缺口,工件壓板朝向胎模升降板靠攏,將定位在胎模升降板上的車用儀表罩蓋總成壓緊,與定位胎模協同配合,使車用儀表罩蓋總成在胎模升降板上的水平位置不變,確保焊接精度,同時,使儀表罩蓋飾圈上的各焊接柱穿過讓位缺口暴露在焊頭固定板的下方。所述焊頭固定板的下面安裝有焊接裝置,該焊接裝置設有豎直朝下延伸的對應各儀表罩蓋飾圈焊接柱的焊頭,這些焊頭的位置固定,且一一對應儀表罩蓋飾圈的各焊接柱,當固定在胎模升降板上的待焊接車用儀表罩蓋總成隨胎模升降板、工件壓板上升至焊接工位時,儀表罩蓋飾圈的各焊接柱中心與對應的焊頭對齊,同時焊頭的焊接深度受控,各焊頭同時熔融對應的焊接柱,形成的蓋形凸臺直徑均勻,有效保證了車用儀表罩蓋總成的焊接效果,且極大地縮短了車用儀表罩蓋總成的焊接時間。
所述機架的上端設有多根豎直朝下延伸的用于限定工件壓板高度的第一限位柱,工件壓板的上面對應各第一限位柱的位置設有緩沖墊,通過這些第一限位柱限定工件壓板的上升高度,即限定了待焊接儀表罩蓋飾圈上的各焊接柱與對應焊頭的距離,使各焊頭的焊接深度在標準范圍內,保證焊頭對各焊接柱的焊接質量。
所述工件壓板的下面設有多個豎直朝下延伸的用于限定胎模升降板高度的第二限位柱,胎模升降板的上面對應各第二限位柱的位置設有緩沖墊,這些第二限位柱用于限定工件壓板和胎模升降板之間的距離,避免因工件壓板過度壓迫車用儀表罩蓋總成造成損害。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活動件的安裝示意圖。
附圖中,1為機架,2為焊頭固定板,3為導向柱安裝板,4為導向柱,5為胎模升降板,6為第一升降裝置,7為定位胎模,8為工件壓板,9為第二升降裝置,10為讓位缺口,11為焊接裝置,12為焊頭,13為第一限位柱,14為緩沖墊,15為第二限位柱,16為螺旋桿,17為螺母,18為伸縮缸,19為焊頭連接柱。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至圖3,為一種車用儀表罩蓋總成的焊接裝置的具體實施例。車用儀表罩蓋總成的焊接裝置包括機架1,所述機架1的上端設有焊頭固定板2,本實施例中,焊頭固定板通過十字孔與機架的上端固定連接,使得焊頭固定板的水平位置可微調。焊頭固定板2的下方設有導向柱安裝板3,導向柱安裝板呈長方形板,固定設置在機架上,位于焊頭固定板的正下方,導向柱安裝板與焊頭固定板之間具有間隔空間。所述導向柱安裝板3上設有多根豎直朝上延伸的導向柱4,本實施例中,所述導向柱的數量四根,分布在導向柱安裝板的四個角上,各導向柱的下端與導向柱安裝板固定連接,各導向柱的上端豎直朝上延伸,與機架的上端固定連接,使焊頭固定板位于四根導向柱圍成的空間內。一胎模升降板5滑動配合在多根導向柱4上,且通過第一升降裝置6驅動上下移動,所述胎模升降板5的上面固定設有用于支撐車用儀表罩蓋總成的定位胎模7,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裝置6包括螺旋桿16,以及適配螺旋桿16的螺母17,所述螺旋桿16通過設置在機架1上的驅動電機驅動旋轉,所述螺母17固定安裝在胎模升降板5上,與螺旋桿16螺紋配合,驅動胎模升降板5上升、下降,為保證胎模升降板滑動順暢,所述胎模升降板的四個角上分別設有軸套,胎模升降板通過這四個軸套滑動配合在導向柱上。一工件壓板8滑動配合在多根導向柱4上,位于胎模升降板5的上方,且通過第二升降裝置9驅動上下移動,所述工件壓板8的中部設有供車用儀表罩蓋總成穿過的讓位缺口10,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升降裝置9為兩個伸縮缸18,這兩個伸縮缸為液壓缸,分別位于機架的兩側,各伸縮缸18的缸體分別與機架1固定,各伸縮缸18的活塞桿豎直朝上延伸,穿過胎模升降板與工件壓板8固定,為保證工件壓板滑動順暢,所述工件壓板的四個角上分別設有軸套,工件壓板通過這四個軸套滑動配合在導向柱上,為限定工件壓板和胎模升降板之間的間隔,避免過度壓緊車用儀表罩蓋總成造成損壞,所述工件壓板8的下面設有四根豎直朝下延伸的用于限定胎模升降板5高度的第二限位柱15,胎模升降板5的上面對應各第二限位柱15的位置設有緩沖墊14。所述焊頭固定板2的下面安裝有焊接裝置11,該焊接裝置11設有豎直朝下延伸的對應各儀表罩蓋飾圈焊接柱的焊頭12,所述各焊頭12分別通過焊頭連接柱19與焊接裝置11相連,所述焊頭連接柱19的下端設有供焊頭12插入的方孔,焊頭12過盈配合在焊頭連接柱19下端的方孔中,形成固定連接,焊頭連接柱19的上端嵌設發熱圈,這些發熱圈發熱,將熱量傳遞與焊頭用于熔融飾圈的焊接柱,為限定工件壓板的上升高度,使各焊頭的焊接深度在標準范圍內,所述機架1的上端設有四根豎直朝下延伸的用于限定工件壓板8高度的第一限位柱13,工件壓板8的上面對應各第一限位柱13的位置設有緩沖墊14。
本實用新型用于焊接車用儀表罩蓋總成時,先將待焊接的車用儀表罩蓋總成(已預裝飾圈)反向放置在胎模升降板的定位胎模上,對待焊接車用儀表罩蓋總成形成初步定位;控制第二升降裝置使工件壓板下降,壓緊車用儀表罩蓋總成,將待焊接的車用儀表罩蓋總成水平位置固定;控制第一升降裝置、第二升降裝置使胎模升降板、工件壓板同時上升,由四根第一限位柱限位后,至焊接工位,儀表罩蓋飾圈上的各焊接柱與對應的焊頭接觸;控制發熱圈發熱,使焊頭溫度升高,焊頭將儀表罩蓋飾圈上的各焊接柱熔融,儀表罩蓋和飾圈固定連接,熔融時間為5s;儀表罩蓋和飾圈熔接完成后,發熱圈停止發熱,控制第一升降裝置、第二升降裝置使工件壓板、胎模升降板下降,車用儀表罩蓋總成與焊頭分離,冷卻成型,回到起始點;控制第二升降裝置使工件壓板上升,取出總成件,即完成對車用儀表罩蓋總成的焊接作業。
本實用新型操作簡單、快捷,保證了車用儀表罩蓋總成焊接牢固,且焊疤小,大大提高了車用儀表罩蓋總成的焊接質量和焊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