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夾具,尤其是涉及一種缸體夾具。
背景技術:
機械制造離不開金屬切削機床,而機床夾具則是實現生產過程自動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工藝裝備之一。它被廣泛用于制造業中,大量專用機床夾具的使用為大批量生產提供了必要條件。縮短輔助時間,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加工成本;保證加工精度穩定加工質量;降低對工人的技術要求,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保證安全生產;擴大機床的工藝范圍,實行一機多能與在自動化生產和流水線生產中便于平衡生產節拍等。但夾具使用過程中存在定位誤差,主要來源于基準不重合誤差與定位基準位移誤差,嚴重影響了產品的質量精度。我公司主要生產的鋁合金產品大部分都采用專用夾具生產,也存在類似問題。由于誤差達不到圖紙要求的精度,長期采用此方法作業不僅尺寸精度保證困難,產品的質量與報廢率也不能很好的保證,嚴重影響公司利益。現對夾具設計進行改進,采用一面三銷定位,達到產品圖紙的要求。
現有技術的缺點:⑴、定位點與產品基準不統一,產品精度保證不了;基準采用六點定位時:a.B/C基準靠點無法保證,孔中心基準位置偏離嚴重,尺寸精度無法保證;b.員工裝夾不方便,c.工件自身誤差;采用一面兩銷定位時,a.基準不重合,b.C基準公差為0.2mm,而毛坯線性尺寸公差為0.8mm,尺寸精度無法保證;且受夾具定位精度與毛坯外形尺寸影響大,影響產品質量;⑵、夾具裝夾不準確,裝夾誤差較大。
綜上可知,實有必要設計一種改進的缸體夾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缸體夾具,解決了現有技術夾具裝夾不準確,裝夾誤差較大的缺陷。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缸體夾具,其包括沿水平方向設置的底板、安裝在底板上的定位裝置、安裝在底板上并位于定位裝置一側的第一定位塊、安裝在底板上并位于定位裝置另一側的第二定位板、連接第一定位塊和定位裝置的第一連接桿、以及連接第二定位塊和定位裝置的第二連接桿,其中所述定位裝置的一面上設有三個第一銷位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定位裝置的一面上設有三個銷位孔,從而提高了夾具定位精度與保證了產品圖紙精度要求,同時裝夾方便;減少了毛坯誤差較大帶來的工件整體加工歪等不良情況的產生;提高加工工作效率,減少了工序流程;降低成本和質量損失。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如下:
進一步地,所述底板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長邊緣和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短邊緣,所述第一定位塊位于底板的左側,所述第二定位板位于底板的右側。
進一步地,所述定位裝置包括前側面和后側面,所述三個第一銷位孔設置在前側面上。
進一步地,所述定位裝置包括沿豎直方向延伸的主體部、自主體部向前延伸出的前凸出部、以及自主體部向后延伸出的后凸出部。
進一步地,所述主體部設有向下凹陷的若干圓柱孔。
進一步地,所述后側面設有四個第二銷位孔。
進一步地,所述定位裝置包括固定在主體部左側的第一定位翼板,所述第一定位翼板設有沿豎直方向貫穿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連接桿向上穿過第一通孔。
進一步地,所述定位裝置包括固定在主體部右側的第二定位翼板,所述第二定位翼板設有沿豎直方向貫穿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連接桿向上穿過第二通孔。
進一步地,所述前凸出部設有向前延伸出的若干前凸出柱。
進一步地,所述后凸出部設有向后延伸出的若干后凸出柱。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缸體夾具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缸體夾具的另一視角立體圖。
其中:缸體夾具100,底板10,短邊緣102,定位裝置11,第一銷位孔111,前側面112,后側面113,主體部114,前凸出部115,后凸出部116,圓柱孔117,第二銷位孔118,第一定位塊12,第二定位板13,第一連接桿14,第二連接桿15,第一定位翼板16,第一通孔161,第二定位翼板17,第二通孔171,前凸出柱181,后凸出柱182。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至圖2所示,一種缸體夾具100,其包括沿水平方向設置的底板10、安裝在底板10上的定位裝置11、安裝在底板10上并位于定位裝置11一側的第一定位塊12、安裝在底板10上并位于定位裝置11另一側的第二定位板13、連接第一定位塊12和定位裝置11的第一連接桿14、以及連接第二定位塊13和定位裝置11的第二連接桿15。所述定位裝置11的一面上設有三個第一銷位孔111。
所述底板10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長邊緣101和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短邊緣102,所述第一定位塊12位于底板10的左側,所述第二定位板13位于底板10的右側。所述定位裝置11包括前側面112和后側面113,所述三個第一銷位孔111設置在前側面112上。
所述定位裝置11包括沿豎直方向延伸的主體部114、自主體部114向前延伸出的前凸出部115、以及自主體部114向后延伸出的后凸出部116。所述主體部114設有向下凹陷的若干圓柱孔117。所述后側面113設有四個第二銷位孔118。所述前凸出部115設有向前延伸出的若干前凸出柱181。所述后凸出部116設有向后延伸出的若干后凸出柱182。
所述定位裝置11包括固定在主體部114左側的第一定位翼板16,所述第一定位翼板16設有沿豎直方向貫穿的第一通孔161,所述第一連接桿14向上穿過第一通孔161。所述定位裝置11包括固定在主體部114右側的第二定位翼板17,所述第二定位翼板17設有沿豎直方向貫穿的第二通孔171,所述第二連接桿15向上穿過第二通孔171。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的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的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