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水鉆配件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水鉆脫扣裝置。
背景技術:
水鉆是目前使用較為頻繁的一種鉆孔工具。由于其在鉆孔時,伴隨有一定的噴水,故而能夠較好的消除粉塵,且隨時為鉆頭和鉆孔部件進行了降溫,故而能夠鉆出孔徑較大的孔洞,且能夠較好的延長鉆頭的使用壽命。
然而,在鉆孔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鉆頭受到的阻力較大的現象。此時,極易出現鉆頭崩裂或水鉆的電機燒毀的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水鉆脫扣裝置,它具有能夠有效保護水鉆的鉆頭、電機等部件的特點。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水鉆脫扣裝置,包括可旋轉的設置于水鉆的殼體內的輸出軸,該輸出軸的前端用于旋入鉆頭,所述輸出軸的后端部從前至后依次套設有前壓板、前摩擦片、動力輪、后摩擦片、后壓板、彈力裝置,其中,該前壓板和該后壓板相對于該輸出軸不可旋轉,該動力輪相對于該輸出軸可旋轉,且該動力輪動力連接至該水鉆的電機。
所述前壓板和后壓板的中心孔為非圓形,相應的,該輸出軸用于和該前壓板、后壓板接觸的部位的橫截面亦為非圓形。
所述前摩擦片和后摩擦片相對于該輸出軸可旋轉。
所述動力輪為齒輪。
所述彈力裝置包括鏍接在該輸出軸上的基座,該基座上設有至少2個開口朝前的盲孔,該些盲孔內均設有壓簧,該些壓簧的前端頂在該后壓板的后側面上。
所述動力輪的后側面上設有向前凹陷的容納槽,該后摩擦片、后壓板均位于該容納槽內。
本發明和現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優點是:能夠有效保護水鉆的鉆頭、電機等部件。本發明的水鉆脫扣裝置在傳遞扭矩時,動力輪通過摩擦力帶動前摩擦片和后摩擦片,而前摩擦片和后摩擦片通過摩擦力帶動前壓板和后壓板,最終帶動輸出軸旋轉。一旦輸出軸受到的阻力較大,會使動力輪相對于前、后壓板打滑,繼而較好的保護了鉆頭和電機。同時,優化后的彈力裝置采用壓簧作為主要的彈力部件,具有較大的可變化范圍,即便是前后摩擦片在長期使用而變薄后,仍然可以確保摩擦片(包括前摩擦片和后摩擦片)和壓板(包括前壓板和后壓板)之間、摩擦片和動力輪之間仍然具有足夠的摩擦力,確保水鉆脫扣裝置具有相對較長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實施例的主視剖視圖;
圖2是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局部在分解狀態的主視剖視圖;
圖3是本發明的實施例在應用狀態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見圖1至圖3所示:水鉆脫扣裝置,包括可旋轉的設置于水鉆的殼體內的輸出軸10,該輸出軸10的前端用于旋入鉆頭(圖上未示出)。顯然,該輸出軸10是水鉆的電機和鉆頭之間進行扭矩傳遞的重要部件。
進一步的講:
該輸出軸10的后端部從前至后依次套設有前壓板20、前摩擦片30、動力輪40、后摩擦片50、后壓板60、彈力裝置70。其中,該前壓板20和該后壓板60相對于該輸出軸10不可旋轉。比如,該前壓板20和該后壓板60與該輸出軸之間均設有鍵。本實施例中,該前壓板20和后壓板60的中心孔為非圓形,相應的,該輸出軸10用于和該前壓板20、后壓板60接觸的部位的橫截面亦為非圓形。該動力輪40相對于該輸出軸10可旋轉。比如,該動力輪40間隙配合的套在該輸出軸10上。該動力輪40動力連接至該水鉆的電機。本實施例中,該動力輪40為齒輪,該水鉆的電機通過齒輪結構驅動該動力輪40。這樣,該動力輪40旋轉后通過該前摩擦片30和該后摩擦片50以摩擦力分別帶動該前壓板20和該后壓板60旋轉,該前壓板20和該后壓板60帶動該輸出軸10旋轉。一旦該輸出軸10受到較大的阻力,則該前壓板20和該后壓板60相對于該前摩擦片30和該后摩擦片50必然打滑,繼而較好的保護了該水鉆的鉆頭和電機。
優化的:
該前摩擦片30和后摩擦片50相對于該輸出軸10可旋轉。這樣,在正常情況下,該前摩擦片30和后摩擦片50與該動力輪40同步旋轉,減少摩擦片的磨損。
該彈力裝置70包括鏍接在該輸出軸10上的基座71。該基座71上設有至少2個開口朝前的盲孔72,該些盲孔72內均設有壓簧73,該些壓簧73的前端頂在該后壓板60的后側面上。這樣,通過采用壓簧73作為主要的彈力部件,充分發揮壓簧73具有較大伸縮余量的優點,避免了摩擦片磨損后無法繼續傳遞扭矩的現象。
另外:
該動力輪40的后側面上設有向前凹陷的容納槽41。該后摩擦片50、后壓板60均位于該容納槽41內。這樣,使該水鉆脫扣裝置的結構更為緊湊。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