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管端矯正器。
背景技術:
鋼管軋制完成后,需要進行后序的鋸切、矯直、水壓、包裝、運輸等流程,而20#流體管等由于鋼管本身的強度較低,同時流體管存在外徑大,一般在100~160mm之間,壁厚薄一般在4~6.5mm之間,在進行后道工序時常常產生管端內凹、磕扁等缺陷。對這些不合格品進行返工處理過程時,需要將缺陷部位切除,造成管體長度與合同不符,降低鋼管原品種成材率,費力費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管端矯正器,矯正管端內凹、磕扁等缺陷,挽救鋼管原品種成材率,節約人力物力。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管端矯正器,包括矯正臺、滑動套、手柄、受力臺、扳桿,矯正臺上設有圓形凹槽,手柄固定在凹槽的中心位置,滑動套套設在手柄上,并可沉入凹槽內,手柄與受力臺固定連接,受力臺的圓周上對稱設有扳桿。
所述的矯正臺前端為用于矯正的錐臺,后端為用于對照的圓柱體,圓柱體直徑等于矯正鋼管的內徑。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矯正管端內凹、磕扁等缺陷,避免因管端缺陷進行切除處理,造成管體長度與合同不符,挽救鋼管原品種成材率,節約人力物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圖中:矯正臺1、滑動套2、手柄3、受力臺4、扳桿5。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說明:
如圖1-2,一種管端矯正器,包括矯正臺1、滑動套2、手柄3、受力臺4、扳桿5,矯正臺1上設有圓形凹槽,手柄3固定在凹槽的中心位置,滑動套2套設在手柄3上,并可沉入凹槽內,手柄3與受力臺4固定連接,受力臺4的圓周上對稱設有扳桿5。矯正臺1前端為用于矯正的錐臺,后端為用于對照的圓柱體,圓柱體直徑等于矯正鋼管的內徑。
鋼管管端產生內凹、磕扁等缺陷時,將上述矯正器的矯正臺伸入管端內表面,單手握好手柄,用手錘擊打受力臺,通過矯正臺的持續進入管端內表面,使管端產生內張力,將內凹、磕扁的管端復原,達到產品的標準要求。矯正后,上下振動滑動套,扳桿輔助將矯正器取下。
上面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對其進行等同變化和修飾,均在本專利技術保護方案的范疇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