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處理輔助設備,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熱處理的校平工具。
背景技術:
熱處理是指材料在固態下,通過加熱、保溫和冷卻的手段,以獲得預期組織和性能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熱處理工藝一般包括加熱、保溫、冷卻三個過程,有時只有加熱和冷卻兩個過程。這些過程互相銜接,不可間斷。一些板材在熱處理前必須保證整齊排放,以便于達到更好的熱處理效果,因此適用于此種板材的校平工具不可或缺。
現有技術中,如專利號為200920044501.4,申請日為2009.06.03《板料校平機》,該實用新型利用連桿機構消除了單側提升或兩側提升量不同時垂直運動與水平運動間的干涉,避免提升機構出現偏載磨損。但是該實用新型結構復雜,不適用于小型板材,調節維修較為麻煩,有待于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現狀,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構造簡單、設計巧妙、實用性強的用于熱處理的校平工具。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用于熱處理的校平工具,包括模體和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體的內部上方設置有四棱錐槽,所述四棱錐槽的下方設置有矩形孔,所述矩形孔的內部兩側設置有多個插槽,所述插槽中插入有底板。
進一步地,所述四棱錐槽的邊線與模體上表面所成的夾角a為45~60度。
進一步地,所述插槽的數量為2~5個。
進一步地,所述插槽間的中心距均相等。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構造簡單,設計巧妙,使得熱處理前整理板材的操作效率大大提高,且能與下道工序完美快速的銜接,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刀座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一種用于熱處理的校平工具,包括模體1和底板2;模體1的內部上方設置有四棱錐槽11,四棱錐槽11的邊線與模體1上表面所成的夾角a為60度;四棱錐槽11的下方設置有矩形孔13,矩形孔13的內部兩側設置有三個插槽12,每兩個插槽12之間的中心距h為50mm,每兩個插槽12之間的中心距均相等;插槽12中插入有底板2;當材料板3從模體1的上方放入到梯形槽11中,由于矩形孔13的寬度略大于材料板3的寬度,材料板3最終平方在底板2上,隨著材料板3數量的不斷增多,材料板3自動豎直整齊的擺放;四棱錐槽11的設計,使得操作人員不用事先整齊擺放材料板3,僅僅依靠斜面的自動調整就能快速整齊的放置材料板3,材料板3的數量達到指定要求時,可以將底板2連同材料板3一起移出流入下道工序。
本實用新型構造簡單,設計巧妙,使得熱處理前整理板材的操作效率大大提高,且能與下道工序完美快速的銜接,實用性強。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同等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與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