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激光焊接領域,具體是一種全自動視頻對位激光焊錫機。
背景技術:
目前焊錫方式存在人工焊錫及自動焊錫機,人工焊錫方式效率低下,并且焊錫質量不佳,而大多數自動焊錫機在焊錫過程中沒有圖像捕捉對位,因此存在的對位精度誤差容易導致虛焊、假焊、漏焊等問題,導致重新返工或者報廢,同時焊錫過程中無法得到視頻監控,針對不良焊點很難找出及追溯問題的源頭。落后的焊錫技術,導致行業成本升高,并影響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全自動視頻對位激光焊錫機,在焊錫工藝中增加視頻對位及激光測距等裝置,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上述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全自動視頻對位激光焊錫機,包括:
工作臺,用于放置電路板工件,其上設有控制區,控制區內設置有多個控制鍵;
Y軸模組,固定在工作臺上,其上設置有Y軸模組移動槽,Y軸模組移動槽上裝有可滑動的Y軸移動模塊,還裝有驅動Y軸移動模塊并與工作臺電連接的Y軸模組馬達;
X軸模組,固定在Y軸移動模塊上,其上設置有X軸模組移動槽,X軸模組移動槽上裝有可滑動的X軸移動模塊,還裝有驅動X軸移動模塊并與工作臺電連接的X軸模組馬達;
Z軸模組5,固定在X軸移動模塊511上,其上設置與工作臺電連接的Z軸模組馬達,其下端設有通過Z軸模組馬達驅動的錫膏盒;
點錫咀固定在錫膏盒下端,其一側還設有并與工作臺電連接的CCD視頻頭和激光發生器;
主機,與工作臺電連接;
顯示器,與主機電連接。
首先將電路板工件放置工作臺上,然后打開主機輸入待加工的電路板工件資料并調整加工參數,然后通過工作臺驅動X軸模組、Y軸模組和Z軸模組,以使點錫咀在三維空間內移動來進行對電路板工件的點錫加工;在點錫過程中,通過CCD視頻頭對工件圖像采集及激光發生器測距來共同修正最佳點錫距離,最終從而提高對位精度及點錫質量。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容易操作、精度高、效率高,其通過激光發生器測距定位以及CCD視頻頭記錄及顯示圖像,大大的增加了焊錫的精準度,避免了虛焊、假焊、漏焊等品質問題,提升產品質量及可靠度,并且通過CCD視頻頭記錄整個生產過程,具有監控及不良產品追溯源頭的優點;點錫咀內的錫膏通過錫膏盒內自動輸送,進一步提升了生產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X軸模組、Y軸模組和Z軸模組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全自動視頻對位激光焊錫機,包括:
工作臺17,用于放置電路板工件18,其上設有控制區16,控制區16內設置有多個控制鍵160;
Y軸模組1,固定在工作臺17上,其上設置有Y軸模組移動槽100,Y軸模組移動槽100上裝有可滑動的Y軸移動模塊11,還裝有驅動Y軸移動模塊11并與工作臺17電連接的Y軸模組馬達(圖中未示出);
X軸模組3,固定在Y軸移動模塊11上,其上設置有X軸模組移動槽300,X軸模組移動槽300上裝有可滑動的X軸移動模塊511,還裝有驅動X軸移動模塊511并與工作臺17電連接的X軸模組馬達(圖中未示出);
Z軸模組5,固定在X軸移動模塊511上,其上設置與工作臺電連接的Z軸模組馬達51,其下端設有通過Z軸模組馬達51驅動的錫膏盒6;
點錫咀9,固定在錫膏盒6下端,其一側還設有并與工作臺17電連接的CCD視頻頭7和激光發生器8;
主機(圖中未示出),與工作臺17電連接;
顯示器12,與主機電連接。
較佳的,工作臺17上設有用于固定電路板工件的限位件14和限位件15。
較佳的,CCD視頻頭7可繞點錫咀9的軸線在0-180度范圍內水平旋轉。
較佳的,激光發生器8可繞點錫咀9的軸線在0-180度范圍內水平旋轉。
使用上述實施方式的全自動視頻對位激光焊錫機,首先將電路板工件放置工作臺上,然后打開主機輸入待加工的電路板工件資料并調整加工參數,然后通過工作臺驅動X軸模組、Y軸模組和Z軸模組,以使點錫咀在三維空間內移動來進行對電路板工件的點錫加工;在點錫過程中,通過CCD視頻頭對工件圖像采集及激光發生器測距來共同修正最佳點錫距離,最終從而提高對位精度及點錫質量。
激光發生器的作用在于可自動測距對位,使點錫焊盤更加精準,提高焊錫可靠度,其可旋轉范圍為0~180度,時間、功率都可通過主機和工作臺調節,其中區域可調范圍0.3mm~3mm,每個點工作速率0.1~0.3s/點;CCD視頻頭的作用在于記錄點錫過程做好圖像監控,其可旋轉范圍為0~180度,可視察區域面積186×265mm,并且可通過主機和工作臺編輯區域大小。
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結構和原理獲得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變形,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變形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