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數控螺紋管機導料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每臺數控螺紋管機設備每天可加工2500-2800條銅管,總生產能力可達1.1萬條。然而該設備對管坯的要求比較高,過度彎曲或變形率超過5%以上的銅管皆不能進行加工,且該數控螺紋管機設備容易產生卡料、重管等現象,合格率不高,一般為80-90%之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數控螺紋管機導料裝置,提高了數控螺紋管機的生產效率,數控螺紋管機每天可加工3000條銅管,提高了產品的合格率,合格率達到97%以上。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其是一種數控螺紋管機導料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夾模固定結構、機械手、機頭、導料結構及機架;其中所述夾模固定結構、機械手、機頭、導料結構依次排布的設在機架上,銅線依次經過夾模固定結構、機械手及導料結構進入機頭中;以及
進料裝置;所述進料裝置設在夾模固定結構旁從而使進料裝置中的銅線順利進入夾模固定結構中。
在本技術方案中,所述導料結構包括底座、安裝座及喇叭口;其中所述底座設在機架上,所述安裝座設在底座上并可調整位置,所述喇叭口設在安裝座上,銅線通過喇叭口進入機頭中。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的優點為:提高了數控螺紋管機的生產效率,數控螺紋管機每天可加工3000條銅管,提高了產品的合格率,合格率達到97%以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圖2是圖1中的局部A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對于這些實施方式的說明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各個實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互相結合。
如圖1及圖2所示,其是一種數控螺紋管機導料裝置,包括:
夾模固定結構2、機械手3、機頭4、導料結構5及機架6;其中所述夾模固定結構2、機械手3、機頭4、導料結構5依次排布的設在機架6上,銅線依次經過夾模固定結構2、機械手3及導料結構5進入機頭4中;以及
進料裝置1;所述進料裝置1設在夾模固定結構2旁從而使進料裝置1中的銅線順利進入夾模固定結構2中。
工作時,銅管通過進料裝置1、夾模固定結構2及機械手3后進入導料結構5中,過度彎曲或變形率較高的銅管經過導料結構5的導向可以順利進入機頭4中,提高了生產效率及產品的合格率。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導料結構5包括底座51、安裝座52及喇叭口53;其中所述底座51設在機架6上,所述安裝座52設在底座51上并可調整位置,所述喇叭口53設在安裝座52上,銅線通過喇叭口53進入機頭4中。
工作時,喇叭口53口徑較大的口朝向銅線,喇叭口53口徑較小的口朝向機頭,調整安裝座52的位置使銅線通過喇叭口53的導向順利進入機頭中,提高了生產效率及產品的合格率。
以上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出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況下對這些實施方式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及變形仍落入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