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拉彎機構,具體涉及一種單邊拉彎機構。
背景技術:
一些材料常需要加工一定的弧度,以實現建筑框架的整體性和美觀性,市場現有的拉彎機主要分為轉臺式拉彎機和雙轉臂式拉彎機,其操作簡便,但是此類拉彎機在工作的時候需對產品兩端同時進行,不能實現左右兩邊單獨作業。
因此,有必要發明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可實現左右兩邊單獨作業的單邊拉彎機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單邊拉彎機構。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法是:一種單邊拉彎機構,包括有夾緊油缸、拉彎夾爪、連接桿、伺服電機、底板和工作臺;所述夾緊油缸固定于工作臺;所述夾緊油缸兩邊設有拉彎夾爪;所述拉彎夾爪與伺服電機通過連接桿相連;所述連接桿底端與所述拉彎夾爪緊密連接;所述連接桿上端與底板采用過渡配合連接方式,保證連接桿在底板上移動且不產生晃動,產生的拉彎弧度為0-80°;所述伺服電機置于底板上。
進一步地,所述夾緊油缸通過螺絲固定于工作臺。
進一步地,所述夾緊油缸的外徑為25-70mm。
進一步地,所述拉彎夾爪與夾緊油缸之間的距離是0.5-5m。
進一步地,所述拉彎夾爪為可調節夾爪。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桿底端與所述拉彎夾爪通過螺絲緊密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伺服電機通過焊接置于底板上。
工作原理:該實用新型作業時,夾緊油缸夾緊產品件,拉彎夾爪夾住需要作業的那端,通過伺服電機作業,以實現左右兩邊單獨作業。
應用效果: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1)結構簡單、易操作;(2)實現左右兩邊單獨作業。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單邊拉彎機構的結構圖。
圖1的各標注為:1 拉彎夾爪,2 夾緊油缸,3 產品件,4 連接桿,5 伺服電機,6 底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明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單邊拉彎機構,包括有夾緊油缸2、拉彎夾爪1、連接桿4、伺服電機5,底板6和工作臺;所述夾緊油缸2固定于工作臺,所述夾緊油缸2的外徑為25mm;所述夾緊油缸2兩邊設有拉彎夾爪1;所述拉彎夾爪1與夾緊油缸2之間的距離是0.8m所述拉彎夾爪1為可調節夾爪,根據產品件進行大小調節;所述拉彎夾爪1與伺服電機5通過連接桿4相連;所述連接桿4底端與所述拉彎夾爪1通過螺絲連接;所述連接桿4上端與底板6采用過渡配合連接方式,保證連接桿4在底板上移動且不產生晃動;所述伺服電機5通過焊接置于底板上。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作業時夾緊油缸2夾緊產品件3后,拉彎夾爪1夾緊產品,開啟伺服電機5,對產品件3進行折彎作業,實現左右兩邊單獨作業,拉彎弧度為5°。
實施例2
如圖1所示,一種單邊拉彎機構,包括有夾緊油缸2、拉彎夾爪1、連接桿4、伺服電機5,底板6和工作臺;所述夾緊油缸2固定于工作臺,所述夾緊油缸2的外徑為40mm;所述夾緊油缸2兩邊設有拉彎夾爪1;所述拉彎夾爪1與夾緊油缸2之間的距離是2.9m所述拉彎夾爪1為可調節夾爪,根據產品件進行大小調節;所述拉彎夾爪1與伺服電機5通過連接桿4相連;所述連接桿4底端與所述拉彎夾爪1通過螺絲連接;所述連接桿4上端與底板6采用過渡配合連接方式,保證連接桿4在底板上移動且不產生晃動;所述伺服電機5通過焊接置于底板上。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作業時夾緊油缸2夾緊產品件3后,拉彎夾爪1夾緊產品,開啟伺服電機5,對產品件3進行折彎作業,實現左右兩邊單獨作業, 拉彎弧度為54°。
實施例3
如圖1所示,一種單邊拉彎機構,包括有夾緊油缸2、拉彎夾爪1、連接桿4、伺服電機5,底板6和工作臺;所述夾緊油缸2固定于工作臺,所述夾緊油缸2的外徑為69mm;所述夾緊油缸2兩邊設有拉彎夾爪1;所述拉彎夾爪1與夾緊油缸2之間的距離是4.8m所述拉彎夾爪1為可調節夾爪,根據產品件進行大小調節;所述拉彎夾爪1與伺服電機5通過連接桿4相連;所述連接桿4底端與所述拉彎夾爪1通過螺絲連接;所述連接桿4上端與底板6采用過渡配合連接方式,保證連接桿4在底板上移動且不產生晃動;所述伺服電機5通過焊接置于底板上。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作業時夾緊油缸2夾緊產品件3后,拉彎夾爪1夾緊產品,開啟伺服電機5,對產品件3進行折彎作業,實現左右兩邊單獨作業,拉彎弧度為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