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集裝箱生產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箱角上使用的過水板焊接模具。
背景技術:
集裝箱是指具有一定強度、剛度和規格專供周轉使用的大型裝貨容器。使用集裝箱轉運貨物,可直接在發貨人的倉庫裝貨,運到收貨人的倉庫卸貨,中途更換車、船時,無須將貨物從箱內取出換裝。因此集裝箱可以方便地運輸貨物。可以說“沒有集裝箱就沒有貿易”,而在世界的許多地區,甚至“沒有集裝箱就沒有繁榮”。
集裝箱主要是由底架、設置在底架上的底板、頂板、設置在底架和頂板之間的4根立柱、以及設置在4根立柱之間的左側板、右側板、前端板、后端板組成,在所述后端板上開設有用于裝卸物品的門板,在門板上設置有鎖桿和鎖座。在集裝箱使用時,通過打開或關閉門板來裝卸或運輸貨物。
為了便于集裝箱的運輸、吊裝、堆碼以及運送中的定位連接、箱體保護等需要,在箱體的各端角部分別設置有箱角(頂箱角和底箱角)。集裝箱的頂箱角和底箱角可以兼做排水使用,以引導集裝箱頂部的雨水從頂箱角和底箱角處排出。為了實現這一功能,所述頂箱角上設置過水板,所述過水板上具有過水管,同樣地,在底箱角上也設置有具有過水管的過水板,然后通過管路將頂箱角上的過水管與底箱角上的過水管連接在一起,從而集裝箱頂部的水可以流入頂箱角,然后經管路流到其下方的底箱角內,再經底箱角排出。
因此,過水板對于集裝箱的排水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制造過水板時,需要將具有通孔的底板和過水管焊接在一起。在現有技術中由于不能很好的定位底板和過水管之間的相對關系,導致過水板的焊接質量不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過水板焊接模具,能夠較好地定位底板和過水管之間的相對位置,從而保證過水板的焊接質量。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過水板焊接模具,所述過水板焊接模具包括用于安裝底板并且能夠驅動所述底板旋轉的轉動裝置、以及用于固定過水管的橫向定位裝置和豎向定位裝置,所述橫向定位裝置包括具有能夠與所述過水管的外圓周面貼合的橫向定位件和用于驅動所述橫向定位件朝著或者遠離所述過水管平移的橫向驅動件,所述豎向定位裝置包括用于壓緊所述過水管的上端的縱向定位件和用于驅動所述縱向定位件上下平移的縱向驅動件。
優選地,所述轉動裝置包括轉動平臺和固定安裝在所述轉動平臺上的轉動桿,所述轉動桿能夠卡入所述底板上的通孔內。
優選地,所述轉動桿的高度大于所述底板的厚度。
優選地,所述橫向定位件包括與所述橫向驅動件的工作端連接的橫向定位桿和與所述橫向定位桿的另一端連接的圓弧形定位板,所述圓弧形定位板的內徑等于所述過水管的外徑。
優選地,所述圓弧形定位板采用具有潤滑功能的材料制作。
優選地,所述縱向定位件包括縱向定位桿和設置在所述縱向定位桿下端的圓錐形的定位錐,所述定位錐的上端的直徑大于所述過水管的內徑,所述定位錐的軸線與所述轉動桿的軸線同軸。
優選地,所述縱向定位桿和定位錐一體成型。
優選地,所述定位錐采用具有潤滑功能的材料制作。
優選地,所述橫向驅動件和縱向驅動件均為夾緊桿。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的不同之處在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過水板焊接模具通過設置轉動裝置,能夠將地板安裝在轉動裝置上,并通過橫向定位裝置和縱向定位裝置,能夠固定放置在底板上的過水管,從而可以方便過水管和底板的焊接,由于轉動裝置可以帶動固定在其上的底板和過水管轉動,因此可以邊轉動邊焊接,從而能夠較好地定位底板和過水管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保證過水板的焊接質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實施方式的過水板焊接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的過水板焊接模具的俯視圖;
圖3是圖1所示的過水板焊接模具的左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底板;2-過水管;3-轉動裝置;31-轉動平臺;32-轉動桿;4-橫向定位裝置;41-橫向定位件;42-橫向驅動件;43-橫向定位桿;44-圓弧形定位板;5-豎向定位裝置;51-縱向定位件;52-縱向驅動件;53-縱向定位桿;54-定位錐。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但這些例舉性實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僅用來例舉本實用新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實際保護范圍構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將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局限于此。
在本實用新型中限定了一些方位詞,在未作出相反說明的情況下,所使用的方位詞如“上、下、左、右”是指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過水板焊接模具在正常使用情況下定義的,并與附圖1中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內、外”是指相對于各零部件本身輪廓的內外。這些方位詞是為了便于理解而采用的,因而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
適當參考圖1、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基本實施方式的過水板焊接模具可以包括用于安裝底板1并且能夠驅動所述底板1旋轉的轉動裝置3、以及用于固定過水管2的橫向定位裝置4和豎向定位裝置5,所述橫向定位裝置4包括具有能夠與所述過水管2的外圓周面貼合的橫向定位件41和用于驅動所述橫向定位件41朝著或者遠離所述過水管2平移的橫向驅動件42,所述豎向定位裝置5包括用于壓緊所述過水管2的上端的縱向定位件51和用于驅動所述縱向定位件51上下平移的縱向驅動件52。
上述基本實施方式的過水板焊接模具在使用時,首先將底板1固定安裝在轉動裝置3上,然后將過水管2放置在底板1的通孔上,再控制橫向驅動件42驅動橫向定位件41,使橫向定位件41與所述過水管2的外圓周面貼合,避免過水管2在水平面上移動,接著通過縱向驅動件52驅動縱向定位件51向下壓緊過水管2,使過水管2在高度方向上不能移動,從而實現底板1與過水管2的定位,為后續的焊接工序做好準備。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轉動裝置3包括轉動平臺31和固定安裝在所述轉動平臺31上的轉動桿32,所述轉動桿32能夠卡入所述底板1上的通孔內。通過在轉動平臺31上設置轉動桿32,可以通過轉動桿32插入底板1的通孔內,從而能夠方便地將底板1固定在轉動平臺31上。
進一步優選地,參考圖1所示,所述轉動桿32的高度大于所述底板1的厚度,即所述轉動桿32伸出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以能夠對放置在底板1上的過水管2起到初步定位的作用。
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知曉,其中所述轉動桿32可以通過現有的任何適當驅動裝置驅動,例如,通過電動機驅動轉動桿32旋轉。具體地,電動機的輸出軸可以通過聯軸器與轉動桿32之間連接,也可以通過傳動機構,如皮帶轉動機構與轉動桿32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中,通過設置轉動裝置3,可以在邊焊接時,邊旋轉底板1和過水管2,從而可以方便底板1與過水管2的焊接。需要注意的是,當將底板1與過水管2部分焊接上后,可以移開縱向定位件51和橫向定位件41,以便于轉動裝置3帶動底板1和過水管2旋轉。
當然,更好的方式是在轉動裝置3帶動底板1和過水管2旋轉時,所述縱向定位件51和橫向定位件41始終與所述過水管2保持接觸。因此,在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縱向定位件51和橫向定位件41與過水管2接觸的部分均采用具有潤滑功能的材料制作。從而可以在過水管2轉動過程中,使用對過水管2起到定位作用。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橫向定位件41包括與所述橫向驅動件42的工作端連接的橫向定位桿43和與所述橫向定位桿43的另一端連接的圓弧形定位板44,所述圓弧形定位板44的內徑等于所述過水管2的外徑。
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知曉,為了使得圓弧形定位板44能夠定位過水管2,即所述過水管2能夠橫向進入所述圓弧形定位板44內,所述圓弧形定位板44的圓心角應當小于180度。
所述圓弧形定位板44可以整體采用具有潤滑功能的材料制作,也可只將與過水管2接觸的部分采用具有潤滑功能的材料制作。所述具有潤滑功能的材料可以為尼龍、石墨和聚四氟等。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縱向定位件51包括縱向定位桿53和設置在所述縱向定位桿53下端的圓錐形的定位錐54,所述定位錐54的上端的直徑大于所述過水管2的內徑,所述定位錐54的軸線與所述轉動桿32的軸線同軸。
通過設置定位錐54,在定位過水管2時,定位錐54的圓錐面與過水管2接觸,從而還可以起到對過水管2起到精確引導的作用。
具體對,可以通過支撐座安裝所述縱向驅動件52,在縱向驅動件52的下端安裝縱向定位桿53,縱向驅動件52驅動縱向定位桿53上下移動,從而帶動定位錐54上下移動,以定位所述過水管2。
進一步優選地,所述定位錐54也可以采用具有潤滑功能的材料制作。例如采用尼龍、石墨和聚四氟等。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縱向定位桿53和定位錐54一體成型,其實現方式可以為將縱向定位桿53的下端加工成圓錐形,形成所述定位錐54。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橫向驅動件42和縱向驅動件52可以采用能夠輸出直線運動的結構,如氣缸、液壓缸和直線電機等,在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紅,所述橫向驅動件42和縱向驅動件52均為夾緊桿。以達到降低成本、操作方便的目的。其中夾緊桿可以為凸輪夾緊桿。
以上實施方式的先后順序僅為便于描述,不代表實施方式的優劣。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方式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方式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方式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