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金屬管件加工領域,特別涉及三通管件拉伸翻邊設備。
背景技術:
三通管件主要安裝于主管道的分支管處,用于改變流體的方向。金屬材質的三通管件具有主管和在主管一側垂直于主管并與主管連通設置的支管,傳統的金屬三通管件都是在主管上挖孔插支管焊接而成。這樣的三通管件焊口耐壓低、阻力大、耐蝕性差、壽命低、計量困難、設計不能標準化,維修換件困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三通管件拉伸翻邊設備,能夠加工出無縫三通管件,使成品三通管件能夠作為標準件在管道上使用,且設計、施工維修方便,加工成本低。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三通管件拉伸翻邊設備,包括用于橫向放置主管的工作臺,所述工作臺的上方設置有擴口件,所述擴口件為下口徑大于上口徑的圓臺,所述擴口件的下口徑大于主管的挖孔口徑,所述擴口件的上方設有拉桿,所述擴口件與拉桿的端部可拆卸連接,所述工作臺上設有用于驅動拉桿縱向平移的驅動部。
采用上述方案,利用驅動部上的拉桿能夠帶動擴口件上移,由于擴口件的下口徑大于主管的挖孔口徑,當擴口件從挖孔的下方上升時,依靠金屬的延展性,使直徑較小的挖孔在壓力的作用下沿擴口件的上升方向向外擴張,以使挖孔的邊沿形成支管,且該支管與主管呈無縫連接,以減小支管和主管之間的應力集中,增加兩者的連接強度,延長三通管件的使用壽命。
作為優選,所述工作臺上設有用于限定主管縱向位置的縱向限位機構。
采用上述方案,縱向限位機構能夠限定主管在工作臺上的縱向位置,以提高加工管件時的穩定性,從而提升加工精度。
作為優選,所述工作臺上還設有用于限定主管橫向位置的橫向限位機構。
采用上述方案,橫向限位機構能夠限定主管在工作臺上的橫向位置,以提高管件的橫向穩定性,進一步提升加工精度。
作為優選,所述擴口件的上端面延伸有突柱,所述突柱內設有圓柱形的空腔,所述拉桿靠近擴口件的一端固定有限位扣,所述突柱的上端面開設有供拉桿穿設的穿孔,所述穿孔與空腔連通,所述穿孔的兩側均延伸有分別供限位扣的兩端穿設的引導孔,所述限位扣與空腔的內壁旋轉扣接。
采用上述方案,將限位扣沿著引導孔嵌入到空腔內,然后將擴口件旋轉90°,使限位扣與空腔的內壁抵接,從而將擴口件連接在拉桿上,使擴口件能夠在拉桿的端部快速進行拆裝,提高了加工效率。
作為優選,所述縱向限位機構包括架空于工作臺上端面的頂板以及固定連接于頂板和架空板之間的支撐桿,所述頂板的下端面固定有用于抵接主管上側壁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開設有供擴口件穿設的開口。
采用上述方案,利用限位板能夠抵住主管件的上側壁,從而限定其縱向位置。
作為優選,所述限位板向上拱起呈半圓管狀。
采用上述方案,使得限位板在與主管抵接時,更加貼合于主管的外壁,從而提升限位板的縱向限位效果,還能防止擴口件在加工挖孔的過程中,主管發生晃動。
作為優選,所述限位板通過螺栓與頂板固定。
采用上述方案,螺栓結構簡單,拆裝方便,使限位板能夠牢固地安裝在頂板上,同時方便拆卸,以更換不同圓弧半徑的限位板,從而貼合不同管徑的主管。
作為優選,所述橫向限位機構包括兩個分別位于工作臺上端面兩側的斜臺,兩個所述斜臺的斜面分別抵接于主管的外壁兩側。
采用上述方案,兩個斜臺的斜面之間形成了凹陷,使主管的下側壁能夠嵌入到凹陷內,以使兩個斜臺的斜面分別抵接在主管的下側壁兩側,從而限定主管的橫向位置。
作為優選,所述斜臺包括若干等間隔排列的支撐板,所述支撐板呈直角三角形,所述支撐板的直角邊和工作臺的上端面固定,斜邊與主管的外壁相抵接。
采用上述方案,由支撐板構成的斜臺結構簡單,而且能夠節省大量用于制造斜臺的材料,同時斜臺的結構強度不會降低。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驅動部上的拉桿能夠帶動擴口件上移,由于擴口件的下口徑大于主管的挖孔口徑,當擴口件從挖孔的下方上升時,依靠金屬的延展性,使直徑較小的挖孔在壓力的作用下沿擴口件的上升方向向外擴張,以使挖孔的邊沿形成支管,且該支管與主管呈無縫連接,以減小支管和主管之間的應力集中,增加兩者的連接強度,延長三通管件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2為本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3為圖2所示A部的放大示意圖;
圖4為本實施例中擴口件的局部剖面圖。
圖中:1、主管;2、工作臺;3、擴口件;4、拉桿;5、驅動部;6、突柱;7、空腔;8、限位扣;10、引導孔;11、頂板;12、支撐桿;13、限位板;14、開口;15、螺栓;16、支撐板;17、螺母。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本實施例公開的一種三通管件拉伸翻邊設備,如圖1所示,包括用于橫向放置主管1的工作臺2。
工作臺2上設有用于限定主管1縱向位置的縱向限位機構??v向限位機構包括架空于工作臺2上端面的頂板11以及固定連接于頂板11和架空板之間的支撐桿12。如圖1所示,支撐桿12的數量優選為六根,六根支撐桿12分為兩組,每組三根,兩組支撐桿12分別位于主管1橫向放置時,位于主管1徑向的兩側,且每組支撐桿12沿著工作臺2上端面的邊沿等間隔排列,使支撐桿12對頂板11的支撐力更加均勻,從而讓頂板11更加穩固。如圖2所示,頂板11的下端面固定有用于抵接主管1上側壁的限位板13,當主管1橫向安放到工作臺2上以后,限位板13能夠抵住主管1的上側壁,以限定其縱向位置。如圖3所示,限位板13向上拱起呈半圓管狀,使主管1的圓弧形上側壁能更加貼合于限位板13的內壁,以增加限位板13的限位效果。限位板13的側壁開設有若干定位孔,頂板11上開設有若干與定位孔一一對應的螺紋孔。
安裝限位板13時,先將限位板13拱起的一面貼合于頂板11的下端面,對準定位孔和螺紋孔之間的位置,將螺栓15的螺桿部分從下往上依次穿過定位孔和螺紋孔,使限位板13和頂板11結合在一起。為了使上述兩者結合得更加緊密,可以在螺栓15的螺桿上套設螺母17,并將螺母17擰緊。
拆卸限位板13時,將螺母17擰下,然后取下所有螺母17,使限位板13和頂板11分離,便能更換不同規格的限位板13,其中限位板13的內壁半徑應等于主管1的外壁半徑,使限位板13與主管1的上側壁更加貼合。
工作臺2上還設有用于限定主管1橫向位置的橫向限位機構。橫向限位機構包括兩個分別位于工作臺2上端面兩側的斜臺,兩個斜臺的斜面分別抵接于主管1的外壁兩側,即兩個斜臺對稱設置,使兩者的斜面相對,兩個斜臺之間的斜面共同構成了凹陷,使主管1的下側壁能夠嵌入到凹陷內,以使兩個斜臺的斜面分別抵接在主管1的下側壁兩側,從而限定主管1的橫向位置。如圖1所示,斜臺包括若干等間隔排列的支撐板16,支撐板16之間的板面相互平行,支撐板16呈直角三角形,支撐板16的直角邊和工作臺2的上端面固定,直角三角形具有較佳的穩定性。當主管1安裝到工作臺2并且擺正位置以后,斜邊與主管1的外壁相抵接。
待加工的主管1側壁已經開好挖孔,安裝主管1時,將待加工的主管1橫向放置到工作臺2的上端面,然后調整角度,使主管1下側壁的圓弧面能夠以軸向陷入到兩個斜臺的凹陷內,同時周向轉動主管1,將主管1上的挖孔朝上。
如圖4所示,工作臺2的上方設置有擴口件3,擴口件3位于挖孔的正上方,擴口件3為下口徑大于上口徑的圓臺,擴口件3的下口徑大于主管1的挖孔口徑。擴口件3的上方設有拉桿4,拉桿4豎直設置,且位于挖孔的正上方,如圖1所示,工作臺2上設有用于驅動拉桿4縱向平移的驅動部5。
其中驅動部5優選為油缸,油缸通過支架架空于工作臺2的上端面,油缸的推桿朝下設置并與拉桿4遠離工作臺2的一端相固定,通過油缸推桿的直線往復運動,便能驅動拉桿4進行相應的縱向運動。
驅動部5還可優選為架空于工作臺2上方的電機,電機的轉軸朝下,且軸接有絲杠,絲杠上螺紋連接有滑塊,滑塊的下端和拉桿4的上端固定。滑塊的側壁開設有滑槽,工作臺2上設置有與滑槽滑移配合的滑軌,使得滑塊能夠進行上下移動,同時不會發生周向轉動。當電機驅動絲杠正轉或反轉時,絲杠上的螺紋便能驅動滑塊進行相應的上、下移動,從而控制拉桿4進行縱向平移。
如圖4所示,擴口件3與拉桿4的端部可拆卸連接,擴口件3的上端面延伸有突柱6,突柱6內設有圓柱形的空腔7,拉桿4靠近擴口件3的一端固定有限位扣8,突柱6的上端面開設有供拉桿4穿設的穿孔,穿孔與空腔7連通,穿孔的兩側均延伸有分別供限位扣8的兩端穿設的引導孔10。
在拉桿4上安裝擴口件3時,先將拉桿4的端部和固定于拉桿4端部的限位扣8分別對準穿孔和引導孔10,將拉桿4的端部插入到穿孔內,同時限位扣8穿過引導孔10來到空腔7內,當限位扣8完全進入空腔7內以后,轉動擴口件3,使限位扣8與空腔7的內壁旋轉扣接。
拆卸擴口件3時,將擴口件3旋轉一定角度,然后將限位扣8沿著引導孔10從空腔7內取出即可。
當主管1以正確的方式擺放到工作臺2上以后,先將擴口件3從拉桿4上取下,然后控制驅動部5將拉桿4放下。限位板13上開設有開口14,開口14的口徑大于擴口件3的下口徑,使得擴口件3和拉桿4能夠順利穿過頂板11。當拉桿4的端部經過頂板11的開口14和主管1的挖孔進入到主管1的內部空間后,停止驅動部5,使拉桿4停止下降,這時再通過主管1的管口將擴口件3安裝到拉桿4的端部。
當擴口件3安裝完成后,反向啟動驅動部5,控制拉桿4提起,從而將擴口件3向上提,直至擴口件3的外壁與主管1挖孔的內壁相抵接,這時驅動部5繼續控制拉桿4向上拉動擴口件3。由于擴口件3的下口徑大于主管1的挖孔直徑,且金屬具有一定的延展性,使得擴口件3能夠不斷擠壓主管1的挖孔,以使挖孔的邊沿形成垂直于主管1的支管,并且隨著擴口件3不斷被拉起,支管的口徑不斷擴張,同時也不斷地延長,直至拉桿4將擴口件3完全拉出,離開頂板11的開口14,主管1件加工完成,從而形成無縫三通管件。其中加工完成的支管直徑取決于擴口件3的下口徑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