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金屬表面加工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可調節刻痕機。
背景技術:
金屬表面加工過程中經常會要求在金屬表面進行小規模的刻痕,但是在加工過程中如果使用大型機械刻痕就會導致機器的浪費和成本的增加,所以要使用小型的刻痕機,但是目前市場小型的刻痕機存在調節不精確,并且無法全方位調節的缺點,給生產帶來了不便,極易導致廢料的增加,增加生產成本,浪費了材料。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調節刻痕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可調節刻痕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下表面活動安裝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活動安裝有固定墊,所述底板的兩側均固定安裝有擋板,所述擋板的上部開設有通槽,所述通槽內設置有輥軸,所述輥軸與通槽的連接處設置有滑動裝置,所述滑動裝置包括內夾件,所述內夾件的中部開設有螺孔,所述螺孔內設置有螺栓,所述螺栓遠離內夾件的一端貫穿并延伸至通槽的外部,所述螺栓延伸至通槽外部的一端外部套裝有外夾件,所述外夾件的側面螺栓的外部套裝有螺母,所述輥軸在擋板內部部分的外部活動安裝有刻痕裝置,所述刻痕裝置包括電機,所述電機側面的底部固定安裝有夾緊件,所述電機的輸出軸上開設有第一通孔,所述輸出軸遠離電機的一端活動套裝有鉆頭,所述鉆頭靠近電機的一端開設有第二通孔,所述電機的外部包裹有橡膠層。
優選的,所述夾緊件通過螺絲與輥軸活動連接。
優選的,所述橡膠層的表面開設有透氣孔,所述橡膠層表面的透氣孔分布在電機與輥軸垂直的兩側。
優選的,所述輥軸的表面開設有刻度。
優選的,所述內夾件與外夾件的形狀均為凹字形。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可調節刻痕機,在底板的側面開設有通槽,可以使通槽內的輥軸左右調節,在輥軸上設置有刻痕裝置通過夾緊件與輥軸活動連接,同時輥軸的表面開設有刻度可以讓刻痕裝置更加精確的調節,在刻痕裝置的鉆頭位置還開設有可調節的通孔,使鉆頭的高度可以方便調節,確定刻痕的深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側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A處放大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B處放大示意圖。
圖中:1底板、2支架、3固定墊、4擋板、5通槽、6輥軸、7滑動裝置、71內夾件、72螺孔、73螺栓、74外夾件、75螺母、8刻痕裝置、81電機、82夾緊件、83輸出軸、84第一通孔、85鉆頭、86第二通孔、9橡膠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可調節刻痕機,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下表面活動安裝支架2,支架2的底部活動安裝有固定墊3,固定墊3可以讓整個裝置與地面的連接更加固定,保證機器的穩定性,減少刻痕的誤差,底板1的兩側均固定安裝有擋板4,擋板4的上部開設有通槽5,通槽5內設置有輥軸6,輥軸6的表面開設有刻度,刻度的加入比肉眼觀測更加精準,能夠更好的保證刻痕的精度,輥軸6與通槽5的連接處設置有滑動裝置7,滑動裝置7包括內夾件71,內夾件71與外夾件74的形狀均為凹字形,內夾件71與外夾件74的形狀均為凹字形可以具有一定的彈性作用,能夠使螺母75在擰緊時的力量得到一定的緩沖,避免損壞整個構件,內夾件71的中部開設有螺孔72,螺孔72內設置有螺栓73,螺栓73與輥軸6固定連接,螺栓73遠離內夾件71的一端貫穿并延伸至通槽5的外部,螺栓73延伸至通槽5外部的一端外部套裝有外夾件74,外夾件74的側面螺栓73的外部套裝有螺母75,螺母75與螺栓73的配合可以使整個結構的松緊性可調,更加具有可控性,輥軸6在擋板4內部部分的外部活動安裝有刻痕裝置8,刻痕裝置8包括電機81,電機81側面的底部固定安裝有夾緊件82,夾緊件82通過螺絲與輥軸6活動連接,電機81的輸出軸83上開設有第一通孔84,輸出軸83遠離電機81的一端活動套裝有鉆頭85,鉆頭85靠近電機81的一端開設有第二通孔86,第二通孔86與第一通孔84的配合能夠使鉆頭85的高度不斷的進行調節,保證刻痕的深度,電機81的外部包裹有橡膠層9,橡膠層9的表面開設有透氣孔,透氣孔可以使電機81具有一定的散熱性,延長電機的使用壽命,橡膠層9可以使手握的感覺更好,有利于保護手,橡膠層9表面的透氣孔分布在電機81與輥軸6垂直的兩側,透氣孔分布在電機81與輥軸6垂直的兩側,保證了散熱的同時又保證了橡膠層9對于電機82的保護。
工作原理:需要打磨金屬表面時,先調節鉆頭85確定刻痕的深淺,然后調節輥軸6,確定刻痕的方位,同時再根據輥軸6上的刻度利用夾緊件82來移動刻痕裝置8使各個位置都符合標準。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