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專用機床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帶孔零件專用倒角機。
背景技術:
倒角機,是一種專用于模具制造、五金機械等倒角及去銑、刨等加工方式產品的毛刺的小型精密機床,是目前金屬物件倒角切削的最佳選擇。
一種零件,包括零件主體、位于零件主體兩側的穿孔部和固定部,零件主體上設有通孔。這種零件倒角時,需要對其進行限位,但由于其形狀特殊,采用常見的卡爪夾持方式易損壞零件表面的形狀精度。
目前,公開號為203936474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倒角機,它包括驅動電機、刀架盤、工件夾持裝置。該倒角機的工件夾持裝置包括上夾持塊和下夾持塊,這種夾持塊雖然能夠將零件夾緊,但由于夾持塊形狀帶有棱邊,在對零件施加壓力時,易將零件的形狀精度和表面精度破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帶孔零件專用倒角機,其具有能夠在限位零件的同時不對零件表面造成損傷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帶孔零件專用倒角機,包括機殼、位于機殼內的夾持裝置、位于夾持裝置上方的切削裝置,所述夾持裝置包括夾具裝置,所述夾具裝置包括夾具固定座、位于夾具固定座上的夾持組件、與夾持組件相連的活塞驅動裝置,所述夾持組件包括用于限位于零件通孔中的漲緊套、由活塞驅動裝置推動的與漲緊套連接的用于抵觸漲緊套的頂桿。
如此設置,當使用該設備夾持零件時,將零件限位至夾持組件上,由活塞驅動裝置推動頂桿,頂桿推動漲緊套后,使漲緊套撐緊于零件的通孔內,如此既對零件進行了限位,又不會在零件的表面上施加壓力使零件表面留下瑕疵,保證了零件表面的形狀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進一步設置:所述漲緊套包括套體、位于套體上的松緊槽。
如此設置,套體由于面積大,主要用于抵觸于零件的通孔內表面,松緊槽的設置能夠滿足在漲緊套被頂桿抵觸時撐開,漲緊套脹大,抵觸于零件通孔內;在頂桿撤力時,松緊槽復位,帶動漲緊套復位,漲緊套的體積變小后,從零件的通孔內脫離,便于取下零件。
進一步設置:所述松緊槽一端貫穿至套體的端部,另一端設有用于防止套體損壞的松緊孔。
如此設置,貫穿至套體端部能夠滿足套體在端部被撐開的要求,達到增大體積的目的。松緊孔的設置能夠有效減少當松緊槽被撐開時由于撐開角度過大而導致套體變形甚至撕裂套體的情況發生。
進一步設置:所述頂桿包括與漲緊套抵觸的抵觸部、自抵觸部向軸線方向兩端延伸出的推桿、位于抵觸部和推桿之間的托塊、位于推桿靠近抵觸部一端的限位塊。
如此設置,當推桿推動時,托塊抵觸于抵觸部上,能夠增大頂桿對抵觸部的接觸面積,以便增大頂桿對抵觸部的推力。
進一步設置:所述頂桿上還設有抵觸于抵觸部和限位塊之間用于緩沖漲緊套上推力的彈性圈。
如此設置,彈性圈能夠在漲緊套頂緊零件通孔內壁時起到緩沖漲緊套與限位塊之間的剛性沖擊的效果,防止漲緊套的套體因外力擠壓和頂緊造成形變。
進一步設置:所述托塊上設有限位柱、限位孔。
如此設置,限位柱能夠對零件的外輪廓或通孔進行限位,限位孔用于安裝緊固件或限位零件上的突出部位,在限位零件主體的通孔的同時,增加所限位的自由度,提高限位強度。
進一步設置:所述活塞驅動裝置與夾持組件之間通過引管組件連接,所述引管組件包括自活塞驅動裝置引出的導引管、設置于導引管上的氣閥。
如此設置,導引管能夠將活塞驅動裝置提供的動力傳導至夾持組件處,如此就能將活塞驅動裝置放在任一位置,空間安排合理化,氣閥用于控制導引管內的氣流或液體的流量大小、控制通斷。
進一步設置:還包括用于帶動夾具裝置在平面內運動的移動裝置,所述移動裝置包括橫向移動裝置、與橫向移動裝置相連的縱向移動裝置。
如此設置,移動裝置能夠在橫向和縱向兩個方向上運動,故而夾具裝置能夠在橫向和縱向兩個方向上自由移動,即在橫向和縱向組成的平面內自由移動,如此切削刀具只需在豎直方向上上下移動控制走刀深淺,走刀的外形輪廓由夾具裝置運動控制,減小刀具與夾具裝置配合時的配合精度誤差,提高了外形輪廓的切削精度。
進一步設置:所述橫向移動裝置包括底板、位于底板上的第一旋轉驅動裝置,夾具固定座由第一旋轉驅動裝置帶動。
如此設置,第一旋轉驅動裝置轉動時,夾具固定座隨之在底板上運動,實現橫向運動。
作為優選,所述縱向移動裝置包括與橫向移動裝置連接的傳動鏈、用于張緊傳動鏈的傳動輪、與傳動輪連接的第二旋轉驅動裝置。
如此設置,第二旋轉驅動裝置運轉時,帶動傳動輪轉動,傳動輪帶動傳動鏈做直線運動。直線運動的傳動鏈帶動橫向移動裝置縱向運動。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夾持帶孔零件時,對零件上的通孔進行損傷小、限位強度高的夾持;且由于套體能夠通過松緊槽和松緊孔改變套體的大小,故而能夠在尺寸變更、或存在偏差的通孔中也能起到有效的限位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倒角機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1倒角機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1夾持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4是實施例1夾持組件除漲緊套外其余部件示意圖;
圖5是實施例1移動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殼;2、夾持裝置;3、切削裝置;4、夾具裝置;41、夾具固定座;42、夾持組件;421、漲緊套;422、頂桿;422-1、抵觸部;422-2、推桿;422-3、托塊;422-4、限位塊;422-5、彈性圈;423、套體;424、松緊槽;425、松緊孔;43、活塞驅動裝置;5、限位柱;6、限位孔;7、引管組件;71、導引管;72、氣閥;8、移動裝置;81、橫向移動裝置;811、底板;812、第一旋轉驅動裝置;82、縱向移動裝置;821、傳動輪;822、第二旋轉驅動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一種帶孔零件專用倒角機,如圖1所示,包括機殼1,機殼1內設有夾持裝置2和切削裝置3。
如圖1所示,夾持裝置2由移動裝置8帶動,移動裝置8包括在橫向方向上移動的橫向移動裝置81和在縱向方向上移動的縱向移動裝置82。橫向移動裝置81和縱向移動裝置82垂直交叉分布,在橫向移動裝置81和縱向移動裝置82的連接處,兩者固定連接。如此橫向移動裝置81和縱向移動裝置82既能夠單獨在一個方向上運動,又能在橫向與縱向兩個方向上做自由運動。
如圖5所示,橫向移動裝置81采用螺桿螺母傳動,包括用于與縱向移動裝置82連接的底板811、位于底板811上的第一旋轉驅動裝置812。第一旋轉驅動裝置812設置為電機,電機的輸出軸上同軸連接有螺桿,螺桿上套設夾具固定座41,夾具固定座41上固定連接有螺母,螺桿與螺母配合運動。
如圖5所示,縱向移動裝置82采用連傳動結構,包括兩個傳動輪821、與傳動輪821配合的傳動鏈。底板811即連接在傳動鏈上。傳動輪821采用第二旋轉驅動裝置822驅動,第二旋轉驅動裝置822設置為電機。
如圖5所示,在橫向移動裝置81和縱向移動裝置82的連接處還設有夾具裝置4,夾具裝置4除了夾具固定座41外,如圖1所示,還包括設于夾具固定座41上的夾持組件42,如圖1和2所示,夾持組件42通過活塞驅動裝置43控制,活塞驅動裝置43位于機殼1底部,采用引管組件7將其輸出的動力傳遞至夾持組件42處。
如圖1和2所示,引管組件7包括兩端分別與夾持組件42和活塞驅動裝置43相連的導引管71、位于導引管71上的氣閥72。如圖1和2所示,氣閥72位于夾具固定座41上、夾持組件42側邊。
如圖3和4所示,夾持組件42包括漲緊套421、穿設于漲緊套421內且與漲緊套421同軸設置的頂桿422。漲緊套421的套體423設置為圓柱形,套體423上環形陣列有松緊槽424。松緊槽424的一端開至套體423的端部,另一端開至靠近套體423另一端處,松緊槽424開至套體423另一端處還設有松緊孔425,相鄰兩條松緊槽424首尾相背排布,以便能夠最大限度地提供松緊范圍。
如圖1和2所示,頂桿422包括套設于套體423內部的抵觸部422-1,抵觸部422-1設置為圓錐形,抵觸部422-1上還同軸設有推桿422-2,推桿422-2從抵觸部422-1的兩端向外延伸,其靠近套體423的一端設有限位塊422-4,限位塊422-4與抵觸部422-1之間設有彈性圈422-5。在抵觸部422-1背離限位塊422-4的一端還設有托塊422-3。在托塊422-3上環形陣列有限位桿和限位孔6,限位桿與限位孔6間隔設置。
上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