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托舉裝置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對中托管裝置。
背景技術:
在機械加工行業,管道在焊機或者切割工作中需要對管道進行托舉。管道的直徑大小不同,所以對托舉裝置的托舉尺寸要求不同。另外,在對托舉管道的托舉過程中,在加工要求下,往往需要對管道進行旋轉或者前后移動。在現有技術中,還沒有能通過自身調整,可以應用到對多種不同直徑大小管道托舉的裝置,以及具備方便實現管道的旋轉和前后移動的功能。因此,需要提供一種裝置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對中托管裝置,以解決能夠對不同直徑大小的管道進行對中托舉的技術問題,以及方便實現管道可在托舉裝置上旋轉和前后移動。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對中托管裝置,包括支撐機構、傳動機構和托舉機構,所述傳動機構可轉動的安裝在所述支撐機構的上部,所述傳動機構與定位氣缸連接;所述的傳動機構包括雙向正反絲杠機構、導軌、左滑塊和右滑塊,所述左滑塊和右滑塊與雙向正反絲杠機構的正向絲母和反向絲母連接,所述左滑塊和右滑塊分別套裝在所述的導軌上;所述托舉機構包括左托板、右托板和底托板,左托板上端通過左連桿與左滑塊鉸鏈,右托板上端通過右連桿與右滑塊鉸鏈;所述左托板和右托板的底端與導軌鉸鏈,所述底托板位于左托板和右托板之間,底托板固定在導軌上。
所述雙向正反絲杠機構包括正反絲杠,所述正反絲桿的一端固定連接對中手輪。
所述導軌采用燕尾槽式導軌,所述導軌的中間縱向方向設有凹槽,所述雙向正反絲杠機構安裝在凹槽內。
所述導軌中間部位的外側固定設有定位座,所述的定位座與所述定位氣缸連接。
所述的支撐機構包括支撐座、回轉軸和回轉座,所述的支撐座左右對稱安裝,所述的回轉軸的兩端固定在所述的支撐座上,所述的回轉座可轉動的套裝在所述的回轉軸上。
所述左托板和右托板的內側表面上可轉動的安裝設有側托球,所述底托板上可轉動的安裝設有底托球。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實用新型的托舉機構通過雙向正反絲杠機構帶動,其托舉尺寸大小可調,可以實現對不同直徑大小的管道定位托舉;本裝置在托舉管道完畢時,可通過支撐架上的回轉軸實現向下回轉,以實現管道后端的順利通過。
2、本實用新型的左托板和右托板的內側表面上設有側托球,底托板上設有底托球,側托球和底托球可以方便實現管道的旋轉和前后移動。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機構圖;
圖2為圖1的正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雙向正反絲杠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中:1.支撐座;2.回轉軸;3.回轉座;4.支撐板;5.滑塊;6.正反絲桿;7.正向絲母;8.反向絲母;9.對中手輪;10.側托板;11.底托板;12.固定板;13.側托球;14.底托球;15.定位座;16.定位氣缸;17.導軌;18.連桿。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2所示,一種對中托管裝置,包括支撐機構、傳動機構和托舉機構;所述的支撐機構包括支撐座1、回轉軸2和回轉座3,所述的支撐座1主要起固定和支撐作用,所述的支撐座1左右對稱分布,所述的回轉軸2的兩端固定在所述的支撐座1上。所述的回轉座3可轉動的套裝在所述的回轉軸2上,當管道將要加工完畢時,為實現管道后端順利通過,所述的回轉座3用于帶動回轉座3上部的裝置圍繞所述的回轉軸2向下方進行轉動。
所述的傳動機構用于帶動所述托舉機構的夾緊或打開,以實現對不同直徑大小管道的托舉;所述的傳動機構包括支撐板4、滑塊5、雙向正反絲杠機構和對中手輪9,所述的支撐板4固定在所述回轉座3的上端,所述支撐板4的上端設有導軌17,所述導軌17采用燕尾槽式導軌,所述導軌17的中間縱向方向設有凹槽,所述的凹槽內安裝有雙向正反絲杠機構;所述的雙向正反絲杠機構包括正反絲桿6、正向絲母7和反向絲母8,所述正向絲母7和反向絲母8分別與所述的正反絲桿6螺接,所述正反絲桿6的兩端可轉動的安裝在所述導軌17上;所述正反絲桿6的一端與所述的對中手輪9固定連接。轉動對中手輪9實現正向絲母7和反向絲母8的靠近或分離。所述的滑塊5包括正向滑塊和反向滑塊,分別套裝在所述的導軌17上,所述正向滑塊的底端與所述的正向絲母7連接,所述的反向滑塊的底端與所述的反向絲母8連接;所述的正向絲母7和反向絲母8帶動正向滑塊和反向滑塊在所述的導軌17上滑動。
所述的托舉機構用于加緊托舉需要被加工的管道,并實現管道在托舉過程中根據需要順利實現旋轉和前后移動。所述的托舉機構,包括側托板10、底托板11和固定板12,所述側托板10包括左托板和右托板,所述左托板和右托板呈V字形安裝;所述側托板10的上端通過連桿18與所述的滑塊5連接,所述連桿18的上端與側托板10的上端鉸鏈,所述連桿18的下端與所述的滑塊5鉸鏈;所述的固定板12固定在所述的導軌17上,所述固定板12位于所述正向滑塊和反向滑塊之間;所述側托板10的下端與所述固定板12鉸鏈;所述的左托板和右托板分別在正向滑塊和反向滑塊的帶動下,實現開、合。
所述側托板10的內側表面上可轉動的安裝設有側托球13,所述底托板11上可轉動的安裝設有底托球14;在外部作用力下,所述的側托球13和底托球14可以輕易實現被加工管道的旋轉和前后移動。
所述導軌17中間部位的外側固定設有定位座15,所述的定位座15與定位氣缸16連接;在本裝置托舉被加工管道的過程中,所述的定位座15受定位氣缸16的作用力,本裝置處于正常工作狀態;當被加工管道不需要本裝置托舉時,所述的定位氣缸16失去對定位座15作用力,由于管道在加工過程中,處于向前移動狀態,因此,本托舉裝置失去定位氣缸16作用力后,在管道的向前帶動下以及自身重力的影響下,將通過回轉座3在回轉軸2上向下轉動。
除說明書所述的技術特征外,均為本專業技術人員的已知技術。
上述雖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