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刃板加工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半自動電磁平臺式刃板銑邊機。
背景技術:
目前,對刃板進行銑邊加工時,需把刃板放到銑邊機工作平臺上,把刃板和平臺基準邊校平后用扳手把壓板和T型螺栓把刃板鎖緊在工作平臺上,然后開始銑坡口,加工完后還要把壓板螺栓一個個用扳手松掉才可以下刃板,并且要根據(jù)刃板大小長短來確定上壓板個數(shù);不但效率低,員工的勞動強度大,而且,比較薄和特別長的刃板不容易壓緊,加工時刃板容易跑掉銑報廢,因為刃板比較薄沒有壓板壓的地方會拱起,導致銑出來的刃板波口有大小和震紋,導致不良產(chǎn)生。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半自動電磁平臺式刃板銑邊機,定位準確,銑邊效率高,可對刃板吸住和吸平,減少報廢。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半自動電磁平臺式刃板銑邊機,它包括機架;所述機架的正上方設置有銑邊加工平臺;所述機架的右側(cè)通過滑軌連接有銑邊操作臺;所述銑邊操作臺上設置有銑邊裝置;所述銑邊裝置上設置有銑邊刀具;所述銑邊操作臺的右側(cè)還設置有調(diào)試手柄;所述銑邊加工平臺在刃板的下方均勻排列有多個電磁鐵模塊;所述銑邊加工平臺上還設置有定位支架;所述定位支架上設置激光投射燈;所述激光投射燈設置在刃板的上方,并在銑邊加工平臺上投射出標準銑邊加工位置的刃板的輪廓的圖案;所述銑邊加工平臺上還設置有人機操控屏;所述銑邊裝置、電磁鐵模塊和激光投射燈分別與人機操控屏信號連接;所述銑邊加工平臺還設置有透明隔離板于將激光投射燈和人機操控屏與銑邊加工位置隔開。
所述電磁鐵模塊的上表面與銑邊加工平臺的上表面齊平。
所述機架的左側(cè)還均勻分布有多個加強固定架;所述加強固定架的右端面與銑邊加工平臺的左端面緊密接觸。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半自動電磁平臺式刃板銑邊機,通過激光投射燈投射出標準的加工位置,然后,將刃板按投射位置擺放,再采用電磁鐵固定刃板,使得刃板均勻的牢牢固定在加工平臺上,尤其是比較薄和特別長的刃板,會被電磁鐵吸住和吸平,在銑邊加工時,不會跑掉,也不會拱起,效率大大提高,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而且極大降低了加工的不良率。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的一種半自動電磁平臺式刃板銑邊機的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的一種半自動電磁平臺式刃板銑邊機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實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將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構成限定。
實施例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半自動電磁平臺式刃板銑邊機,它包括機架1;所述機架1的正上方設置有銑邊加工平臺2;所述機架1的右側(cè)通過滑軌連接有銑邊操作臺3;所述銑邊操作臺3上設置有銑邊裝置4;所述銑邊裝置4上設置有銑邊刀具6;所述銑邊操作臺3的右側(cè)還設置有調(diào)試手柄7;所述銑邊加工平臺2在刃板9的下方均勻排列有多個電磁鐵模塊8;所述銑邊加工平臺2上還設置有定位支架10;所述定位支架10上設置激光投射燈11;所述激光投射燈11設置在刃板9的上方,并在銑邊加工平臺2上投射出標準銑邊加工位置的刃板9的輪廓的圖案;所述銑邊加工平臺2上還設置有人機操控屏12;所述銑邊裝置4、電磁鐵模塊8和激光投射燈11分別與人機操控屏12信號連接;所述銑邊加工平臺2還設置有透明隔離板13于將激光投射燈11和人機操控屏12與銑邊加工位置隔開;所述電磁鐵模塊8的上表面與銑邊加工平臺2的上表面齊平;所述機架1的左側(cè)還均勻分布有多個加強固定架5;所述加強固定架5的右端面與銑邊加工平臺2的左端面緊密接觸。
本實施例的一種半自動電磁平臺式刃板銑邊機,在銑邊機工作平臺上裝上電磁鐵模塊,通過激光投射燈在銑邊加工平臺上刃板輪廓的標準加工位置,然后,將刃板按投射出的刃板輪廓的圖案進行位置擺放,即完成定位,然后,把電磁鐵上磁開關打開刃板就被電磁平臺牢牢吸住,然后就可以開始銑坡口了,加工完后把電磁鐵去磁開關打開,就可以下刃板,然后進行下一刃板的銑坡口;本實施例的一種半自動電磁平臺式刃板銑邊機,可通過人機操控屏12控制激光投射燈根據(jù)刃板大小、形狀的不同,投射不同的投射圖案,并可設置銑邊流程及參數(shù),定位后,可自動進行銑邊作業(yè),實現(xiàn)銑邊的半自動化,提高了銑邊工序的效率,減少了人工。
本實施例的一種半自動電磁平臺式刃板銑邊機,通過激光投射燈投射出標準的加工位置,然后,將刃板按投射位置擺放,再采用電磁鐵固定刃板,使得刃板均勻的牢牢固定在加工平臺上,尤其是比較薄和特別長的刃板,會被電磁鐵吸住和吸平,在銑邊加工時,不會跑掉,也不會拱起,效率大大提高,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而且極大降低了加工的不良率。
上述實施例不應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實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轉(zhuǎn)換的方式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