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沖壓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片材沖壓裝置。
背景技術:
用于藍牙耳機上的Dom為一種超薄的膜片,其厚度僅僅由0.035mm,其在加工的過程中,通常是先提供0.035mm厚的片材,再送入壓機中進行沖壓成型,現有的片材的送料方式是人工手動送料或傳送帶等傳送料帶,然而由于片材的厚度較薄,其在送料過程中會出現片材變形和損失,此外在沖壓過程中由于沒有良好的定位,容易出沖壓成型的產品失真的現象,綜上原因,產品的不良率高達60%-70%。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種片材沖壓裝置,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片材沖壓設備,包括
片材堆放裝置,其具有一片材堆放區,所述片材堆放區用于堆放片材并使其逐一向上堆疊;
取料裝置,用于將所述片材堆放區上的片材逐一地取出再放置于初步送料裝置上;
所述初步送料裝置,用承載所述片材,并將所述片材送至沖壓裝置的邊緣,且所述沖壓裝置垂直于所述初步送料裝置;
所述沖壓裝置,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沖壓機構和上送料機構,所述下模包括下沖壓機構和下送料機構,
所述上送料機構和下送料機構將所述片材壓合于兩者之間并帶動所述片材移動至設定位置,所述上沖壓機構和下沖壓機構配合沖壓成型出產品。
優選的,所述片材堆放裝置包括堆放桌和固設于所述堆放桌桌面上的多個第一定位柱,該些第一定位柱圍成所述片材堆放區。
優選的,所述取料裝置包括X軸方向氣缸、Z軸方向氣缸和滑軌,所述X軸方向氣缸的伸縮桿經過第一固定塊與所述Z軸方向氣缸的缸體連接,所述滑軌與所述X軸方向氣缸同向設置,且所述滑軌的滑塊與所述第一固定塊固定連接,所述Z軸方向氣缸的伸縮桿經過第一連接塊與多個第一吸盤連接,且該些第一吸盤沿Y軸方向排列。
優選的,所述初步送料裝置包括承載桌、設置所述承載桌的桌面的下方的第一氣缸以及固設于所述承載桌的桌面的下方的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
所述第一氣缸的缸體安裝于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上,其伸縮桿固定連接第二連接塊,所述第二連接塊的上端面固設有多個第二吸盤;
所述承載桌的桌面上接近于所述沖壓裝置的一端開設有相應數量的并容許所述第二吸盤露出的長槽,所述第二吸盤的最高點與所述承載桌的桌面相平齊,
所述承載桌的桌板的上方固設有兩排第二定位柱,兩排第二定位柱形成用于放置所述片材的空間;
在所述第一氣缸的驅動下,該些第二吸盤吸附所述片材,從而帶動所述片材向靠近所述沖壓裝置的方向移動,并最終移入所述沖壓裝置中。
進一步的,所述初步送料裝還包括導向機構,所述導向機構包括兩對導向軸和導向套,所述導向套安裝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中,所述導向軸的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接塊固定連接,并插設于所述導向套中,所述導向軸的另一端插設于所述第二固定座的導向孔中。
優選的,所述上沖壓機構包括從上至下依次設置的上模座、墊塊、沖頭固定板、卸料板、沖頭和升降氣缸,所述升降氣缸的缸體固設于所述上模座上,其伸縮桿與所述墊塊固定連接,所述沖頭固設于所述沖頭固定板上,并穿過所述卸料板。
進一步的,所述上送料機構包括兩個間隔設置的上壓塊,所述上壓塊通過連接柱與所述墊塊固定連接,并穿過所述沖頭固定板和卸料板,所述上壓塊的底端面向下凸伸出上壓合部,且其底端面還設置有定位塊。
進一步的,所述下沖壓機構包括從下至上依次設置的下模座、凹模入子固定板和凹模板,所述凹模入子固定板上固設有凹模入子,所述凹模板的上表面的中間區域用于放置片材。
進一步的,所述下送料機構包括水平設置的第二氣缸和兩個間隔設置的下壓塊,所述第二氣缸的伸縮桿通過L型連接板和中間連接板與所述下壓塊固定連接,所述下壓塊的上端面設置有與所述定位塊相匹配的凹槽,且其上端面向上凸伸形成與所述上壓合部相匹配的下壓合部,當所述上模和下模合模時,所述定位塊插入所述凹槽內,且所述上壓合部與所述下壓合部貼合從而將片材夾于兩者之間,并在所述第二氣缸的驅動下水平移動。
更進一步的,所述中間連接板的下方固設于一滑軌的滑塊上。
進一步的,所述下送料機構還包括頂起組件,所述頂起組件用于在上模和下模合模時,將所述上壓塊向上頂起設定距離而脫離所述下壓塊,從而在兩者之間形成避免所述片材變形的間隙。
更進一步的,所述頂起組件包括轉動塊和與所述轉動塊通過轉軸連接的頂塊,其中,頂塊設置于下壓塊上端面開設的安裝槽內,所述轉動塊的一端設置有安裝有滾輪,所述轉動塊的另一端連接一拉簧,所述沖頭固定板上還固設有下壓輔助板,上模和下模合模時,所述下壓輔助板向下運動并頂壓所述轉動塊上的滾輪,所述轉動塊轉動帶動所述頂塊向上頂起所述上壓塊。
優選的,該片材沖壓裝置還包括操作顯示器和控制柜,且兩者電性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沖壓裝置整體固設于所述控制柜上。
進一步的,所述片材堆放裝置、取料裝置、初步送料裝置和沖壓裝置與所述控制模塊電性連接。
通過以上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片材沖壓裝置在工作時,首先,將片材一片一片的堆放在片材堆放裝置的片材堆放區上,接著,通過取料裝置將片材堆放區上的片材取出一片放置于初步送料裝置上,緊接著,初步送料裝置將片材送至沖壓裝置的邊緣,緊隨后,上送料機構和下送料機構將片材壓合于兩者之間并帶動片材移動至設定位置,最后,上沖壓機構和下沖壓機構配合沖壓成型出產品。整個過程實現了全自動化,節約了人力和時間,避免了傳統人工手動送料或傳送帶等傳送料帶,而導致的片材變形和損壞,提高了產品的良率,可達到90%以上,大大超出傳統技術的水平。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結構特征和技術要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片材沖壓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顯示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取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片材堆放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初步送料裝置與片材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初步送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初步送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除卻承載桌);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沖壓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上沖壓機構和上送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上沖壓機構和上送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1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上沖壓機構和上送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三;
圖1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上壓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1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下沖壓機構和下送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1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下送料機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1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下送料機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1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公開的頂起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施例中的附圖,對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具體、清楚、完整地描述。
參見圖1-16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片材沖壓設備,包括
片材堆放裝置1,其具有一片材堆放區,片材堆放區用于堆放片材并使其逐一向上堆疊;
取料裝置2,用于將片材堆放區上的片材逐一地取出再放至于初步送料裝置3上;
初步送料裝置3,用承載片材,并將片材送至沖壓裝置4的邊緣,且沖壓裝置4垂直于初步送料裝置3;
沖壓裝置4,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上沖壓機構41和上送料機構42,下模包括下沖壓機構43和下送料機構44,
上送料機構42和下送料機構44將片材壓合于兩者之間并帶動片材移動至設定位置,上沖壓機構41和下沖壓機構43配合沖壓成型出產品;
顯示器5(參見圖2所示),用于對該片材沖壓設備運行的各參數進行調整;
控制柜6,控制柜6內設置有控制模塊,其中,控制模塊可以是計算機系統、PLC或MCU等,用于控制片材沖壓設備的各個組成部件按照設定的順序進行工作,實現片材沖壓全過程的自動化。具體的,沖壓裝置4固設于控制柜6的上方。
參見圖3所示,片材堆放裝置1包括堆放桌11和固設于堆放桌11桌面上的多個第一定位柱12,該些第一定位柱12圍成片材堆放區。片材K在片材堆放區逐一向上堆疊,形成片材堆,用于之后的沖壓準備。
參見圖4所示,取料裝置2包括X軸方向氣缸21、Z軸方向氣缸22和第一滑軌23,X軸方向氣缸21的伸縮桿經過第一固定塊24與Z軸方向氣缸22的缸體連接,第一滑軌23與X軸方向氣缸21同向設置,且第一滑軌23的滑塊與第一固定塊24固定連接,Z軸方向氣缸22的伸縮桿經過第一連接塊25與多個第一吸盤26連接,且該些第一吸盤26沿Y軸方向排列。
該取料裝置2在工作時,通過X軸方向氣缸21、Z軸方向氣缸22和第一滑軌23可以實現X方向和Z方向的移動,從而將沿Y軸方向排列的組移動至初步送料裝置3上。
參見圖5-7所示,初步送料裝置3包括承載桌31、設置承載桌31的桌面的下方的第一氣缸32以及固設于承載桌31的桌面的下方的第一固定座33和第二固定座34;
第一氣缸32的缸體安裝于第一固定座33和第二固定座34上,其伸縮桿固定連接第二連接塊35,第二連接塊35的上端面固設有多個第二吸盤36;
承載桌31的桌面上接近于沖壓裝置的一端開設有相應數量的并容許第二吸盤36露出的長槽311,第二吸盤36的最高點與承載桌31的桌面相平齊,
承載桌31的桌板的上方固設有兩排第二定位柱312,兩排第二定位柱312形成用于放置片材K的空間;
在第一氣缸32的驅動下,該些第二吸盤36吸附片材,從而帶動片材向靠近沖壓裝置的方向移動,并最終移入沖壓裝置中。
進一步的,參見圖7所示,初步送料裝3還包括導向機構,導向機構包括兩對導向軸37和導向套38,導向套38安裝于第一固定座33中,導向軸37的一端與第二連接塊35固定連接,并插設于導向套38中,導向軸37的另一端插設于第二固定座34的導向孔中。
該初步送料裝置3在工作時,在第一氣缸32的驅動下,該些第二吸盤36吸附片材,從而帶動片材向靠近沖壓裝置4的方向移動,與此同時,導向軸37和導向套38起到導向作用,從而使得第一氣缸32運動更加平穩。
利用該初步送料裝置3可以避免傳統人工手動送料或傳送帶等傳送料帶而導致的片材變形和損壞,通過控制第二吸盤36的吸力可以有效地吸附住片材,并利用第一氣缸32平穩地送料,從而成功地實現了初步送料。
參見圖8-11所示,上沖壓機構41包括從上至下依次設置的上模座411、墊塊412、沖頭固定板413、卸料板414、沖頭415和升降氣缸416,升降氣缸416的缸體固設于上模座411上,其伸縮桿與墊塊412固定連接,沖頭415固設于沖頭固定板413上,并穿過卸料板414。
參見圖8-12所示,上送料機構42包括兩個間隔設置的上壓塊421,上壓塊421通過連接柱與墊塊412固定連接,并穿過沖頭固定板413和卸料板414,上壓塊421的底端面向下凸伸出上壓合部4211,且其底端面還設置有定位塊4212。
參見圖13,下沖壓機構43包括從下至上依次設置的下模座431、凹模入子固定板432和凹模板433,凹模入子固定板432上固設有凹模入子434,凹模板433的上表面的中間區域用于放置片材。
參見圖13-16所示,下送料機構44包括水平設置的第二氣缸441和兩個間隔設置的下壓塊442,第二氣缸441的伸縮桿通過L型連接板443和中間連接板444與下壓塊442固定連接,下壓塊442的上端面設置有與定位塊4212相匹配的凹槽4421,且其上端面向上凸伸形成與上壓合部4211相匹配的下壓合部4422,當上模和下模合模時,定位塊4212插入凹槽4421內,且上壓合部4211與下壓合部4422貼合從而將片材夾于兩者之間,并在第二氣缸441的驅動下水平移動。其中,中間連接板444的下方固設于第二滑軌445的滑塊上,該第二滑軌445為第二氣缸441的移動可以起到導向作用。
參見圖14-16所示,下送料機構44還包括頂起組件,頂起組件用于在上模和下模合模時,將上壓塊421向上頂起設定距離而脫離下壓塊442,從而在兩者之間形成避免片材變形的間隙。
具體的,頂起組件包括轉動塊446和與轉動塊446通過轉軸447連接的頂塊448,其中,頂塊448設置于下壓塊442上端面開設的安裝槽內,轉動塊446的一端設置有安裝有滾輪449,轉動塊446的另一端連接一拉簧4491,參見圖11所示,沖頭固定板413上還固設有下壓輔助板417,上模和下模合模時,下壓輔助板417向下運動并頂壓轉動塊446上的滾輪449,轉動塊446轉動帶動頂塊448向上頂起上壓塊421。
綜上所述,該片材沖壓裝置4在工作時,首先,將片材一片一片的堆放在片材堆放裝置1的片材堆放區上,接著,通過取料裝置2將片材堆放區上的片材取出一片放置于初步送料裝置3上,緊接著,初步送料裝置3將片材送至沖壓裝置4的邊緣,緊隨后,上送料機構42和下送料機構44將片材壓合于兩者之間并帶動片材移動至設定位置,最后,上沖壓機構41和下沖壓機構43配合沖壓成型出產品。整個過程實現了全自動化,節約了人力和時間,避免了傳統人工手動送料或傳送帶等傳送料帶,而導致的片材變形和損壞,提高了產品的良率,可達到90%以上,大大超出傳統技術的水平。
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僅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和結構特征,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相關人士能夠據以實施,但以上所述內容并不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所作的任何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