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工裝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動驅動頂尖。
背景技術:
目前花鍵軸加工軸承檔硬車時,采用雙頂尖頂住中心孔進行定位,每個零件加工前需要安裝一個雞心夾頭用于零件的驅動。存在如下缺點:1、生產效率低,每次加工前需要安裝一個雞心夾頭,加工完成后還要拆除;2、操作人員勞動強度大,增加了安裝拆除雞心夾頭的步驟;3、機器人等設備無法實現機心夾頭的安裝,所以無法實現自動化生產。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生產效率高、勞動強度低的自動驅動頂尖。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完成的,由主軸端驅動頂尖、彈簧、驅動軸、驅動套組成的驅動塊,該驅動塊位于花鍵軸所設有的臺階形內孔大端處;所述的主軸端驅動頂尖的一端套有驅動套并呈間隙配合,該驅動套與主軸端驅動頂尖間安裝有彈簧;所述的驅動套由錐形塊和圓環筒體一體壓鑄成型,其中錐形塊上設有一圈錐形齒,圓環筒體的徑向表面上設有兩條呈對稱分布條形通孔。
作為優選,所述的錐形塊的錐形齒在花鍵軸加工時,與花鍵軸所設有的臺階形內孔的臺階面尖角間呈咬合狀態。
作為優選,所述的圓環筒體的條形通孔與主軸端驅動頂尖徑向所設有的通孔對齊并插入驅動軸。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提高班產,經實際測量,生產效率提高60%,并降低有效勞動強度,在三班制生產車間,效率提升明顯。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加工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驅動套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軸端驅動頂尖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號分別為:1、主軸端驅動頂尖;2、彈簧;3、驅動軸;4、驅動套;5、花鍵軸;6、尾架回轉頂尖;11、通孔;41、錐形塊;42、圓環筒體;43、錐形齒;44、條形通孔;51、內孔;52、中心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的介紹:如附圖1至3所示,本實用新型由主軸端驅動頂尖1、彈簧2、驅動軸3、驅動套4組成的驅動塊,該驅動塊位于花鍵軸5所設有的臺階形內孔51大端處;所述的主軸端驅動頂尖1的一端套有驅動套4并呈間隙配合,該驅動套4與主軸端驅動頂尖1間安裝有彈簧2;所述的驅動套4由錐形塊41和圓環筒體42一體壓鑄成型,其中錐形塊41上設有一圈錐形齒43,圓環筒體42的徑向表面上設有兩條呈對稱分布條形通孔44。
所述的錐形塊41的錐形齒43在花鍵軸5加工時,與花鍵軸5所設有的臺階形內孔51的臺階面尖角間呈咬合狀態。
所述的圓環筒體42的條形通孔44與主軸端驅動頂尖1徑向所設有的通孔11對齊并插入驅動軸3。
利用花鍵軸5結構的特點,設計一個用內表面驅動的驅動套4帶動花鍵軸5旋轉,不需要每個零件加工時安裝雞心夾頭。
驅動套4與主軸驅動頂尖1采用較大的間隙配合,防止內孔51表面與中心孔52不同心時產生的側向力,影響中心孔52的定位精度。該內孔51與驅動套4相接觸,中心孔52與主軸端驅動頂尖1的頂尖端相接觸。
驅動套4的驅動由固定在主軸驅動頂尖1上的驅動軸3進行周向驅動。
驅動套4與驅動軸3在軸向可以伸縮,尾架回轉頂尖6將花鍵軸5頂向主軸驅動頂尖1,并與主軸驅動頂尖1將花鍵軸5軸向固定,驅動套4在彈簧2的彈簧力作用下,驅動套1的錐形齒43表面與軸內孔51的臺階面尖角形成咬合狀態,產生大于切削力的摩擦力,帶動零件旋轉。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利用車床的尾架回轉頂尖6的頂壓力,和主軸驅動頂尖1的彈簧2彈力,使驅動套4上的錐形齒43與尖角咬合,形成驅動力,帶動花鍵軸5零件旋轉,完成車加工。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不論在其形狀或材料構成上作任何變化,凡是采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結構設計,都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變形,均應認為在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