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自動粉末成型壓力機領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種自動粉末成型壓力機的裝料和脫模機構。
背景技術:
粉末成型壓力機是將金屬粉末、非金屬粉末、陶瓷粉末、硬質合金粉末壓制成型的設備。中國專利公告號CN201208647Y,公告日2009年3月18日,公開了一種自動稱粉冷壓機,包括機架、固定于機架上的電機、由電機驅動動作上下沖壓動作的沖擊滑塊、安裝于沖擊滑塊下方的工作臺,工作臺設置有與沖擊滑塊相配合的鋼模、與鋼模模腔成密封配置且可在模腔內上下運動的下模沖,驅動下模沖進行脫模動作的凸輪頂推機構,安裝于鋼模下方的回復彈簧,沖擊滑塊下端部設有平整的沖壓面,工作臺通過彈性回復機構可升降地安裝于機架上,工作臺上安裝有可隨工作臺座升降動作的裝粉下坯機構。上述專利的自動稱冷壓機在工作臺復位并完成脫模后,下模沖在鋼模下方的回復彈簧的作用下降騰出模腔空間;由于隨使用時間的增加,彈簧將變形甚至失去彈性等特點,因此將模腔空間的大小不夠穩定,大大降低了設備的使用壽命和生產精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使用壽命更長、精度更高的自動粉末成型壓力機的裝料和脫模機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自動粉末成型壓力機的裝料和脫模機構,包括帶有模孔的模板、與模孔成密封配合且可在模孔內上下運動的下模;還包括有支撐模板的支撐架和驅動支撐架升降的轉軸;支撐架固定有上橫板和下橫板,轉軸位于上橫板和下橫板之間且套有裝料凸輪和脫模凸輪;裝料凸輪的凸緣旋轉至上方會頂起上橫板進而使模板上升,下模與模孔配合形成上端開口的模腔;脫模凸輪的凸緣旋轉至下方會下壓下橫板進而使模板下降,下模支撐的成品露于模板上表面。
優選的,上橫板的下方安裝有可上下調節的上頂板,下橫板的上方固定有下頂板;裝料凸輪的凸緣旋轉至上方,裝料凸輪會頂起上頂板。
優選的,包括有第一支柱、第一蝸輪、第一蝸桿和第一電機;上頂板通過第一支柱可上下調節安裝于上橫板下方,第一蝸輪螺紋套裝于第一支柱,第一蝸桿與第一蝸輪嚙合,第一蝸桿由第一電機驅動轉動。
優選的,上橫板和下橫板通過下立柱連接,下立柱套裝有緩沖彈簧,緩沖彈簧位于上頂板和下頂板之間。
優選的,上頂板安裝有與裝料凸輪對應的上滾輪,下頂板安裝有與脫模凸輪對應的下滾輪。
優選的,包括可上下調節的第二支柱、第二蝸輪、第二蝸桿和第二電機,下模固定于第二支柱上方,第二蝸輪螺紋套裝于第二支柱,第二蝸桿與第二蝸輪嚙合,第二蝸桿由第二電機驅動轉動。
優選的,裝料凸輪包括基圓段、上升段和維持段。
優選的,還包括導向柱和工作臺,工作臺滑套于導向柱,模板可拆換固定于工作臺。
通過采用上述的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下模位置固定,通過模板相對于下模的升降實現裝料和脫模,而模板的升降分別由裝料凸輪和脫模凸輪控制,結構簡單,脫模力強且能保證裝料和脫模的精度,減小設備動力的負荷,提高設備的使用壽命。本發明的支撐架增加了與裝料凸輪相接觸的上頂板,調整上頂板位于支撐架的位置實現調節模腔的最大高度,方便適用多種高度要求成品的生產。另外,與脫模凸輪相接觸的下頂板位置是固定的,因此模板脫模時每次下降的位置固定不變,保證無論模腔的大小怎么變化,成品的脫模都不受影響,能夠快速、精確脫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3為裝料凸輪的側視圖;
(1、模板;11、模孔;2、下模;3、支撐架;31、上立柱;32、下立柱;33、上模板;34、下模板;35、上頂板;351、上滾輪;36、下頂板;361、下滾輪;37、緩沖彈簧;4、轉軸;41、裝料凸輪;411、基圓段;412、上升段;413、維持段;42、脫模凸輪;51、第一支柱;52、第一蝸輪;53、第一蝸桿;54、第一電機;61、第二支柱;62、第二蝸輪;63、第二蝸桿;64、第二電機;7、導向柱;8、工作臺)。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如圖1-2所示,一種自動粉末成型壓力機的裝料和脫模機構,包括帶有模孔11的模板1、與模孔11成密封配合且可在模孔11內上下運動的下模2、支撐模板1的支撐架3、驅動支撐架3升降的轉軸4。模板1可拆換固定于工作臺8上方,工作臺8滑套于導向柱7,導向柱7固定于機架(未示出)。支撐架3包括上橫板33和下橫板34,上橫板33和下橫板34之間通過下立柱32固定連接在一起,支撐架3通過固定于上橫板33上方的上立柱31支撐模板1。支撐架3緊鄰上橫板33的下方安裝有上頂板35,緊鄰下橫板34的上方安裝有下頂板36,上頂板35位于支撐架3的位置可上下調節。下立柱32位于上頂板35和下頂板36之間的部位還套有緩沖彈簧37,緩沖彈簧37避免支撐架3的階梯式上下升降,減輕設備的噪聲和振動,提高使用壽命。轉軸4橫穿支撐架3的中下部,位于上頂板35和下頂板36之間且套有裝料凸輪41和脫模凸輪42。上頂板35固定有與裝料凸輪41對應的上滾輪351,下頂板36固定有與脫模凸輪42對應的下滾輪361。轉軸4可以通過電機或其他方式驅動其轉動,當裝料凸輪41的凸緣旋轉至上方會頂起上頂板35進而使模板1上升,下模2與模孔11配合形成上端開口的模腔;脫模凸輪42的凸緣旋轉至下方會下壓下頂板36進而使模板1下降,下模2支撐的成品露于模板1上表面。本發明結構簡單,脫模力強且能保證裝料和脫模的精度,減小設備動力的負荷,提高設備的使用壽命。
本發明調節上頂板35的具體結構如下,包括第一支柱51、第一蝸輪52、第一蝸桿53和第一電機54。上頂板35通過第一支柱51可上下調節安裝于上橫板33下方,第一蝸輪52螺紋套裝于第一支柱51,第一蝸桿53與第一蝸輪52嚙合,第一蝸桿53由第一電機54驅動轉動。第一電機54轉動經過相關結構傳動,就可使第一支柱51上下調節,從而改變上頂板35位于支撐架3的位置,最終可達到調節模腔的高度。但是本結構中脫模凸輪42是通過作用于下頂板36實現下降模板1的,而下頂板36位于支撐架3的位置固定不變,因此模板1每次下降的位置都不變,保證脫模的精準到位。
本發明還包括可上下調節的第二支柱61、第二蝸輪62、第二蝸桿63和第二電機64,下模2固定于第二支柱61上方,第二蝸輪62螺紋套裝于第二支柱61,第二蝸桿63與第二蝸輪62嚙合,第二蝸桿63由第二電機64驅動轉動。其中,第二蝸輪62、第二蝸桿63和第二電機64固定于機架(未示出)的相應位置,不可變化,第二電機64轉動只改變第二支柱61的位置,從而實現對模腔的微調節,因此對本發明的脫模不會造成影響。
本結構還可以將模腔形成設計為逐步增大的形式,方便分批次裝料,具體的,如圖3所示,裝料凸輪41包括基圓段411、上升段412和維持段413;上升段412位于上方時,模腔高度逐漸增加;當維持段413到達上方時,模腔高度最大。
以上所述的,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不能限定本發明實施的范圍,凡是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裝飾,皆應仍屬于本發明涵蓋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