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領域,具體為一種翻邊治具。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的發展,模具產品的種類較多,而且繁雜。對于少批量、復雜的產品而言,怎樣翻邊是比較難以解決的問題。
翻邊是現在生產中一種常見的生產工序,在翻邊過程中,對于其精度的要求很高,普通的加工方式常常會造成尺寸和角度得不到保證,而導致產品的報廢,從而增加了生產成本,而且,生產效率低,基本無法滿足工件的生產工藝。
因此,針對上述問題,需要研發一種新型的翻邊治具,特別是針對鈑金件的翻邊治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種翻邊治具,能夠對復雜的、少量的鈑金件加工翻邊,精度高,誤差小。
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翻邊治具,包括
一下模,包括一第一安裝面以及一第一翻邊孔;
一上模,包括一第二安裝面以及一第二翻邊孔;其中,該第二安裝面與第一安裝面相對,該第一翻邊孔大小形狀與該第二翻邊孔大小形狀一致;
一第一沖頭,用于第一次沖孔;其中,所述第一沖頭的大小形狀契合于該第一翻邊孔或第二翻邊孔;
一第二沖頭,用于第二次沖孔以及翻邊;
其中,當沖孔時,鈑金件緊壓于所述第一安裝面與第二安裝面之間;所述第一沖頭沖壓于第二翻邊孔和第一翻邊孔內;
其中,當翻邊時,沖孔后的鈑金件反向固定于第一安裝面;所述第二沖頭對其進行翻邊。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沖頭包括第一限位部以及一沖壓部,該沖壓部的形狀大小契合于第一翻邊孔或第二翻邊孔。
進一步的,所述沖壓部與第一限位部連接處為一斜面,該斜面與所述沖壓部連接邊的周長小于該斜面與所述第一限位部連接邊的周長。
進一步的,當該第二沖頭水平放置時,所述斜面水平面的夾角范圍為30°~60°。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裝面上設有多個立柱,該立柱設于所述第一安裝面的角端;所述鈑金件設有多第一個安裝孔,每一第一安裝孔對應一立柱;所述上模設有多個第二安裝孔,每一第二安裝孔對應一立柱。
本實用新型的翻邊治具,實現了鈑金件的翻邊工序,滿足工藝要求和生產要求;滿足了少量的復雜的多形狀的鈑金件的翻邊要求,有效的提高了生產效率,滿足了鈑金件的多樣化生產。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解釋。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翻邊治具的爆炸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沖頭第一次沖孔示意圖。
圖3是圖2中沿A-A向剖面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第二沖頭沖孔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第二沖頭沖孔時的剖面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第二沖頭翻邊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步驟流程圖。
其中,
1下模; 2上模;
3第一沖頭; 4第二沖頭;
5鈑金件; 11第一安裝面;
12第一翻邊孔; 13立柱;
21第二安裝面; 22第二翻邊孔;
23第二安裝孔; 41限位部;
42沖壓部; 43斜面;
51第一安裝孔; 52翻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實施例的說明是參考附加的圖式,用以例示本實用新型可用以實施的特定實施例。本實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頂」、「底」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以說明及理解本實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如圖1所示,一種翻邊治具,包括一下模1、一上模2、第一沖頭3以及第二沖頭4。
該下模1為長方體。該下模1包括一第一安裝面11以及一第一翻邊孔12。其中,該安裝面上包括四個立柱13,該立柱13設于長方體狀的下模1的四個角端。該第一翻邊孔12設于下模1的中部,為了方便說明,本實施例中,翻邊孔為長方體。第一安裝面11為一平面。
該上模2也為長方體。該上模2包括一第二安裝面21以及一第二翻邊孔22。其中,該第二安裝面21與第一安裝面11相對,該第一翻邊孔12大小形狀與該第二翻邊孔22大小形狀一致。該第二安裝面21也為一平面。上模2設有多個第二安裝孔23,每一第二安裝孔23對應一立柱13。
該第一沖頭3用于第一次沖孔。其中,該第一沖頭3的大小形狀契合于該第一翻邊孔12或第二翻邊孔22。也就是說該第一沖頭3為長方體狀的沖塊。
該第二沖頭4用于第二次沖孔以及翻邊。其中,該第二沖頭4包括一限位部41以及一沖壓部42,該限位部41的上表面為一平面,沖壓部42的下表面為一平面。沖壓部42連接于限位部41的下表面。該沖壓部42的形狀大小契合于第一翻邊孔12或第二翻邊孔22。其中,沖壓部42與第一限位部41連接處為一斜面43,該斜面43與所述沖壓部42連接邊的周長小于該斜面43與所述第一限位部41連接邊的周長。當該第二沖頭4水平放置時,斜面43水平面的夾角范圍為30°~60°。本實施例優選為45°。
如圖2至圖6所示,其中,當沖孔時,鈑金件5緊壓于所述第一安裝面11與第二安裝面21之間;第一沖頭3沖壓于第二翻邊孔22和第一翻邊孔12內。鈑金件5設有多第一個安裝孔,每一第一安裝孔51對應一立柱13。利用第一安裝孔51于立柱13的連接固定蓋鈑金件5。
其中,當翻邊時,沖孔后的鈑金件5反向固定于第一安裝面11;第二沖頭4對其進行翻邊。其中,第一步利用該第二沖頭4的沖壓部42對其翻邊進行沖壓,使翻邊向外傾斜45°。第二步利用該第二沖頭4的限位部41的上表面對傾斜的邊進行沖壓,完成翻邊。
實施例2,如圖2至圖7所示,一種利用翻邊治具的翻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01:將翻邊鈑金件5固定于第一安裝面11與第二安裝面21之間。
S02:將第一沖頭3壓入第二翻邊孔22。
S03:利用第一沖頭3沖孔。
S04:將上模2取下,并將鈑金件5的面翻轉。
S05:利用第二沖頭4沖壓鈑金件5翻起的邊。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S05包括以下步驟:
S051:利用第二沖頭4的沖壓部42沖壓鈑金件5的翻起的邊,使翻起的邊向外傾斜。
S052:利用第二沖頭4的限位部41的平面對傾斜的邊沖壓,完成翻邊。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