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模具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側翻邊模具。
背景技術:
通常此類翻邊采用折彎機,對于折彎機實現此類翻邊操作簡單,成本低廉,不足之處是生產過程中人的操作因素起決定性作用,無法保證產品質量穩定性,生產速度效率低,安全隱患較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側翻邊模具,操作簡單,人工成本低,機械化程度較高,以模具來實現產品側翻邊,代替了傳統人工使用折彎機實現此類翻邊,大大提高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且生產效率高。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側翻邊模具,包括上模板、以及對應設置于上模板下方的下模板,所述的下模板上端中部安裝有下墊板,該下墊板的上端安裝有橫向滑動的翻邊凸模,所述的翻邊凸模上端部的右側布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的下墊板靠近翻邊凸模左側安裝有凹模固定座,該凹模固定座上安裝有翻邊凹模,所述的下模板上端面靠近翻邊凸模右側安裝有導向座,該導向座內安裝有活動銷,所述的活動銷一端與翻邊凸模固定,該活動銷另一端與導向座右側布置的第一彈簧相連,所述的上模板下端安裝有上墊板,該上墊板下端面位于凹模固定座的上方安裝有壓料板,所述的上墊板與壓料板之間安裝有若干個第二彈簧,所述的上模板下端面位于翻邊凸模的右側安裝有驅動塊,該驅動塊下端部的右側布置有與第一斜面相配的第二斜面。
作為對本發明所述的技術方案的一種補充,所述的下模板上端面靠近凹模固定座左側安裝有支撐塊,該支撐塊上端安裝有托料板。由于工件較長,會有一部分懸掛在模具外,容易發生變形,托料板可以放置工件懸掛在模具外的部分,防止其變形。
作為對本發明所述的技術方案的一種補充,所述的翻邊凸模的上端安裝有壓塊。增加翻邊凸模重量,防止翻邊凸模來回滑動時,發生較大的晃動。
作為對本發明所述的技術方案的一種補充,所述的下墊板位于翻邊凸模和導向座之間安裝有限位塊。
作為對本發明所述的技術方案的一種補充,所述的下模板上端位于導向座右側安裝有防護罩,該防護罩內安裝有第一彈簧。
作為對本發明所述的技術方案的一種補充,所述的下墊板位于翻邊凸模的前后兩側對稱布置有導向塊。
有益效果:本發明涉及一種側翻邊模具,通過驅動塊的第二斜面與翻邊凸模的第一斜面配合,驅動翻邊凸模橫向滑動,利用翻邊凸模與翻邊凹模實現產品側翻邊;操作簡單,人工成本低,機械化程度較高,以模具來實現產品側翻邊,代替了傳統人工使用折彎機實現此類翻邊,大大提高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且生產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示:1、上墊板,2、驅動塊,3、壓料板,4、壓塊,5、第二彈簧,6、導向座,7、活動銷,8、限位塊,9、導向塊,10、翻邊凸模,11、翻邊凹模,12、凹模固定座,13、下墊板,14、支撐塊,15、下模板,16、防護罩,17、上模板,18、托料板,19、第一斜面,20、第二斜面,21、第一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發明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一種側翻邊模具,如圖1所示,包括上模板17、以及對應設置于上模板17下方的下模板15,所述的下模板15上端中部安裝有下墊板13,該下墊板13的上端安裝有橫向滑動的翻邊凸模10,所述的翻邊凸模10上端部的右側布置有第一斜面19,所述的下墊板13靠近翻邊凸模10左側安裝有凹模固定座12,該凹模固定座12上安裝有翻邊凹模11,所述的下模板15上端面靠近翻邊凸模10右側安裝有導向座6,該導向座6內安裝有活動銷7,所述的活動銷7一端與翻邊凸模10固定,該活動銷7另一端與導向座6右側布置的第一彈簧21相連,所述的上模板17下端安裝有上墊板1,該上墊板1下端面位于凹模固定座12的上方安裝有壓料板3,所述的上墊板1與壓料板3之間安裝有若干個第二彈簧5,所述的上模板17下端面位于翻邊凸模10的右側安裝有驅動塊2,該驅動塊2下端部的右側布置有與第一斜面19相配的第二斜面20。
所述的下模板15上端面靠近凹模固定座12左側安裝有支撐塊14,該支撐塊14上端安裝有托料板18。
所述的翻邊凸模10的上端安裝有壓塊4。
所述的下墊板13位于翻邊凸模10和導向座6之間安裝有限位塊8。
所述的下模板15上端位于導向座6右側安裝有防護罩16,該防護罩16內安裝有第一彈簧21。
所述的下墊板13位于翻邊凸模10的前后兩側對稱布置有導向塊9。
實施例
當模具閉合時,上模板17向下移動,壓料板3與凹模固定座12、翻邊凹模11配合將工件壓緊,驅動塊2隨著上模板17向下移動,驅動塊2的第二斜面20與翻邊凸模10的第一斜面19接觸,驅動塊2隨上模板17繼續向下移動,驅動塊2推動翻邊凸模10沿導向塊9向翻邊凹模11方向水平運動,最終驅動塊2移動至翻邊凸模10豎直面部分,上墊板1與壓塊4接觸,翻邊凹模11與翻邊凸模10配合工件被擠壓成最終形狀,最后上模板17向上移動,通過第一彈簧21將翻邊凸模10復位至限位塊8處,通過第二彈簧5將壓料板3與工件分離完成脫料。
本發明操作簡單,人工成本低,機械化程度較高,以模具來實現產品側翻邊,代替了傳統人工使用折彎機實現此類翻邊,大大提高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且生產效率高。